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5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390986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1.06KB
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5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5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5题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氧的转移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B.过程②⑤所需[H]全部来源于①
C.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
D.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
用新鲜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B.画滤液细线时,在点样线上需连续重复多次画线
C.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D.滤纸条上4条色素带通常都是平齐的,且彼此之间的距离明显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
B.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试剂X是重铬酸钾
下表为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记录,据表判断甲、乙分别是( )
A.18O2、18O2B.O2、O2C.18O2、O2D.O2、18O2
下列有关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和ATP
B.酶和ATP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酶的催化必然伴随ATP的供能
D.ATP的合成和水解都离不开同一种酶的催化
如图表示将一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条件下,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b段,叶肉细胞CO2固定速率增加
B.bc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
C.ab段,CO2固定速率比C3的还原速率快
D.bc段,可能是有关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
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代谢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
DNP作用于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果如下表,从结果得出的推论错误的是( )
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
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下面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2
C.PEP、RuBP均能与CO2结合
D.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下降
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
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
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
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
(注: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如图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①、②表示化学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腺嘌呤,b表示腺苷
B.化学键①与化学键②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不同
C.化学键②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D.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如图表示生物细胞内[H]的转移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且伴随着ADP的产生
B.②过程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C.真核细胞的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必须有氧气参与
D.真核细胞的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且必须有水参与反应
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多选)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的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B.酵母菌有氧呼吸时繁殖快,无氧呼吸时繁殖慢
C.人体红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丙酮酸
D.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多选)如图是某同学在一定条件下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软管夹将试管恒温水浴,10min后再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保温10min有利于消耗掉葡萄糖溶液中的氧气
B.实验中可观察到毛细管中液滴向右移动
C.需另设一组相同装置,用等量死酵母菌代替活酵母菌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D.去掉油脂层、打开软管夹、通入氧气,该装置可用于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
(多选)两棵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
在相同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
B.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
C.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D.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14点时C5含量比10点时高
(多选)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C5/C3的值下降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线粒体内膜产生的ATP可直接用于暗反应
D.CO2的固定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移到C3中
(多选)下图是有关实验的操作简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是梨,B为水,则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
B.若A是梨,B为水,得到的滤液C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酒精产生
C.若A是菠菜叶,B为无水乙醇,常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滤液
D.若A是菠菜叶,B为无水乙醇,则滤液C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4条明显的色素带
二、填空题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甲表示________量;曲线乙表示________量。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酒精可用__________________鉴定。
(3)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
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_。
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填“高”或“低”)。
在光合作用中NADP+与NADPH可相互转化。
为探究外界因素对NADP+含量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取某双子叶植物小圆叶片等量分为3组,进行以下实验:
各组均在黑暗处理5min后开始测定叶片中NADP+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NADPH转化为NADP+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填场所)中。
(2)图中________(填“a与d”“d与e”或“c与f”)点叶片中NADP+含量的差异,反映出高温(42℃)抑制该植物的暗反应。
(3)ab段叶片中NADP+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显示:
抗霉素A能够影响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叶片中NADP+含量减少。
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蓝细菌(蓝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蓝细菌(蓝藻)。
培养一段时间,测定蓝细菌(蓝藻)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A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的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细菌(蓝藻)的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
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水裂解产生的O2主要用于________。
(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蓝细菌(蓝藻)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分别取________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蓝细菌进行相关实验。
在测定蓝细菌(蓝藻)的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蓝细菌(蓝藻)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________,再进行定量测定。
下图1为玉米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X、Y表示参与代谢的物质。
图2为将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条件下,测定CO2的吸收速率数据绘制的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③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H]在③过程中与____________结合形成五碳化合物。
(3)图2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当光照强度大于8时,25℃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2,结果应为M1________M2(填“>”“<”或“=”)。
答案解析
解析:
选D 过程④为CO2的固定,不产生ATP;过程②所需[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过程⑤是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
解析:
选A 滤液收集到试管后,为防止色素随无水乙醇挥发,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画滤液细线时,需重复多次画线,但应等上次画线干燥后再画;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滤纸条上色素带是平齐的,但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不明显。
解析:
选C 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出来仍储存在酒精中,释放出的能量中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来检测酒精,试剂X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检测CO2。
解析:
选D 根据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法实验可知,光反应中的O2来自H2O的分解。
解析:
选A 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含P)或RNA(含P);酶催化的反应不一定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不同种酶的催化。
解析:
选B ab段,随叶肉细胞间隙CO2的相对浓度升高,CO2的固定加快,C5消耗增多,含量下降;bc段,叶肉细胞间隙的CO2的相对浓度较高,C5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表示达到了CO2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ab段,C5含量降低,说明CO2的固定速率比C3的还原速率快;bc段CO2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有关酶量或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数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解析:
选C 肝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维持体温,DNP能抑制ATP合成,从而使产生的热能增加,所以DNP可使哺乳动物体温上升;DNP能抑制ATP合成,从而抑制洋葱根尖对K+的吸收,说明K+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判断根尖对K+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DNP使神经细胞Na+通道活性升高,Na+进入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该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变小;DNP使采摘后果实的呼吸强度下降,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说明DNP对果实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解析:
选D 由题干可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细胞呼吸中合成ATP的场所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光合作用合成ATP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膜。
比较图中W+H2O和T+H2O两组的柱状图可知,转基因植物在未胁迫和胁迫状态下光合速率均比未转基因植物高,所以转Z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比较图中W+H2O、W+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和T+H2O、T+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可知施加了寡霉素之后,转基因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转Z基因能减弱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比较图中W+H2O和W+NaHSO3及T+H2O和T+NaHSO3,可知喷施NaHSO3后,转基因植物和未转基因植物在未胁迫和胁迫状态下光合速率均提高,且可以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解析:
选A 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
解析:
选A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叶绿体)中CO2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来自线粒体,二是来自细胞质基质;由图可知,PEP、RuBP分别与CO2结合形成OAA、PGA;晚间苹果酸从液泡进入细胞液中,细胞液pH下降。
解析:
选D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即悬浮液;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CO2是有氧呼吸产生还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解析:
选D a表示腺苷(腺嘌呤核苷),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化学键①和化学键②都为高能磷酸键,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同;化学键②的形成是ATP的合成过程,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或者呼吸作用中的化学能;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过程是ATP水解的过程,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解析:
选C ①过程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且伴随着ATP的产生;②过程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如蓝藻无叶绿体,也能进行②过程,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真核细胞的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必须有氧气参与;真核细胞的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且必须有水参与反应。
解析:
选D 线粒体利用丙酮酸产生ATP,但丙酮酸不能在内质网中分解;内质网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也不能产生ATP;仅细胞膜破裂的真核细胞中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分解同时产生ATP。
解析:
选A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来绘制的,因此可用CO2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叶绿素吸收640~660nm的红光,导致水光解释放O2。
解析:
选BC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
人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但属于需氧型生物,兼性厌氧型生物是指既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又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生物。
解析:
选ABC 实验开始前,试管先恒温水浴10min,既能保证实验所需温度条件,又能消耗掉葡萄糖溶液中的氧气,避免酵母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毛细管中液滴向右移动;实验受温度、气压等影响,需设置用等量死酵母菌代替活酵母菌的对照组,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去掉油脂层,打开软管夹,通入氧气,由于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等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试管中气压不变,毛细管中液滴不移动,所以该装置不能用于测量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
解析:
选BD 图丙中ab段曲线下降是因为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下降,图丁中cd段曲线下降是因为下午至傍晚光照强度下降;图丙和图丁曲线与横坐标所围的上部面积与下部面积之差可以表示一昼夜氧气的释放量,进而反映有机物的积累量,故装置乙中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多;图丁e点时,气温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部分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并未停止;与10点时相比,装置甲14点时CO2含量减少,CO2固定消耗的C5少,叶绿体中C5含量升高。
解析:
选BCD 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提供的[H]、ATP减少,CO2供应不变,所以C3消耗量减少,C5生成量减少,C5/C3的值下降;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叶片的气孔关闭而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小麦光合速率反而下降;线粒体内膜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暗反应需要的ATP只能来自光反应;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CO2的固定不会消耗ATP中的能量。
解析:
选ABD 梨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糖,可用于还原性糖的鉴定;梨的外表附着有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滤液;在提取过程中只加了无水乙醇和石英砂,没有加碳酸钙,叶绿素可能被破坏,所以滤液C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4条明显的色素带。
解析:
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为7mol,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为7mol,二氧化碳的总产生量为14mo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4-7=7(mol),再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7×1/2=7/2(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7×1/6=7/6(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3/4。
答案:
(1)二氧化碳 酒精 随氧气浓度升高,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所以酒精产生量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
(2)细胞质基质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3/4
解析:
(1)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光合色素,该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捕获的光主要是蓝紫光和红光。
(2)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都在增加;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增加,两者差值减小,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通常,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阳生植物低,因此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低。
答案:
(1)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2)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解析:
(1)在光合作用中,NADPH(还原型辅酶Ⅱ,[H])转化为NADP+(辅酶Ⅱ)的过程,就相当于消耗[H]的过程,即C3的还原,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根据“高温(42℃)抑制该植物的暗反应”可知,本组对比的是高温(42℃,对应丙组)与常温(25℃,对应甲组),即a和d点对比或b和e点对比。
(3)由表格和图示可知,ab段属于甲组的数据变化,且图示结果是在黑暗处理5min后开始测定的,而甲组在黑暗处理5min后重新进行了光照,因此,NADP+含量变化的起因是“重新光照”,结果是“NADP+含量下降”。
二者之间具体的因果关系:
重新光照→光反应速率增大→NADP+消耗量增加;同时暗反应速率短时间内基本不变→C3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消耗NADPH较少,最终NADP+含量下降。
(4)本小题的目的是验证抗霉素A能够影响该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该实验需要在光照下进行,由此可确定乙组不能作为对照组,再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甲组的NADP+含量高于丙组,由此判定甲组更适合作为对照组(现象更明显),而实验组则是在甲组的基础上添加抗霉素A。
答案:
(1)基质
(2)a与d
(3)重新光照时,短时间内光反应加快,迅速将水分解,生成较多的O2和NADPH,消耗NADP+,同时暗反应中C3的还原消耗的NADPH较少,导致NADP+含量下降
(4)增设1组实验,加入抗霉素A,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测定叶片中NADP+含量,与甲组进行比较(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光质的不同。
由图可知A点和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它们的光合速率却不同。
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A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蓝细菌(蓝藻)的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
C点的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B点,光合作用的原料较为充足。
(2)蓝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其进行光反应发生在质膜上。
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水裂解产生的O2主要用于自身的细胞呼吸,基本不向外释放。
(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蓝细菌(蓝藻)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可分别取自然光(即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蓝细菌(蓝藻)进行相关实验。
在测定蓝细菌(蓝藻)的叶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二轮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5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 二轮 生物 专题 细胞 呼吸 光合作用 25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