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docx
- 文档编号:392235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41KB
新闻采访.docx
《新闻采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
第一章新闻记者——神圣而艰辛的职业
第一节记者的渊源与发展
1.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唐朝)
2.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是在16世纪的威尼斯诞生的。
3.我国的职业记者,是在第一个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创办以后。
这份报刊是1815年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刊的。
4.1899年3月,在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第七册上,第一次出现了“记者”这个称呼。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记者”的名称。
5.全世界被列入A级的国际性通讯社已有八家,即中国的新华社、前苏联的塔斯社、德国的德新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意大利的安莎社。
6.著名记者
(1)黄远生被誉为“报界奇人”。
反官僚政治和黑暗统治。
(2)像“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邵飘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他编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
(3)戈公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新闻事业
8.世界无产阶级记者的伟大先躯和旗手,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
特别是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在德国创办的《新莱茵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
9.在前苏联的新闻事业史上,由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一号记者证,永远是属于伟大的列宁的。
10.埃德加·斯诺,被誉为“具有全球眼光的记者。
11.第一个正确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记者是瞿秋白。
12.为我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埃德加·斯诺。
13.记者的社会活动,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
其次:
记者是真正的(“信息灵通人士”。
)
再次:
记者是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的人。
第二节记者的职责与任务
一、记者的神圣职责
(一)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记者要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寂静地识别有害的苗头。
(二)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记者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发言人”,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三)作为社会活动家,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得出独到的见解。
(四)作为当代历史的记录者,记者要忠实地记录历史的进程,记录人们群众前进的步伐。
二、记者的光荣任务
(一)采访新闻
采访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基本任务,也是记者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
(二)反映情况
记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作为编辑部的耳目,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反映情况是一项重要任务,意义重大。
(三)做群众工作
(四)正确处理同编辑部的关系
在记者的业务活动中,正确处理同编辑部的关系,是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同编辑部的关系呢?
(1)按照编辑部的报道计划安排自己的采访工作。
(2)服从编辑部的派遣
(3)处理好和编辑部可能出现的矛盾。
(4)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节记者的苦与乐
一、苦和累是记者的家常便饭
1、记者常年处于奔波之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记者不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要当24小时记者。
3、记者属于“重脑力劳动者”。
4、记者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作出不少牺牲。
二、记者时常与危险相伴
1、记者要“敢为天下先”,就得冒风险。
2、记者要同“假、恶、丑”作斗争,必然会遇到阻力。
3、遇到天灾人祸,记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三、记者工作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1、记者每天都有一个“新太阳”。
2、记者能够亲眼看到许多历史性的场面。
3、记者能够最广泛的从生活中吸取精神营养。
4、对记者的最高奖赏就在他们的伟大的事业之中。
第四节记者应当具有的职业素质
一.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要有对党和人民的高度的责任心
三.要有熟练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四.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采访作风
五.要有博而专的知识结构
六.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总起来说,这六个方面又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地立场和信念;
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采访作风,热爱事业、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
业务素质——过硬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采访新闻的业务技能;
身体素质
1.记者要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个是坚持系统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是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2.怎么叫“高度”的责任心呢?
首先,记者肩负的责任重大,非同小可。
其次,这是记者工作的党性原则所决定的。
再次,这是记者的工作状态所要求的。
高度的责任心在采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记者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包含着一下五种能力:
交往能力
活动能力
适应能力
应变能力
思考能力
4.记者的调查,大致有这么几种形式:
(1)面上基本情况的调查
(2)点上情况的调查
(3)专题性调查
(4)平时积累性调查
5.记者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合格的精神产品,为他们排忧解难,决不能采访污染社会,有害于人民群众心灵的新闻。
(2)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决不能在政治上投机迎合,决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恶。
(3)要尊重事实说真话,确保新闻、“内参”的完全真实,决不能弄虚作假,决不能讲违心的话。
(4)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正确对待工作上的方便,决不能利用工作之便去谋取任何个人私立。
(5)要自觉遵守法纪和纪律,信守诺言。
(6)在采访的方式方法上,要正大光明,不可不择手段。
(7)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8)要增进同各国新闻界的友谊与合作。
6.记者的采访作风
(1)要有谦虚谨慎的作风
(2)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
(3)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
(4)要有一丝不苟的作风
(5)要有文明礼貌的作风
7.记者为什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
(1)记者只有博学多才,才能适应特殊的职业要求。
(2)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记者的知识越丰富,采访新闻的本事就会越大。
(3)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有了新要求。
8.记者的知识结构应当是“金字塔”式的四个层次
(1)语言文学和日常生活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技百科知识
(3)新闻学专业知识
(4)分工范围内的专门知识
另外,在现代采访中,记者还应该是个多面手,样样都能拿得起来。
比方,会采写,会摄影,会开车,会外语、会使用电脑、文传机、无线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会采录音响、会拍摄画面等。
而且还要有比较好的口才。
第二章记者的新闻敏感
1.新闻敏感含义:
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子(新闻鼻),也称新闻眼睛(新闻眼)。
简答地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与识别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素质。
比较完整的表述是: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2.新闻敏感包含三重能力
(1)“审时度势“的洞察力
(2)“一见就灵”的判断力
(3)“沙里淘金”的采掘力
3.新闻生命
新闻生民就是记者的职业生命,是记者在采访新闻中所显示出来的灵气、活力。
它是记者能够从事职业活动的最根本因素。
3.为什么新闻敏感是记者的新闻生命呢?
