8成语故事.docx
- 文档编号:397150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90KB
8成语故事.docx
《8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成语故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指导学生接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5.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2.通过朗读成语故事,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在反复品读、回味、表演中,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人。
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缺少生活实践体验,平时学文章主要是熟读、背诵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成语故事包含道理还有待老师引导。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分角色读及指名读、分组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情况。
2.采取智囊团献计策、分组比赛、合作探究、绘画、收集资料小能手评选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文章内容,从而感受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懂得道理。
5.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从故事引申开去,联系实际,去思索故事的寓意,明白其中的道理。
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配合动作表演课本剧以及进行课堂小练笔,帮助学生深化故事蕴含的寓意。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搜集成语故事等相关资料。
2.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时间: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看图猜谜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准备考考大家,看看咱班的同学谁最聪明,有信心吗?
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想,根据画面描绘的意思来猜成语。
随机出示设计好的图片课件,学生观看,逐一回答(闻鸡起舞、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坐井观天、狐假虎威、负荆请罪、对牛弹琴、三顾茅庐)。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教法,巧妙设计导入语,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要联系到所学的内容,做到一箭双雕。
)
2.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么区别?
指名说,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及时引导、解决部分孩子心中的困惑是十分必要的)
3.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出示课题《自相矛盾》,齐读。
启发学生质疑:
看到题目谁有什么疑问?
指名说。
(质疑的问题:
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课文围绕着“自相矛盾”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
(学贵有疑!
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积极质疑,要比教师提问题牵着孩子走,更容易开启孩子的智慧,课堂应该是孩子的课堂,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
结合收集到资料,分组交流:
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矛与盾的形状、演变过程等。
明确:
矛是用来进攻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的兵器。
4.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韩非子。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韩非子的情况?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关:
我是识字小能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夸口戳穿锐利自相矛盾张口结舌
①自由练习读词。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
适时指导:
易读错的字:
“戳”是翘舌音;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理解词语“夸口”:
说大话。
“张口结舌”的近义词是:
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③齐读词语。
2.第二关:
我会朗读课文。
(1)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尊重了他们的意愿,张扬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便于孩子接受,能用心地去读书、自主学习。
)
(2)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然后教师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正音。
(3)放课文录音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
我会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简单交流:
《自相矛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
(引导:
先说说故事中写了哪些人、事、物?
再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由浅入深,引导孩子去探究、解决问题。
)
过渡:
让我们走进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品味成语故事描绘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1.智囊团献计策:
我会学课文。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怎样读懂课文呢?
共同讨论学习课文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多读多想、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上网查资料、借助字典、词典)
教师引导:
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
下面就请同学们选取合适、有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自主学习。
)
(1)分组交流“我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
(2)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适时、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反复朗读、品味楚人卖矛和盾时夸口的那两句话。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明白:
谁在夸口?
他是怎样夸口的?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由浅入深,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寓意。
)
①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指导朗读:
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
(读的不好,评论: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谁来帮帮他?
读的好,予以表扬。
指导:
要读出夸耀的语气,通过读,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过分炫耀的形象体现出来。
)
②交流第二句话“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随机出示课件。
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
(板书:
矛——锐利的很)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
引导学生思考:
楚人为什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他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楚人的内心。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体会楚人的用心。
)
③引导:
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谈。
听了楚人的吆喝,当时的围观者有什么反应?
他们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把所想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楚人说的话产生了冲突,不切实际,前后矛盾。
)
④那么,围观者又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随机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
当你听出了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引导学生用质问的语气朗读。
谁来质问质问楚国人?
在读书时可以适时加上手势。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句,大胆地展开想象,配合动作朗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深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
④体会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后的反应。
指名说,你是怎样弄懂这句话的?
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尴尬、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词,大家看合适吗?
