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390614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52KB
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凤翔加快发展,实现“撤县设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编制好《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打造魅力新凤翔”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凝心聚力谋发展,比拼争先抓落实,成功战胜了汶川地震、特大雪灾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科学应对金融危机、血铅事件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全县经济社会迈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凤翔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成效最佳、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等50多项省级荣誉和100多项市级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各项指标的预计完成情况来看,规划提出的54项指标已经全面完成,特别是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县域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1%;其中: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达到14.8亿元、60.8亿元和24.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1%、18.2%和16%。
地方财政收入24991万元,比2009年增长3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7.9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2.2%。
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都创下了历史之最。
(二)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51%,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辖区内工业增加值50.1亿元,五年年均增速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7%。
宝二电、东岭集团、西凤酒厂等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三)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2009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荣誉称号,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北果中菜南牧”的农业产业格局。
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8%,其中果蔬业产值5.3亿元,畜牧产值9亿元,发展苹果14.6万亩,蔬菜17万亩,全县牛存栏12万头,猪存栏13.5万头,羊存栏7.8万头,建成畜牧小区37个。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业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新格局,商贸业业态和档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三佳购物、恒源商厦、经典庄园、雍康小区等一大批传统服务业、商贸餐饮业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提档升级。
东湖、灵山等旅游资源和六营、大海子等民俗文化得以深度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
预计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4.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县乡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实施了“五街三园四个入城口”改造、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城区街道和重点镇街道拓改、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实现了由城乡混居的小县城向现代化魅力明星城市的转折迈进。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2010年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5元,五年年均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96元,五年年均增长23.6%,增幅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先后荣获宝鸡市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六连冠和全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七)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加大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37平方公里,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不断提高
积极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县,成功地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医药卫生、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低生育水平。
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机遇进一步拓展。
“十一五”期间,凤翔经济社会基本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分析整个经济运行趋势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2010年三产比例为14.8:
60.7:
24.5,形成了二产独大的发展趋势;二是非公经济不强,2010年非公经济总量仅占生产总值的51.8%;三是旅游服务业仍未做大规模。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大转移和宝鸡市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部署为凤翔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国家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凤翔撤县设区的战略举措为凤翔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打造宝鸡人文宜居新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将为凤翔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机遇。
四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将继续扩大内需,高度关注民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为凤翔争取国家投资和改善民生提供重大机遇。
五是未来宝平、凤合、凤大三条如“K”字形高速公路网及麟北运煤铁路专线及宝鸡支线机场的建设,将使凤翔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农业产业链较短,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中小企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不强。
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三是三产发展基础薄弱,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旅游产业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及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围绕一个目标(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坚持两个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三大主题(项目、环境、民生),实施五大战略(实施工业提速战略,打造五个百亿企业集团;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建设活力新区;实施特色富民战略,推进果蔬畜牧大县建设;实施商贸兴县战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环境再造战略,创建“两型”社会),走“富民强县”道路,建设经济充满活力、百姓富裕安康、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活力新区、魅力凤翔。
二、坚持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实施赶超战略,努力做大经济总量。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发展层次。
以观念创新带动实践拓展,最大限度集聚生产要素,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发展。
突出特色优势,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战略定位
——经济强县。
五个百亿达产达效,一区三园效益彰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总量、主要指标进入省市前列,跨入西部百强县。
——活力新区。
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城乡环境日益优化,商贸三产繁荣发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撤县设区,宝鸡市副中心的地位全面凸显。
——历史名城。
旅游资源高度整合,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景区品位显著提升,旅游品牌全面打响,奋力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迈进。
