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 文档编号:394998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3.45KB
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运动训练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
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
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耐力素质:
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
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
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
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
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
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
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
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
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
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
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
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
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
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
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
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
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
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
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
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30、战术知识:
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31、战术形式:
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战术中的掩护、盯人、联防等形式。
32、战术行动:
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33、运动智能:
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
34、竞技状态: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35、训练密度:
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36、训练效果:
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
37、训练量:
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38、训练强度:
指训练时的负荷和速度,亦即是一定时间内的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39、运动训练手段概述: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40、运动员体能:
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1、运动技术:
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42、运动智能:
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
43、运动负荷:
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一、名词解释
1、项群训练理论:
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项目三个主要分类标准是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动作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
3、依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4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400米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4、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射击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测量类项群;摔跤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制胜类项群。
5、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项群。
6、按各个项目体能或技能表现形式或特征分类,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快速力量型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群;技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群。
7、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以提高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并把提高负荷的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8、射击、射箭等表现准确性项目技能和心理能力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三、判断题
1、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对)
2、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乒乓球、排球同属于命中类项群。
(错)
3、体能对足球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
(错)
4、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错)
5、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是隔网进行的,因此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错)
6、项群训练理论是完全区别于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独立理论体系。
(错)
7、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同属于命中得分类项群(错)
8、对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技能和心理能力。
(错)
9、对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体能和心理能力。
(错)
四、选择题
1、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来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A测量类B得分类C命中类D制胜类
2、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A跳高B标枪C跳水D跨栏
3、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
A跳远B跳水C400米跑D400米游泳
4、下列项目比赛中,相对受对手竞技能力发挥影响较大的是
A拳击B射击C游泳D长跑
5、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B.计时C.得分D.命中
6、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都属于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判定其运动成绩都通过准确的
A.评分B.计时C.得分D.命中
7、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B.计时C.得分D.命中
8、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B.周期训练理论C.项群训练理论D.专项训练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答: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2、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实践意义
答:
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填空: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
(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
(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类。
5、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
6、竟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竟赛)、(竟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7、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
(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
8、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构成。
9、战术按表现特点分类可分为:
(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10、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
11、体能构成的三个因素是:
(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
1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以以上个方面。
13、运动训练方法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14、运动训练方法按体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
15、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
16、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17、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分类,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等。
18、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分类,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等。
19、运动训练中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8种。
20、训练手段的动作构成包含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及(节奏)七种要素。
21、训练手段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三种要素。
22、训练手段的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
23、常用的分解练习法有:
(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
24、营养素包括(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食物纤维)七类。
25、耐力素质根据活动持续时间可分为:
(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
26、耐力素质根据与专项的关系可分为:
(一般耐力);(专项耐力)。
27、耐力素质根据器官系统机能可分为:
(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乳酸无氧耐力);(非乳酸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缺氧耐力);(肌肉耐力);(局部耐力、全身耐力)。
28、耐力素质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可分为:
(静力性耐力)、(动力性耐力)。
