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docx
- 文档编号:387430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07.93KB
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docx
《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与理赔:
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
第二节轮胎痕迹的提取及鉴定
一、轮胎痕迹的宽度及花纹
轮胎是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提取与鉴定的关键部件之一。
由于轮胎与路面接触并承受车辆的重量,因而轮胎的痕迹能够反映车辆的运动轨迹,同时轮胎还有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的作用,这就使得轮胎痕迹的变化能够真实地反
映车辆运动状态的变化。
宽度和花纹是不同车辆轮胎痕迹相区别的明显标志:
轮胎宽度取决于轮胎的规格和形式,相同规格和形式的轮胎充气之后其断面宽度是一定的。
例如,10.00~20的轮胎为278±5mm、6.70~13的轮胎为170±4mm等。
在相同路面、负载条件下,轮胎端面宽度越大,轮胎痕迹的宽度也越大。
轮胎痕迹的宽度还与轮胎的负载和充气压力有关。
相同的轮胎在负载加大时其变形也越大,轮胎痕迹也比负载较小时宽。
汽车制动时由于轴向载荷的作用使前轮的负载增加,因而可以从前轮的轮胎痕迹的宽度变大推断汽车的制动情况。
充气压力对轮胎痕迹的宽度也有明显影响。
因为轮胎气压低于标准对轮胎变形的影响相当于轮胎超负载的作用。
例如,轮胎气压为标准的80%,相当于轮胎在标准气压下超载20%的断面宽:
气压为70%时相当于超载40%;而气压为55%时相当于超载80%。
可见在相同路面条件下,鉴别轮胎痕迹的宽度要考虑气压的影响。
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有时会在路面上留下和轮胎胎面花纹形状基本相似的轮胎痕迹。
轮胎的花纹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即使是相同型号的轮胎也有多种花纹,但大体上可分为四种:
纵向、横向、混合、块状,如图4-1所示。
图4-1轮胎的花纹基本形状
①纵向花纹:
轮胎接触地面的花纹,朝着旋转方向排列成纵向的花纹,其形状可为直线形、波浪形、链条形、锯齿形等。
这种花纹横向滑动和上下跳动少,所以乘坐舒适,行驶稳定,主要应用于轿车、轻型客货两用车和小型载货汽车等。
②横向花纹:
轮胎接触地面的花纹与旋转方向呈横向排列,花纹的种类有直线形、山形,其排列的角度有的呈直角,有的呈斜向排列。
这种花纹与纵向花纹的轮胎相比驱动力较强,制动性能好,但上下跳动较大,容易横向滑移,乘坐不舒适,驾驶稳定性差,主要用于大客车、载货车及土建用的车辆。
③纵横混合花纹:
轮胎接触地面的花纹呈纵向、横向混合式,胎面中央部分是纵向花纹,左右是横向花纹。
这种花纹具有纵、横两种花纹的优点。
轮胎的中央部分花纹呈纵向使得驾驶有稳定感,而左右呈横向可以增加制动力和驱动力。
这种花纹主要应用于大客车、载货车、吉普车、土建车,有时也应用于小客车。
④方块花纹轮胎:
轮胎接触地面的花纹呈方形、龟甲形以及相互独立的花纹。
这种轮胎的驱动力大,制动性好,横向滑动少。
但是这种花纹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主要应用于吉普车、越野车、建筑用车。
轮胎的尺寸因车辆的型号而不同,其花纹也因车辆的种类、用途而不同。
因此,从车辆遗留在现场的轮胎痕迹的宽度和花纹形状,可以推断出车辆的大小和种类。
从花纹的磨损程度还可推断出车辆的新旧,如表4-1所示。
除此之外,根据轮胎的花纹还可以判断出轮胎是厂家生产还是更生胎,从而可以判断装配这种轮胎的汽车新旧。
更生胎是把磨损部分重新加上一层橡胶,制作上新的花纹,重新加以利用的轮胎。
这种胎的花纹是仿造制造厂的花纹,故总有不同之处。
例如,花纹的细沟部分的间隔不太均匀,有宽有窄。
另外前后轮的左右轮胎花纹不同的车辆也不是新车,花纹的提取可用石膏或明胶纸。
二、在各种运动状态下轮胎痕迹
轮胎痕迹会随着车轮运动状态而变化。
根据车轮运动状态的不同,轮胎痕迹可分为滚动痕迹和滑动痕迹两个基本类型。
1.滚动痕迹
车轮在路面上作单纯滚动时留下的痕迹叫滚动痕迹。
滚动痕迹的特点是痕迹的形状与胎面的花纹基本一致。
匀速运动的车辆,其轮胎滚动痕迹是一条与轮胎宽度相当且有均匀深浅的连续压痕。
当车辆速度变化很大时,在变速的瞬间,其局部痕迹花纹有加深的现象,加深的程度与车辆的加速度的大小相对应。
2.滑动痕迹
车轮在路面上不是单纯的滚动而是其着地部分与地面有相对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叫滑动痕迹。
根据车轮滑动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滑转痕迹和滑移痕迹。
1)滑转痕迹
滑转痕迹即车轮在部分转动的情况下与路面滑磨。
在这种情况下痕迹中不能显现出轮胎的花纹而只有粗黑的划痕。
滑转痕迹的后方有时可以看见泥砂或橡胶微粒飞溅出的痕迹。
软路面还可形成路面被车轮磨陷的情形。
