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docx
- 文档编号:391870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4KB
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docx
《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
现代化与俄罗斯转型
姜睿苏舟
2012-10-1110:
59:
53 来源:
《俄罗斯研究》(沪)2006年1期
作者简介:
姜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苏舟,上海国际集团投资管理总部、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
内容提要:
社会转型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社会转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现代化本身还可能成为社会转型的动力或者目的,当社会中的现代化因素遇到了制度因素所无法克服的阻力时,社会转型就成为了突破这种阻力的力量或过程。
本文把俄罗斯的转型放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在现代化理论背景下对苏联解体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把俄罗斯的转型方向定位为后工业化,并分析了后工业化和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关系。
关键词:
现代化后工业化俄罗斯经济转型
现代化与转型——理论阐释
(一)何为现代化——概念与本质
世界现代化进程开始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没有关于“现代化”概念确切含义的一致看法。
而经典现代化理论将现代化定义为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涵盖其他领域,如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方面[1](P18),既指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变化,也指后进国家追赶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过程。
总之,经典现代化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工业化的世界。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首先,经济发展方面,发达国家从工业化进程转入到了非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次,在社会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出现了非城市化的倾向;再次,在文化方面,发达国家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工业文明阶段。
总而言之,工业经济、工业社会以及工业文明已经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发达国家的新发展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特征。
发达工业国的新变化促成了后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后现代化理论是针对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之后的发展而提出的理论假设。
1973年,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做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
他主要从五个方面刻画“后工业社会”。
经济方面:
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职业分布:
专业和科技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中轴原理:
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未来的方向:
控制技术发展,重视技术鉴定;制定决策:
依靠新的“智能技术”。
丹尼尔•贝尔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概念与“前工业”和“工业”概念是对应的。
前工业部门主要是资源采撷的,它的经济是以农业、矿业、林业以及天然气或石油等其他资源为基础的。
工业部门主要是使用能源和机器技术从事制造商品的。
后工业部门从事加工处理,其中电讯和电脑对于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极其重要。
[2](前言P9)
丹尼尔•贝尔强调,后工业部门的社会组织和工业部门的社会组织有很大不同(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是信息和知识,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是资本与劳动)。
但是,后工业社会并不会取代工业社会,就像工业社会并不消除经济中的农业部门一样。
后工业社会在消除工业社会的一些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新的特点,从而“加厚了整个社会的结构”。
(二)现代化与转型关系解析
衡量现代化的基本尺度是发展。
现代化(后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逐步脱离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特征的发展过程或状态。
在当今世界,发展实质上是与现代化合二为一的过程。
“社会转型”理论仍然是一个较新、还不成熟的理论。
学术界还不存在对于“社会转型”概念明确的界定。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社会发生密集的变化,同时社会的基本特征受到影响。
因此可以说,社会转型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
若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转型,可以认为社会转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社会转型的概念一经出现,首先被用来描述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随着历史发展,这个概念又具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内涵,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家进入到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
同时,现代化本身还可能成为社会转型的动力或者目的。
当社会中的现代化因素遇到了制度因素所无法克服的阻力时,社会转型就成为突破这种阻力的力量或过程。
现代化理论诠释下的苏联解体
苏联是世界上惟一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跳跃式发展,同时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国家。
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立起以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制度,以议行合一、一党执政、高度集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制度,以追求社会平等、公正、集体主义、社会大同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
然而这一切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轰然倒塌,其现代化进程也一度陷入停滞和倒退的局面。
为了加深对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复杂性和曲折性的认识,这里把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放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
同时,鉴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研究俄罗斯的转型,首先从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开始。
(一)苏联的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学者将18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前工业现代化阶段、早期工业现代化阶段、工业现代化阶段以及晚期工业现代化阶段。
在苏联成立之前,前工业化阶段和早期工业现代化阶段的进程已经完成。
因此,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工业现代化阶段以及晚期工业现代化阶段。
(1)工业现代化阶段:
20世纪30—40年代
在1922年,布尔什维克党执掌了政权,俄罗斯的现代化走上了新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布尔什维克党运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力量推进现代化进程,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巩固早期工业化的成果基础上,进入了工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苏联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大大强化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为了顺利实现工业化目标,政府还采取了“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作为配套措施。
总之,这一时期实行的工业化政策为大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同时解决了顺利进入晚期工业现代化阶段的一系列问题。
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体系以及绝对的中央集权下,苏联取得“工业化”奇迹,其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二战后,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20%,成为全球惟一能够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
同时,新苏维埃帝国的地缘政治影响范围也迅速地得到了扩展。
(2)晚期工业现代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苏联解体
