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396113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5KB
绿地规划知识点.docx
《绿地规划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地规划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地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
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
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
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
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
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
4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公园游人容量:
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2、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
3、永久性生产绿地:
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
地。
4、基调树种:
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
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
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
5、骨干树种:
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6、古树:
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
7、名木:
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绿化率:
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
用地面积之比。
9、绿化覆盖率:
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10、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填空题
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
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
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
30-50min可达。
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1-1.5km,
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可达。
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
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6.5hm2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0.5~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
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
(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
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包括(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
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达到(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m2/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达到(10-12)m2/人。
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
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o
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
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
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
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__路绿地。
18、居住区绿地率: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
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21、绿地应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22、规划的依据:
(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基础条件
三、简答题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答.原则: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
(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
休憩的需要。
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服务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
2.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和要求?
答.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
3.公园绿地应该怎样规划选址?
答:
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
4、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
(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
(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
(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
(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
(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
(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
(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
(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
6、防护绿地的类型
(1)城市卫生隔离带
(2)道路防护绿地
(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
(4)防风林
(5)城市组团隔离带
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
(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
(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
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
(1)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2)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
(3)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4)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
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
(1)“生态优先”的原则
(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
(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
(4)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
(5)城市绿地的系统性
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
(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
(2)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
(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
(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
(6)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
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4.1、4.2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B.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
市规划层次: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
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
土地规划分类: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
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4.3
1.系统结构的定义:
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2.系统结构的特点:
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
3.绿地系统结构的特性: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
4.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原则:
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
5.绿地布局的总目标:
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
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1)8种基本模式:
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2)组合方式:
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
3)各模式特点:
(1)点状:
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宝贵空间进行绿化。
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
(2)环状:
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
(3)楔状:
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带状:
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与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
优点:
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
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
(5)网状:
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设的“绿廊”,与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行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网络结构。
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
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
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
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
6)空间环境规划
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
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
4.4
4.5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
2,规划图则包括:
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
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
(1)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
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
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
合的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地 规划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