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docx
- 文档编号:3970045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04KB
教学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docx
《教学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职校
——学校迎省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学校概况】
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市教育局直属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6年至今,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百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全国首批百所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建构学习型社会”实验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职业教育创新单位”、全国百所特色学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德育工作示范校"、“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目前,全校有教职工114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资格的有35人,中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有20人,双师型教师59人。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3377人.其中高中段适龄学生1735人,成人中专1642人。
【发展历程】
学校建校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对我校的发展也极其关注,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市政府于2003年为我校投资120万元建设了校园网,目前仍在使用之中,2005年又投资了50多万元,为我校建设了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及电工电子6+1实验室,2006年市政府投资700多万元为我校建设了新的学生公寓及餐厅,2009年省政府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为我校骨干专业船舶专业建设了实训室,2010年还专门投入了120万元实施了校园加固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学校综合实训楼,近期即可投入使用。
目前,市政府又将为我们投入900余万元用于建设学校的塑胶跑道及翻建新的文体中心,预计明年可以完工.
为了学校的发展,近几年我校还自筹资金170多万元建设了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模拟中餐实训室、模拟西餐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及形象设计实训室,建设了颇具文化气息的明德园,建成了学校宣传橱窗,目前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
学校实行“以德立校”治校方略、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把“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营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构筑高品位学校文化、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打造独具特色的职教品牌”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凝练出“忠诚、和谐、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
在一系列前沿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明晰了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主旋,强化文化德育功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实践“全员德育工作环境”的构想;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半工半读职教模式,推进校企协约、工学交替、校办产业、学企合一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形式框架的形成。
一、以文化引领的中职德育
学校自2003年起便开始了德育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并于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百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我们以此为契机,从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创新入手,将学生德育工作置于学校文化的整体背景下,挖掘文化与德育的内在联系,探索学校文化德育的新模式,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人生奠实坚实与良性的道德基础,形成具有中职学校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2006年学校组建了“中职文化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以课题组为主导开展德育工作,将研究过程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全员德育,该课题已于2009年7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我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浸润灵魂、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校本课程中健全品质,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修养,运动陶冶性情健全体魄,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
2009年由市教育局投资,由我校承办的“世纪方舟"-—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学校学生素质拓展基地正式运营,“基地”既是学生综合实践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德育的第一课堂.自09年6月世纪方舟素质拓展基地建成以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世纪方舟进行了素质拓展,“世纪方舟”为践行我们的德育理念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初,我校课题《体验式拓展培训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又被立项为国家级课题.
二、多形式、全方位的半工半读
学校围绕机械电子、船舶建造与修理、粮油加工、旅游、形象设计等与本地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形成骨干专业,各专业都相继找到了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所有专业完全式订单的战略构想已经实现。
学校把服务本地经济,服务社会做为办学的着眼点,着眼于服务当地经济、满足社会需要,为此学校下大力量开展“半工半读”的尝试,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依托企业开展“半工半读”。
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百所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并在全国“半工半读”工作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做为试点校学校又加大了“半工半读”工作的力度,2009年,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提高师生素质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增强总体实力,成立了市职业技术学校产业集团,简称:
校办产业集团,集团总部设在学校.集团主管以下实体公司:
市德创电器服务公司,云尚时光旅行社,市花若闲美容有限公司,世纪方舟素质拓展基地拓展事业部,世纪方舟素质拓展基地餐饮事业部,世纪方舟素质拓展基地采摘事业部。
让学生身不出校门就能锻炼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随着我校新实训楼的建成,我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将进入第三个层面-—“引企入校"的实践,目前,我校与上海锦江国际旅馆投资有限公司和我华沃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意向已达成,待实训楼投入使用即可实施。
三、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严格的教学管理.
学校为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从2010年开始,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和教师《项目课程》教学技能大赛活动。
2011年又启动了教学质量年活动,2012年2月28日,学校隆重推出“大力提升办学品质”的口号,把2012年作为“提升办学品质年”,并出台了中层以上领导进课堂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定位准确,符合国家中职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过程有行业生产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1年,学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被评为我市示范专业。
1、各专业形成了完整的专业指导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齐全.
学校推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良好氛围,学校订单招生的就业品牌越来越响亮;精心打造了机电技术应用、船体建造与修理、形象设计三个骨干专业,粮油加工、旅游潜水、计算机测绘技术三个特色专业。
学校与订单企业联合,每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研讨制定专业指导方案.各专业的专业指导方案完整,实施性教学计划齐全,组织实施有序.我校制定出了程序清晰,文本规范,操作性和实效性好的6个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
所开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齐全,体现了专业面对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项目能保证开齐开足,比例合理。
2、教学管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责清晰,计划总结齐全。
学校积极推行专业教研室管理机制改革,在原有的教务处、教科室、教学督导室等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特点分类,设置了11个专业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管理、研究组织。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核心,以管理为保证,以服务为基础”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措施到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每个学期都有计划与总结,各教研室每个学期都有计划、总结、活动记录.
