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94361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17.73KB
高二政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二政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熟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3.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
中华文化如何再造辉煌。
【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初步掌握重点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课前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课前20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的见证:
①汉字:
文字的意义: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汉字的意义: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汉字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学典籍:
地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原因: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
史书的特点:
规模大、存留丰富、为世界所仅有。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经历了衰微的原因:
内因:
。
外因:
。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实践证明:
只有
。
②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态度:
。
[
1、辨析: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期。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对吗?
3、如何科学对待祖国传统文化?
二、预习自测
学海导航P49—51
三、我的疑问:
四、知识体系构建
古代辉煌的历程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载下来,流传后世的。
钱伟长先生就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却可以。
”
材料二:
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课后检测】
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很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汉字③史书典籍④绘画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2.有一首歌中唱到:
“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导学案答案[
一、预习自测答案:
1—2:
BD
二、探究一答案:
(1)材料一说明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内涵丰富,到今天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自古就有史官一职,使大量的史实得以保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2020年高二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是第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深刻地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本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熏陶。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成为中流砥柱。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本单元的第1课,也就是第六课。
第六课引导学生一同感受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非凡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自觉地肩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就是本单元的第2课。
结合中华民族数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启发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不竭力量之源;结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中华文化”。
本单元由两条线索构成。
第一条线索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讲述文化的意义和魅力。
第二条线索是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培育和发展过程与基本内涵。
这两条线索的落脚点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相关要求
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四、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一)本单元的重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生掌握了中华文化的这两个特点,才能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准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认识了这一点,才能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者的角色,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二)本单元的难点
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这个难点,主要是思维上的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既然是包容,就应该全盘吸收,“拿来主义”,怎么还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呢?
也就是说,学生容易片面理解。
2.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教材没有系统地概括,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个难点,不在理论上,而在于实践操作中。
需要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慢慢感悟,变成自觉的行动,这需要一个过程。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有两课共四个框题和一个综合探究课题,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浏览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从宏观上把握单元的知识结构。
新课教学可由案例引入,结合教材和教师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阅读和合作探究,形成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综合探究进行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既要注意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也要重视实践中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悟观点,接受观点,自觉践行正确的取向。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安排,建议安排5课时进行教学,原则上四个框题和综合探究各1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附:
单元知识结构: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第六课由一个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
引言用简要的文字描述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引起下文。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下设三目。
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
教材首先是活动导入。
古代文明中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先后中断了。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华大地时,就会发现,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接着,教材用较长篇幅回顾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最后一句“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为第三目埋下伏笔。
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教材从汉字和史学典籍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记载文化发展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功能。
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古老的汉字因此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又一重要见证。
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留下的史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中华文化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微的;二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设三目。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由一个活动导入。
在这个活动中,分别引用外国作家、专家和学者对中国的瓷器、园林建筑以及科学发明的高度评价,再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以及对世界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
关于文学艺术,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新人教版 政治 61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