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docx
- 文档编号:391083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84KB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docx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第六章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自测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D、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拖拉机
2.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供给生产阶段投入所需产品
3.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是()。
A、间接税B、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间接税
C、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5.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
A、个人所得税B、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6.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周期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摩擦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7.周期性失业是指()。
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8.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A、始终不变,一直如此
B、在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D、只适用于经济危机时期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年
10.奥肯定理是说明()。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B、通货膨胀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规律
C、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D、人口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统计规律
1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
12.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萧条和复苏
C、繁荣和衷退
D、繁荣和复苏
13.经济周期的阶段顺次为()。
A、繁荣、复苏、衷退、萧条B、繁荣、萧条、衷退、复苏
C、繁荣、衷退、萧条、复苏D、繁荣、衷退、复苏、萧条
14.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制度与意识的响应调整
D、国民收入的增长
15.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A、资本
B、劳动
C、技术进步
D、制度
16.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D、不能明确确定
17.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
A、技术进步
B、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每个人的福利(幸福)都增加了
1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D、减少政府支出
19.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20.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社会福利支出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D、货币供给
2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商业银行的信货活动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货款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D、财政部所做的社会福利计划
22.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
23.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C、提高准备率
D、降低准备率
2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25.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要求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
A、出现财政预算平衡B、财政有盈余
C、财政有赤字D、货币供给增加
二、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民收入。
()
2.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3.同样的煤,在生产中作为燃料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燃料就是最终产品。
()
4.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5.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
6.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
7.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
8.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
9.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
10.周期性失业就是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11.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
12.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
1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1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
()
15.经济增长的最简单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以及个人福利的增加。
()
16.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1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
18.内在稳定器有自发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的运用。
()
19.政府采用赤字财政政策发行公债时,主要是直接将公债卖给公众或厂商。
()
20.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三、简答题
1、说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3、简述内在稳定器及其表现。
四、论述题
1、说明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2、论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五、案例分析
1、在美国,1963年,失业率似乎停顿在5.5%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
10年前,失业率是2.8%;到了1959年,它是5.3%。
肯尼迪政府果断采取减税政策使失业在1965年下降到4.4%,在60年代的其余各年中则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
另外,从1964年到1966年,实际GDP以令人注目5.5%的平均速度增长。
肯尼迪减税政策的成功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伟大成就之一。
试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肯尼迪的减税政策成功原因。
2、1965年,经济在接近于其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
约翰逊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
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
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
另外,他不打算削减其他政府支出。
不仅如此,他提出了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
随着商品需求水平的提高,价格水平迅速攀升。
通货膨胀在60年代初期曾经维持在1%一2%,但到了1970年它几乎上升到6%这个令人震惊的水平。
从此开始了美国在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
试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约翰逊政策下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符合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B符合国民生产总值中最终产品含义。
3.C符合最终产品的含义。
4.C符合最终产品的含义。
5.C符合支出法含义。
6.C符合支出法具体项目分类。
7.B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最基本总量。
8.A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9.C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10.A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11.B符合充分就业的含义。
12.C符合摩擦性失业含义。
13.B符合周期性失业含义。
14.B1:
25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来的,在不同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15.B符合通货膨胀的含义。
16.A符合消费物价指数含义。
17.C符合爬行的通货膨胀的含义。
18.A符合凯恩斯观点:
失业和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19.C根据菲利浦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是交替关系。
20.C符合奥肯定理含义。
21.B纵轴为通货膨胀率,横轴为失业率,两者是交替关系。
22.C符合经济周期含义。
23.A符合四个阶段中扩张达到顶峰,收缩达到各底。
24.A符合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
25.A繁荣阶段扩张到最高点顶峰,然而转向收缩走向衰退。
26.B符合朱格拉中周期,是对工业经济周期研究结论。
27.C符合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
28.C符合库兹涅茨长周期,是建筑周期。
29.C符合经济周期的阶段顺次。
30.A经济周期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
31.A符合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32.C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3.B
34.A
35.B
36.C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引起经济中短期波动即累积性收缩。
37.B减少投资使两者一致,从而引起经济收缩。
38.C他们认为在现实中,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很难达到一致,他们要通过改变资本—产量比率来解决,并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9.B这一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变动如何影响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0.C符合新剑桥模型的假设。
41.B符合经济增长含义。
42.CG>Gw会引起累积性扩张,相反会引起累积性收缩;Gw>Gn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会出现长期繁荣。
43.C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因为它考虑技术进步。
44.B新剑桥模型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已不平等。