当车辆紧急加速或遇到较大行驶阻力,特别在滑溜、松软路面上,可能造成驱动车轮滑转。
滑转痕迹有助于分析驱动车轮的运动状态。
2)滑移痕迹
滑移痕迹即轮轴向前运动的同时,车轮在路面上边滚边滑。
滑移中如果车轮滚动的成分较多时,胎面花纹的印迹虽变形或模糊,但仍可分辨。
随着滑移成分的增多,轮胎将因与路面摩擦剧烈,使胎面橡胶分子脱落形成一条粗黑印痕。
鉴于纯滑动印迹发生在汽车制动时车轮被制动器完全抱死不转的拖滑情况,因此称这种印迹为“制动拖印”。
车轮产生滑移的方向和滑移的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辆的惯性力以及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按车轮印迹的走向,现场勘查中将滑移印迹又分为纵向滑移、横向滑移和斜向滑移印迹。
不同方向滑移时的轮迹宽度有所不向。
若车轮在滑移过程中伴随有绕其垂直中线的回转运动,印迹的宽度则出现变化,如图4-2所示。
图4-2车轮在滑移过程中宽度变化
一般说来,滑移痕迹有如下特点:
对于纵向滑移,其痕迹的宽度与胎面的宽度一致;对于横向滑移,其痕迹宽度等于轮胎与路面相对静止时接触面的宽度;对于斜向滑移,其痕迹宽度介于纵向滑移与横向滑移之间,当滑移方向和旋转平面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其宽度也会发生变化:
三、不同气压、负载下轮胎痕迹
轮胎在不同气压和负载时,其胎面与路面的接触情况不同,如图4-3所示,轮胎和路面相对滑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形状也不相同。
当气压很低或者轮胎超负荷时,其胎面将向内弯曲。
胎面象一座拱形桥,这就使得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边缘部分的压力急剧增大,而其他部分的压力变小。
其纵向滑移痕迹一般呈双线拖痕,或者边缘的痕迹较深,中间部分较浅。
当气压很高或者轮胎轻负载,其胎面由于充气压力的作用向外弯曲,如图4-3所示,这时胎面和路面的接触较少,痕迹的宽度变窄。
图4-3轮胎和路面相对滑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形状
在紧急制动时,由于前轮的负载变大,其痕迹一般呈双线拖痕,而后轮由于负载的减小而形成比正常情况窄的拖痕。
四、不同制动状态下轮胎痕迹
制动拖痕是指车轮不能自由转动时,滑行轮胎在路面上留下的黑色痕迹,它是滑移痕迹的主要形式。
由于制动时轮胎的滑移率和滑移状态不同,所以痕迹也不同。
当制动开始时,滑移率(f)由零开始增加,但是0<f<1,轮胎既有滚动又有滑动,遗留在路面上的轮胎花纹形状开始仅局部变得模糊。
但是随着滑移率的增加,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轮胎花纹在车辆行驶的方向上被拉长,但还是可以辨认。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动轧印。
当车轮被抱死后,滑移率f等于1,车轮纯滑移而无滚动,使得路面上的花纹无法辨认,形成一条连续的黑色拖印。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事故现场,车辆在作紧急制动时并不一定就会有制动拖印的出现,这与车辆的制动性能和驾驶员的操作性能直接相关,下雨天车辆的制动拖印也不明显。
根据制动理论知道,制动拖印的出现,并不是制动的最理想的效果,具有防抱死装置的车辆,一般说来不会出现制动拖印。
因此,没有制动拖印并不能说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或措施不力,这一点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一定要充分考虑。
1.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拖印
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拖印如图4-4所示。
图4-4政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拖印
拖印的痕迹是两条与制动轮轮距相同的平行直线。
在车辆的前后轮轮距相同的情况下,前后轮的痕迹会在局部区域产生重叠,在重叠处痕迹会加深。
在紧急制动时,制动痕迹不一定都是连续的,有时会出现如图4-5所示的断续现象—这是由于客观原因的作用,例如车轮轴的上下振动或制动失灵,或者由于主观原因的作用,例如驾驶员有意识的交替踩制动踏板,避免车轮抱死。
图4-5紧急制动时的制动痕迹
根据制动拖印的长度可以大致计算出车辆制动开始时的行驶速度。
在逃逸案件中可以确定现场中心,推断肇事车辆的行使方向。
还可根据制动痕迹的具体情况判断肇事车辆的车况。
通常情况下,后轮的制动痕迹要比前轮的明显,也比前轮先出现。
2.制动侧滑痕迹
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时车辆的某一车轮或者全部的车轮都抱死而产生横向滑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轮胎在制动纵向滑移时受到侧向外力如侧向冲撞力、侧向风力、受路面不平冲击的侧向风力的作用。
