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
- 文档编号:388396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6.74KB
4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
《4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
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
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
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其时代意义。
2.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多维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理清作品思路。
2.具体分析别里科夫生活上、思想上的"套子”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作品既描绘了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川高傲地飞翔"的海燕,又描绘了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鸥与企鹅。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人和动物有诸多相似之处。
生活中就有许多海鸟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之徒。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优秀人才”。
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
二、基础知识
1、字词正音:
诃hē不念kē 削xiāo文中不念xuē 丧气sàng qi不念sāng qì 怂恿sǒng yǒng 憎zēng恶wù祈qí祷噩è梦讥诮qiào谗chán言
2、多音字
蒙mēng蒙骗蒙蒙亮禁jīn禁受
méng蒙蔽蒙蒙雨jìn禁止
měng蒙古
3、形近字
僻--孤僻畸--畸形
避--躲避绮--绮丽
癖--癖好掎--掎角之势
4、词语补释:
*祈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辖制:
管束。
*讥诮:
冷言冷语地讥讽。
*忧郁:
愁闷。
陶冶:
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促狭:
爱捉弄人。
撮合:
从中介绍促成。
六神不安:
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六神”:
道教的说法,人的心、肝、肾、脾、肺、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战战兢兢:
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兢兢:
小心谨慎的样子。
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安然无恙:
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无恙:
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令人忧愁的事。
三、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他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
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
四、解题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
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
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
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
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划分文章结构。
2.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
小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虽然也是苦事”)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
第二部分(从"可是”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
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
开端:
"可是……”至"决定结婚了”写别里科夫准备结婚。
发展:
"但是……”至"回家去了,”写恋爱中的两件事一-"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
高潮:
"第二天他老是.……”至“哈哈哈!
”:
写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斗争。
结局:
"这响亮而清脆”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写婚事失败。
第三部分("过了一个月”至结尾)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六、具体研习小说的第一部分
1.用多媒体投影别里科夫的肖像画,同时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经教师点拨后明确:
作者主要从生活上和思想上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
生活上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加以刻画。
穿着一一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用具一一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
出行-一一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
住处一一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总之,他尽量使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
他思想上的套子则是憎恨现实,歌颂过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放心,而对允许什么则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
在爱情 上:
是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突出他“套子式的论调”的愚昧和反动。
面对别里科夫在肖像、行动和思想上的“怪”这一特征的揭示,通贯全篇。
3.提问:
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
出示多媒体投影: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
"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其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词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分组讨论后
明确: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深藏在套子里,与时代有关。
19世纪末期,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及其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造成社会沉重压抑的气氛。
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
而他所依附并自觉极力维护的反动统治又外强中干,本质虚弱,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心惊胆战。
所有这-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
别里科夫应该说既是沙皇专制制度顺乎情理的产物,反过来又维护着这种专制制度;他既是这种专制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又加害周围的人。
(解说:
对写作背景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主人公是时代的产物,又有助于下一步对人们为什么怕他的问题的讨论分析)
4.出示投影:
信不信由您。
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
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
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
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昕见E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在别里科夫这类λ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提问:
作品中教师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终日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他又怕的是什么?
这两种怕有什么关系?
明确:
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
而他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
这两种怕是有关系的,因为他们的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使愚昧落后者充当了政府的走狗、忠实的卫道士,使他们竭尽全力把自己及他人都用"套子”束缚住,把新事物及革命力量压制住。
七、课堂小结
契词夫在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话: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
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是的,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会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
别里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八、布置作业
1.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向人们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插图。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幽默讽刺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领悟作者结构安排的匠心。
2.研习小说的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别里科夫形象的意义。
3.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
1、让一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2.提问:
本部分写别里科夫的恋爱经过,试从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爱”
学生思考后,明确:
别里科夫的恋爱并不是自愿的,因此他与华连卡间是没有"真爱"可言的,是他一时"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另外,可从下列句子中看得更为清楚:
如"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宫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可见.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总处于被动。
3.学生思考:
小说描写了两件事,即"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此间刻画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骑车事件”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川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从中看出,别里科夫惧怕新事物,甚至连生活中的日常小事都使他心神不定。
他是多么保守、落后、愚昧啊!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部分。
同时让学生思考:
这部分文字又表现了别里科夫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用原文相应语句回答)
明确:
这部分文字集中叙述了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争吵的过程,进一步表现了别里科夫虚伪、保守的性格。
如,他曾标榜"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你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一一把大意说明一下”。
……
5.学生思考:
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
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
他们的出现,给了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6.学生讨论:
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有机联系的?
