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94999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73.85KB
精品文档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精品文档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XXX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1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目标领引下,在XXX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进程中,XXX旅游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和提升的关键时期。
第2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随着长三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实现,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XXX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和全面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既是增强XXX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生态省”和“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
第3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XXX旅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跨入全国旅游领先行列。
2008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54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0.2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接待国内旅游者2.0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40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
当前,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既面临着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建设XXX旅游经济强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仍旧任重道远。
第4条编制《XXX旅游发展规划》目的:
1.贯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确定XXX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进程;2.明确发展重点和任务,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产业调控、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促进XXX在全国旅游地位的进一步提升;3.构建富有XXX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显著增强XXX旅游的核心竞争力;4.为下一层次的旅游规划编制、调整以及政府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章总则
第5条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发挥政府对旅游产业的调控引导作用,推动XXX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特制定《XXX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6条本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初稿)、《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X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XXX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以及《中共XXX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等重要规划和文件,并结合XXX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7条本规划范围为XXX行政辖区,包括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各市和义乌,总面积36.18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约26万平方公里。
第8条本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时段。
近期为2008—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9条本规划是2008—2020年XXX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导向和政府工作重点,是编制各类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各类旅游开发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原则要求。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10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发展和完善“旅游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互动”的XXX旅游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不断提升XXX在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第11条基本原则
1、强化特色原则。
客观认识XXX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性质和特点,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创新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品牌化的旅游产品。
2、市场导向原则。
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调控手段、规范调控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实现资源、资本与创新“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XXX的经济建设成就、市场区位优势与资源环境优势,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贡献率,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产业互动原则。
在充分发挥旅游对关联产业的强大带动力、对提升城市和区域知名度、打造城市和区域“名片”的独特作用的同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紧密衔接,强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与其它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综合协调,促进旅游产业与工农业、商贸服务、科教信息、文化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动互促的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5、区域联动原则。
从省域层面,建立以城市(镇)为中心、分工协作的区域旅游协作区,促进旅游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跨市(县、区)流动;从跨省区层面,积极推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浙、赣、闽、皖四省旅游合作区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12条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需要,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13条旅游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把XXX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旅游经济强省,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使XXX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2、阶段目标:
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500亿元;到2020年,全面实现总体目标,旅游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旅游产业对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贡献更加显著。
表3—1XXX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规划期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总游客量(万人次)
28400
45000
58000
国内游客(万人次)
27600
43600
56000
入境游客(万人次)
590
950
1500
旅游总收入(亿元)
3000
5500
8200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800
5100
7500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35
62
110
注: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按2008年12月31日牌价计算,即美元按1∶6.835折合人民币。
第14条发展战略
1、目的地体系战略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顺应市场需求、区域与产业发展趋势,以旅游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地空间组织为途径,以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推动为手段,重点培育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区域级旅游目的地和地方级旅游目的地四个等级层次,打造与国际接轨、综合竞争力强、区域优势互补与共赢发展的省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2、品牌带动战略
以XXX国际旅游新形象的塑造和世界遗产申报为核心,围绕XXX旅游品牌、主题旅游线路、世界级或国家级精品旅游项目,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重点打造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三大要素品牌,形成不同地域层次和不同领域的旅游品牌体系,包括整体旅游品牌、区域旅游品牌、城市旅游品牌、景区旅游品牌、企业旅游品牌等。
增强品牌意识,建立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制机制,推动XXX旅游品牌的全面创新与突破。
3、国际化战略
通过产品国际化、交通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全面推进XXX旅游的国际化。
针对国际市场的产品需求特色,打造世界遗产地,大力开发非物质文化产品和高端度假旅游产品。
通过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大力引入世界级的旅游企业与世界浙商网络的搭网营销,打通XXX旅游产品对外销售的国际通道。
引入国际化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推进旅游服务的特色化、国际化、个性化,加强XXX旅游与国际旅游平台的接轨。
4、区域协作战略
利用经济优势,联合周边省市构筑旅游协作区,推动XXX旅游的空间延伸。
重点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线路组合,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协作包括沿海协作带合作、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合作、浙赣闽皖旅游协作区合作、浙闽台海洋旅游区合作、沿运河旅游协作带合作和环太湖旅游协作区合作。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旅游协作地域,采取不同的区域旅游协作应对策略。
第四章空间发展布局
第15条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成一个布局合理、运行畅通,各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点有机连接的旅游线路和网络,构筑“三带十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1、加速构建三大旅游经济带。
通过三大旅游带建设形成全省旅游区域分工合作、产业协调互动的新格局。
率先建设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区位条件优越和立体交通发达的综合优势,完善食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休闲服务体系,营造更加宜人的旅游休闲环境,努力打造长三角黄金旅游圈的核心区;以杭州为中心,深度挖掘城市特色与优势,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会展商务三大功能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格局,充分发挥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带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对全省旅游的带动力,将杭州湾旅游带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黄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国际旅游的率先接轨区和国内高端旅游的示范区。
加快建设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
以宁波为中心,积极发挥温台舟的海洋旅游资源优势、紧靠上海和连接国外的区位优势、独有的体制先发优势和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优势,充分发挥普陀山世界级佛教旅游品牌的极核辐射作用,建成以瓯越风情、海韵渔情、现代商情为特色,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功能的滨海旅游区;进一步发挥温州作为全省旅游副中心的作用,利用温台两市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市场知名度,在发展国内旅游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将浙东沿海海洋旅游带打造成为全省旅游创新的重要基地、国内高端度假旅游产品的先发区。
努力培育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
充分利用四省相接的客源市场优势和商贸繁荣、文化发达、生态良好的自身优势,继续强化与相邻省旅游目的地的双向联系,在做大做强国内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求效益,努力把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功能强大、特色鲜明的商贸、文化和生态旅游区,推动XXX西南部地区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将浙西南旅游带打造成为全省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长三角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重点建设十大旅游区。
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全省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十大旅游区,包括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区、宁波河姆渡——东钱湖旅游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浙北古镇运河古生态旅游区、绍兴古越文化旅游区、金华商贸文化旅游区、衢州南宗孔庙——石窟文化旅游区、舟山群岛旅游区、台州天台山——神仙居旅游区、丽水绿谷风情旅游区,将十大旅游区建设成为展示XXX旅游形象的平台、旅游创新发展的基地。
第16条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
与“三带十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相对应,按照不同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全省划分为五大旅游目的地发展区块。
包括浙北都市与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海滨海岛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南沿海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中商贸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和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区块。
第17条浙北都市与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1、范围:
包括杭州、绍兴、嘉兴和湖州4个市。
2、发展定位:
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XXX旅游发展三大核心区域之一。
3、发展目标:
旅游产业高度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点区域。
4、总体思路:
以沪杭高速铁路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发展机遇,以杭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核心,以古越文化、江南水乡风情、运河古镇文化为支撑,挖掘城市特色与优势,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商务会展三大功能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格局,形成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对全省旅游的带动力,构造长三角南翼的“黄金旅游产业区”。
5、发展重点:
优化总体旅游发展环境,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完善旅游发展的支撑要素建设,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旅游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休闲农业,促进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形成国内知名的高端旅游产品集聚区;结合XXX文化大省建设目标,深层次挖掘丝绸、茶、书画、刺绣、美食、宗教等特色文化内涵,培育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乡村休闲基地。
第18条浙东海滨、海岛旅游目的地
1、范围:
包括宁波和舟山2个市。
2、发展定位:
具国际影响力的海滨旅游目的地,XXX旅游发展三大核心区域之一。
3、发展目标:
我国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区域。
4、总体思路:
抓住杭州湾大桥、洋山东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海洋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接轨上海,加大入境旅游市场的拓展力度;以质量效益型增长为目标,构建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以城镇、海岛、滨海、滨湖和山地为依托的都市休闲、乡村休闲、商务会展、生态休闲、文化休闲、海洋海岛休闲、体育娱乐等旅游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和娱乐旅游产品,引领国内旅游消费新时尚,成为XXX旅游发展另一只新的领头羊。
5、发展重点:
以宁波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和都市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通过陆—岛联动,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度假、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地,通过邮轮靠泊港或母港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稳健发展邮轮度假和海岛度假等高端度假旅游产品;通过生态环境的修复、岸线和海岛资源的划定保护,引导发展游艇、帆船、海钓、潜水等海洋休闲运动旅游及其相关服务业态;以普陀山为核心开发宗教胜地修身养性旅游产品,以特色城镇为依托开发渔家风情休闲度假旅游,以海岛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同时,发挥市场运作网络优势,不断包装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节庆活动。
第19条浙东南沿海旅游目的地
1、范围:
包括温州、台州2个市。
2、发展定位:
具国际影响力的海滨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XXX旅游发展三大核心区域之一。
3、发展目标:
我国高端商务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区域。
4、总体思路:
依托海陆并举的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利用温台两市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市场知名度和体制优势,承接杭州湾大桥建成、以上海为核心的沪杭甬旅游圈的辐射带动和功能释放,加强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在发展国内旅游基础上,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形成以海韵风情、商务休闲为特色,兼具观光、休闲度假、会展功能的滨海旅游区。
5、发展重点:
加快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的可进入性;着力打造文化、商务、生态、海洋海岛四大系列旅游精品,建设国际豪华邮轮母港;以山海观光游览为最佳凸现点,以专项旅游为最主要卖点,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为最重要效益点,打造台州特色旅游目的地;整体打造雁荡—楠溪江景区型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差异化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引导海洋生态旅游、海洋文化旅游、海上体育竞技、海岛主题度假、游艇等专项旅游产品有序发展。
第20条浙中商贸文化旅游目的地
1、范围:
金华市。
2、发展定位:
以商贸、文化、温泉康体等旅游产品为主导的主题旅游区,XXX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3、发展目标:
具国际影响力的商贸购物休闲旅游目的地。
4、总体思路:
构建独具特色的金华旅游吸引物体系,打造“传统与梦想”的浙中旅游目的地城市;结合功能明确的特色城镇群,打造主题型旅游城镇,推动旅游产业与特色经济的结合,强化和提升旅游功能;突出区位优势,推动区域联合,打造跨区域旅游服务基地与集散中心。
5、发展重点:
以义乌—东阳商务娱乐旅游区为核心,以金华城区为集散、组织中心和服务基地,打造以商贸购物、影视文化、古婺文化、温泉康体为主,以山水风景名胜观光为辅的独具特色的金华旅游吸引物体系。
加快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旅游商业设施,鼓励开展旅游商品零售业务,大力开发商贸购物旅游产品;保护和精品化开发古村落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深度开发影视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建立旅游资源保护体系,保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1条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
1、范围:
包括衢州和丽水2个市。
2、发展定位:
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品牌的旅游区,XXX旅游西进重点建设区域。
3、发展目标:
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浙赣闽皖四省边界旅游集散中心。
4、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四省边际的区位优势,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合作,有效整合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借力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注重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利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优势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进行重点突破,将风景名胜观光、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康体休闲作为区域旅游的特色和亮点进行大力培育。
5、发展重点:
积极培育城市的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重点建设散客服务(包括自驾车旅游)设施体系。
围绕衢州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重新整合、包装和提升风景名胜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以传奇文化为亮点的文化产品,着力培育山地休闲度假产品,建设浙赣闽皖四省边界旅游集散中心。
围绕丽水生态休闲旅游区目的地的建设,打造丽水城区旅游服务与休闲中心、仙都风景休闲旅游区、遂昌山水金矿旅游区、滩坑风情旅游区,形成丽水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培育名牌商品。
第五章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第22条重点建设内容
1、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市场细分:
重点建设四大类、面对不同旅游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即国际市场型旅游目的地、国内长线市场型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及其周边省份市场型旅游目的地、省内市场型旅游目的地。
2、旅游目的地体系结构完善:
在提升现有观光型旅游目的地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型、商贸型、文化型、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形成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体系。
在继续提升环杭州湾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浙东沿海、浙中和浙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3、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建设:
重点打造都市型、历史文化城镇型、商贸购物型、影视文化型、高端休闲型和乡村休闲型六大类旅游目的地品牌。
4、旅游目的地交通服务网络建设:
推动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交通服务与国际接轨,完善提升区域对外及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和大型客运码头的建设,建立自驾车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5、旅游目的地配套要素建设:
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为重点,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更新旅游信息服务网络,规范提升目的地旅游饭店服务体系,发展旅游装备和旅游商品制造业,完善旅游目的地的要素结构。
第23条目的地体系核心构成
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目的地体系,着力推动杭州、宁波、绍兴、金华—义乌等城市成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温州、衢州和丽水等城市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城市成为特色专项旅游目的地城市,乌镇—西塘—南浔、永康、横店、溪口等城镇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城镇。
以杭州大西湖、宁波象山湾、温州雁荡—楠溪江等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第24条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1、杭州。
以建设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国际化为主要任务,整合、打造大西湖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核心吸引物,挖掘丝·茶·国画艺术并包装、落地于以大西湖为核心载体的地域。
强化杭州的旅游集散、组织与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信息服务、交通服务、接待服务等方面与国际化标准对接。
重点打造“中国山水文化经典—西湖”、“人类文明的曙光—良渚遗址”、“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钱塘江国际休闲度假基地”、“运河文化旅游带”四个核心项目品牌。
将杭州建设成为以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会展交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2、宁波。
以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把继续强化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加快象山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打造我国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核心品牌区域和具国际影响力的专项会展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
整合人文旅游资源,加大都市休闲、商务会展以及都市购物娱乐、餐饮等特色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延伸开发主题化、特色化的旅游精品。
3、绍兴。
以建设中国“江南经典文化”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把强化绍兴水城形象,营造江南水乡城市景观环境,打造以江南文化为底蕴、以古城为依托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古越文化寻踪、文化名人探访、风情文化体验、江南名城观光”四大特色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和旅游要素特色开发,使绍兴成为“江南传统文化展示的精华之城”。
4、金华—义乌。
以建设“传统与梦想”为主题的国际化商贸型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商贸购物、影视梦想、温泉康体、古婺文化、自然山水五大特色品牌。
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发达的商贸产业与旅游购物相结合,将购物街区作为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建设XXX中部的旅游服务业中心和购物旅游城市。
改变目前金华市域各个城市独立发展旅游接待系统的不合理格局,强化金华市区的旅游接待功能,将其与衢州一道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缘区域的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和集散中心。
将金华商业网络和旅游营销网络并轨,借助金华商业网络,尤其是义乌小商品网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金华旅游推向世界。
表5—1XXX四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方向
国际化旅游
目的地城市
功能定位
核心旅游
产品
支撑性
旅游景区
目的地品牌
建设目标
杭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国际风景旅游、商务会展、休闲度假城市,XXX旅游组织、集散中心与服务基地
风景旅游、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
大西湖旅游区、良渚遗址、钱塘江、大运河、千岛湖
面向国际和国内远程市场的风景城市旅游品牌
宁波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现代商务会展旅游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象山湾、宁波中心城区
面向国际、国内远程市场都市旅游品牌,中国海洋文化旅游名城
绍兴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我国“江南经典文化”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历史文化旅游、名人民俗旅游、都市休闲旅游
会稽山、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鲁迅故居旅游区
面向国际和国内远程市场的都市旅游品牌
金华—义乌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全国著名的商贸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浙中城市群的旅游接待中心城市
宗教、文化观光、购物旅游、影视文化旅游
金华双龙风景区、义乌国际商贸城、东阳横店影视城、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诸葛八卦村
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观光、购物、休闲旅游品牌
第25条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1、温州。
以建设浙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重点打造世界地质公园、温州生态园等特色品牌,整合景区和城市旅游资源,推动温州旅游品牌和形象的显著提升,增强温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中心地位。
加强核心旅游资源的品牌化开发,塑造旅游精品。
借力营销,借助温州商业网络和商人网络在全球的影响力,提高温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2、衢州。
以建设“灵性与传奇”为主题的浙西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重点打造“衢州古城”、“地质奇观”、“仙霞古道”、“钱江源头”四大特色品牌,改善与提升衢州旅游形象。
强化区域合作,借力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
完善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文档 浙江省 旅游 市场 发展规划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