29、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大要素。
30、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
31、战术按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
32、人有(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洞察能力)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
33、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34、训练课可划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课)、(调整训练课)四种类型。
35、训练效果主要是由(训练方法)、(训练中的运动负荷)两个因素决定的。
36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有(积极自觉参加训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专项化原则)、(个人区别对待原则)、(训练过程模式化原则)、(逐步提高训练负荷原则)。
37、生物运动能力是按着以下不同速率提高:
柔软度以(天)为单位;力量以(周)为单位;、速度以(月)为单位;耐力以(年)为单位。
3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39、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
40、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41、按战术的普遍性分类可分为(常用战术)、(特殊战术)。
42、竞技状态有(获得)、(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
是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取的身体练习。
3、模式训练法:
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4、程序训练法: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的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织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5.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6.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
1、训练方法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
2、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和顺进分解训练法。
3、间歇训练法包括高强性间歇;强化性间歇和发展性间歇三种类型。
4、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定量化等的特点。
5、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定型化;程序化等特点
6、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可分为全身周期性和局部周期性练习两种类型。
7、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
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8、间歇训练法有三种类型,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三、判断题
1、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时,应注意练习的时间越长负荷的强度越大。
(错)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错)
3、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错)
4、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
5、为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教练员常常采用循环练习法。
(对)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不安排相对充分休息时间的练习方法。
(错)
7、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技术训练和运动素质。
(对)
8、间歇训练法指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有机体处于基本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错)
9、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相对固定,但间歇时间不充分(心率降到11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或组练习)。
(错)120或者190次/分时
10、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普遍适用于有氧、无氧混合供能条件下的技术、战术训练。
(错)
11、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结构不变,负荷强度相对固定,间歇时间充分(心率降到120—140次之间即可进行下一次或组的练习)。
(错)
间歇休息充分(心率降到每分钟110次以下进行下一次练习)。
12、持续训练法是耐力性运动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
(对)
13、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10分钟的持续训练,此方法为循环间歇训练法。
(错)
四、选择题
1、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称之为“法特莱克法”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A重复性练习手段B间歇性练习手段C持续性练习手段D比赛性练习手段
2、相对来说,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是
A重复训练法B持续训练法C变换训练法D循环训练法
3、比赛前,跳远的完整技术训练常采用
A持续训练法B间歇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D循环训练法
4、为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教练员常采用
A持续训练法B间歇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D循环训练法
5、在篮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
A分解练习法B完整练习法C重复训练法D循环训练法
6、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A负荷变换训练法B内容变换训练法C形式变换训练法D方法变换训练法
7、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间歇休息充分,进行下一次练习心率应下降到
A.90次/分B.100次/分C.110次/分D.120次/分
8、间歇训练法的休息方式是
A.积极性的方式B.消极性的方式C.随意的方式D.无所谓方式
9、循环训练法依练习站之间、练习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可分为
A.比赛法、游戏法、分解法
B.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持续训练法
C.完整法、分解法、加难法
D.持续法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10、在发展最大力量训练实践中常用
A.负荷到8,训练到10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B.负荷到8,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C.负荷到10,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D.负荷到6,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11、移动速度训练负荷的强度多采用的负荷强度为
A.85%--95%B.60%---80%C.70%---80%D.30%---40%
12、在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一般运用
A.重复训练法B.变换训练法C.持续训练法D.加难训练法
13、通过增大肌肉体积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应控制在本人最大负重量的之间。
A.60%--80%B.50%--60%C.70%---80%D.90%---100%
14、下列哪些运动项目适宜采用通过改善肌肉内协调发展最大力量。
A.长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B.铅球运动,柔道
C.任何项目D.健美运动
15、训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时,应采用(A)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B.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C.短时间持续训练法D.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16、训练中长跑运动员时,一般采用(C)
A.高强性间歇训练法B.强化性间歇训练法
C.发展性间歇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
17、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方法有
A.30米行进间跑,60米行进间跑,多级跳、30米跨步跳,蹲踞式起跑30米
B.30米行进间跑,120米后蹬跑,100米高抬腿跑,三级跳
C.150米行进间跑,站立式起跑200米,50米行进间跑,100米全程跑
D.200米后蹬跑,30米行进间跑,100米高抬腿跑
18、哪一类的运动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采取持续训练法。
A.速度性B.耐力性C.力量性D.难美性
19、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中长时间的
A.持续训练法B.间歇训练法C.重复法与间歇训练法D.游戏法
20、发展一般耐力,一般采用
A.持续训练法B.游戏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D.变换训练法
21、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
A.流水式、分配式、轮换式B.分解式、完整式、
C.完整法、加难法、减难法D.持续法、重复法、间歇法
2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强度一般采用的负荷强度为
A.20---25%B.20—40%C.50—60%D.10—25%
23、速度素质的训练一般运用
A.游戏法B.持续训练法C.变换训练法D.重复训练法
24、快速力量训练时为兼顾速度与力量两方面的发展,一般可采用的训练强度为
A.30%--50%B.60%--80%C.20%--30%D.40%--50%
25、以下哪些项目的运动员适宜采用通过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
A.长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B.铅球运动,柔道
C.任何项目D.体操运动
26、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常常采用的是
A、60--85%以上的强度B、55%的强度C、40%的强度D、30%的强度
27、当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取(A)
A、牵引跑B、上坡跑C、平跑D、持续跑
28、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B)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B、中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D、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9、持续训练法一般用于(A)
A、一般耐力训练B、一般速度训练C、最大力量训练D、爆发力训练
30、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称为
A.变换练习法B.比赛法C.重复练习法D.完整练习法
31.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相对固定,但间歇时间不充分,进行下一次或组的练习时,其心率应降到每分钟
A.100—110次/分B.110—120次/分
C.110---140次/分D.120—140次/分
32.在各种突然变换条件下,运动员能够快速、准确、协调地作出相应的变化,这种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B.力量素质C.速度素质D.反应素质
33.重复训练法间歇时间
A、以心率下降到110次/分为宜B、以心率下降到120---140次/分为宜C、以心率下降90次/分为宜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训练学 自考 运动 训练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