对表达主题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别里科夫做一般概括性描述。
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且"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具体研习小说的第三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提问:
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
明确:
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
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3.提问:
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一句话。
明确:
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
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
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指导学生研究性阅读
课题:
怎样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形象?
学生思考后,可能有如下观点:
学生甲:
别里科夫不仅在生活上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而且他连周围的一切也不放过。
城里新设一个茶馆、一个阅览室、一个戏剧小组,他便惊恐不已: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十多年来,教师、校长甚至全城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整个城市死气沉沉。
人们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有着沙皇政府作后盾。
他扮演的也正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角色。
因此,别里科夫是可憎可恶的。
学生乙:
别里科夫不是"卫道者”而是牺牲品,是可悲可怜的。
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首先,从契词夫的创作倾向来看。
《装在套子里的人》选作课文时,编者大约删去原文的1/3。
开头部分有布尔金的一段评论:
"性情孤僻,像寄生蟹或者蜗牛那样极力缩进自己的硬壳里去的人,这世界上有不少呢……也许这只不过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态。
”下面紧接着就介绍别里科夫(课文从这里开始)。
显然,作者只是把别里科夫列在了"性情孤僻”的类型里,属于"极力缩进自己的硬壳里的人”"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态”,并没有把他当做"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
其次,从别里科夫的身份看,他是一个普通的希腊语教师,把选教希腊语作为谋生的手段。
如果说是用教希腊语来维护沙皇统治,对抗新生事物,那就没有道理了。
并且他手无寸柄,连一把蛮力气也没有。
他"辖制降服”人们的手段只是"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这种做法给人带来的只有厌恶和恶心,并没有什么威胁力。
因此说,别里科夫没有资格做沙皇"卫道者”的代表。
再次,从辖制他人的主观愿望着。
别里科夫深知官府的厉害,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他干涉别人的言行是为了与人为善,规劝他人循规蹈矩,不要触犯沙皇政府的法网,免遭政治迫害。
他实际上并没有向谁告密,打小报告,即使声言要去"报告校长”也只是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他更没有栽赃诬陷任何人。
因此,更确切地讲,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惧怕者、迥避者,一个十足的神经衰弱的病痛者。
学生丙:
综合甲、乙二生的观点,别里科夫既可僧可恶,又可悲可怜。
四、师生研讨:
小说语言是怎样达到讽刺效果的?
讨论后明确:
小说自始至终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别里科夫可悲、可笑、可鄙的性格。
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如写"套中人"晴天带雨伞、穿雨鞋、穿暖和的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等。
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也不敢干:
不敢办舞会,不敢大声说话、写信、交朋友、看书、教人念书写字。
这些有悖常人的举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故意将其作夸大夸张,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让人物自我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人物性格与其行为的自相矛盾,揭示别里科夫悖谬扭曲的思维逻辑。
如老师骑自行车学生就头朝下走路等。
总之,小说艺术地运用了讽刺的语言,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保守、落后、卑鄙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五、学生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
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
同时教师总结全文。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老师加以点拨。
明确:
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
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
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
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
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J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六、写作特色
1、简练完整的情节结构
本篇小说虽是节选部分,但是仍然具有简练完整的情节结构,在本篇小说里,作者以最短小的篇幅挖掘了重大的社会问题。
这个短篇,通过文中的“我”叙述出了别里科夫的故事,构成有风趣的情节。
小说没有多余的字和多余的话。
开篇对别里科夫肖像作概括的描写之后,接着写了作者的评述,使情节展开,中间穿插别里科夫的恋爱故事,使情节逐步推向高潮,以别里科夫的死作结,可说简练、含蓄、别具匠心。
在短小篇幅里,用极少的文字,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炼出来,如:
雨鞋、雨伞,各种套子的描写,就把别里科夫逃避现实、扼杀新生事物的保守倒退的奴才性格表现出来了。
作品中塑造的别里科夫形象、栩栩如生,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情节紧凑、脉络清楚、结构完整、首尾照应。
这个小说中没有离奇复杂的情节,它的情节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用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想的矛盾构成小说情节冲突的基础。
2、精妙自然的外貌和神态描写
这篇小说的作者特别注重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第一段里寥寥数语即把别里科夫的外貌介绍了出来。
如,“他的脸好象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只三言两语即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别里科夫的肖像。
随着情节的延伸发展,在这副尊容上继续通过神态展示着这个人物的心灵。
如,漫画事件发生后,别里科夫未曾想到,辖制了全城人十多年的“套子”失灵了,而且“乱子”居然降落到自己的头上。
于是,“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了,这种神态的描写,正说明人们对他嘲弄产生了作用,也照出了他心灵的虚弱和伪善。
接下来柯瓦连科姐弟的骑车事件,使得“别里科夫的脸色从青变成发白”,表明新的“乱子”实在使他目不忍视,心中难忍,他再也承受不了这些“重大”打击了。
这些神态的变化,再一次显示了为维护“套子”他是多么的卖力!
