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ocx
- 文档编号:393497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2.02KB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ocx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力促企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先从知识管理的理论概述入手,阐明了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及影响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因素,最后就几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知识管理企业策略
Abstract
Intheeraofknowledgeeconomy,knowledgeisgraduallyreplacingthetraditionalresources,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coreresources,knowledgemanagementhasbecometheonlywayforthe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Howknowledgemanagementurgedtherapiddevelopmentofenterprises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inthe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ThispaperbeginswiththetheoryofknowledgemanagementOverviewclarifythesignificanceofknowledgemanagementofmodernenterprises,thenknowledgemanagementintheapplicationstatusofChineseenterprisesandthefactorsthataffect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inChina,andfinallyontheseveralaspectsofthe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implementationstrategy.
Keywords:
KnowledgeManagementEnterpriseTactics
导言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纵横渗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面貌和竞争格局,发达国家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到了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基于此背景,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
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营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员工共享知识资源,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最终提高企业价值。
研究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已成为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现代企业管理迎来了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新时代。
对企业而言,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怎样使知识达到共享,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必修课程。
一、知识管理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
人们通常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国外对知识的解释一般可用“4W”来概括,即“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这个概念在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比较盛行。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报告》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知道是什么即知事(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又称人力知识)。
其中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表述出来的,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的知识,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显性知识;而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则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一般指存储在企业员工脑海里的知识,是员工经验、心得的体现,亦即隐性知识。
另外,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知识就是借助一定物质外壳存在和流动的人类劳动产品。
(二)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定义
MBA智库百科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通俗地讲,知识管理就是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
这种管理就是通过构建一种机制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并将它们存储起来,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最终达到知识共享,使企业的整体员工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知识管理包含的内容
大致说来,知识管理包含了对企业“组织”、“信息”、“人”这几方面进行管理的内容。
(1)组织结构调整
根据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在企业发展战略发生变化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需要相应作出调整。
毫无疑问,将“知识管理”引入企业是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的战略举措。
为了实现专人负责制而在企业高层管理者中进行CKO(ChiefKnowledgeOfficer,知识总监)的设置,便是企业重视知识管理的战略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CKO的基本职能大致如下:
①深刻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而明确企业的知识需求;
②策划与领导创建一个有助于企业员工进行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
③监督保证企业知识生产过程和最终知识产品的质量,以保证其对于企业战略的真正价值。
④保证企业知识库及其支持工具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
⑤建立有效的促进知识生产、传播和共享的激励机制。
⑥努力营造全员重视“知识”的企业文化。
(2)信息管理
知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过程,从原始的没有关联的“数据”到可以清楚表达一定含义的“信息”,到最终提取、加工出具有价值的“知识”,这个知识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作一个“信息流”运动过程。
对于这个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知识”,我们可以看作一种广义的“信息”。
信息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它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一定途径变成可共享的知识资源,并最后将知识产品进行推广与传播。
可见,对于理想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有支持信息传播的通信网络,还要有用于存取信息的高性能的数据库、信息库系统。
(3)人力管理
任何管理都会涉及到人,知识管理也不例外。
而且,由于知识是只有人才能生产的,同时人又是知识的载体,所以“人力管理”自然成了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人的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强调的关键在于企业员工个人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永远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员工个人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如果得到了更好的积累和发展,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受益的也将是企业这个整体。
所以,如何将企业单个的员工个体凝聚成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机整体,自然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课题。
3.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
知识管理有外化、内化、中介和认知四种基本职能。
(1)外化
外化是从组织外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捕获对本企业有用的知识、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并进行集成以利于传播,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按一定分类进行组织。
(2)内化
内化过程是设法发现与特定消费者的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
在内化过程中,通过过滤来发现企业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内化强调明确、固定的知识的转移,即从外部知识库中筛选、提取人们想得到的与特定用户有关的知识。
(3)中介
中介针对的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
通过追溯个体的经历和兴趣,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人和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
中介能快速匹配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以便知识寻求者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
(4)认知
