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汇总.docx
- 文档编号:392139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1.72KB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汇总.docx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汇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汇总
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原因(自然、人为)
2)条件(有利、不利)
3)影响(正面、负面)
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要素(总量、结构)
9)评价(积极、消极)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二、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
上海市分布在哪里?
——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
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如、我国地理环境问题分布:
西北的地理主要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西南的地理问题主要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东北主要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江南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而近海主要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城市主要是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及城市化问题。
四、提升——明确常见行为之答题要领
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
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明确答题之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地理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
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六、问答题专题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2、原因分析类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
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
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4、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6、意义类:
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7、画图类:
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8、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
自然因素: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
自然因素:
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
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社会因素:
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12)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
(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9、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几方面入手。
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
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例如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置特点:
地处30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的交汇处。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描述旧金山的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干燥。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
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
松花江位置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有两个月的汛期,流经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对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
(7)确定有关自然带类型
1、水平面上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2、高度坡向(阳坡阴坡,背风否)
10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
(1)农业特点的描述:
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家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如: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略)
(2)工业特点描述:
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和市场的依赖程度等等。
如:
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的特点?
(略)
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和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略)
(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
面状分布:
平原、线状分布:
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11地理特征分析要点:
(1)分析有关某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几何位置:
一个地区几何中心;几个地区的结合部;或离几个重要地区远近。
(2)交通的通达性和制约性。
(交通区位特点:
区域内交通分析包括沿江沿海铁路公路航空线)
举例:
试述台湾,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
台湾位于我国东部,台湾海峡沟通南海与东海,位于太平洋西岸重要航线上。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达腊岛之间,沟通阿拉伯海与南海,联系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位于世界重要航线上。
是日本重要海上石油生命线。
(2)分析太阳辐射
(1)纬度(同一纬度昼长和正午高度相等),
(2)、天气和气候状况,(3)、地形高低和南北坡(阴坡、阳坡)
举例:
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于海南岛的原因?
我国南坡相同植被比北坡高度偏高的原因?
答:
(1)西北地区降雨少,云层少,对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海南岛降雨多,云层多,对大气削弱作用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
(3)分析气温的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下垫面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人类活动因素。
气温高低:
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4)分析某地气候中气温要素的成因
(1)纬度(理想球面上同纬度气温相同,低纬高于高纬度);
(2)下垫面(海陆,洋流,地形);(3)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结合,如地形
举例:
我国一月份00C等温线东部呈东西走向,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原因?
答:
东部呈东西走向的原因是纬度因素。
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地形因素。
(5)分析气温年变化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下垫面(地形、洋流和海陆);(3)大气环流(风的性质和风向)
举例:
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答:
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夏季太阳高度大,云层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大陆热得快,温度高,冬季大陆冷得快,温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寒。
(6)分析某地某时天气中气温变化
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下垫面的温度:
此时的太阳辐射强度,云雾量及持续时间,物体的反射率和热容量等。
此时的大气运动:
风向、天气系统(如锋面),地形地势。
举例:
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答:
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降雨少,云层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降雨少,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热量多,温度低。
(7)分析某地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具体要由所在纬度和东西海岸决定。
(2)下垫面:
特别是地面物理性质,地势高低,迎风坡和洋流的作用。
(下垫面是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的性质影响降水的)
(8)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
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举例:
试析我国台湾东北降雨特多的原因?
答:
东南季风或东北季风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
(9)分析气压和风
(1)同一高度和纬度1)气温高低和温差(季风的成因),2)空气的垂直运动(有无大气到达),
(2)不同纬度:
由三圈环流决定,但差异大小受季节或温差制约(同一半球冬季强于夏季),
(3)不同高度:
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注意从气压中分析风向、风强)
举例:
德国风力发电为何在冬季最好?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压高吗?
北半球东非高原的东北信风冬季强还是夏季强?
答:
(1)冬季西风带南移,风力强盛。
(2)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四川盆地海拔低,气压高。
(3)夏季。
(10)分析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
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
“热(高温) 低(压) 升(气流上升) 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
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
“热”是如何变热的?
举例:
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
(11)分析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
判断气候类型:
以纬度或温度确定温度带;以经度或降水确定降水类型;从下垫面分析可能出现特殊情况。
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地面状况(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人类活动因素.
举例:
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各是什么气候类型?
成因?
昆明气候有何特点?
答: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地处热带,受东南信风影响,迎风坡降雨多,是热带雨林气候。
西侧地处迎风坡降雨少,是热带草原气候。
(12)分析我国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13)分析洋流成因
(1)风向和大小;
(2)补偿;(3)密度差异
举例:
夏季索马里沿岸寒流形成原因?
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密度流的成因?
答:
(1)夏季,索马里洋流从西南向东北流动。
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半岛的深水海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
它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但洋流的温度比相邻海区海水的温度低,因此就形成了寒流,所以索马里洋流在夏季称索马里寒流。
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
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
北海海水盐度较高,所以丹麦诸海峡的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密度大,故形成密度流。
(14)分析盐度
(1)纬度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的比较)(3)淡水作用(有无淡水注入);(4)内陆湖和海区形状(封闭或开阔)
举例:
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原因?
答:
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域封闭。
(15)分析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变化;2、水位变化;3、含沙量和结冰,凌汛等。
分析水系特征是指起止点,分段,支流和水系结构等。
举例:
海海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答:
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水系特征:
呈扇状水系,下游排水不畅,易洪涝。
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雨量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6)分析河流的流量变化(先确定补给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
(2)季节积雪和春季气温;(3)冰川和气温年变化;(4)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举例:
松花江流量变化有何特点?
春汛为何由南向北推迟?
答:
(1)一年有春夏两次汛期。
(2)南方纬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纬度高,春雪融化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综合 答题 方法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