(1)新闻敏感直接关系到记者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
(2)新闻敏感是记者的职业个性的体现
4.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5.新闻敏感的核心是政治敏感
6.为什么说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
(1)记者的采访都是有目的有意图的。
(2)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重在政治因素
(3)记者的职责要求记者要有政治家的头脑
7.新闻敏感的特性:
突发性、闪现性、创造性。
8.新闻敏感的触发形式
(1)点与面的结合
(2)点与点的联系
(3)信息储存的引发
(4)信息积累的深化
(5)反常现象的深挖
采访中新闻敏感的几个关口,对新闻敏感起着特有的作用
(1)要善于慧眼识珠,敏锐地发现新闻
(2)要善于从同一个事物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事实
(3)要善于从同一个事实中选择最佳角度
(4)要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新闻
(5)要善于预见到新闻后面的新闻
9.记者怎样才能很快就把最有价值的线索识别出来呢?
第一步,要看从自己的新闻敏感的触发中是否感受到新的信息?
这是最基础的一部;
第二步,要初步掂量出新闻价值有多大?
这里既要判断事物本身的意义如何,也要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分析它是否体现某种意义。
这是决定性的一步;
第三步,如果报道的话,是否符合宣传政策?
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会怎样?
对实际工作和人民群众会起什么作用?
这是拍板的一步。
10.努力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
(1)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敏感
(2)增强责任感是重要的途径
(3)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
(4)广泛地积累知识积累思想
第三章新闻采访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1.狭义:
这一种,是指记者完成某一次报道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要写出新闻,拿出成果来的。
2.广义:
是指记者没有明确的报道任务,只是参加一些会议,跑跑一些机关,了解一些精神和情况,或者做些社会调查,研究一些问题,积累一些资料,或者参观一些地方或某一项工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这些活动,可以完成某次具体报道任务的准备,也可以是为以后的采访工作做些准备。
我们学习的新闻采访,就是狭义这一种。
3.采访定义:
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或新闻的调查研究活动。
一般的新闻采访,获取的是新闻事实,而话筒前、镜头前的采访,则可以直接获得新闻。
4.记者是采访活动的主体
客观事物是采访活动的客体
采访有着明确的目的
采访的活动方式是社会交往
采访时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1.求新性、求实性、时限性、多变性、连续性、公开性
2.为什么时间对于采访这么重要呢?
(1)新闻的时间性决定了采访必须高效率,快节奏。
(2)许多新闻现场的情景,不“抢”就会失之交臂。
(3)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时效往往决定胜负。
3.采访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深度。
(2)既要有速度,又要准确。
(3)报道既要生动形象,又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
(4)广播、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难度更大。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作用
采访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是其他各种新闻活动的基础。
再从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看,采访时第一位的,是写作的先决条件。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我们强调采访决定写作,丝毫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写作。
采访的成果要靠写作表现出来。
第四章采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采访必须从实际出发
1.采访不从实际出发的现象时常发生,危害很大。
(1)一种是“一哄而上”,赶“浪头”。
(2)第二种是“先入为主”,带着观点找材料。
(3)第三种是把“提纲”变成了框框。
(4)第四种情况是感情用事,随意“剪裁”事实。
第二节采访必须保证事实的完全真实
1.我们要保证新闻事实的完全真实,应该达到怎么的要求呢?
(1)必须确有其人其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决不能是虚构的,不能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认为制造的虚假现象。
(2)新闻事实的要素(即5个w加一个h和一个m)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事实的其他具体事实,如面貌,过程,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语言,各种细节,必须符合实际,忠于原貌,各种数据要科学、精确,不能基本属实,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概括材料,要翔实可靠。
(5)对人、对事、对单位部门的评价,要客观,要分寸得当。
(6)必须符合事物的总体真实。
2.记者在采访中怎样才能达到以上要求,维护“新闻的生命”?