认知是经由前3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现有技术很少能实现认知过程的自动化,通常都是采用专家系统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据此做出决策。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组织重要的战略竞争武器。
知识不仅在作业流程上改善组织绩效,还是组织用来打击竞争对手、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核心资源,它将比物质资本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在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出现的变化
1.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
现代企业已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形态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现代企业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2.企业竞争的焦点发生了变化。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竞争的焦点已转变为具有高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即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使用。
3.企业战略需要进行调整。
在投资战略上,应将对有形资产的投资及时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加强知识产品和服务的投资;在竞争战略上,注重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不受侵犯;在企业的成长战略上,应注重依靠无形资产如:
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等的创造和增值来谋求企业的发展。
知识管理将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创新能力。
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发现和培育新的想法和思维,使尚在头脑中的创造性思维和隐性知识在企业员工之间共享,从而产生新技术和新的服务。
2.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环境可谓瞬息万变,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调动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对突发事件做出有效反应。
3.改进生产效率。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文档化、分类和传递,并对存在于人和系统中的信息内容和专家技能进行挖掘,提炼以及具体化,形成企业的知识库。
通过共享知识,缩短查找信息的时间和避免重复劳动引起的知识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对知识库的有效管理,就可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减少因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损失。
4.改善技能素质。
一个企业要保持它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新员工和现有员工的技术水平。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产品被竞争对手模仿,技术被对手采用的难度在不断降低,而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学习。
所以,员工要不断学习,得到“终身教育”,接受在职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素质。
三、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知识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源于经合组织(OECD)1996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进入1999年后,知识管理才成为国内谈论的热门话题,很多的高科技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对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行知识管理的初步尝试。
目前,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实践应用在中国刚刚起步,据深圳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发布的《知识管理标杆研究——中国2005调查报告简版》显示,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仅处于初始级,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局限于对文件的管理、分发和学习,对知识的创新能力低,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挖掘能力不足。
仅有少数大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处于优秀级,达到卓越级别的少之又少。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应用不均衡
在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时间的研究中发现,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不均衡性。
受我国经济发展地域不平衡影响,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发展也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性。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知识管理这一领域最为关注的10个省份依次是:
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山东和辽宁。
这些省市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对知识管理关注程度明显不足。
(2)行业不均衡性。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行业间对知识管理的关注程度的差距也很大。
计算机与IT业在所有行业中关注程度比较高,研究与教育机构次之,之后依次是信息与咨询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和媒体行业。
(三)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机构已经认可“知识”的战略资产地位,知识管理对于机构未来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明显增加。
在知识管理的关注度和投入上逐年增加,对于知识内容规划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制度、流程和规范”以及“专业、管理领域干部员工经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从调查来看,未来的知识管理建设将呈现出明显的两个趋势:
一是知识管理将越来越和机构的流程管理相结合;二是知识管理思想会越来越多的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践。
(四)知识管理实践价值效益不高
从知识管理实践所取得的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生产率”、“改善知识沉淀和储存”、“帮助避免做重复工作”以及“协作机制和流程改进”等方面。
表示取得明显的财务收益的有17.71%;但是,也有14.24%的机构表示其知识管理实践没有取得明显的收益。
从分析统计来看,对知识管理收益评估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五)机构建设仍然面临挑战
机构仍然面临着“缺乏高层的理解和推动”这个最大的挑战;而“没有融入业务流程”、“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和“知识管理优先级不够”也是知识管理实施中必须跨越的主要障碍。
(六)我国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良现状
(1)企业机制不灵活,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和有效配置。
(2)大多数企业存在全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3)长期以来,我国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
(4)我国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错失发展良机。
四、影响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发展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受到行业、公司、员工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
(一)行业的性质影响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
由于行业的性质不同,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知识管理发展情况。
就拿知识管理发展状态良好的IT行业来说。
IT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再者IT行业人才紧缺,流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IT企业认为留住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要比留住员工本身来得更为重要,也更为可靠,从而使得知识管理在IT行业比较受欢迎,进展也相对较快。
相反,一些传统的企业,由于行业的性质,其对“知识”的要求度不高,就影响这行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二)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公司层面上说,一个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利于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个根据员工知识贡献度来考核其绩效的规章制度势必会对知识共享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一个企业要想把知识管理做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知识管理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是间接的、长期的,是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难以测评的,在眼前、表面上看来收益和成本是不成比例的。
而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所有者创造财富,在现实中有些管理者由于目光短浅,看到的只是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从而对知识管理重视不够,影响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进行和深入。
