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390420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75KB
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
《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1.记住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时间,两个并立政权的名称:
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底27日),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长达370年的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的胜利后出现两个并立的政权,一个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孟什维克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记住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简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基本过程;
(1)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领导和指挥起义。
(2)11月7日占领了首都的主要据点。
(3)11月7日晚,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发起进攻。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3.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等基本情况。
1917年11月7日夜,当进攻冬宫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首都彼得格勒。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4.概括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重要措施:
(1)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经济);
(2)没受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经济);(3)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外交);(4)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5)新政权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5.十月革命的意义:
①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1.了解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甚至发生农民暴动。
2.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农业方面: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方面:
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允许外国或本国资本家经营。
流通方面(商业方面):
废除平均主义的国家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第一,直接作用: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俄国的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第二,创新意义: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一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对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二是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知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的时间和全称;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联成立。
4.说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意义。
(1)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2)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3)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经济方面的差距。
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
当然苏联的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5.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它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在经济方面特点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
政治方面特点是:
权力高度集中。
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这一体制在苏联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外部又有帝国主义包围、威胁的国家里曾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但因为经济上管理过于集中、过严、过死,政治上缺乏民主,个人专断,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记住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1919年1月—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美、英、法三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①领土方面: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政治方面: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赔款方面:
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④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评价: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记住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
①背景:
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
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②由美国发起,于1921.11--1922.2召开了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
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中心议题:
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③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他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实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协约国列强,根据各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通过巴黎和会分别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后由于美日英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激化,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非法权利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无视弱小民族利益的强权政治和霸道行径,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核心却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九国公约》的实质不过是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大,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而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可见弱国无外交。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1929年10月下旬首先在美国爆发,很快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特点: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激化了各国阶级矛盾,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原因:
经济危机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时,就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一方面,大量产品被生产出来;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无钱购买,产品大量积压,造成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不可避免,且会是周期性的爆发。
(2)措施:
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②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3.(评价)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所以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但新政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
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②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期间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
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先河。
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记住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22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发动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
从此,意大利开始了法西斯统治时期。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后来和希特勒结成军事同盟,使意大利和德国一起走向世界战争。
2.记住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的法西斯专政:
对内: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②剥夺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③迫害犹太人。
对外:
疯狂扩军备战,使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3.了解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重要过程;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2月发动“二二六”兵变,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1936年建立广田弘毅内阁。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4.理解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初步认识德、意、日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使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一战后的意大利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的形势,三国的统治阶级都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以克服危机,扩张势力。
适应这种需要,德意日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不断侵略扩张。
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夺的成果,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使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解释慕尼黑阴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绥靖政策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威胁,为求自保,实行的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与法西斯达成妥协,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的政策。
绥靖政策的实质:
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2)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的后果:
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也大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2.记住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1.记住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2.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莫斯科战役:
1941.10--1942.1,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1)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使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
(2)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3)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列举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与会国,分析这三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影响,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召开了这两次会议。
(2)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德黑兰会议:
1943年冬,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并决定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4)作用: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对于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对于加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起了重要的作用。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①处置德国: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
①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进程;②对战后世界秩序有深远影响:
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战后出现的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3.理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作用:
1944年6月-7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记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5.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1.什么是冷战政策?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的背景?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即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处于严重紧张但未爆发战争的状态。
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受到来自苏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运动以及觉醒的亚非人民的反对。
因此战后初期,美国制定了以“遏制”苏联作为其冷战的中心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拖垮苏联,并进而称霸全球。
二战后欧亚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
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知道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丘吉尔以及其“铁幕演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丘吉尔于1946年访问美国时,发表了以“铁幕”一词而闻名的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3.了解杜鲁门主义,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4.了解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杜鲁门主义提出不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个重大步骤,也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它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5.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
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组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第14课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1.列举二战初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中,美国本土未受战火洗劫,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2)战争结束后,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3)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4)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的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5)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2.了解西欧的振兴及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西欧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3.知道欧共体的成立及作用;
①成立的原因: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它们为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②成立的时间:
1991年11月,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欧盟建立。
③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各国的竞争力。
4.简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和成果;
①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批判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
(2)农业方面,先是减轻农民负担,后达里开垦荒地,大种玉米;(3)工业方面,实行管理体制大改组。
2.归纳仕么是”匈牙利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从1968年元旦开始,匈牙利在全国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二是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三是允许顾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
由于此次改革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
3.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动荡,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在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国家的巨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内外矛盾的总爆发。
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以及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等,是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
4.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
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实行改革,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现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从此,苏联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试图夺取最高领导权的“八一九”事件。
接着,戈尔巴乔夫辞职,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
5.初步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
(1)理论认识的偏差;
(2)共产党自身的原因;(3)经济方面的失误;(4)民族方面的因素;(5)对外扩张的因素;(6)西方的“和平演变”(7)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原因。
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知道“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
二战结束后,面对印度人民掀起新一轮反英浪潮,英国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尼赫鲁成为印度首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后于1950,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
2.记住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如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
印度独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等问题尚待解决。
20世纪60-70年代,韩国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新加坡自6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3.了解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建立,由于联合国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等复杂因素,致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
4.说出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时间和结果;
1848年,以色列国建立,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致使96万比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家园,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
1967年6月,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悍然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家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
致使50多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阿以之间已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小范围的流血冲突不断发生。
5.解释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由来和影响。
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1.了解埃及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次年建立了共和国。
1956年,收回苏伊斯运河主权,结束了英国对埃及70多年的殖民占领。
1962年,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结束了法国长达130多年的殖民统治。
2.记住“非洲独立年”和纳木比亚独立的时间,
1960年非洲大陆有塞内加尔等17个国家相继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切地瓦解。
3.了解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的胜利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1959年,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首的起义军进入哈瓦拉,建立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
1977年,巴美双方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历史 下册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