(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
2.第四关:
“体会寓意”关
引导:
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
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
指名说。
(教师引导:
说话、做事不讲逻辑,前后抵触。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看来你真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劝人实实在在。
3.第五关:
打擂台,闯配音关:
老师这里有《自相矛盾》的动画,可惜没有声音,想请大家担任配音工作。
大家根据配音的要求(随机出示要求),看着动画,小组合作,分角色配动作表演,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好,指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
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卖矛和盾的楚人、围观的人、叙述人,进行配音,师生评议。
4.第六关:
我是百事通,我知道《自相矛盾》的文言文。
(1)练读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2)小组交流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教师指导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我有百宝箱:
(四)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自相矛盾》。
2.你还读过有关作者韩非子的哪些书?
分组交流。
3.你还收集到哪些成语故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讲给大家听听。
4.想一想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5.评选出“最佳闯关小勇士”,进行表彰。
总结:
我们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老师看得出大家很开心。
谁给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明白了什么道理?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写一写: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文中“自相矛盾”的事例。
(五)板书设计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得很 坚固得很
都戳得穿 戳不穿
第二课时
学习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播放动画,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教师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同桌一人讲动画片的主要情节,一人倾听,随机进行补充。
(我们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教师精心挑选出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那精美的画面、耐人寻味的语言、丰富的人物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动画片,并且很快地入情入境,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生齐读课题。
(板书:
滥竽充数)
启发学生质疑: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指名说。
(质疑的问题: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课文围绕着“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谁滥竽充数?
他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他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结果怎样?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
3.结合收集到资料,分组交流:
什么是“竽”?
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竽的形状、特点等。
明确: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滥,原意指江河水满溢,泛滥,此处引申为“不好、不合格的”。
“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1.扫除拦路虎。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演奏腮帮俸禄逃走齐宣王齐湣王滥竽充数
①自由练习读词。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
随机指导:
“奏”、“腮”是平舌音,“竽”读“yú”。
③小组比赛读,齐读。
(通过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我会读书。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便于孩子接受,能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
)
(2)开火车逐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正音。
(3)放课文录音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3.我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简单交流:
我读懂了什么?
《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
(引导:
先说说故事中写了哪些人、事、物?
再概括主要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充数,领取俸禄,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偷偷逃走了。
)
过渡:
让我们共同走进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吧!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品味成语故事描绘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结合刚才就课题质疑的问题,仔细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结合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看能否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先让学生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随机出示课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1)引导学生谈理解: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①适时出示句子,指名读“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总是”、“许多人”“一齐吹”谈理解,弄清南郭先生能滥竽充数原因,感受齐宣王听吹竽的方式(一齐吹,爱讲排场),选拔制度不严格,让南郭先生混进来。
指名说说,当时南郭先生了解齐宣王的喜好后,会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感受两个人物的特点。
)
练习用“总是”、“经常”造句,体会两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不同。
②课件随机出示: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谈理解,指导朗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并且分组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每当……就”“居然”写出了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文中词语、内容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加深了学生对南郭先生在吹竽队伍中装模作样、冒牌充数的印象,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
(3)出示句子“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要词语“不要……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南郭先生当时会想些什么?
理解他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大胆展开想象南郭先生当时的心里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理解。
)
练习用“不要……而要……”造句。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分组交流,班内汇报,集体评议:
①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呢?
②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谈感受到的道理或得到的启示。
)
小结:
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是不行的,迟早会暴露真面目的
③想一想,说一说:
在我们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4.再读课文,展开想象,分组演课本剧,让优秀小组上台演,师生评议优缺点,提建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学文明理:
(1)小货车发动机出现故障,本来车主与修理厂双方说好更换新配件,事后修理厂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2)在赵志良的带领下,北京菜百黄金公司在全市率先承诺“标实价、卖真货、不搞虚假打折”,依靠诚信经营和优质的服务,于2008年实现了销售收入35亿元,从一个小型企业成长为全国黄金珠宝行业的领军企业。
菜百公司销售的黄金成色、分量不差分厘,使公司连续18年蝉联北京市黄金珠宝销量第一,“菜百首饰”被评为“中国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在消费者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诚信重于黄金的“掌门人”》)
分组讨论读后的感受。
班内汇报,集体讨论,教师小结:
过日子靠“冒充”、“冒牌”是长不了的。
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小练笔:
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他真有些让人担心,以后,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为他设计一下以后的生活吧!