(三)狭隘的员工价值观不利于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员工层面,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一项高度“政治化”的工作。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知识常与权力、金钱以及个人的前途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很多知识不容易在个人和组织间流动。
例如员工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对公司来说非常有价值,但是由于害怕解雇,所以这些失败者不愿意与他人共享这方面的知识。
另外很多掌握了关键的技术和诀窍的人也不愿意与其他人共享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与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待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把知识传授给他人就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个人利益,这些都会阻碍知识管理与共享工作的开展。
一般来说员工都比较趋于分享他人的知识而不是贡献自己的知识。
五、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并设立知识主管
我们对“知识主管”或“首席信息官”(CIO)这一企业高级经理的名称,已经不陌生了。
随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需要,有必要设立“知识主管”或“首席知识官”这一高级职位。
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最大的收益,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设立知识主管时不应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延伸,以免以知识主管完全取代信息主管,因为这容易导致把知识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而不是置于知识共享、创新和增值上。
在企业中,知识主管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CEO)和信息主管之间,也就是说,知识主管接受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
(二)改造组织结构
改造企业组织结构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速度。
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而知识共享有赖于信息交流。
传统的金字塔式等级型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层过多,界限太严格,使得信息流通速度慢,反馈不及时,而且容易发生失真。
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信息传送的速度,有必要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使之从金字塔模式转向扁平网状结构,从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
改造企业组织结构的原因之二,是为了减少企业的知识传递成本。
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由知识工作者、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组成。
不论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传统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结构、项目小组结构等权变制组织结构,由投资者产生的董事会都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但是,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这种权力格局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专门知识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
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知识工作者掌握的专门知识来自长期的专门学习和实践,知识的传递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认为,一个组织的效能取决于决策权威和决策所依据的专门知识之间的配置关系,专门知识在社会中的分布要求权力分散化。
他指出:
“如果我们认为社会中的主要经济问题是一个对特定时空环境中的变化能迅速适应的问题,那么决策就应该留给那些熟悉环境的人们去做,他们直接了解有关的变化,也直接了解能满足要求的随时可得的资源。
我们不能指望董事会在总结了所有知识之后,再发布命令,我们必须以分散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其关键是引入分权机制,使拥有专门知识的知识工作者具有相应的决策权,从而降低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成本,使其及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改造企业组织结构的原因之三,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
等级式企业组织结构的一大弊端是,企业中层经理的主要精神都被集中于完成企业计划和任务,而不是关注不断出现的市场变化,灵活应变,及时调整,积极创新。
美国一些紧密型超大型企业,看到这一竞争弱点,近年来开始推行“模块管理”。
他们将企业分为若干规模较小,自主经营权较大的分公司(模块),使企业既有“航空母舰”的抗风浪优势,又有分散经营的“快掉头”能力。
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完成“模块”结构改组后,将原有5个公司业务部分外加石油天然气生产部门分成20个规模较小的业务部门,公司最高管理人员直接与20个部门经理打交道,减少中间环节,20个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生产经营独立负责,很快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三)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利于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的工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内,人们相互信任,关系融洽,畅所欲言,气氛轻松,思想活跃。
其中信任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要想达到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每个员工的想法、点子、建议、意见,都应受组织和其他员工所理解和尊重。
在企业中达到充分的信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个体参与、明确原因和熟悉规则。
所谓个体参与,指员工主动参加企业的计划或决策过程,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这其中蕴含着企业对员工劳动的尊重。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员工的思维能力,并在企业中建立集体智慧的动力机制,使管理人员能够较好地决策,从而使更多的员工主动配合决策的执行。
明确原因,是指参加某个项目或者涉及某一计划的员工能够理解上级做出最终计划、政策的原因。
经过决策层的详细解释,员工可以认识到即使自己的方案未被采用,决策层还是本着对整个企业负责的态度公正地进行了考虑。
熟悉规则指新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决策者必须向员工说明新规定的所有细节以及奖惩措施,直至他们完全理解。
为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创新。
轻松活跃的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便如实达电脑公司营造的就是一种“校园气氛”。
在大学校园内,没有严格的约束,大家随和相处;几杯清茶,几支香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宿舍里热烈地讨论一个下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内,迸发出来了许多智慧的火花。
许多员工来到实达以后,有回到了大学校园的感觉:
在这里,没有一般大公司要求的统一着装,公司高层经理穿着牛仔裤在走廊上与员工交谈;迎面而来的同事总是与你微笑点头,从背后走过来的同事,说不定会轻轻地拍拍你的肩膀;休息时间员工们边喝着咖啡边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在公司内部网的BBS上,你甚至可以读到对中国足球队的评论。
这样轻松活跃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心情舒畅,可以尽情构思。
无限想象,从而新想法、新点子、新思维层出不穷,知识创新潜能得到极大发挥。
(四)不断e化企业,建立企业的信息网络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当人们互相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当知识不为人们所运用时,知识是没有价值的。
人们互相联系越多,信息交流越多,知识共享就越多,知识创新就越容易,企业发展就越快。
传统的诸如经验交流会、职工培训班、典型示范等信息交流方式,现在已经过时了。
现代企业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信息网络,作为联系员工、交流信息、共享知识、合作创新的媒介。
例如,安达信咨询公司通过Notes软件把大约2万名咨询人员连接在一个名为“知识交易所”的网络上。
这个“知识交易所”拥有2000多个数据库。
通过这一网络,该公司的咨询人员不仅可以一天24小时使用上述数据库,而且可以彼此交流最新想法,共享知识,共同创新。
在企业内部网中还应建立企业知识库,集中存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以及员工的建议。
施乐公司的企业知识库中存储的信息包括: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公司内各部门、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等。
(五)引入激励机制,建立评价体系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已经凝固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人类智慧。
隐性知识是指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只可意会难于表达的知识。
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高。
显性知识实现共享,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和媒体实现,但隐性知识的共享,取决于企业员工的个人意愿。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自己的隐性知识是其个人价值所在,如果把这部分知识拿出去共享,他就可能因没有价值而失宠甚或丢掉工作。
而知识管理不仅仅提倡“知识就是力量”,更重视“共享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管理 企业 中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