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88166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5.70KB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1.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址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这是因为
A.中国是推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
B.互联网时代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各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D.网络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中国不是推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A项不选;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一致的,B项不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与其它国家合作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因为各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C项正确;网络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不是国家间展开网络合作的原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国家间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不能认为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
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
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形成,不体现文化的作用,也不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
故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
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材料表明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③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论是中秋还是春节。
无论是相逢还是送别。
无论中国男女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深远。
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
A.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
B.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与标志
【答案】B
【解析】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项认识正确;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项说法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C项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5.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
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独立地存在、发展着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主要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正确且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说法错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四有”公民,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区别: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文化与后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观点不正确,①不选;画面中的内容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实践场景,这佐证了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正确;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正确,③不选;材料中的绘画艺术通过悬棺岩画来体现,这佐证了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7.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
由材料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中强调了中国和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强调了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指引下,我国与西方的治世的具体方法也不同,体现了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②④正确;①③与材料无关。
本题选C
8.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点观看辽阔的国土,自然地理牵动人文历史,尽览锦绣中华,带给观众一个普通视角难以企及的视觉奇观。
这些奇观或掩藏在人类无法通过陆路到达的区域,或被日常生活所遮蔽。
该片播出后广受好评,增进了很多人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国土的热爱。
《航拍中国》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
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魅力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内涵
③该纪录片蕴含的价值理念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④该纪录片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全面再现了中华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
材料中“《航拍中国》以空中视点观看辽阔的国土,自然地理牵动人文历史,尽览锦绣中华,带给观众一个普通视角难以企及的视觉奇观”说明了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魅力,①正确;该片受到好评是因为“增进了很多人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国土的热爱”;所以③正确;②不选,因为中华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内涵不会因为现代传媒而丰富;④“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
本题选A
9.2017年为农历鸡年。
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
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
A.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答案】C
【解析】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不同,说明中韩两国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C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个性,B项与题意不符;造成民族文化的特殊性的原因很多,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C.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
10.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
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
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材料中的传统家书有利于滋润人们的心田,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①错在“全貌”;③夸大了其作用。
本题选C;
11.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
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
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
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
传承,创新,发展。
”由此可见()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点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2.“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政治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