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docx
- 文档编号:393187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947.92KB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docx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前言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共同编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统一发布。
2007年,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9个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依据不同情况和监测条件,进行了二至三期的监测,共监测站位296个,其中渤海49个测点、黄海54个测点、东海95个测点、南海98个测点,监测面积277826平方千米。
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607个污水日排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和169个入海河流断面进行了污染物入海量监测。
2007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对黄渤海、东海、南海的43个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及养殖水域进行了监测,监测水域总面积1724万公顷。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洋渔业水质评价标准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根据其特性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相应的类别标准;沉积物质量评价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价指标超过一类海水标准的,该测点水质即为二类,超过二类海水标准的即为三类,依次类推。
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海水超标率计算统一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沉积物超标率计算统一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中的一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本公报内容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数据)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状况
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2006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见图1。
2007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7826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的面积为188443平方千米,三类海水面积32203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海水面积57180平方千米。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九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海域水质良好,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为重度污染。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天津、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为重度污染。
丹东、葫芦岛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2007年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有不同程度超标。
图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渤海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3.3%,与2006年比较,下降6.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2.4%,上升0.7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铅。
黄海 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5.2%,与2006年比较,上升1.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下降0.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东海 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8.4%,与2006年比较,下降13.1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8%,上升3.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铅。
南海 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3.7%,四类、劣四类海水为8.1%,与2006年基本一致。
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图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图3 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4 四大海区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3 重要海湾水质状况
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
闽江口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也为50%。
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均为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均不足40%。
图5 重要海湾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6 重要海湾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4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007年,全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不大,但普遍受到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影响。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75%以上。
天津、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重。
辽宁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1.4%,三类海水比例为14.3%。
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4.3%。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铅和铜。
河北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0%,无三类海水。
与2006年相比,各类海水比例基本持平。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
天津 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30.0%,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50.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0.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0.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持平。
海域水质主要受到无机氮和非离子氨影响。
山东 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2%,三类海水比例为4.9%,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4.9%。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
只有青岛市和潍坊市近岸海域出现超标情况,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江苏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8.8%,三类海水比例为2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2%。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6.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持平,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上海 重度污染,无一、二类海水,三类海水比例为1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0%。
与2006年相比,三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
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浙江 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0.0%,三类海水比例为14.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6.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1.1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5.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6.0个百分点。
海域普遍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影响,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超标。
福建 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8.6%,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1.4%。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22.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7.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5.7个百分点,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广东 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0.4%,三类海水比例为7.8%,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1.8%。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0.3个百分点。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局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和非离子氨超标。
广西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7.4%,三类海水比例为13.6%,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
与2006年比较,各类海水比例基本相同。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海南 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6.0%,三类海水比例为4.0%。
无四类和劣四类海水。
与2006年比较,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8.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8.0个百分点。
个别海域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和铜的影响,但程度较轻。
图7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8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各类海水比例
5 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全国监测的54个沿海城市中,丹东、秦皇岛、大连、葫芦岛、滨州、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汕尾、惠州、江门、茂名、海口、三亚、文昌、琼海、陵水、昌江、儋州、临高和澄迈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差,全部为劣四类水质;盘锦、泉州、厦门、汕头、温州、漳州、唐山、莆田、阳江、青岛、盐城、钦州、北海、防城港、连云港、珠海和湛江等17个城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在50%以上。
图9 全国沿海城市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10 全国沿海城市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6 海水浴场水质状况
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16个沿海城市对28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
共监测392个次,发布17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
监测结果表明:
海水浴场水质为“优”的个次占46.7%,比2006年(45.48%)上升1.22个百分点,“良”占30.4%,比2006年(38.19%)下降7.79个百分点,“一般”占15.1%,比2006年(6%)上升9.1个百分点,“差”占7.1%,比2006年(10.3%)下降3.2个百分点。
影响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在16个沿海城市28个海水浴场中,每周水质均为“优”的浴场为锦州孙家湾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日照海水浴场、珠海飞沙滩海滨浴场、北海银滩公园浴场、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共7个浴场,与2006年相同。
水质较好的有舟山朱家尖浴场、青岛金沙滩海水浴场和葫芦岛313海滨浴场,“优”的个次占80%以上。
水质一般的有厦门鼓浪屿浴场、深圳大梅沙海滨浴场、厦门曾厝埯浴场和葫芦岛兴城海滨浴场,“差”的个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7.5%、35.29%、31.25%和23.08%。
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图11 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状况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
2007年,影响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个别海域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超标。
1 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监测结果表明,四大海区的主要污染物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铜除黄海海区未见超标样品外,其它三海区均有超标;铅在东海和渤海海区有超标;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在各海区均存在超标样品,但超标数量均较少。
表1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海区
主要污染物
最大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近岸 海域 环境质量 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