参考题目:
南郭先生离开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地想象,练习写作。
)
滥竽充数
齐宣王——一齐吹——混
齐湣王一一一单独吹——逃走
道理:
要有真才实学
第三课时
学习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画面(形象逼真、上下飞舞的龙)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指名说。
(龙)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
(电视上、画报上、书上等)
(通过播放课件,以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你能说出含有“龙”的成语吗?
指名答。
(生龙活虎、车水马龙、龙腾虎跃、双龙戏珠、叶公好龙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龙”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齐读后,启发学生质疑:
看到题目谁有什么疑问?
指名说。
(质疑的问题:
谁画龙点睛?
课文围绕着“画龙点睛”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关:
和字宝宝交朋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墙壁逼真神韵张牙舞爪惋惜推辞唬人佩服惊叹不已
①自由练习读词。
同桌互读,订正读音。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第二关:
我是小小朗读家。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然后开火车逐个朗读,集体评议、正音。
(3)放课文录音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
我爱动脑筋。
简单交流:
《画龙点睛》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
引导:
先说说故事中写了哪些人、事、物?
再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鼓励孩子自主去探究、解决问题。
)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品味成语故事描绘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1.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
2.分组交流,谈谈各自的读书收获。
尝试解决不懂的问题。
3.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投影随机出示:
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墙壁上)
5.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
你既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说说你从文中哪个地方、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家技艺高超)
想象一下,游客看了,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6.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投影: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谈谈你的体会。
7.过渡:
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重要的部位之一,难道是他真的忘记画了吗?
指名分析画家张僧繇不画眼睛的原因。
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试着练读。
指名读。
(夸赞、惊奇和惋惜的语气)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想象,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
8.听了游客的建议,画家是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最后还是给龙点上了眼睛?
9.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
指名答。
教师随机出示投影:
“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谈体会,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10.你能读出游客们当时的反应吗?
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想一想:
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
(理解两个都重要,假如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
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
11.通过举例,深化寓意。
同学们,画龙点睛的成语流传下来了,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用到它。
人们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呢?
出示句子,比较异同:
(1)湖里景色迷人。
(2)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景色迷人。
引导讨论,明确:
第一句语言较平淡。
第二句描写了湖里的具体景色“荷花和荷叶”,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那么,学到这里,你能说说人们用画龙点睛表达什么意思吗?
(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画龙点睛》。
2.分组表演课本剧。
指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3.作业:
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
课下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办一份“关于龙知多少”的手抄报,了解龙的来历、发展等知识。
(皇帝穿龙袍、人们赛龙舟、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等)今年正好是龙年,我们把它送给六年级属龙的同学,作为毕业留念,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五)板书设计:
画龙点睛
不点睛:
形象逼真
技艺高超
点睛后:
腾空飞去
道理:
在关键处加上一笔,更加生动出色!
附《成语故事》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矛盾楚壁韵
二、我会读。
1.第一遍,我边读边标出不认识和读不准的字,借助字典读正确。
并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我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语句,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在旁边画“?
”,准备和老师同学一起在课堂上解决。
3.第三遍,边读边标自然段,读后思考:
这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我能做。
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
比如:
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惊叹不已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写下来和同伴交流。
四、百事晓,我知道: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闻鸡起舞三顾茅庐
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画蛇添足亡羊补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在认识“盾”字时,教师增加了“盾”字的演变过程,向学生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同时,在学习一些重要词语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2.充分了尊重学生这个主体,正确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疑难,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
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只要合情合理,老师都给予肯定。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强孩子的自信。
遇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为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感受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
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机械的重复,而是通过表演,让学生不仅更清楚地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示,而且能够感受到语文课的生动有趣,实现“寓教于乐”。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太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