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874915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05KB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5、学法指导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的录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
通过录像的播放,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生活,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板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了解影响西北自然环境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
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阅读:
阅读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
西北地区的经度跨度有多少?
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
观察并计算以及汇报计算结果。
师生小结:
通过计算以及观察了解到西北地区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因此西北地区的降水会比较少,所以环境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
结合教材图5.1分析西北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以及西北地区的地势如何?
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提问:
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
从东到西,说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
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西部有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到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西北地区高山重重,阻挡水汽的进入,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
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分享小组成果。
师生小结:
整理西北主要时令河的名称,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活动:
河流与降水是关系密切的,简单了解西北地区河流状况后,我们一起通过活动来了解西北地区的降水情况,降水属于气候内容,活动期间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点。
继续请同学们观察教材74页图8.4,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和低于50毫米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师生互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完成ABC与甲乙丙的的关系分析。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小结:
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离海洋原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有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板书)
八、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请分享你今天的课堂收获。
九、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6、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
七、教学过程
过渡提问:
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这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呢?
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讲述:
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
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
畜牧业与灌溉农业(板书)。
板书: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提问:
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分布在哪里?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74—75文字以及观察教材图8.5,找出图中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多媒体展示图8.5)
学生:
阅读、观察并积极上讲台在屏幕上把牧区位置指出。
教师讲述:
(结合西北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区呈现不同的特点:
以东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多个大型的优质草场,草场草质较好;以西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较少,草原产草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地带,为高山草场(板书)。
不同的草场,畜种也不完全相同。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阅读:
了解了西北畜牧业,不得不了解西北的“可移动的房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5页“阅读材料”,认识蒙古包。
学生:
阅读理解
转折提问: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8和图8.9,通过图片来认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学生:
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小结:
西北地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但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水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因此,西北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板书)
活动:
对照教材图8.7,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小结:
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河套平原)、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板书)
过渡:
西北的绿洲农业发展还依赖着西北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下面请小组内完成教材76页第1、第2题,了解坎儿井。
学生:
发表小组见解。
教师小结:
展示坎儿井示意图并讲解:
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为了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开凿了坎儿井,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过渡: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以及其分布,还有坎儿井的作用,那么西北究竟有什么农产品呢?
学生:
列举葡萄、哈密瓜、棉花等。
教师小结:
大家知道吗?
由于西北地区的干旱,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强所以利于部分蔬果着色,所以番茄颜色特别鲜艳;因此西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外。
八、课堂小结
九、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答案:
DACC
十、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练习题
十一、教学反思: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沙漠和戈壁广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4、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
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
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
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塔里木盆地是极端干旱的地区。
提问: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间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为什么如此干旱。
学生:
根据地形图以及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并归纳,并让代表发表小组成果。
教师指导并总结:
结合图8.17了解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远;地形方面,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板书)。
过渡:
由于干旱,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那么这里是否有人类活动呢?
其实这里是有人类活动的,那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于环境的关系。
提问:
大家知道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哪里吗?
以及绿洲水源的来源?
学生:
阅读并回答。
教师:
适当指导并归纳板书。
活动:
请同学们小组共同完成教材80页活动题1、2、3.
学生:
观察图8.18并思考讨论,教师巡堂并指导。
学生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
点评并总结:
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对于活动题第3小题,让学生阅读教材81页阅读材料“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条公路的修建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的内容“油气资源的开发”(板书)。
七、课堂总结: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根据笔记以及板书等,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八、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目: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吐鲁番盆地
答案:
B
九、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一、自然环境
1、海陆位置:
距离海洋远
2、地形:
盆地,周围山脉环保
3、绿洲
山地降水
冰雪融水
11、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油气资源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5、学法指导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6、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
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对于活动题第3小题,让学生阅读教材81页阅读材料“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条公路的修建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自然过渡到学习的内容“油气资源的开发”(板书)。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展示:
1、“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地区,及主要油田的开发状况,使学生明确齐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要量大,但能源的开发时间较长,增产难度大。
2、展示图8.19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并解释说明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说明西部地区能源丰富。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是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
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图8.19,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同时结合教材图8.21,说明图中输气管经过的地区,同时让学生完成活动题第1题。
学生:
归纳总结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板书: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
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
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活动: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说明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提供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东部的贡献;与其它能源相比,天然气的优势;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保的意义。
学生:
自由讨论,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指导。
八、课堂总结: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根据笔记以及板书等,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九、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目:
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答案:
B
十、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地理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十一、板书设计: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
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
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十二、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下册 第八 西北地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