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 文档编号:392558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07KB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1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P106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好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1)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2011年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2.第2题。
这道题是进行写数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进行汇报。
3.第3、4题。
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专项练习。
第3题是用“万”作单位,第4题是用“亿”作单位。
由于求近似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道专项练习。
为了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可以多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4.第5题。
这道题是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说说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P107整理与复习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3.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多位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数的运算有关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
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
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提问:
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复习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1)计算器里有哪些常用的键?
计算器一般由显示屏、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运算符号键区、等号键、数字键区等组成。
(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一般有哪些步骤?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先按开机键,然后按顺序输入算式及等号,最后显示计算的结果。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第6~9题、第13题。
1.第6题。
这道题是组织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组的变化情况和教材上学习过的知识相同,第一组的变化情况隐含着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练习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一组进行探究,从而得出: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减少几,积就减少“一个乘数×几”。
2.第7题。
这道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综合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集体讲评。
3.第8题。
这道题是用计算器计算综合算式,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4.第9题。
这道题是运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算式蕴含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5.第13题。
这道题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复习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107整理与复习第10-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
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3.第12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P109整理与复习第19-2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2.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确定位置。
提问: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归纳:
“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前后的顺序不能颠倒;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2.图形的运动。
(1)复习平移。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复习旋转。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图形的旋转:
图形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
图形的旋转三要素:
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3)复习轴对称。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问题,将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特征
三角形
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
。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111页第19~26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掌握不够好的几道题进行课堂练习,其余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