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docx
- 文档编号:393588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37KB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docx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
第一篇: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
答: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其投放基础货币,产生负债的业务。
负债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等内容。
资产业务是指其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
第二篇: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
商业银行管理学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
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的重要基础。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具体分类,如下:
1.贷款业务
(1)公司客户贷款
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贷款,项目贷款,银团贷款,房地产贷款
(2)个人客户贷款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其他贷款。
其中个人其他贷款又包括消费贷款,短期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助学贷款。
(3)信用卡贷款
包括个人透支贷款,单位卡透支贷款。
(4)贸易融资贷款
包含信用证贷款(进、出口),押汇(用票据贷款)。
2.票据业务
包含承兑业务,贴现业务(用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
3.债券投资业务
中央银行的融资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券,次级债和境外债务。
4.金融同业业务
同业拆出,存放央行,存放同业。
5.其他贷款业务
抵押,待处理。
通过网上的搜索,我找到了另一种系统的分类方法:
1.储备资产
储备资产是银行为应付存款提取而保存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准备金的总称。
储备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未达款项和托收中现金以及坏账准备金等。
2.信贷资产
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
贷款是按一定利率和确定的期限贷出货币资金的信用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项目,在资产业务中所占比重最大。
按保障程度(风险程度),贷款可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贴现)贷款。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而无须提供担保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银行凭借客担保人的双重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抵押贷款(包括贴现)要求客户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物质或有价证券作为抵放的贷款。
这种标准划分,有利于银行加强贷款安全性或管理。
银行在选择发放贷款方式时,应视贷款对象、贷款风险程度加以确定。
按期限,贷款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1年以短期贷款;1-7年为中期贷款;7-10年为长期贷款。
以分贷款种类,主要作用是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性,便于银行短、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
按对象和用途,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
这种法一方面有利于按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秩序,另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情况。
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
正常贷款是指能按期偿还本款。
逾期贷款是指超过贷款合同规定期限而银行又不同意延期的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预计两年以上时间不能归还自呆账贷款是指企业倒闭以后无力归还的贷款。
这种分类的于加强银行贷款质量管理,找出产生贷款风险的原因,以措施和对策。
3.投资业务
投资业务是指银行参与有价证券买卖而持有证券形成业务。
银行投资购买有价证券主要包括:
(1)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债券,此业务约占证券务的70%左右;
(2)购买地方政府发行的证券;
(3)购买公司(企业)发行的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
这种业务风险大、占用资金时间长,因此,银行投资此业务的比重较小。
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授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
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借款业务构成。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现金资产业务。
1.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
但成本较高。
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
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
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
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2.其他负债业务:
(1)向中央银行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借款,也成为再贷款,二是简介借款,即所谓的再贴现。
(2)同业拆借
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它使头寸盈余的银行获得利息收入,进一步体现了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经营原则。
(3)其他借款渠道
1)转贴现
2)回购协议
3)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4)长期借款——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为所在的地区提供帮助支持,对所有的合法经营以及消费者的融资需求提供信贷,按照竞争产生的利率合理收费,实现自身利益。
银行发挥其贷款功能的好坏对本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很大关系。
这是因为银行贷款支持着业务范围内的新企业的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同这一地区的资金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展和就业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活力。
另外,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向市场传递了对借款人有利的资信状况的信息,这样借款人就可以从其它途径得到更多的,或许成本也更加低廉的资金来源。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贷款活动占到银行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带来的收益占银行总收入的1/2至2/3。
另外,银行业中的风险也主要集中在信贷方面。
如果一家银行遇到严重的财务问题,那么问题通常是所发放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
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决定商业银行存亡的关键。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重要来源。
商业银行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银行经营的规模和方向,负债的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的特征。
可以说负债是银行资产业务和开展表外业务的基础。
负债业务的好坏直接提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根据负债的成本确定资产的价格。
如果筹集资金的成本过高,造成银行资产定价过高,将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商业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力,在负债策略、负债方式、负债种类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企图扩大负债业务规模已达到拓展经营范围、扩大信贷规模的目的,一降低平均负债成本,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比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可以发现,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重要来源。
资产业务则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
二者对于商业银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但其目前报表的项目结构是逐步演化的结果,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
自有资金或借入。
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
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
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
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
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
1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
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
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
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
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
2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
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