——交通枢纽。
“三高两快一环线”和“十纵十横一机场”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雏形显现,在全省乃至关天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
四、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指标。
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3亿元,五年累计达到7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
——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0:
55:
35。
坚持“一特二强三大”的产业发展战略,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17%。
——城乡建设目标。
到2015年,实现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目标,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年均增长11%。
——基础设施目标。
建设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各等级公路完备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大城乡低压电网、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快建设县城中心标志、县城供暖、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
——各项社会事业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3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
第四章“十二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抢抓宝鸡市打造12户百亿企业的战略机遇,坚持园区承载、产业支撑、集团引领、项目推进,突出电力能源、焦化冶炼、煤化工、白酒酿造和水泥建材五大重点,以五个百亿企业集团为引领,率先发展“一区三园”,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经济腾飞的“三个梯队”,加快构建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特征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
(一)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打造五个百亿企业集团
实施宝二电二期、三期扩建和高压电极箔生产线项目,打造百亿二电,壮大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实施徐矿集团甲醇项目,打造百亿甲醇,壮大煤化工产业集群;实施东岭技改扩建等项目,打造百亿东岭,壮大冶炼化工产业集群;实施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打造百亿西凤,壮大白酒产业集群;实施冀东水泥二期项目,振兴水泥产业,打造百亿建材产业集群。
健全完善骨干企业培育体系,全力支持红旗民爆实现上市,积极推进西凤酒业上市进程,倾力扶持关中工具等高成长性重点企业提速发展。
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浪潮,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和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形成滚动跃进、内外结合的大企业方阵。
(二)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优化“一区八园”工业布局,加速“一区三园”率先崛起,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长青工业园。
依据园区总体规划,加快环境优化,以大思维、大战略快速推进宝二电二期和三期扩建、东岭集团技改扩建、徐矿集团60万吨甲醇等项目,积极引进与之相配套的产业。
依托园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政策支持,努力发展成为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园区,加快“陈长尹一体化”步伐,建设新型循环经济示范园。
——柳林酒业工业园。
柳林酒业工业园重点实施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打造百亿西凤。
园区总体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东大街西凤酒业工业区、西大街柳林酒业工业区的基本框架,向四周辐射,东扩南移,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分区,构建以西凤酒厂为依托,以柳林酒业、神泉酒业、双凤酒业等民营酒业为支撑的北方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和誉满神州的中国名酒城。
——川口河建材工业园。
充分挖掘石灰石和陶土资源,依托冀东水泥,盘活园内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拉动建材企业聚集,形成水泥、陶瓷等建材企业集群。
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优化环境,建设园区“绿化地”,沿园区道路两旁修建带状公园,在道路交叉节点规划街旁绿地和绿化广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凤翔加速推进工业化的样板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县城新区。
按照新区功能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县钛粉厂搬迁、西凤华山论剑、西凤老字号包装生产线等12个重点项目入园建设,配套跟进市民中心、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现代化魅力新城区。
到“十二五”末,“一区八园”入驻企业数占到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0%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三)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发展壮大非公经济
按照民投民有、民办民营、民富民强、民乐民享的要求,放开、放活、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
按照内抓培养、外抓引进的思路,深挖能人、广找能人、培训能人、聚集能人,做到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给温暖,发展上开“绿灯”,着力培育具有创业精神、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企业家队伍,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
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增强非公企业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建立县级领导包抓民营企业制度,开展每年确定“百名党员进民企”担任党建指导员,从规划、土地、融资等方面全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确保“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非公企业5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
二、突出农业特色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坚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实施特色富民战略,围绕“四个强力推进”(强力推进优质粮基地建设、强力推进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县建设、强力推进畜牧养殖大县建设、强力推进2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建设),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加快建设西北地区农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
(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稳定粮油、突出果菜、强抓畜牧、做大劳务”的发展思路,围绕“北果中菜南牧”的农业产业布局,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
1、稳定发展粮油
重点抓好横水、城关、南指挥、彪角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柳林、长青等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确保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27万吨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优质粮基地县,健全完善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确保县域粮食安全。
2、突破发展果业
在范家寨、田家庄、糜杆桥等北部沿山镇重点发展果业,全面推广“果、畜、沼、窖、草”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加大果园品种改造力度,推动果业生产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
每年创建省级、市级示范园3个,到2015年,建成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县。
3、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在横水、城关、柳林等中部西宝北线和凤千公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蔬菜产业,扩大特色精细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标准化设施蔬菜。
到2015年,建成2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其中,城郊精细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
4、大力发展畜牧业
在南指挥、彪角等南部平原镇,突出奶牛、生猪、肉鸡养殖三大品牌,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小区规模化养殖、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子,不断壮大畜牧产业。
