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900617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3.68MB
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docx
《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
智慧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
一引言
一.1智慧医疗概念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
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
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
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一.2背景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
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智慧医疗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
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随之出现了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
在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侧却不相匹配。
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和住院2.6床,医疗服务资源供需比例严重失调。
统计显示,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而医疗纠纷数量也高于GDP的增速,人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并未充分满足,因此,很难认为过去的医疗模式是“科学发展”。
智慧医疗在现有医疗保健体系表现出了前瞻性和科学性,通过探寻患者全方位健康状况信息以及相关医疗资源信息,从而提供更为高效、系统、个性的医疗服务方案,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改善医疗效果,甚至可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智慧医疗是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将医疗机构、社保部门、健康服务机构以及患者等连接起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解决医疗联合体之间共享、调阅资料的问题,同时为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合理分配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
同时,智慧医疗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模式,开发了有效、安全、便捷、的产品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适应性需求口],通过APP等完成预约挂号、在线获取报告以及划价缴费等操作,患者可以体验无缝医疗,同时更方便医务人员对临床信息的提取,提高临床决策效率,优化患者诊疗流程。
智慧医疗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技术,对卫生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分析,有利于卫生部门决策的科学合理化,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预测研究,预防重大疾病发生。
一.3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我国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医疗。
国家多机关、多部委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加强指导智慧医疗的建设。
智慧医疗以其医疗信息化和“医养护一体化”为主的特点推动着医疗模式的改革等。
国家卫计委也颁布了有关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台建设的文件等相关政策;国家多次拨款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这些政策为智慧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卫生信息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对国家、省级、区域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框架已显现。
如上海、浙江、云南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省级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
第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日臻完善。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为实现更便捷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我国绝大部分三甲医院已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立自己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部分发达乡镇医院也拥有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近年来我国医疗需求攀升: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加。
二是,我国慢病人群庞大。
医疗需求攀升引发看病难、医疗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需更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来应对。
医疗大数据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我国医疗数据地域、行业割裂严重,医疗数据的融合及管理是趋势,医疗数据加速积累,对存储、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
下图为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1.3.2国外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一、美国
美国的“2011年度创新战略”将卫生医疗保健领域的信息技术利用做为创新的六大优先领域之一。
早年,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
在美国,智慧医疗是美国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奥巴马在推行医改新政时就明确提出了要让每个美国公民的健康档案电子化。
此外,美国在推出物联网相关计划的时候,同时也在智慧医疗方面投入了巨资。
二、英国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也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健康物联网的发展。
英国卫生部已启动通过物联网技术帮助人们管理自身健康的示范项目。
近期,英国Berkshire地区医疗研究合作会议,在英国雷丁大学隆重召开。
超过一百多位来自英国各企业,医院,医疗组织以及学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各研究机构在医疗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以促进彼此之间深层的探讨与交流,从而巩固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合作,使这些前沿技术能够被更快,更广地应用于医疗单位,服务于人。
此次移动医疗项目的展出,向英国各医疗研究机构发送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移动医疗将成为智慧医疗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三、日本
日本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作为重点领域。
日本因为在整个无线传感器方面非常发达,因此为了能在全球奠定一定的智慧医疗技术基础,日本在各个方面都把整个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技术,RID内嵌技术等用在智慧医疗领域。
四、全球智慧医疗应用现状分析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已经日益普及,全球多家公司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医疗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这些生产企业中不乏全球知名的电子公司包括三星、谷歌等,这些智能设备虽然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保健目的,但以基本完成了人与医疗器械之间的物联,且给医疗器械的发展规划了新的方向,特别是这些智能设备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将帮助医疗向智慧型快速发展。
智慧医疗其实就是医疗卫生与信息化结合的产物,而可穿戴设备的推出则是智慧医疗的基础,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迅速积累健康档案,并通过物联网把患者、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紧密相连,最终实现服务于民的目的。
一.4产业链与产业结构
智慧医疗,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存储用户健康档案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最终的状态是全面的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服务。
如下图所示:
图表智慧医疗产业链
智慧医疗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医院相关方,主要涉及:
1、医疗器械设备:
目前主要是指智能化的医疗器械设备。
2、医疗信息化:
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
3、远程医疗:
着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视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众多的智能健康医疗产品逐渐面世,远程医疗也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过渡时期。
而智慧健康行业的下游主要面对患者,可以涉及以下产业:
1、可穿戴设备:
穿戴设备正被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帮助帕金森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患者管理疾病,这项技术降低了住院率和就诊率,是智慧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
2、移动医疗APP:
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类应用软件,主要为患者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
第三方:
医保控费
医保控费环节相对独立于医院端与患者端。
医保控费业务旨在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医保支出的智能管控,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与高效运营。
二建设方案
针对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何构建一个节能、高效、集成、安全的融合业务架构,使医疗行业智能化、信息化专家的关注。
我们建设智慧医疗的建设目标是“以病人中心,以诊疗活动为主线,以人性化服务为主导,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诊疗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集成化,最终打造最为先进的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智慧医疗”为蓝图的智慧医疗框架体系,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对照国家“3521”工程,制定出智慧医疗蓝图:
1张网络:
智慧医疗专网;
1个平台: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概括为“两级三类”,即,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向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3套体系:
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5类业务应用系统:
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
二.1智慧医疗业务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对信息化的重点投入以及区域医疗系统的逐步开展,医疗信息化吸引了国内大量企业参与竞争,尤其是具有IT行业综合品牌优势的大型软件企业。
除了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卫宁软件等传统医疗信息化的优势企业外,用友软件等公司也设立了子公司,加大了进入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力度;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并购页相应地有所增加。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
移动医疗使得医疗便捷化,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随手可得”。
目前,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解决方案基本概括为:
无限查房、移动护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视频诊断等。
2.1.1业务分类
目前我国在智慧医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的方面,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在远程智能医疗方面,国内发展比较快。
比如,可实现病例信息、病人信息、病情信息等的实时记录、传输与处理利用;总体来说,中国处在业务管理和电子病例管理向临床应用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应用系统CPOE。
2.1.2服务模式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和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创建了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因地制宜地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护理、保健一体化健康服务。
并完善、推动政策和部门联动,提升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促进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
二.2智慧医疗架构
2.2.1整体架构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应用基础设施
智慧感知
智慧医疗感知层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对象的识别与医疗资源的采集
医疗卫生专网
运营商统筹:
XX地区的主要医院网络接入中心机房工作由负责建设专网的运营商完成。
专线接入:
公共卫生机构及行政管理机构采用专线方式接入,包括疾控中心、社保、药监局、卫生监督所等。
Internet经VPN接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互联网,以点对点和拨号的方式接入。
1张网
标准规范体系
在进行智慧医疗各项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实现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标准规范应该是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通过规范的业务梳理和标准化的数据定义,要求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来加以实施,严格遵守既定的标准和技术路线,从而实现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
主要包括:
智慧医疗卫生标准体系、电子健康档案以及电子病历数据标准与信息交换标准、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介入标准、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标准、卫生管理信息共享标准、标准规范体系管理等建设内容。
3套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
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体系的构建遵循系统安全工程过程开展。
应用支撑云平台
基础支撑体系
运行支撑平台
运行支撑平台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提供云计算和云存储功能,解决分散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资源的分散服务问题,以有效支撑各类感知资源和数据实现面向服务的按需聚合应用,支撑高效能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运行支撑平台一共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础中间件,提供资源虚拟化中间件、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库中间件;二是运行支撑服务,其通过向下实现对基础设施的有机整合,支持按需动态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
基础设备
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
服务平台
智慧云服务平台
智慧云服务平台是医疗行业的一体化平台,以服务的方式完成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采集、交换、整合,并提供卫生行业的基础服务及数据服务,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从而为居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管理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能力。
智慧云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表单服务、检索服务、安全服务、权限服务、消息服务、日志服务、资源目录服务和工作流服务)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电子病历为基础,慢病防治为重点,决策分析为保证”的智慧云服务(涵盖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卫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建立智慧医疗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内容涵盖居民健康相关数据、机构运营管理数据等;数据交换支撑行业内外、区域内外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
1个服务平台
智慧云数据中心
医疗信息资源的汇聚地,基于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其它医疗资源信息集中存储和共享利用。
是整个智慧医疗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是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中心需建立起统一的核心数据框架,完成医疗相关各类信息的汇聚、整合,从而支撑居民健康相关信息的共享以及卫生业务协同工作,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辅助各级卫生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
智慧医疗核心数据是五大主题库,是根据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卫生基础资源信息库的体现,是结合不同用户的关注点,基于数据汇聚后形成的各类数据模型,提供科学合理、并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调阅服务。
分别指基于电子病历的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库、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库、基于医疗资源的医疗资源信息库、基于辅助政策制定、合理用药等行为的医疗管理信息库和基于辅助诊疗的临床医学知识信息库。