(1)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决不能轻信间接材料,不能捕风捉影。
(2)要多方面了解情况,决不能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词。
(3)对于细节材料,要了解得清清楚楚,决不能“合理想象”。
(4)要眼睛尖,耳朵灵,警惕受虚假现象的蒙骗。
(5)要把个体真实,局部真实同总体真实、全局真实结合起来考察。
(6)易错的材料,要随手记录,随时核实。
(7)广播、电视记者的录音、录像采访,要自然地抢录、抓拍,不能随意摆布、导演。
(8)要保证事实的确凿可靠,实实在在。
第三节采访中认识事物的辩证法
一、
1.要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2.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
3.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采访中的片面性,是记者最容易犯的一种“职业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首先,记者要看清形势,辨明方向。
其次,要通过全局,立足全局看局部。
再次,对于某个具体事物,要坚持从俩个方面去看。
第四节采访社会问题的唯物史观
无产阶级记者坚持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1.记者要反映好人们群众,应注意这么几点:
(1)采写先进人物和贡献的人物,要正确反映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2)会议新闻的采访,要注意突出群众。
(3)尽量避免“一窝蜂”式的采访。
(4)要正确对待歌星,球星和影视明星。
第五章依靠领导深入群众
第一节采访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1.怎样依靠党的领导?
(1)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同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3)在具体的采访中尊重和依靠当地党政领导。
(4)当好党政领导机关的耳目、参谋。
(5)作为地方记者站的记者,还应在编辑部和地方党政机关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2.正确处可能出现的矛盾,如果出现矛盾总的原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二节采访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1.怎样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1)要到第一线去,到基层去。
(2)要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
(3)要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
(4)要深入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
2.记者建立采访基地的好处
(1)可以解决采访中的“燃眉之急”。
(2)可以“一页之秋”。
(3)可以经常听到基地干部群众的心里话
(4)能够不脱离群众,增强记者对人名群众的思想感情。
3.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跑领导机关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2)利用电话与跑新闻的关系。
(3)利用现成材料与自己实践的关系。
(4)“身入”与“心入”的关系。
4.采访基地:
也叫工作联系点,采访地点,立脚点。
第六章采访的心态与对策
第一节记者的心态与自我调节
一.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
三.要有丰富的情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即心境、激情、应激。
第二节采访对象的心理及对策(看书)
1.积极配合型
2.消极对抗型
3.一般配合型
第三节人物访谈的关键与心理关系
1.人物访谈的成败关键
情感是交流的原动力
只有情感融洽才能取得最佳交谈效果
只有情感的力量才能消除心理障碍
2.人物访谈中的心理层次
(1)调整相互关系,达到心里接近
(2)寻找感情桥梁,达到关系融洽
(3)建立相互信任,达到心灵沟通
第七章采访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
是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
报道思想对采访活动起着“导航”的作用。
第二节掌握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
是可能成为新闻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
2.线索的作用
(1)线索能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线索决定采访的去向
(3)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
3.线索的特点
(1)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
(2)线索往往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线索只是一种信号,可信性小。
(4)线索大多只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4.怎样获得线索
(1)来自各级领导机关
(2)来自“信息联络网”。
(3)来自各种会议
(4)来自各种传播渠道
(5)来自日常的生活之中
第三节做好采访准备
1.采访必须要有准备
(1)能够缩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2)能够按计划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3)如果遇到困难或意外,能手中有策
2.日常的战略性准备
(1)学习理论,学习政策
(2)熟悉情况,了解全局
(3)学习和积累多方面的知识
(4)熟悉的掌握各种表达形式和技巧
3.临时的战术性决定
(1)进一步学习同采访任务有关的政策
(2)熟悉采访对象
(3)了解有关的社会情况和宣传动态
(4)制定采访计划
(5)采访心理上的准备
(6)采访事物方面的准备
4.记者设计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引导性问题
概括性问题
实质性问题
探讨性问题
敏感性问题
印证性问题
结束性问题
第三节采集加工材料
1.新闻材料:
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记者采集新闻材料的基本方法是访问和观察。
2.采集什么材料
(1)了解全面情况,得到概括材料
(2)抓住主要事实,得到骨干材料
(3)深挖细节材料
(4)搜集背景材料
3.加工材料一般应该达到这样几个要求
(1)按照弄清事实的需要,识别材料的真伪。
(2)按照写作(制作)的需要,将材料分成不同的类别或部分,并且根据材料的分量排排队。
(3)如果材料比较复杂,要梳成辫子。
(4)在加工材料时,记者还应该考虑:
采集材料的方向是否正确?
已经采集到的材料的新闻价值怎样?
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说服力?
