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资料收集.docx
- 文档编号:3901707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12KB
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资料收集.docx
《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资料收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资料收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资料收集
有关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资料收集
(软件:
EndNote)
姓名:
林晓阳
专业:
景观学系
学号:
090587
指导教师:
韩锋
年月:
2012年4月
目录
第一类法规、条例、规范----------------------------------------------------3
第二类研究文献----------------------------------------------------------------3
1.资源评价-----------------------------------------------------------------------------3
2.文化景观-----------------------------------------------------------------------------5
3.旅游游憩活动影响----------------------------------------------------------------7
4.生态保护-----------------------------------------------------------------------------9
5.规划理论----------------------------------------------------------------------------13
6.世界遗产----------------------------------------------------------------------------15
7.技术层面----------------------------------------------------------------------------16
8.经济管理----------------------------------------------------------------------------17
第三类案例---------------------------------------------------------------------20
第一大类法规、条例、规范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etal.,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国家质检总局.
2.《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中国园林,2003(09):
p.67.
3.风景名胜区条例.新法规月刊,2006(04):
p.32-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人民日报.p.006.
5.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环保.
6.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行业标准-林业.
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园林,1985(03):
p.1-2.
8.1989年地方性法规选载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ed.主.甘重斗.1990,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中国法律年鉴社.483-4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林业,1995(01):
p.5-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保护与利用,1996(05):
p.3-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质量,1998(05):
p.11-1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等林业教育,1998(02):
p.3-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法规月刊,2003(03):
p.3-1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新法规月刊,2003(07):
p.3-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新法规月刊,2004(12):
p.25-2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03):
p.110-115.
17.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质检总局.
18.李忠,etal.,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2008:
p.1-16.
19.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and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农业.
20.周洁敏and唐小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2009:
p.1-12.
第二大类研究文献
资源评价:
1.贵州西线风景区岩溶旅游资源评价及总体规划研究.
2.陈雯and李升峰,生态影响评价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以中山陵园风景区外缘景区为例.四川环境,2006(02):
p.67-70.
3.戴尔阜,蔡运龙,and祁黄雄,旅游风景区资源评价与开发——以长江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例.经济地理,2001(06):
p.753-756+761.
4.韩春鹏,程培峰,and王仲巍,基于舒适度下的风景区道路网服务水平评价.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08):
p.134-136.
5.胡海辉,卓丽环,and马靖林,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2):
p.282-284.
6.金煜,闫红伟,and屈海燕,水利风景区AHP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p.497-499.
7.李加林,etal.,旅游资源多级多因素综合评价——以满城县陵山风景区为例.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p.67-69.
8.李俊成,etal.,国内旅游地和风景区卫生状况评价.旅行医学科学,1998(04):
p.52.
9.李抒音,风景区生态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研究.2007,华中农业大学.
10.李征,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科技信息,2010(30):
p.535-537.
11.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2007,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2.刘亚萍,etal.,基于ITCM的青秀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价.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
p.116-117+119.
13.马靖林,胡.A.卓.A.,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2):
p.282-284.
14.苗永美,简.A.,语义差别法(SD)在风景区自然景观评价中的应用——以安徽省凤阳县禅窟寺景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1):
p.988-990.
15.孙道玮,陈田,and姜野,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p.131-135.
16.孙静,余林,and杨丽春,基于循环经济的镜泊湖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p.108-112.
17.王爱华,风景区公路工程的景观影响评价研究.科技风,2011(23):
p.149.
18.王岚,etal.,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可进入性评价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人文地理,2010(02):
p.144-148.
19.杨明瑞,风景区道路的Fuzzy评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S1):
p.107-112.
20.余韵,詹卫华,and谢祥财,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水利经济,2011(01):
p.57-60+76.
21.喻克渊,自然风景区声学环境的监测和评价.环境保护,1992(11):
p.31-32.
22.张邦俊,潘仲麟,黄有兴,风景区环境噪声的模糊综合评价.中国环境科学,1994(03):
p.182-184.
23.郑韵怡,etal.,风景区夜景视觉廊道评价探讨——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广东园林,2010(02):
p.9-12.
24.庄世坚and叶丽娜,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环境工程,1987(06):
p.52-57.
文化景观:
1.韩锋,文化景观——填补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中国园林,2010(09):
p.7-11.
2.肯·泰勒,韩锋,and田丰,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
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中国园林,2007(11):
p.4-9.
3.刘管平,etal.,风情文化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兼论(氵舞)阳河风景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情构思.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1):
p.25-32.
4.路易奇·扎赫日,韩锋,and田丰,文化景观与自然纪念地.中国园林,2007(11):
p.1-3.