应用服务平台
5类应用
医疗服务类
按照智慧医疗服务框架,结合国家卫生体系的划分,面向卫生医疗机构的服务体系的建设。
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等系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类应用
公共卫生类
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是针对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核心是了解人群健康和干预人群健康、保护人群健康。
主要包括卫生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急救一体化管理和公共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等系统。
通过公共卫生信息化将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方位了解人群基本健康、及时干预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整体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综合管理类
指导医疗机构改革,拟定并组织实施XX地区医疗技术、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医疗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协助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护及应急指挥。
为区域卫生管理人员提供的一种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决策的环境和工具以及所需的信息。
用药监管类
包括药品采购、使用和归总等环节,即事前采购、事中开药辅助、事后用药情况查询,从而规范医生诊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和行业作风的改进;
医疗保障类
主要包括新农合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
新农合系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和加工,为新农合工作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综合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信息系统利用XX地区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实时获取诊疗数据,通过医保结算审核系统使用医保审核规则(包括管理规则和临床规则)来审核骗保现象,为医保节约资金,节约的资金可以用于扩大医保覆盖率,提高医保报销额度等利民政策。
智慧医疗公众访问平台
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是总体框架设计中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3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联动协同服务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它以“一人一卡”为前提,主要有身份识别、基础信息健康存储、跨机构跨地区就医、费用结算与金融应用等4大功能,并实现区域范围内或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一卡通。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利用网站门户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服务方式,搭建起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居民健康服务体系。
在帮助居民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的基础之上,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发展、康复全过程提供服务。
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监测与评估、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
管理人员服务门户
利用网站门户的服务方式,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搭建起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综合性地展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相关医疗资源的具体情况,并对应急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给予快速、及时地预警提示。
医护人员服务门户
利用网站门户的服务方式,为医护人员搭建起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根据患者的授权,在就诊、急救准备工作过程中,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等信息;并对居民的医疗或保健预防请求给予回复与反馈。
2.2.1.1医疗服务
数字医归院搭建了一个继承管控平台,通过将建筑智能化与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集成管理系统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对信息的采集、利用和综合管理,即对信息的集成管理;以数据共享为重点的数据融合平台系统;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远程系统。
将各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同意协调的系统中,实现系统节能。
二.2.一.1.1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EMR)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
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定义为:
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美国HIMSS协会HIMSS将电子病历的功能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
(1)当医疗需要时,随时随地提供安全、可靠、实时地访问病人健康记录;
(2)采集和管理就诊和长期的健康记录信息;
(3)起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的主要信息源作用;
(4)辅助为病人或病人组制订诊疗计划和提供循证医疗;
(5)采集用于持续质量改进、利用率调查、风险管理、资源计划和业绩管理的数据;
(6)采集用于病案和医疗支付的病人健康相关信息;
(7)提供纵向、适当过滤的信息以支持医疗研究、公共卫生报告和流行病学活动。
(8)支持临床试验和循证研究。
电子病历总体架构
电子病历强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超越纸张病历的服务功能。
它具有传送速度快、共享性发好、存贮容量大、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电子病历具有几方面优势:
患者:
1、就诊流程优化
2、临床路径,医嘱通俗化、人性化展示,提高患者服务质量
3、低医疗风险,提高信赖程度
医护人员:
1、使用门诊和住院一体化、医生护理一体化、临床和医技一体化的病历
2、闭环的医嘱和护嘱,实现精细化管理
3、临床路径及知识库支持
4、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实现无纸化
5、病历检索、病历分析、随访成为可能
6、书写快捷、使用方便
医院管理者:
1、基于数据全面整合的质控体系,提供移动的、智能的、闭环的、多维的质控,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2、实现纸质病历与电子病历一致性
3、促进优质护理的推行
4、与运营管理高效协同,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和绩效的精细化管理
科研教学:
1、科研、教学、临床一体化、规范化
2、促进科研与临床之间的相互推动,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支持和促进医院临床知识库的建立,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二.2.一.1.2双向转诊系统
是跨越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桥梁。
双向转诊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核心服务模块、公众健康服务模块、社区预防保健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督考核模块。
双向转诊系统主要功能:
(1)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住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指征智能提示、双向转诊流程管理、对转诊各方的适时定量考核等;
(2)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转诊会诊医疗信息、检查影像等数据流通和共享渠道,档案信息的授权使用和分级隐私安全管理,病人随访等;
(3)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发布,能对双向转诊各方行为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并向公众及时公布考评结果的决策支持与监督考核模块等;
(4)向公众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供慢病自我康复保健在线咨询,提供专家咨询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用药咨询、疾病预防提醒;
(5)转诊受理:
对转入本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受理,表示此病人在本医疗机构已经受理接收了,接诊治疗后并给予回传单,同时给到相关的建议及方案;
(6)转诊登记:
需要从本医疗单位转往其它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登记。
如果以前进行过转诊过登记就可以点击“查询”按钮,查询以前登记的信息,选中勾上之后可以点“确定”,将以前登记过的病人基本信息作为本次转诊的登记信息进行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医疗 信息化 整体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