3、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突出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与能力的培养。
与企业签订订单,关健要看学校是否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我们组织成立了各专业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企业的专家和我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使专家真正能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学校实施了以“适应行业实际需求"为中心内容的整体教学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针对以前在办学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注重管理理论,轻视技能培养,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中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明确了专业岗位群,在课程设置中大幅度加入技术类课程,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设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积极开发项目课程,实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由师傅带徒弟式手把手的教授技术,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即成为熟练工人.
结合专业调整,改革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每个学期都对现有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滚动式修改,修改完成率达100%;按照学分制管理,将课程分为4大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约占15%;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约占15%~20%;专业基础课程约占20%~25%;专业及专业提高课程约占45%~50%,做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嵌入,课程模式由“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变,逐步形成按就业市场岗位群分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模块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4、教师认真备课,批改作业,打造精品课堂文化
教务处对教案提出明确要求,根据《教案书写规范》的要求,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审批,教务处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进行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期末评出优秀教案,教案不合格者不能上课,符合规范的才准进课堂。
教师教案中有目标,重点,难点,有方法,有过程,有讲课的时间安排.
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100%的教师都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均能独立制作课件,可见质量高.
每个学期都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过关课、交流研讨课、优质课、教师示范课,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教师可随时听课.
教师教态自然,态度亲切、心平气和、精神饱满。
准备充分,教案不合格者不能上课.学生有良好的课堂习惯,上下课起立,师生问好,立正整齐,问好声音宏亮。
学生课上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配合较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学校建有班级日记制度,对教师侯课、到岗、仪表、授课态度、课堂秩序等情况进行严格记录,教务处每天进行抽查教师上课情况,检查结果周周公布.
每节课授完后,教师都按《作业留批规范》的要求,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超过16开的0。
3—0。
4页),作文每学期5—7个.并及时批改、讲评,教务处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比检查,评出优秀作业及作业留批优秀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作业展览.
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汇报,开展与学困生谈心,将品德有缺陷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给各任课教师,责任到人,德育处建立学困生档案,科任教师针对学困生,制定了帮扶措施并实施帮教,目前学生思想稳定,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明显提高,部分学困生转化为优秀毕业生。
5、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效果良好。
我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基层组织都具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职责,质量检查及监控的责任明确,标准统一;制定有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学生学习质量考评制度和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室、教学质量学生监督委员会,建立教师和学生双向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四级教师考核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四级教师课程确认办法》、《教师工作行为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严格教师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为提升教师素养提供制度保证。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学校制订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各环节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教务处对照《四级教师考核方案》、《教师课程分级确认办法》,注重检查对标确认,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
组织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评课活动,采取听课、评课方式,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并结合其它方面的检查,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每周校长坚持听课1-2节,主管主任听课4—5节,教研室主任每周听课2节以上,教师互听每学期在15节以上。
学校定期召开各专业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期中、期末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量化打分,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严格执行《教学工作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6、加强教材选用与管理
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教材的选用和管理上,学校坚持使用国规教材,每学年由各教研室按教学计划提出教材征订建议,列出相应的教材征订清单,教务处审阅、分管校长批准后,按照教材征订的正常渠道定购,教务处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由班主任签字领取并及时分发到学生手中,确保正常的教学需要.
