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docx
- 文档编号:394163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6KB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docx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
导论一
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F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A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A。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A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B。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C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D》。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D》。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C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X)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X)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X)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X)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X)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X)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C。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B。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C.现代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C。
A.多元化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C。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A。
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C)。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B。
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D。
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X)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X)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X)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X)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D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B.经济C.教育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政治性B.文化性
C.主体性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A。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
C.恩格斯D.列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X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X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X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
6.教育等于发展。
X
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X)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X)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X)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X)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X)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X)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B。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B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C。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C。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D。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D。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B。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B。
A.课外活动B.课堂
C.游戏D.提问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X)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X)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X)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X)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X)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第六章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C。
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B。
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D。
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C。
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D
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C。
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C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D____:
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X)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X)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X)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X)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X)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第七章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B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A。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C、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A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B”。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A来具体操作。
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C。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D的基本准则。
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B的作用。
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B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X)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X)
4.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
5.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
6.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X)
7.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
8.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X)
9.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X)
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
第八章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BC。
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C。
A.交往的发展B.个性的发展
C.思维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皮亚杰B.杜威
C.班杜拉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CD。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ABCD。
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B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AB。
A.灌输B.疏导C.模仿D.奖惩
11.德育方法是D。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D。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D。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B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C。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D
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ABC。
A.制定政策目标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
代表人物为A。
A.彼得·麦克菲尔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
2.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X)
3.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X)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X)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X)
9.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X)
第九章现代班主任工作
一、单选题
1.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C来进行的。
A.年级B.教研组C.班级D.学校
2.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A负责的。
A.班主任B.任课教师C.班长D.班委会
3.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儒家教育始终把C作为根本。
A.智育B.美育C.道德教育D.体育
4.B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
A.1865B.1862C.1887法国D.1878
5.1934年颁布的D中规定:
“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主任教员”即我们现在通称的“班主任”。
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B.《小学暂行规程》
C.《中学暂行规程》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6.班主任的B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分。
A.指导性工作B.决策性工作C.常规事务性工作D.协调性工作
7.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复的部分。
A
A.常规事务性工作B.指导性工作
C.决策性工作D.协调性工作
8.D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A.组建班委会B.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C.与科任教师的沟通D.了解学生
9.突击式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C
A.商讨式谈话B.点拨式谈话C.突击式谈话D.批评式谈话
10.B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B.班级的学生干部C.学风D.科任教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是否进步、学习风气是否浓厚、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强烈,关键取决于班委会工作的好坏。
(X)
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是整个近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心理学 考试 选择题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