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90654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0.82KB
外国教育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
《外国教育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精品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
一、古希腊的教育
(一)古风时代
1.斯巴达教育:
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①教育目的:
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②教育制度:
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
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
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
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③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④教育的特征:
1)由国家控制;
2)阶级性;
3)目的是培养战士;
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
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
6)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
①教育的目:
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特点:
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
2)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
5)教育方式温和;
6)不重视女子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比较
(二)古典时代
3.“智者”:
(了解)
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
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①思想特征是: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普罗狄克斯.安提丰.希比阿斯.克里底亚等。
③贡献:
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
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
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1美德即知识:
1)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2)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3)评价:
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
②“苏格拉底方法”:
又被称为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步骤:
1)讽刺:
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诘问是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特点:
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得到结论。
局限:
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3)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不能机械搬用于幼年儿童。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代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其主要教育活动为创办并主持学园,主要教育著作为《理想国》。
①阿卡德米学园:
(了解)
柏拉图于公元前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
学园主要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学科,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②“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的理论。
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知识,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人出生时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③《理想国》:
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晚生的教育计划。
1)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促使灵魂转向。
2)教育作用:
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通过教育来实施。
3)教育内容:
七艺
4)教育阶段:
1.学前教育阶段;
2.初等教育阶段;
3.军人教育阶段;
4.哲学家预备阶段;
5.哲学家教育阶段
5)评价:
积极:
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相结合,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塑造中的作用,重视体育训练,扩大教育科目,第一次提出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注意早期教育,强调男女平等,身心协调发展
消极:
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拒绝改变。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①吕克昂:
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哲学学校
2灵魂论:
1)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2)人在发展过程中,身体、情感和理智应有一个发展顺序。
儿童是身体先发育,然后才有本能、感觉、情感。
进而才出现思维、理解和判断。
因此,对儿童应实施体育到德育再到智育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意义:
1.说明人也是动物;
2.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与动物;
3.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③自由教育:
有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
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二、古罗马的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①共和前期:
主要是家庭教育;
②共和后期:
受希腊的影响开始建立学校,主要包括:
1)初级学校;
2)文法学校,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
3)修辞学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对学校进行了改革。
3.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的著名的演说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论雄辩家》。
1关于雄辩家的定义:
教育的目的:
培养雄辩家;
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
2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③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模拟演说.勤于写作等。
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其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也是系统的教学方法著作。
在该著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古希腊和罗马的教育经验,论述了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1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
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
教育的关键: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天赋及特点,其次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适合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
②论学校教育的优势:
1)许多儿童在一起学习不会产生孤独与世隔绝的感觉;
2)可培养和发展儿童间的友谊;
3)激励学生趋善避恶;
4)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知识。
③学前教育思想:
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尽量早教,要进行快乐地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
④教学理论:
1)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集体教育的构想;
2)提倡因材施教;
3)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
4)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5)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之上;
6)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强调使用启发式等方法;
三、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①修道院学校:
最早作为教徒集体修行的场所,后发展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为普通世俗人士传授文化知识额机构;
②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学习读写算以及七艺的课程;
③教区学校,也称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宗教化;
②教育内容神学话;
③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
世俗教育
3.宫廷学校:
1)宫廷学校是一种设立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2)查理曼大帝在其统治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3)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是问答法;
4)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4.骑士教育:
1)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目的是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
2)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3)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
7岁之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
2.侍童教育阶段:
7岁后,送入高一级的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
3.侍从教育阶段:
十四五岁进入。
学习“骑士七艺”,侍奉领主和贵妇。
此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授以骑士称号。
4)评价和意义:
1.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夫,重视宗教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匮乏;
2.虽然内容简单,但比较实用,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光。
5.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1)含义:
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
2)领导权:
最初大多属于行业和商会,随后逐渐由市政府接管;
3)教学内容:
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以地方语教学;
4)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
5)性质:
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
6)意义:
1.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标志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
2.打破教会对教育的独占权,有很强的生命力;
3.促进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
6.中世纪大学
1.含义:
12世纪左右兴起的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的知识教育。
2.兴起原因:
①城市发展的需要;
②东方文化的影响。
3.教育目的:
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4.类型(领导体系):
“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前者学生主管校务;后者教师掌管校务;
5.学位制度:
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制度;
6.课程设置:
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
7.教学方法:
讲演和辩论;
8.意义:
积极:
①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教育普及;
②思想上动摇了人们盲目的宗教信仰,讲求实效和理解力;
③对于后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局限:
教会势力过于强大,宗教色彩浓厚。
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7.