45.A存在失业时,AD 46.A增加税收,减少居民消费和投资,减少政府支出,减少AD,以实现物价稳定。 47.A社会福利支出有固定的发放标准、经济萧条时,需要补助的人数增加,支出自动增加,抑制消费和投资减少,经济繁荣时,需补助人数减少,支出自动减少,抑制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48.C符合公开市场业务含义。 49.B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减少资金,减少对客户的贷款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50.A降低准备率增加对客户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51.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从而减少消费和投资。 52.C其结果必然打破财政收支平衡,出现财政赤字。 53.C该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旅游是劳务。 54.C是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C是对外资产。 二、判断题 1.错应是国民生产总值,它是国民收入核算最基本总量。 2.错不符合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不应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3.错不符合国民生产总值含义,应指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劳务。 4.错去年建成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应首先计入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今年出售中因劳务或广告的增值则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5.错钢铁厂炼用的煤是中间产品,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6.对符合最终产品的含义。 7.对旧油画本身的价值在画成之日已计入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 8.对农民自产自消费的粮食,没有通过市场交换构成市场价值。 9.错购买个人住房属于国内和人总投资。 10.对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计算同一国民生产总值。 11.对符合两者的关系。 12.错还应扣除个人所得税。 13.对符合国民收入的含义。 14.错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5.错不符合失业的含义。 16.对是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 17.错不符合充分就业含义。 18.错 19.错不符合结构性失业的含义。 20.对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把这种失业归属摩擦性失业。 21.对符合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22.错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 23.对符合通货膨胀含义。 24.对 25.对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动必然引起国民收入的波动产生经济周期。 26.对符合繁荣和衰退阶段的特点。 27.对 28.错根据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 29.错是综合周期: 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30.错就只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31.错充分条件是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32.错前者以发达国家为对象,后者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 33.错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才能实现。 34.对两者也可合称: 哈罗德—多马模型。 35.错认为资本—产量不变,不考虑技术进步。 36.错在三者一致时才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否则经济就不稳定。 37.错G 38.对该模型认为在储蓄等于投资长期化条件下,若储蓄倾向和劳动增长率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条件 39.对符合该模型的含义。 40.对该模型在资本—产量比率不变情况下,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要提高储蓄率,就要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占更大比例。 41.对符合需求管理的工具。 42.错增税会减少居民消费和投资,减少AD。 43.错它的作用十分有限,只能减轻程度,不能改变总趋势。 44.对 45.错公债由政府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或在金融市场卖出。 46.错购买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 47.对 48.错中央银行是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领导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49.对前者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后者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50.对也就是国际经济活动中一国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 三、简答题 1、说明充分就业的含义。 答: 答题思路: (1)失业分为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 (2)消灭了需求不足的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3)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的原因在于,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难以克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 一般由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确定自然失业率。 2、简述失业类型。 答题思路: (1)失业是指经济社会存在着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的现象。 (2)分为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 (3)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按照不同的具体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古典失业等类型。 (4)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的萧条阶段。 3、说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答题思路: 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可分为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 繁荣: 特征为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 萧条: 特征为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 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衰退: 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 复苏: 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题思路: (1)经济增长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其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2)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又称为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等。 (3)劳动是指劳动力增加,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有三个来源,即人口的增加、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4)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 5、简述内在稳定器及其表现。 答题思路: (1)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2)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有其固定的起征点和税率。 当经济萧条时,收入减少,税收也自动减少抑制了消费与投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 反之则有助于抑制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失业补助与其他福利支出这类转移支付,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 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转移支付自动增加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反之则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4)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趋势;对财政政策起到配合的作用,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五、论述题 1、说明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答题思路: (1)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 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失业,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商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减少个人所得税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也刺激总需求。 (4)在经济繁荣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2、论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答题思路: (1)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 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2)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实际是发行货币;卖出有价证券是回笼货币。 调节货币量,影响利息率,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可以增加放款,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贴现率一般与利息率同方向变动。 准备率是商业银行接受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准备率与利息率同方向变动。 (3)货币政策的运用: 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 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 五、案例分析 1、答题思路: 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失业,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地消费。 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将导致产量的增加而价格并不上升。 这是因为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 换句话说,当时的均衡点处在总供给曲线相对平坦的部位,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将主要地转换为产量的增加,而价格水平并不提高,产量的增加意味着就业的增加。 2、答题思路: 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此条件下,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闲置的机器设备由于已全部使用上了,过度的需求不仅不会促使产量增加,反而会引起物价上涨。 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应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 目标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