手上的材料是否充分,是否还缺少什么材料?
第五节提炼新闻主题
1.为什么采访中要提炼主题
(1)只有提炼出主题,采访才算基本完成
(2)形成主题的最好时机在采访之中
(3)提炼主题可以促进深入采访
2.怎样提炼主题
(1)洞悉国内国际形式和全国宣传动向
(2)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
(3)洞悉有关的反面材料,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地
实际工作中,提炼主题应该把握两大步:
“钻进去”与“跳出来”。
第一步,记者先要“钻进去”,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对采访得到的已经形成一个“架子”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又“跳出来”,把报道的事物放到全局的“天平”上来衡量。
3.新闻主题:
它是贯穿一条新闻的主导思想,或者说是新闻所表达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
有了好的主题,记者才能把采访得到的纷繁的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六节做好采访记录
1.记录的必要性
(1)做好记录,是记者的职业要求,是一种责任。
(2)做好记录,有利于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
(3)做好记录,是记者积累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记录的形式
(1)心记,把采访到的内容记在头脑里。
(2)笔记,当场用文字做记录。
(3)画记,用各种图画来做记录。
3.笔记的内容
(1)记下第一印象
(2)重要的谈话要部记。
(3)记易忘易错的材料,通常是指人名、地点、时间、数字、专业用语等。
(4)记要点
(5)记疑问点
(6)记下观察得到的材料和其他感知的材料
(7)记下各种背景材料或其他材料
(8)记下采访中自己的感受、联想和头脑中的“一闪之念。
”
4.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好
(1)平时多练、苦练、提供好书写速度。
(2)记录时可以自由挥洒,顺其自然。
(3)有的内容,可以跳着记。
(4)多动脑筋,创造一些速记的土办法。
(5)重点部分,关键性内容,可以提示一下。
(6)有的人名、地名、专业用语听不清楚,可以请对方写到采访本上,或者查查现场的有关资料。
5.及时整理笔记
(1)心记材料,尽快追记。
(2)漏记部分,难以辨认的部分,抓紧补上或注释清楚。
(3)比较丰富、复杂的内容,应结合加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4)一边整理,一边消化材料,看看采访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5)进一步在笔记中打上各种符号。
象杠杠、点点、圈圈、括号、问号、惊叹号、或者使用不同的颜色。
第七节认真核实材料
1.及时核对
(1)当面印证
(2)现场验证
(3)溯本求源
(4)多方证实
2.自我审核
3.坚持送审
第八章搜集材料——采访的基本方法之一
第一节搜集材料的作用
1.可以扩大材料来源,有助于记者多侧面地认识将要报道的事物。
2.可以广泛地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采访效率和新闻的质量。
3.可以充实自己的头脑,积累一批材料。
二、搜集法:
就是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采集和查阅同采访任务有关的各种现成材料的活动。
它是准备工作中搜集背景材料的继续,也是进一步为采访活动打基础的工作。
搜集法是比较简便、主动的采访方法。
其中有不少属于案头的工作,只需记者一个人就可以做,并且可以自己挤出时间来做。
第二节如何搜集材料
1.要勤于动口、动手,随时随地搜集。
2.要灵活地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3.争取得到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协助与支持。
第九章口头访问——采访基本方法之二
第一节怎样才是成功的访问
1.口头访问,在活动方式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个别访问,个别交谈,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
另一种是开调查会,座谈会,也可以说是集体访问,采访对象在两个以上。
2.访问:
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掘新闻材料的活动。
凡是记者进行口头访问时的采访对象,也称为访问对象。
3.访问的重要性
(1)访问时采访的必经过程。
(2)访问有利于记者进行深层的挖掘。
(3)不善于进行访问,确实当不好记者。
4.成功访问的要求
(1)记者和采访对象要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无拘无束地交谈。
(2)访问对象能围绕采访的问题,畅所欲言,谈出心里的话。
(3)双方要达到思想感情上和知识上的“双向交流”。
(4)记者要善于引导、启发,促使采访对象谈出一些比较深刻的见解来。
(5)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访任务。
5.口头采访:
又称口头采访或访谈,是采访中最普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第二节访问的选择
1.选择理想的访问对象
哪些是最有发言权的访问对象?
就是跟采访的事实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事件的直接参加者或者目击者,或者是最了解某个方面情况的人。
2.选择适合的访问场所
3.选择适宜的访问时机
第三节提问的方式
1.开放式提示
长处:
(1)问题问得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
(2)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有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
(3)记者提问比较容易。
如果遇到不大了解得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
短处:
(1)问题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
或者感到问题太大,不知从哪里回答才好。
(2)问题的焦点不集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联系比较松散,对方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