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学情检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96003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5.36KB
学年度历史学情检测试题.docx
《学年度历史学情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历史学情检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历史学情检测试题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学情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2012.09.02)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2.《元史》载: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3.“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6.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这份宣言体现了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国共合作C.反封建,求统一D.和平建国
7.“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9.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的国体形式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规定的政体形式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1.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
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
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12.《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13.“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逐步为资本主义土地国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5.下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
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16.“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这一言论体现的启蒙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②理性主义③主权在民④社会契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18.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19.“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
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
“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
”造成
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21.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
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
这主要是因为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否定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C.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有的学者认为: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23.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
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阵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
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
这
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4.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2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7.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存在的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三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消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8.18世纪末,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A.农业灌溉
B.旅游观光
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
29.“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0.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中“全方位”是指
A.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D.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13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4分)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
(9分)
32.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5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
33.(16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17世纪时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二: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一观点。
(12分)(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结合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释材料二中英国是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汉的郡国并行,从材料“诸侯稍微”可以判断当时推行“推恩令”;从材料“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可以判断司马迁对当时政策持肯定态度。
2.B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因事设官”可知A项正确;从材料“无不领之”可以看出C项正确;从材料“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可知D项正确。
3.D
【解析】从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以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
4.C
【解析】从材料“要说同样的话”和辉格党选举失败“墨尔本内阁辞职”可以判断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基本形成内阁集体责任制。
5.B
【解析】英国《权利法案》中包含了对选民的财产资格的限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对黑人奴隶的限制,这些都说明④项错误。
6.B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合作的实现。
7.A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影响。
从“征文射策”、“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看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可以看出推动社会向学风气;从“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看出许多人以此跻身官场;从“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可以看出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8.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孤立、封锁新中国,这造成了中美之间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
9.B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法国是共和政体,故④项错误。
10.B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④不正确。
11.A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
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复兴相关内容的影响。
选项A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新政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
12.D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从材料中农民和新商人能雇佣劳动力,能保留利润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部分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13.B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材料这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但是群众并不支持帝制,当然也不支持君主立宪;从清帝退位判断出是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
14.A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及评价。
15.D
【解析】从成绩单内容可以看出该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故选项D错误。
16.A
【解析】材料“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材料“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想。
故选项A符合。
17.A
【解析】材料共同的特点是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
18.D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
材料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的相关对农业、商业、社会稳定的影响,而没有涉及对农商的政策。
1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所以选C。
2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广州起义的理解。
由“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
”得知广州起义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这是由于维新变法是当时中国的主流。
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A。
2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
主要因为它否定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所以选B。
2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②是错误的;经济区域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
④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D。
2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
所以选A。
2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美国总统柯立芝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造成的最大的影响是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D。
2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B。
2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的理解。
材料反映了资本的企业家们在海外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ABC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D。
2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制度的理解。
①是错误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不是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是错误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存在着。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28.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结合所学知识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C。
2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的理解。
②是错误的;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大跃进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
④是错误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3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全方位指的是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指的是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宽领域指的是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所以选A。
31.
(1)图1: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图2:
巴黎公社运动
图3:
俄国十月革命
图4: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分)
(2).图2事件对图1事件的影响:
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图3和图4后面反映的道路:
图3反映的是:
走城市中心的道路;图4: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道路不同的原因:
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不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状况不同.(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的能力。
四幅图片依次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认知
(2)主要考查图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和俄国革命的不同道路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客观原因,要求学生能够从两国的国情不同来回答。
32.
(1)方式:
官营.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
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
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
(1)问,主要考查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
(2)问,依据材料信息,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第(3)问,认识主要从政府对社会的责任这个角度来回答。
33.论文主要采分点:
(1)政治建设: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内阁制;进行议会改革,为英国的崛起提供政治保障。
(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经济发展:
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引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2分),为英国的崛起提供经济基础。
科技创新: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2分);瓦特改良蒸汽机(2分);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2分),为英国的崛起提供科技条件。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内在条件以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34.主要考查学生论述能力,要求学生论述中做到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并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用具体史实论证。
35.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既有对殖民地的压迫和剥削,也客观上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了殖民地,该问要求学生结合我国鸦片战争之后经济结构的变动论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度 历史学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