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详细解答.docx
- 文档编号:387630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51.16KB
届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详细解答.docx
《届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详细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详细解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详细解答
惠州一中高一级2012—2013学年度(下)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题(含详细解答)
命题人:
官桂民校对人:
周志方
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有学者认为:
“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D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表现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新的国家机器,体现了社会主义暴力革命由理论到实践。
2.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十月革命前俄国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B、C都不正确。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3.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优势在美方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解析】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4.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
“法国万岁!
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
”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解析】B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国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这对原来的两极格局是一个冲击。
5.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
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
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6.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7.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解析】A紧扣关键字“蜀相”可知这项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8.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殷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图甲骨文铁犁
ABCD
【解析】C解题关键是把握题中限定条件:
“商朝”和“农耕生产”。
A项是戴刑具的陶俑,与农耕生产无必然联系;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
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商朝时已出现的井田制的内容。
9.“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解析】A“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10.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解析】C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
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11.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BCD
【解析】C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D棉布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汉朝,所以选D。
1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C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1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解析】A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瓷、白瓷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项表述错误。
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电影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解析】A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所以会看到机户和机工之间的纠纷;最早以蒸汽作动力的汽船是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所以排除B项;京剧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形成,所以排除C项;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英王不能解散议会,这位英国人不可能收到英王解散议会的消息,所以排除D项。
16.“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C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17.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A抓住材料中时间“16世纪”可以判断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18.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
【解析】D1580-1640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地位一落千丈,排除B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排除C项;18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项。
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推动了海上强国的位置。
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0.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
【解析】C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历史是“全世界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21.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苹果手机
【解析】C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蒸汽机、轮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视机是20世纪20年代才发明的,不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
22.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
【解析】C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基本结束,主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再来看这一时期可能的畅销书,可以排除《共产党宣言》和《庶民的胜利》,即③④⑤项都有可能入选。
故选C项。
23.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B.31C.73D.193
【解析】选D。
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24.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A和C错误;D项指婚姻仪式和题干婚约制定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
25、(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
(1)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6分)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为贵。
”
(2)材料二反映了政府的什么政策?
(2分)有何影响?
(4分)
(3)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分析材料三,指出1912年—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
(2分)简述其发展的原因(8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分)
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哪一次重大变革?
(2分)指出这一变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2分)
材料二:
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
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 25%,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说: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一重大事件对英国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8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3)根据材料三,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6分)
材料四 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
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供人类开采不到95年。
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材料五 《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
年拍摄的。
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
巨树。
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请回答:
(4)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6分)
班级考号姓名座号试室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惠州一中2012级高一(下)期中考试
历史科答题卷
二.材料解析题(两道大题,共52分)
25.(28分)
(1)
(6分)
(2)
(6分)
(3)
(10分)
(4)
(6分)
26.(24分)
(1)
(4分)
(2)
(8分)
(3)
(6分)
(4)
(6分)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D2.D3.B4.B5.A6.C7.A8.C9.A10.C11.C12.D13.C
14.A15.A16.C17.A18.D19.B20.C21.C22.C23.D24.B
25.(28分)
(1)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或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等)(答中三点即得满分)(6分)
(2)政策:
重农抑商。
(2分)
影响:
积极影响: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分)
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或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近代中国落后。
(2分)
(3)阶段:
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2分)原因:
一战期间,列强无睱东顾、对华商品输出减少;民国建立提高资产阶级地位;政府奖励实业;提倡使用国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出四点可得满分)(8分)
(4)作用: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近代化;为维新变化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26.(24分)
(1)工业革命(2分);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2分)
(2)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答出3点得8分)
(3)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6分)
(4)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答对任意与题意相符的三项,得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一 第二 学期 历史 期中 考试题 详细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