5.麦琪·罗,韩锋,and徐青,《欧洲风景公约》:
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中国园林,2007(11):
p.10-15.
6.周华春,浅谈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02):
p.58-60.
7.卞欣毅,规划中的文化景观保育方法研究——以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四川建筑,2006(01):
p.16-18.
8.陈同滨,文化景观申遗:
现实与可能,人民日报.p.024.
9.陈同滨,文化景观申遗:
潜在的文化遗产项目,人民政协报.p.C02.
10.池玉玺,记.,村落文化景观该怎样保护,中国文化报.p.001.
11.戴代新and戴开宇,历史文化景观再现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p.107-112.
12.单霁翔,实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现代城市,2008(03):
p.1-6.
13.单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上).东南文化,2010(02):
p.7-18.
14.单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下).东南文化,2010(03):
p.7-12.
15.杜爽and王崑,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5):
p.10-13.
16.杜晓帆,保持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今日国土,2006(09):
p.29-31.
17.冯健,张小林,and金其铭,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与旅游开发——以徐州汉文化景观为例.人文地理,2000(01):
p.23-27.
18.何俊萍and华峰,文化景观与景观文化——怒江怒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小城镇建设,2001(10):
p.38-39.
19.贺作超,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的旅游游憩.绿色科技,2011(01):
p.129-131.
20.侯卫东,从遗产中的“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东南文化,2010(03):
p.24-27.
21.黄佛君,段汉明,and金海龙,绿洲旅游文化景观资源场域生成机制探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3):
p.188-193.
22.贾鸿雁,文化景观遗产旅游中的文化尊重研究.商业研究,2011(05):
p.201-204.
23.李和平and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中国园林,2009(02):
p.90-94.
24.李悦铮,俞金国,and付鸿志,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人文地理,2003(03):
p.60-63.
25.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2006,同济大学.
26.刘奔腾,姜中月,and董卫,历史村落的文化景观感知研究——基于赤岸实践.建筑与文化,2010(01):
p.86-88.
27.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4):
p.1-8.
28.刘修兵,记.,聚焦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中国文化报.p.001.
29.刘忠伟,etal.,区域文化景观旅游持续开发的景观生态视角——以绍兴市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
p.801-808.
30.潘秋玲,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旅游学刊,2005(06):
p.19-25.
31.阙中有and徐海燕,保护村镇文化景观的理论探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学理论,2010(35):
p.31-32.
32.任劲劲,文化景观旅游综述.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06):
p.82-86+115.
33.任劲劲,国外文化景观旅游研究综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p.50-54.
34.宋才发,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p.51-58.
35.汤茂林,汪涛,and金其铭,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1):
p.111-115.
36.王明星and李颖怡,文化景观·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兼论肇庆古村落景观的文化意义.肇庆学院学报,2008(04):
p.15-20.
37.王毅,郑军,and吕睿,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东南文化,2011(03):
p.13-17.
38.王云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中国园林,2009(10):
p.73-76.
39.王云才,风景园林的地方性——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建筑学报,2009(12):
p.94-96.
40.王云才,P.MILLER,andB.KATEN,文化景观空间传统性评价及其整体保护格局——以江苏昆山千灯—张浦片区为例.地理学报,2011(04):
p.525-534.
41.邬东璠,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中国园林,2011(04):
p.1-3.
42.伍国正.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in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2010.中国广东广州.
43.谢杰.生态旅游与文化景观设计.2007.中国广东深圳.
44.余悦,庐山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考察——兼论庐山文化景观与自然风物的完美结合.鄱阳湖学刊,2009(02):
p.29-38.
45.俞晓牮and陈纲伦,文化景观保护的继承与发展——北美印第安人雄鹰岩文化景观的启示.城市建筑,2010(10):
p.127-129.
46.赵荣,论文化景观的判识及其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6):
p.723-726.
47.赵中枢,文化景观的概念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城市发展研究,1996(01):
p.29-30.
48.甄明霞,江南水乡城镇传统和现代文化景观分析及其对传统文化景观的回复.小城镇建设,2000(12):
p.38-39.
49.周小棣,沈旸,and肖凡,从对象到场域:
一种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整合策略.中国园林,2011(04):
p.4-9.
50.朱隽.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in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9.中国天津.
旅游游憩活动影响:
1.安娜,三类旅游容量研究方法比较.旅游学刊,2006(06):
p.83-90.
2.蔡君,略论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OpportunitySpectrum,ROS)框架体系.中国园林,2006(07):
p.73-77.
3.陈青扬,LAC的运用与博弈论的比较.山西建筑,2007(11):
p.205-206.
4.陈鑫峰,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及其资源标准和评审程序.世界林业研究,2002(05):
p.49-55.