(一)主要教育机构:
1)拜占庭
①初等学校;私立学校
②中等学校;文法学校
③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多样
④教会学校:
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
2)阿拉伯:
①昆它布:
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学生,教简单的读写,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语法、诗歌、算数等,教学重背诵;
②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
③学馆;
④清真寺;
⑤图书馆与大学。
(二)历史影响:
1)拜占庭
①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
②最东欧、西欧、意大利文艺复兴、阿拉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2)阿拉伯:
①实施文明的文教政策,广泛吸取被占领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育遗产,在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文化教育体系;
②在数学、天文学、哲学和文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做出了贡献。
外国近代教育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逐渐蔓延至西欧和北欧诸国,14至15世纪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达到极盛时期,16世纪末走向衰落。
文艺复兴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
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
①实践:
1)他对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进行注释,引起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关注;
2)并发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全面概括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3)对“七艺”做了较大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②主要观点:
1)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事业家;
2)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
3)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识和平行结合起来作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并认为德行重于学问;
2.维多里诺:
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①实践:
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②主要贡献:
1)倡导“自由教育”,培养全人;
2)开设以古典语文为中心的内容十分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
3)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3.伊拉斯谟:
16世纪早期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教育理论家,被称为“欧洲的导师”,代表作为《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主要观点:
1)人性有潜在能力,可经后天教育充分地、完美地实现;
2)家庭、国家、教会都要重视教育,主张国家和教会应重视教师培养;
3)强调古典文化的教育价值,反对形式主义,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和羞辱。
4.莫尔: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是《乌托邦》。
主要观点:
1)实行公共教育制度;
2)教育内容方面,莫尔阐述了德智体美劳和宗教教育:
①学校应设广泛的学科;
②重视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
③重视德育;
④重视美育;
⑤在体育方面,重视对儿童进行身体锻炼;
⑥宗教教育仍占重要地位;
3)教育应试终身的。
5.蒙田
16世纪法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和教育家,代表作为《论学究气》和《论儿童教育》。
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培养一种“全新的绅士”,反对经院哲学的学究。
这种全新的绅士深谙生活的真理,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益的知识,表现出谦虚、忠勇。
爱国、追求真理的道德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
2)提出应实施一种将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的“适当教育”主要特征是对实际行动的重视。
;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1.人文教育的特征:
①人本主义;
②古典主义;
③世俗性;
④宗教性;
⑤贵族性。
2.影响和贡献:
①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②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③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④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⑤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
⑥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⑦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⑧教育与劳动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
⑨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
⑩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11.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12.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教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
教育具有宗教目的也具有世俗目的,宗教目的是使人虔信上帝,世俗目的是有利于国家安全兴旺和人才培养;
2)教育原则:
①国家掌握教育权,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国家学校教育新体系;
②国家推广普及义务教育;
3)教育内容:
以《圣经》为主要科目,也学习读、写、算、体育、历史和音乐等;
4)教学方法:
以直观的教学方法,满足儿童求知和活动的兴趣,主张废除体罚。
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推动了新教教育的实践,促进了教育的国家化和近代西方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
2.加尔文派的教育思想:
与路德类似,不过更为重视个人在宗教生活中的地位。
政权教权和一,强调天职观念:
1)教育作用:
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影响;
2)教育原则:
提出普及免费得教育主张,并进行了教育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
3)教育内容:
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结合起来;
4)教学方法:
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模式,并创立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日内瓦学院,影响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
天主教教育
3.耶稣会学校:
为了反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也加强了自身的变革和对教育的控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耶稣会。
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先锋和中坚,创始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1)教育目的:
不仅是教育组织,更是宗教团体,传教和教育都是其使命,并且将教育视为其实现宗教和政治目的的手段;
2)设置:
分为初级部和高级部:
①初级部:
讲授人文基础学科;
②高级部:
哲学和神学的高等教育;
3)管理:
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以《耶稣会章程》、《教学大全》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
4)师资:
重视师资的培养和训练;
5)教法:
班级授课制,实用讲座、辩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
6)局限:
耶稣会学校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与历史潮流相背离。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英国
1.贝尔-兰开斯特制:
导生制
①贝尔-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
②目的是为了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
③基本方法:
教师现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的学生;
④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匮乏的压力,因此,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
⑤但这种方法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最终被人们抛弃。
2.公学:
私立教学机构;贵族学校
①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但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一般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共场合接受教育;
②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因为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高;
③教学质量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
④最著名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3.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4.1870年《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19世纪
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
该法案规
(1)主要内容:
①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
②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③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④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费数额不受限制;
⑤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等
(2)意义: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该方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到1900年,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5.洛克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重视教育对个人幸福、事业和前途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具有世俗化、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色彩。
他的主要著作是《教育漫话》。
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白板说、绅十教育是其核心概念。
(1)白板说:
(补充内容-了解)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2)绅士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高月的在于培养绅士,并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
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千的人才”,新兴资产阶级的“事业家”。
绅十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6.斯宾塞论教育
斯宾塞是近代英国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著作是《教育论》。
(1)生活准备说与知识准备论
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
并将评价知识价值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
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的口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
斯宾塞根据上述划定知识的价值高低理论来选择课程,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课程理论。
(2)科学教育论
(3)课程论
把人的活动分为5部分,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也分为五类: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谋生技能
逻辑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等等
抚养子女
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有关的活动
历史
闲暇休娱
文学,艺术
法国
1.19世纪的法国教育
《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19世纪
1806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颁布了《帝国大学令》,确立了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
(1)主要内容:
①设立帝国大学为政府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并根据《帝国大学令》实行大学区制,划全国为27个“大学区”,区内设大学一所,中小学若干所;
②帝国大学设立总监,由皇帝任命,大学区的最高长官是总长,管理区内各级教育,向帝国大学的总监负责;
(2)特点:
①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②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
③开办任何学校的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
④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对法国国民教育的管理与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费里法案》19世纪
1881年和1882年,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的原则。
该法案为以后近百年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主要内容为:
①6-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接受家庭教育的儿童必须自第三年起每年到学校接受一次检查,对不送儿童入学的家长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②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与膳食、住宿费用;
③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
3.涂尔干:
社会本位论
(1)教育的功能在于有目的、有系统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实现由“个体我”向“社会我”的转变
(2)提出非宗教化的道德教育观,主张培养儿童具有“社会人”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3)认为教育发展要受到社会各系统的制约,因而教育学对社会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教育学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
1.初等国民教育的兴起
2.巴西多与泛爱主义教育
(1)巴西多:
①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增进人类现世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
②反对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2)泛爱学校:
①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而出现的新式学校,是自然主义在德国的实践,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
创始人是巴西多;
②教育原则:
适应自然;
③教学方式:
让儿童主动地学习,注重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④教学内容:
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
⑤影响:
传播资产阶级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起到了反封建教育作用,但是泛爱运动所形成的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 教育史 精品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