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更广泛地应用机械生产和流水作业生产,开始了科技革命进程中将生产力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这一时期取得的成绩巩固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二战后,苏联帝国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原子能、航空技术、机械制造以及其他领域取得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成就。
苏联成为一个可以制造任何种类工业产品的国家,克服了对于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阶段性的落后。
与此同时,苏联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居民中大多数受过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居住在城市里,并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就业。
这表明,苏联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已经完成。
虽然它不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但完成了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了世界工业大国之列,在工业进步的许多指标上都占有领先地位。
在1985年,它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美国的85%。
苏联的经济逐渐转向了后工业的发展阶段。
在1989年,服务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而货物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国民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40%都有高等和中等的教育水平,接近了美国的指标。
苏联在教育和科技发展领域占有优势是全世界承认的。
因此,苏联经济在向后工业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资源密集条件下的科技突破。
(二)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的苏联解体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人类社会回应时代挑战的结果。
18世纪至20世纪俄罗斯面临的挑战就是现代化,现代化被理解为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上的转变。
俄罗斯以一个农业国的身份走入20世纪,而以一个工业国的身份走出20世纪。
因此,对于现代化大帝国之一的覆灭这个意义重大的事件,我们应该从现代化转型这一背景来考虑。
(1)现代化与传统帝国——从共生到对抗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苏联的解体是一场民族的灾难。
并且,苏联的解体还打破了20世纪后半期所形成的世界政治平衡。
对于苏联为何解体,学术界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有人强调内部原因,确信苏联经济体系的危机、计划经济以及专制的政治体制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也就是苏维埃的体系毁灭了自身[3]。
还有些学者关注外部的原因,指出毁灭苏联是那些企图从苏联的衰落中获利的阵营的既定任务[4]。
也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要解释俄罗斯帝国的陨灭应该在理论根源中寻找原因,考虑帝国的和现代化因素的协调。
回顾18世纪到20世纪的俄罗斯,不难发现,可以将这段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
帝国阶段和现代化阶段。
现代化与传统帝国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相互关联,苏联帝国的重生、毁灭是与现代化的工业与后工业阶段交织在一起的。
特别是在苏联现代化的最初几个阶段,传统帝国与现代化还相互给各自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但同时,理论的深入反思表明,传统的帝国和现代化是在许多方面相对立的变量。
帝国的实质是多民族的强国,力图无限扩大自身的实力并加强对其他领土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
而现代化涵盖的因素包括:
工业化、人口的增长、传统的侵蚀、官僚主义化、职业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等等。
当苏联进入到晚期工业化阶段时,传统帝国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没能进入现代化的后工业阶段,在很短时期内,苏联帝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危机中垮台了。
因此,我们认为苏联的解体与帝国和现代化两因素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
虽然帝国的发展与现代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现代化虽然推动了帝国的发展但是也毁灭了传统的帝国。
苏联没能完成工业化,没能走向后工业现代化导致了国家的解体,并失去了向强大的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可能性。
(2)苏联后工业现代化转型失败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社会转型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同时现代化本身还会促成社会转型的产生。
正是由于传统帝国无法迎接后工业化的挑战而促成了自身的灭亡。
苏联帝国向后工业转型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联不具备向后工业现代化转型的制度和经济基础。
1917年的俄国革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
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了中央计划体制的一些极端做法,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上保留下来。
苏联通过政府主导的“追赶”、“跳跃”、“跨越式发展”成功地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转型。
但是,这种方式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后遗症,苏联经济呈现“强力推进”、“重工业优先”、“重生产轻生活”的明显痕迹。
在后期,这种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与后工业现代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大。
规模经济效应以及集中决断的积极作用在工业社会中表现明显,而在后工业社会,其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分散经营的重要性,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变得不明显,而科学以及科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显要位置。
苏联的解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体系建立在集中决断的基础上。
事实证明,集中决断无法解决“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难题[5](P287)。
其次,苏联缺乏向后工业现代化转型的动力。
工业化剧变通常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产生。
苏联拥有庞大的领土和相对并不密集的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的丰富转变成了资源的浪费,国家的经济“坐在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尖塔上”,满足于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而没有认真去考虑提高生产率和保持竞争力。
此外,苏联迟迟未迎接后工业化的挑战,还在于苏联社会意识上的局限。
基于种种原因,苏联最终没能克服后工业时期在应用技术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障碍。
后现代化初期的危机在苏联引起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的变革,在政治上推进民主化、自由化,在经济上推进私有化、市场化。
俄罗斯转型的方向——后工业化
(一)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定位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遭遇了工业社会危机的严峻挑战。
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历表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折阶段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结构危机和宏观经济危机。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经历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系统危机,进入了从共产主义制度向市场民主制度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的过程表现为大规模的社会革命[6](P5—8),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导致了随后俄罗斯的经济大幅回落。
俄罗斯的后共产主义转轨已经结束——私有经济已经替代了国有经济,并且已经获得了稳定性。
不同于所谓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必须完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任务,作为工业化国家的俄罗斯,正在面临着后工业现代化的挑战。
由于俄罗斯和最发达国家之间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俄罗斯面临着消除差距的紧迫任务,换句话说,面临着赶超发展的任务。
因此,在21世纪之初,俄罗斯面临着和在20世纪初相似的挑战。
不过今天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世纪之前的“赶超工业化”,而是“赶超后工业发展”的问题。
这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
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俄罗斯可能走向后工业化吗?