学校根据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建立了校本教材开发使用制度,杨巧宁老师主编了《金属材料学》的中职教材,并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李德勇老师主编的《单片机》由高教出版社出版,校内使用的校本教材达10多册。
学校图书征订通过当地新华书店,使用正规渠道发行的教材,从不使用盗版教材。
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资是学校发展之本。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师资培训规划和教职工培训、进修问题的若干规定,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职进修或脱产培训,提升教师学历、能力.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通过表彰奖励优秀教师、积极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任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培育工程》、《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师下企业制度》提升教师素质,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系统辅导,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青年教师组内说课、举办教学公开课等,加强梯队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系统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比赛,专任教师独立制作运用课件比例达100%;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开展课题攻关等活动,先后派出2名教师国外进修培训,9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8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3名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研究生学习。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教师们以团队形式积极踊跃参加了国家、省级、市级各类的专业竞赛。
2010年11月,教师武丝曼,在省会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中获一等奖,并在沈阳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丁炜老师也参加了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由杨慧、刘惠老师设计制作的scienceword教案《等比数列》获国家三等奖。
此外,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方面的比赛,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由苗家国、刘宇、李双梅、史张珍老师设计开发的网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在“河北省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中等职业教育组三等奖,由杨慧、刘惠老师设计制作的scienceword教案《等比数列》获一等奖,苗家国老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病毒防治》获三等奖,宋占民老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电流和电路》获二等奖.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水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我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打造特色就业品牌
自2003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就业模式等等,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特色一、订单就业模式:
订单培养就业模式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应用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实践教学,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学生中推行“双证制”,毕业生获得双证在95%以上。
学校先后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联合办学协议。
以船舶建造与修理专业为例,学校与河北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体现企业行业需求,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明确设置专业方向,并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
2、校企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训室,在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第二校园",建立有效的校外实习教学全新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高水平实训室,有的建在校内,有的建到企业.如:
在河北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校企双方投资共建了“焊工实训室”、“船体模型实训中心”等实训室。
这些实训室成为了校企联合研发,学生自主实践的基地.这样就更新了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
学生课程一半以上在工厂由老师和技术工程师共同完成,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就可上岗,缩短了培训期,增强了竞争力。
3、校企联合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学校有意识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注重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1)全校所有专业均成立专业社团,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创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实训室对外开放等措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2)学校以项目为载体,借助企业技术,设计组织“秦职杯”开放式技能竞赛,用相对完整的具体任务驱动学生,使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特色二、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云上时光旅行社、花若闲美容中心、方舟食坊、方舟生态种植园、素质拓展基地等产业集团。
依托产业集团,各专业成立了各种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部分学生作为学徒,实行半工半读,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
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培养了学生就业能力,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同时学生自己也开办公司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
几年来在各县区学生创办了30多个公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特色三、引名企入校,实现校企合作,前厂(店)后校。
学校与“巨人”合作,引进了“锦江之星”、“美丽田园”等名企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依托名企的产业优势,实行教学结合,订单培养。
作为回报,学生毕业后定向到企业。
这种办法为学校提供了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前厂(店)后校的就业模式,把企业搬到了学校,让师傅做教师,学生做学徒,这样培养出了既懂技术又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毕业就成为熟练技术人员,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安排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工作有计划、有协议、有总结、有目标.
学校招生就业处,配备专兼职人员4人,负责招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安置工作,有完善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安置工作制度。
学生一入学,就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向学生承诺,凡符合条件,学生与家长愿意的,都要负责推荐实习、就业,并护送到岗,派教师陪岗1—3个月,努力提高实习、就业的质量。
为做好顶岗实习与就业服务工作,学校加强对外联系,广泛进行企业情况考察,考察满意的签订合作协议,纳入安置计划。
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在顶岗实习就业服务上做到“五有”:
学生去向有记载,学生进厂有护送,学生上岗有陪岗,顶岗实习与就业以后有跟踪,就业情况有反馈.
安置学生就业形式多样,有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自主择业模式。
毕业生就业率100%,满意率85%以上.
六、办大职教、好职教、新职教
职业教育的实质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因此,我校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更新办学思路,抓住时机拓展办学空间,构建了多层次的办学模式,除了全日制普通中专的中等职业教育,以旅游专业为龙头送教入企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外,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了送教下乡工程,朝着办大职教、好职教、新职教的方向不断努力。
送教下乡是新形势下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这项工程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了精兵强将作为送教下乡的骨干力量,学校还与山海关区委组织部,农工委联合,把送教下乡工程作为培养农村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平台之一,在山海关区三个镇九十七个自然村下发了“关于开展送教下乡的通知”,得到了各村支部委员会的积极响应,各村都选派了优秀党员或后备干部参加学习,有的村甚至是村长和书记亲自参加,现在,我们又把送教下乡工程的范围扩大到海港、北戴河、开发区三个城市区.尽管无论从教学还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巨大挑战,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学校发展拓展另一片天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们专门选派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送教下企、送教下乡,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可观的招生规模。
在中职招生面临困境,学校发展遭遇挑战的重要关头,观念的转变、前瞻的战略考虑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保证了学校的有效运转和稳定发展。
这种做法不仅使学校突破了招生瓶颈,而且也将会为我公民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职业教育的特殊作用。
【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虽然近几年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目前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还不够完备,尤其是新实训楼建成后马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过市教育局领导已经答应近期内会为我们大量投入设备资金,有了上级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学校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谋划未来十年学校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走进新十年、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跃,创造新辉煌”。
一方面积极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专业,做大做强示范专业,努力把新落成的实习实训综合楼建成能够以专业品牌支撑学校品牌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的优势,主动联系部分大中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拓展、增强学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强大的企业支撑。
适应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完善多种办学模式,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潜力。
形成“内引外联、校企合作、开放共赢、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通过企业冠名办专业,企业挂牌建基地,企业出人当教师等形式实质性地高效益地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入社会。
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发展热情,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朝着办大职教、好职教、新职教的方向不断努力。
回首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今后,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坚信,在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引领下,在上级部门及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全体秦职员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定会迎来学校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管理 工作 督导 检查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