5.杜颖,王.A.蔡.A.,浅析中国有效利用游憩机会谱(ROS)的途径.四川林勘设计,2007(03):
p.19-23.
6.符霞,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理论的发展历程.四川林勘设计,2006(02):
p.9-14.
7.韩锋,风景环境容量研究的误区和出路.城市规划汇刊,1997(06):
p.55-56+65.
8.李艳军,基于游客行为的风景区规划策略研究.2011,南京林业大学.
9.李一飞,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规划及其实证研究.200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林方喜,etal.,LAC理论在生态旅游区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台湾农业探索,2007(04):
p.82-84.
11.林明水and谢红彬,VERP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启示.人文地理,2007(04):
p.64-67.
12.刘明丽,河流游憩机会谱研究.2008,北京林业大学.
13.宋文姝,VERP框架与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规划管理.绿色科技,2011(04):
p.27-29.
14.吴保光,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起源及其形成.2009,厦门大学.
15.武国柱,郭永宏,and席建超,国内外旅游区游憩步道旅游冲击研究概述.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4):
p.101-107+112.
16.武艺and吴小根,试论LAC理论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p.544-548.
17.熊瑶and杨云峰,LAC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黄山旅游风景区为例.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9):
p.79-80.
18.杨锐,LAC理论:
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中国园林,2003(03):
p.19-21.
19.姚赯,蔡.A.,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安徽农业科学,2009(31):
p.15581-15582+15585.
20.张燕玲,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影响研究.2006,华中科技大学.
21.钟建,LAC理论——解决风景区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新思路.城市规划通讯,2003(08):
p.11-12.
22.武国柱,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20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3.武国柱,etal.,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资源科学,2008(08):
p.1169-1175.
24.蔡晓岚,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研究.2008,重庆大学.
25.胡大鹏,王铮,项静恬,余素明,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壤侵蚀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比较.数理统计与管理,1994(02):
p.8-13.
26.晋秀龙,etal.,芜湖赭山风景区植物游憩刻划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p.386-390.
27.晋秀龙,etal.,游憩活动对赭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2009(04):
p.691-699.
28.晋秀龙,陆林,and覃逸明,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12):
p.6834-6842.
29.李弘,旅游规划中游憩景观研究.2009,山西大学.
30.李庆艳,В.Д.马.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快报,2001(12):
p.7-8.
31.吴佩茹and林俊全.游憩活动对特殊地质、地形景点冲击之研究——以台湾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为例.in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2001.中国上海.
32.徐建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及其定量评估模型.兰州大学学报,1995(03):
p.144-150.
33.张志震,潘.A.,论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鹤城环境,1989(03):
p.7-10+2.
34.何敏,旅游容量对旅游景点景区的影响的研究.价值工程,2009(01):
p.45-47.
35.胡允银,旅游容量研究.2004,华中科技大学.
36.李琛,etal.,旅游容量的环境经济学探讨.生态经济,2008(02):
p.119-122.
37.刘家麒,旅游容量与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研究,1981(02):
p.44-49.
38.刘扬and高峻,国外旅游容量研究进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6):
p.103-107+112.
39.缪芳,社区参与对古民居旅游开发及旅游容量的影响——以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宏琳厝旅游开发为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p.355-357.
40.彭昱,景区旅游容量均衡管理初探——以九寨沟景区游客运输供应链为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p.17-20.
41.沈苏霞,浅谈旅游区旅游容量的确定.消费导刊,2008(07):
p.3.
42.汪宇明and赵中华,基于上海案例的大都市旅游容量及承载力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5):
p.118-122.
43.王忠郴and肖智润,旅游容量状态评定的模式间接识别分析方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3(01):
p.32-37.
44.吴宝宏and孙永平,浅谈我国旅游容量超载问题及解决措施.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p.122-124.
45.向旭,杨晓霞,and施俊庄,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探讨.中国岩溶,2010(03):
p.341-348.
46.张影莎,罗振,and苏勤,基于应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p.275-281.
47.朱玉芳,旅游景区核心景点旺季时段旅游容量阈值管理研究——以河南嵩山景区少林寺景点为例.林业经济,2011(10):
p.83-86.
生态保护:
1.R.Alanen,A.,宋力,and郝菲,审视平凡——美国风土景观保护.中国园林,2005(09):
p.45-50.
2.韩锋,游憩生态冲击与可持续发展.上海农学院学报,2000(01):
p.59-66.
3.黄向,保继刚,and沃尔·杰弗里,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的构建.地理科学,2006(05):
p.5629-5634.
4.况平and夏义民,风景区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园林,1998(02):
p.6-9.
5.周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风景名胜 资料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