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docx
- 文档编号:393233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8KB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docx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哈尔滨市建文小学校张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飞速,多媒体也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化繁为简,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对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
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主要表现:
(一)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荷花》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爱。
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花没有有多少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公园旅游。
同学们兴致盎然。
然后我请大家闭上眼睛。
然后,我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确简炼而又美得像诗一般的语言,其后再出示录像让学生听读课文,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
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
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
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
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便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是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需要,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对话完成的。
学生获取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
这种方式符合儿童喜欢的自主参与、探索、创新的心理特征。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自然就形成了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心理定势。
加上多媒体网络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探索与提取,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创造活动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对象为班中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掌握;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在多媒体网络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学习。
在实践我们发现,现代网络教育平台能为教师实现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备课和组织教学的环境,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的学习讨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频点播系统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老师、听得到声音”。
学生在老师的声音和视觉效果中学习如同在教室氛围中一样亲切、立体、生动、趣味。
孩子的兴趣和原来看着文字页面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点播系统中还包括教师上课的教案、学生自主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点亮智慧的明灯。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学习卡学课文。
学习卡内容丰富,物美价廉、实用。
如学古诗《春晓》《静夜思》等,播放学习卡中的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诗句逐行跃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读写的欲望和兴趣迅速增强。
(二)听音乐学课文。
对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录音学习,单纯地读或写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
如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前,我问学生:
“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
”全班学生都摇头。
一个学生问我:
“老师,您会唱吗?
”“会,但唱不好。
哪位同学家里有彭丽媛唱的含这首歌的磁带?
”“没有。
老师您给我们唱唱吧!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我唱走了调,觉得脸发烧,可是学生一直跟着小声唱着,沉浸在歌词美妙的意境中……第二天正式上课前,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说:
“老师,我买了一盘彭丽媛唱的歌带,您用吧。
”我心里想,这下可给我解了围。
课堂上,学生反复听唱着彭丽媛优美婉转、扣人心弦的歌声,欣赏着赞美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的词句和旋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盘磁带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之外,还有许多词曲皆美的歌,如《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们是黄河泰山》《中国的月亮》《在中国大地上》《天地喜洋洋》《我的祖国》《父老乡亲》《白发亲娘》《我属于中国》等。
学生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音乐美的享受。
这与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电化教学手段里这是最普通的语言放音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当然,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对歌词须作深入的分析了解。
(三)看投影学课文。
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根据课文内容制成投影片,创设动态情景,让学生在看色彩鲜明、轻盈活动的投影画面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加深理解课文、效果则好得多。
如教学《燕子》一课,把春天的美景和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分别采用抽拉片展示,先让学生看投影片说话,把远山近水、细雨斜风、柔柳轻杨、青草绿叶、似锦繁花、轻灵往来的小燕子联缀成春天的赞歌;再让学生边看投影片边听课文,对照理解;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反复加深理解。
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燕子的活泼可爱,领悟出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提高审美鉴赏力。
(四)看电视学课文。
不定时地组织或指导学生看电视学课文或看电视之后学课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出奇。
当然,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顺序作适当调整。
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推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栏目,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收视,对重点,难点问题等作记录,上课时调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赶快学习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之类的课文,并把看电视中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
再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晚上黄金时段推出大型电视连续剧《亮剑》、《八路军》等,教师叮嘱学生各自在家中仔细收看,包括对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情感纠葛及战争场面的影像等等,都要留心观看、分析。
学生看后除写出视后感之外,还要通读课文。
教师适时地调整教材教学顺序,抓紧学习《飞夺泸定桥》、《丰碑》等,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回想电视画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事半功倍。
我们所教的学生由于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量大,勤于写作,因此读写水平不断提高,多人次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多次。
(五)利用VCD学课文。
投影的画面虽然细腻,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细节,可作较长时间的停留,但是它的运动性差,没有声音信号。
VCD则展示了动态的影像,音质优美,所表现的一般为真实、动感强的自然事物,画面流畅,赏心悦目,可快放、慢放或暂停,还可以卡拉OK等等。
如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岗》、《齐天大圣》等,分别放动画片VCD《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西游记》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情绪激昂,深深地被VCD画面与音响所吸引。
此时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节奏等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
再如学习陆游的《示儿》、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放映VCD《学古诗》,画面美不胜收,教学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六)利用课件学课文。
使用多媒体体课件教学可以说比起以上几种电教手段更显优势。
它既具有视听多重效果,又有人机互动的特点,并且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使用。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通过课件上提供的游戏进行互动练习,巩固课文知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我要学的情景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七)利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学课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利用单一的某种电教手段如学习机、语言放音机、投影仪、电视、VCD等组织教学,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不错,但是它们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课文,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在多媒体的配备还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把多种电教媒体有机结合,可使得形声统一,动静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我们广大教师在选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其可视性、方便性、经济等因素,使其在课堂较短的时间里,提高时效性;处理好实物与电教、投影与挂图、语言放音机与VCD等的关系,能简则简,宜短则短,能省力则不多费功,用实物效果好绝不为用电教而用电教,一切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地、当时及学生实际情况,尽量精选,做到恰如其分。
如《西游记》之类VCD光碟内容多,时间长,需要适当剪辑,播放时根据需要适时快放、慢放、浏览、暂停或关闭,突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
总之,只要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就能收到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对学生理解、记忆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教学。
那么,是否只要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语文,主动的接受知识呢?
经验表明,只有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反之,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要”。
(一)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适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二)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
而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语言式眼神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四)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须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信息技术 语文 教学 有效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