到2015年,建成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0个标准化养猪小区、30个标准化示范养鸡小区,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15万头大家畜基地县和年出栏亿只养鸡大县。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积极引进开发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优质蔬菜、瓜果等新品种以及先进适用的栽培、养殖、加工、保鲜技术,突出果品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加快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小区。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三是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产业示范带建设。
以华宇公司、雍城面业、同盛食品、雪儿乳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基地。
2、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三是加快建立农业保险机制。
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风险基金,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三)加快农机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快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制度。
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突出文化旅游地位,加速商贸兴县进程
坚持走商贸兴县道路,加快发展传统商贸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以商贸服务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服务行业齐、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承载能力强的三产发展新局面,努力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迈进。
(一)突出区域特色,构建三产发展新格局
确立“商贸服务区、文化旅游服务区、新兴业态服务区”三大功能服务区,以“一城三镇”(紫荆山新城、柳林镇、城关镇、横水镇)为依托,建立商贸服务区,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以雍城遗址、东湖、六营、灵山等为依托,建立文化旅游服务区,着力打造“先秦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以县城、柳林、凤翔机场为重点,积极发展会展、文化交流等新兴服务业。
(二)抢抓历史机遇,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抢抓未来五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凤翔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发挥凤翔商贸集聚区的承载功能和集聚作用,推进商贸业结构调整和业态升级,打造区域商业贸易中心。
1、合理布局商贸流通网点
以重点商贸街区、商贸企业和商贸项目为主导,进一步调整行业结构、商品结构、经营结构,完善和提升商贸功能,形成错位、特色、综合等经营模式。
加大社区商业业态结构的调整力度,配套超市、菜场、餐饮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形成县、镇和重点村三级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县城为重点,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购物中心、星级宾馆、文化艺术展馆等,推进时代广场、秦都大厦、城东商业步行街、冠森家居建材商城等项目建设。
农村商业基础设施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纽带拉动乡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新建和改造集镇农贸市场,促进农村消费。
逐步形成以县城商贸为中心、集镇农贸为骨干、农村零售为基础的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商业网点、商业街、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3、保持城乡客货运输畅通
一是合理布局客运线路。
全面实现凤翔到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各镇和经济园区的客货运输站、场网络。
二是加大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大运输、大物流”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三是打造城乡出租客运一体化。
以县城为重点,依托城市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交通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位和交通形象。
(三)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按照“规划先行、深度挖掘、开发保护”的思路,以“先秦古都、魅力凤翔”为主题,高起点规划,新创意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品牌推进,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凤翔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
1、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着力打造先秦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四张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开发先秦陵园、提升东湖景致、包装灵山神韵等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形成以圣地灵山、秦人老家、西凤酒乡、民间艺术之乡、苏轼文化展示地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以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大海子羊肉宴、豆腐村“豆腐宴”、周家门前“萝卜宴”等地方工艺品、农土特产品为特色,积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打造独具魅力的凤翔旅游文化餐饮品牌。
2、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灵山景区旅游专线公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实施灵山二期工程,加快灵山大佛建设,逐步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加快东湖景区设施修缮保护和景区道路建设,加速苏轼塔和东湖南大门建设步伐,努力把东湖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抓紧规划建设雍城遗址公园、先秦文化广场和城市雕塑工程,加快雍城遗址保护区道路交通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其旅游知名度;以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开发建设雍城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景区宾馆、商场与景区旅游互动双赢的大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四)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
1、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县城和长青等重要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大物流市场设施建设,发展物流服务企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一是以畜牧、果蔬发展为依托,建设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西北最大的大家畜交易市场、果品交易集散地。
二是以长青能源、冶炼和煤化工工业为依托,实施煤炭物流中心项目,发展专门服务于大型煤化工企业的物流运输服务中心,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
“十二五”期间,建设改造华龙公司肉鸡储存冷库、范家寨苹果储存冷库、红太阳公司鲜活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重点支持冷库建设、添置冷藏运输车辆和零售终端冷藏设备。
三是在柳林酒业工业园、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县城和支线机场建设物流园区,加快西凤物流中心建设步伐。
2、稳健发展房地产业
一是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大房地产投资规模。
加快城北生态区经济适用住房、凤凰城精品住宅小区等大型住宅区的建设,加快周边商业房产的改造与开发。
二是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形成以住宅为主、商业用房为辅,逐步扩大的格局,科学安排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比例协调的住宅供应体系,尤其要大力增加中低位商品房市场供应,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到2015年经济适用住房达到1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户均住房使用面积提高到80平方米。
三是规范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积极兴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提升住宅小区功能和品位。
3、不断挖掘新型消费领域
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
加大金融信贷对消费需求的支持力度,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凤翔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