我们认为,这不只有可能,而且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惟一机会。
否则俄罗斯也谈不上处于“转型”时期。
(二)后工业化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
实现了后共产主义转轨的俄罗斯目前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转型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实施“赶超后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
“赶超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两点:
一是要取得成功,仅仅跟随先进国家的脚步是不够的,必须比先进国家发展得更快;二是赶超发展总是意味着深刻的结构改革。
经济学家米尔(J.S.Mill)提出了赶超发展的三个原则:
“第一,一个更好的政府——更完善的产权保障和适度的税收;第二,人们智力水平的提高——工业就业水平高,以及人们脑力劳动的增加;第三,引进国外的技术。
”然而,由于后工业社会正在形成,其主要的特征还没有完全地显露出来,并且,我们缺乏后工业世界中赶超发展的经验,因此,对后工业赶超发展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鉴于此,俄罗斯实现后工业赶超发展有必要实行以下政策:
首先,实现经济体系的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化,这是国家实现后工业发展的基础。
自由化不只是后工业转型的一部分,而且同时还是后工业赶超战略的第一步。
自由化反映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的需要,自由的市场配置资源是激发经济活力的最优选择。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新战略中,自由化的实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难的任务,而从技术上看则是最简单的行为。
宏观经济的稳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但是20世纪的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的经验。
稳定可能在政治上是很费力的,但是从文明和制度上面来说并不是不可能的。
稳定的任何一种模式和机制都被彻底地研究过了。
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国家干预到市场主导。
国家的作用是处理赶超发展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的传统观念认为,国家在处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难题时应该发挥关键作用。
现在这种观念有必要改变。
一般来说,国家在赶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干预模式(包括左翼党派的典型国家社会主义,以及鼓励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式),另一种是自由主义模式(削减政府预算,鼓励市场竞争)。
在转型过程中出现权利转化为资本的局面,俄罗斯的金融工业集团得以滋生并迅速发展,在经济中占绝大比重,它们可以左右政局,影响媒体舆论方向。
普京执政后,及时制止了寡头坐大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造成的危害。
尽管普京的经济转型表现出了浓厚的国家控制色彩,但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政府动员型经济”将导致俄罗斯经济的大起大落。
俄罗斯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从国家干预模式向自由主义模式转变。
即促进现代制度的建立,鼓励企业的市场活动,为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削减政府预算支出。
再次,实施一系列手段为创新提供激励。
这些手段包括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促进对公众健康的投资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等等。
人民的高教育水平(特别是同人均GDP水平相比较而言)是俄罗斯的优势。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俄罗斯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超过了比俄罗斯人均GDP高得多的国家的水平。
尽管如此,统计数据还表明,俄罗斯对于科学及学术的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下降到了只有80年代末的1/12,俄罗斯科学家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340万下降到了90年代初的130万。
为了保持“拥有知识力量的大国”地位,俄罗斯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此外,俄罗斯在保证对教育的投资基础上,还要控制教育系统的预算支出,并建立相应的现代制度以鼓励私人在教育上的投资。
公民健康产业的投资可以保证人力资本的再生,而人力资本是后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要素。
此外,由于公众健康产业与众多高科技产业紧密相关,因此投资于公众健康产业将产生产业关联效应,进一步提升一系列产业的需求水平。
正如铁路建设在1890—1900年俄罗斯的工业增长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样,公众健康产业将在后工业增长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俄罗斯的经济开放也是向后工业转型的重要因素。
开放是一个可以阻碍垄断形成并激励创新的要素。
俄罗斯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农业明显落后,近期的经济增长更多是依赖于能源及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而非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这种状况意味着当燃料和原料不足的时候以及当出口以及金融资源来源缩减的时候,经济增长就会放慢甚至停滞。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加深俄罗斯经济开放程度,随着生产率的上升,使国内的能源价格与世界平均能源价格逐渐接近。
俄罗斯学者梅德维杰夫(ВАМедведев)在其著作《面临后工业的挑战——俄罗斯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中预言,在后工业化的原则上组织俄罗斯的经济,如果积极地着手,那么在2—3年可以使国家走出经济危机,“保证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在之后的8—10年要实现“经济工业基础的大规模的技术和结构的转轨。
”在这个阶段“建立强有力的后工业制度,它将对经济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对世界市场的出口。
”之后,在第三个阶段“保证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利水平,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句话,俄罗斯现在的一代人将可能生活在后工业社会。
参考文献:
[1](美)布莱克等.日本和俄罗斯的现代化[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2](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7.
[3]ВдовинА.И.,КорецкийВ.А.РаспадСССРипроблемынационалъ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раэвитияРоссии.http:
//www.vybory.ru/2000вып.1.
[4]ЗиновъевА.А.Гибелърусскогокоммунизма.С.63,353,354
[5]LernerA.,Principlesofcybernetics,M.:
Nauka,1967.
[6]GaidarE.(ed.).RussianEconomyin2001:
TrendsandOutlooks.M.IET,20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化 俄罗斯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