他已固执、守旧到神经质的地步。
3、通过人物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性格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十分重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首先,在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就是极力将人物荒谬绝伦的思想通过那一本正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如,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骑车事件,他都不仅惶惑不安了,竟然说: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作出什么好事来。
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这正好嘲讽了别里科夫的愚蠢和荒唐。
又如:
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接踵而至时,别里科夫为要逃避由此而可能引来的祸事时,曾对柯瓦连科宣称自己跟“这事(恋爱)没有一点关系”,并声明自己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这种欲盖弥彰、故作掩饰和玄虚,无不显示出他可笑可憎的一面。
其次,作者对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柯瓦连科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上虽着墨不多,却也表现了他的勇敢悍卫自己做人尊严的斗争精神和无可畏惧的勇气。
他面对别里科夫说:
“谁要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其态度之明朗,立场之坚定,斗争之坚决跃然纸上。
4、各具特色人物的鲜明对比
这篇小说有的地方运用对比描写来进行讽刺。
用柯瓦连科兄妹朝气蓬勃、敢于向旧秩序挑战的思想性格同别里科夫因循守旧、仇视一切新生事物的丑恶灵魂形成鲜明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的“套子”。
柯瓦连科和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有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有正常人的情感的人,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
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不但鲜明地展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水火不相容和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别里科夫“套中人”思想的虚伪、腐朽和反动,表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积极进步力量的立场。
另外,如:
白天别里科夫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这种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的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
再如:
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也形成鲜明对比,隐约地预示着新生东西必将战胜腐朽的东西。
5、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调
小说的作者在揭示生活和塑造人物性格时,用得最多的就是夸张的手法和漫画式的笔调。
作者把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现象汇集起来,一开头就以夸张的讽刺手法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外表及其生活习性,这一切都是反常的,这种“以实为据”的“言过其实”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夸张。
在别里科夫的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这也是通过夸张完成的。
而在作者幽默、诙谐地叙述中那个不仅自己钻进了“套子”还想用“套子”套住一切的别里科夫本人就正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
调动夸张的手法,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揭示生活的阴暗面,塑造沙皇专制制度的走狗,确恰到了好处。
6、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
作者刻画人物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因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如用“穿上雨鞋、带着雨伞……”等来描写他的肖像,显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因“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等口头禅描写他的套子式的论调,来表现他依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性格;用他从楼上跌下来时“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脚,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他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
七、写作特点汇总
1、小说自始至终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
一系列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作者刻画人物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因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2、以叙述的口吻,夸张手法勾勒人物形象
作品里对别里科夫的肖像的介绍,即采用这种写法。
作者是紧紧抓住别里科夫从外到内的全部“套子”,这一典型特征,夸张地着力刻画,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一个守着陈规陋习的可笑可憎的形象,达到了“以一目尽传神”的艺术效果。
3、故事里套故事的写法
作品通篇写的是猎人们的月夜闲聊。
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的故事。
就是说,作家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写法,即在猎人的故事里包含着别里科夫的故事。
猎人们月下闲谈,是个完整的故事,猎人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