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docx
- 文档编号:392121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98KB
高教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docx
《高教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教语文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
语文样题
(1)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题考试内容适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3.本试题共七道大题,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32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2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标调
(1)我想,这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情感,尽管这一种个人的情感在我有不可殚言的虔()意。
(2)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正襟微坐餐风宿露不可思异事得其反
B.触目惊心不可思议旁征博引本末倒置
C.立杆见影失志不渝自惭形秽刚愎自用
D.锱铢必较破斧沉舟面面相觑残羹冷灸
3.在下面的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
A.思考精神刚烈执著
B.精神思考刚烈执著
C.思考精神执著刚烈
D.精神思考执著刚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最近那位足球名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和使用桐油了。
B.对于中学生参加歌厅、舞厅、网吧等夜生活问题,受到了学校和家长们的普遍关注。
C.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因身边没有清洁袋,就随手将用过的垃圾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中山陵抹上了不和谐的色彩。
D.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6.与上下文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对于喜欢专业课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略文化课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语文和英语呢?
。
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我们就会说:
不可以
7.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考上了大学,李涛进了职业中专,我在百货公司当营业员:
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B.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会明白了:
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
C.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家都非常牵挂地震灾区的同胞们是否居有定所?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8.下列作家、作品、体裁连线正确的项是()
A.老舍——《我的母亲》——小说
B.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中国现代诗
C.朱光潜——《不求甚解》——文艺随笔
D.铁凝——《哦,香雪》——小说
9.下面四句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10—13题。
(共8分,每小题2分)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
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
”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
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
老人说:
“你这样会冷吧!
”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
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酸了。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
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0.“我”第一次向流浪老人买奖券时,老人掏出的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他油腻污秽的身子、奖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
A.表现红色塑胶套的美丽洁净。
B.吸引购买奖券的人。
C.反衬老人外形的龌龊。
D.红色塑胶套是老人美好心灵的象征,透露了老人内心的善良美丽。
11.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恰当关联词语是()
A.就不管总所以
B.才不管都因而
C.才尽管却所以
D.就不管总因而
12.“我”买的奖劵多未中奖,但为什么“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
()
A.感觉总有一次会中奖。
B.每次都对中奖充满信心。
C.买奖券在我看来是帮助了老人。
D.我从老人身上看到了“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的希望。
13.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对此分析不当的是()
A.点明主题。
B.突出中心,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
C.是景物描写,目的是渲染气氛。
D.使文章含蓄又增添浓浓的诗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4.《林教头登雪山神庙》选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15.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16.小说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和
,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17.介绍是一种用途广泛、实用性很强的口语交际形式,也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介绍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第二部分阅读题(共2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2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
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
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
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划过的。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成泥泞,露水的地面变成了沼泽,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选自《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作家出版社2004年2月版)
18.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1)
(2)
(3)
19.“事业之外的赘生物”指的是什么?
20.在文中作者为什么称“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21.作者认为建筑自己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哪些条件?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文意上看,“三间小屋”又是互相联通的,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热情,就无法干好工作,而没有工作成就,也就谈不上体现自我。
B.在物欲横流,更多的人讲究实际的今天,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C.这篇散文与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主旨相同,都对纷纭的社会和复杂的人生予以深刻的剖析。
D.“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真诚。
”这里作者两两对照,进行正反对比,全面强调了我们应有的“权利”。
E.散文作者没有宏言大论,没有豪言壮语,是由于作者仅仅只写了几间“小屋”,论述题材过小所致。
五、阅读下面的科技说明文,回答23—26题。
(每小题2分,共8分)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
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
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
小时候,大人教我们:
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
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
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
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给出这样的问题:
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
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
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
豪猪怎么能爬树呢?
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
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
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
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
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
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
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
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
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
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
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
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
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
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
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23.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D.不对称性
24.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
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26.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30题。
(每小题2分,共8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2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也”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徒行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
共同,一齐。
B.徒慕君之高义也高义:
高尚的品德。
C.臣等不肖不肖:
不能理解。
D.其势不俱生俱生:
共同生存
29.下列关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宾客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B.因此宾客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C.于是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D.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30.关于舍人们与蔺相如的谈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们认为蔺相如胆小懦弱,蔺相如举出廷叱秦王的事,证明自己并不缺乏勇气。
B.舍人们觉得蔺相如的避让有辱身份,蔺相如的回答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
C.舍人们以辞去为由劝谏蔺相如,蔺相如用有理有据的一席话来消除舍人们的误解。
D.舍人们的劝谏是心胸狭窄的,蔺相如的话表现出他先处理国事再计较私仇的胸怀。
第三部分写作题(共60分)
七、作文(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方欣欣毕业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
她连续走了三家招聘单位,最终也没有被录用,原因是:
第一家单位:
方欣欣——我不喜欢在生产线上做操作工……
第二家单位:
方欣欣——你这里的工资只有1500元啊!
人家……
第三家单位:
招聘者——我们同意你做文员。
每月工资2000元。
方欣欣——那住宿条件怎样啊?
招聘者——两人一间宿舍,但是没有空调。
方欣欣——啊!
没有空调呀!
方欣欣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请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样题1 高教 语文 第一 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