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
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
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3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
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
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
4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
(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
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
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
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
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
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
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6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
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
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
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
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
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
7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
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
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
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
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
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
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
8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9
第四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一章、资产管理
1.1.资产管理理论
(一)真实票据理论
一、理论背景:
真实票据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基本观点:
1.短期商业周转贷款:
银行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为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存,就一定要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所以贷款应该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2.3.自偿性:
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票据为抵押,这些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因此也叫做自偿性贷款理论。
不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长期设备贷款等,即使发放也必须限定在银行的自由资本和现有储蓄存款的范围内。
三、优点:
1.2.3.1.2.3.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
强调了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
强调了银行应该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确保经营安全。
未考虑到短期存款的沉淀部分和长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忽略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潜力,配置太多的资金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商业贷款上,降低了盈利性。
资金运用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和银行发展、分散风险。
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自偿性是相对的,易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有违约风险。
四、缺点:
(二)资产转换性理论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提出,一战以后,西方迅速恢复经济,国家大量发行公债,银行也逐步把资金部分转移到购买政府债券上去了。
二、基本观点:
1.2.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不在于贷款期限的长短,而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的变现能力。
在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基础上,可以拓宽资产运用的范围,商业银行的资产不一定局限于自偿性贷款,可以讲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项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证券资产上。
三、优点:
突破了商业贷款管理理论对银行资产运用的狭窄局限,使得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资产范围显著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
四、缺点:
没有考虑到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
1.2.一旦出现萧条,证券行市大跌,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会受到损失。
片面的强调证券转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证券的真实资产质量。
(三)预期收入理论
一、理论背景:
1940s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股利消费的经济政策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中长期贷款需求增长很快,而且贷款回收前景好。
二、基本理论:
1.2.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不再与贷款的自偿性和资产的可转换性,而在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
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的偿还有未来的现金流保障,银行按照贷款的期限进行组合,使得资金的回流呈现可以控制的规律性,同样可以保证流动性。
三、优点:
1.2.依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判断资金运用的方向,突破了传统的资产管理理论根据资产的期限、自偿性和可转换性来决定资金运用的做法。
为银行拓宽了盈利性的新的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银行开始向长期性经济活动大量渗透,促进资产业务的多样化。
四、缺点:
1.2.银行将资产经营建立在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基础上,缺乏可靠性。
尤其在长期放款和投资中,不确定性增加,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未来的偿付能力可能小于预期。
1.2.资产管理方法
一、资金集中法:
不论银行的资金来源如何,将各种资金集中,按照资产流动性的不同配置到不同资产上去,同时尽量考虑盈利性的需要,尽可能降低高流动性资产。
二、资金分配法:
1.2.原理:
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弱来确定资金的分配顺序和数量,使得各种资金来源的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做到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
负债流动性的划分标准:
1)2)资金来源的周转率
对其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
周转速度快,法定准备金率高,资金稳定性就较弱,那么这类资金就分配给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项目。
三、线性规划法
1.2.定义:
直接利用运筹学方法解决资产分配问题的管理科学方法,解决在一些变量受到约束时,现行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四个步骤:
1)2)3)4)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选择模型中的变量建立函数式。
确立约束条件。
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前提下求该目标函数的最佳资产组合解。
第二章、负债管理理论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以及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紧缺和流动性的巨大压力,不得不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来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
二、基本理论:
1.2.负债管理的核心:
负债不是既定的,而是可以由银行主动扩张的,资金的来源是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像资产管理理论中认为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外生变量。
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也可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主动借款来保持流动性。
三、负债管理方法:
1.2.储备头寸负债管理:
以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的提供流动性的管理方式。
贷款头寸的负债管理:
1)2)
四、优点:
1.2.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
银行的流动性和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述 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 业务 内容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