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953109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0.76KB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 )
A. 樽
B. 白
C. 觥
D. 筹
【答案】D
【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
耄耋是八九十岁。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
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
【解析】【分析】C.错在“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
应该是:
后来专指帝王的皇冠。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新闻问题的把握,专有名词的理解以及年代的称谓。
6.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
B.有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正确;
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
C。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
B四书:
《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答案】D
【解析】【分析】D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
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会试考中的称贡士。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前,最好先理顺清楚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考试制度和名称。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始龀”指六七岁,“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知命、耳顺”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故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0.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
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1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
A.水调歌头
B.如梦令
C.西江月
D.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
A.晁盖
B.宋江
C.林冲
D.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 )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古体词
【答案】
(1)C
(2)B
(3)A
【解析】【分析】
(1)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B.如梦令,词牌名。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C.西江月,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
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D.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根据字数和韵脚可以分析,这是“西江月”。
(2)《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是宋朝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的一首诗词。
词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
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
(3)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
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
故答案为:
(1)C
(2)B
(3)A
【点评】调是一种词调体式。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
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
长调是蒙古民族声乐,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答案】D
【解析】【分析】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
故答案为:
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背影》。
C.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
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D. “角声满天秋色里”“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角”“载”都是古代的军中用品。
【答案】C
【解析】【分析】“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错。
贴对联时,传统习惯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4.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B. 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C.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
“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
D. 李华将写好的作品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
“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错在“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说话要得体,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谦词和敬辞,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B. 庠序:
古代圈养牲畜的地方。
商叫序,周代叫庠。
C. 河,古代多指黄河。
江,古代多指长江。
D. 萧墙:
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错误,古代的地方学校。
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16.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 《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月夜忆舍弟》的作者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答案】B
【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A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7.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
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
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
(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甲骨文、篆书、隶书的“酒”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字,左边是水,右边的“酉”字代表盛酒的容器。
从书法中的“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借问酒家何处有——唐·杜牧《清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
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的菊花和酒。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说清楚饮酒开车的危害,从安全和守法的角度劝说,不能偏离“酒后不能开车”这一劝说主题。
1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①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底yùn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美在深情”,浓mǒ也罢,淡妆也罢,总归逃不过一个真字。
真zhì的感情弥足珍贵,它不仅能令生命饱满,更可触及灵魂,从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与赞颂的永恒主题。
②阅读优秀古诗文,穿越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作者的苦乐悲欢,领略生命之美丽。
作品中有“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的美好爱情,有“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吕氏春秋·伯牙绝弦》)的不朽友情,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的拳拳亲情;我们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的潇洒,感受“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惺惺相惜,感受“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的苍凉,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的豁然,感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的超脱,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派《送东阳马生序》)的苦中有乐之论。
【答案】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
yùn
mǒ
zhì
底________
浓________
真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第②段中的古诗文名句。
①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________,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⑥________,________。
(宋派《送东阳马生序》)
(3)解释第②段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绝:
________
②市:
________
③微:
________
(4)中国文化里,朋友关系有不少特定称谓,下列最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 中考 文化 常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