另外,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车辆离心力过大,也很容易造成侧滑。
如:
在弯道处车辆作曲线运动制动;
为回避障碍绕行时制动减速;
急回转方向时制动。
侧滑的痕迹如图4-6所示,其最大的特征是左右两轮的痕迹曲率发生突变。
突变点就是侧滑的开始,’且痕迹变宽。
发生严重侧滑时,车辆将会绕其垂直轴心作大幅度回转,重心保持着向前移动,其回转的轮胎痕迹如同摆线。
图4-6侧滑的痕迹
在一般路面制动时,车辆前后轴的车轮不可能同时抱死,其抱死的时间间隔和顺序对车辆的侧滑影响很大。
在事故现场看到的大多是后轮侧滑痕迹。
这是因为驾驶员在遇到突发事件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大多数情况是后轮先抱死。
当受到侧向力作用而发生侧滑时,侧滑本身所产生的离心力和侧滑力方向相同,从而导致侧滑加剧,车辆做大回转运动。
3.离心侧滑印
在没有制动力的情况下,当侧向作用力大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横向作用力的极限值将引起侧滑。
从形成原因上说,离心侧滑与制动侧滑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车辆转弯时速度超过临界值或者车辆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将会引起侧滑,这种情况产生的侧滑一般是轮胎在接触面上产生局部滑移,这样一来,遗留在路面上的轮胎痕迹及其花纹就可以辨认。
这一点与制动侧滑痕迹有区别。
我们可以根据路面上的制动侧滑痕迹和离心侧滑痕迹的形态来判断车辆在侧滑或者翻车前的车速,以及驾驶员所采取的措施。
4.制动跑偏痕迹
制动跑偏痕迹是指在制动的过程中,车辆没有按照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作直线运动,而是不可控制地偏向一边。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制动时左右两侧车轮的制动力不相同,车辆偏向先抱死或制动力大的一侧。
制动跑偏的痕迹如图4-7所示。
其主要特征有:
图4-7制动跑偏的痕迹
①车轮两侧的痕迹不等长,外侧短,内侧长,外侧有时无明显痕迹;
②痕迹一般为一条比较光滑的弧线,没有曲率发生突变的区域;
③通常情况下前后两轮痕迹不重叠,后轮的痕迹向内侧偏离;
④弧线曲率随着跑偏的程度不同而变化,两者成正比的关系。
5.车轮印
车辆在行使过程中留在路面上的反映轮胎胎面的痕迹叫车轮印。
根据痕迹的实际形态可分为立体态车轮印和平面态车轮印。
立体态车轮印是遗留在软化的沥青、砂土、泥土等软质路面上反映轮胎花纹立体形象的痕迹。
平面车轮印的出现是因为轮胎上粘附有泥土、砂土、沥青等有色物质,因而在车辆行使过程中遗留在于净、硬质的路面上而反映轮胎凸起花纹形态的痕迹。
车轮印的主要作用有:
根据肇事车辆车轮印在肇事过程中的行使轨迹和状态,可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划分事故的责任。
对于逃逸事故,可以根据车轮印判断、查找、认定肇事车辆。
五、轮胎痕迹的提取和测量
轮胎痕迹很容易受到风、雪、雨、围观群众、过往车辆的破坏。
遗留在死者衣物上的轮胎痕迹也会因尸体的处理和移动而破坏。
被车轮辗轧而形成的皮下出血形成的轮胎痕迹,在现场勘查时难以发现。
因此,在提取轮胎痕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潜在的轮胎痕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忽略。
在这种情况下要利用斜光、紫外线等进行观察。
②在根据轮胎痕迹清查车辆种类、车辆型号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轮胎的花纹、宽度。
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数据是不够的,在缩小清查范围的过程中,轮距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准确地测量轮胎痕迹的轮距。
沿直线前进的汽车轮胎痕迹的轮距测量,应垂直于轮胎痕迹,并从痕迹的中点测量:
仅仅从一处测量轮距是不够的,应该测量3~5处,分别测量最短、最长、中等各种长度,与“汽车规格表”作对照,找出相应的汽车。
前轮的轮胎痕迹在汽车直线前进时,通常被后轮痕迹所覆盖,所以测量前轮的轮距是很困难的。
③测量汽车轮胎痕迹的轮距,必须在与弧线的切线对应的直角方向进行测量:
此外,印在黑色、深蓝色以外的有色衣服及多色花纹衣服上的模糊的轮胎痕迹,可用红外照相显现。
六、轮胎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1.根据现场遗留的轮胎痕迹鉴定肇事车辆
根据车轮印的形态可以推断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兽力车还是摩托车。
自行车轮印弯度大、车印窄,两条印痕时有绞绕。
手推车两条轮印始终平行,宽度大于自行车。
汽车轮印平行,印痕宽大,直行时前后轮印重叠,后轮压前轮,转弯时行成四条以上印痕。
根据车轮印数量可推断车轮数量。
后三轮机动车有三条车轮印,其中两条平行;侧三轮摩托车直行时两条平行轮印和一条围绕一侧轮印交叉出现的轮印,转弯时可形成三条印,其中两条相距近,且不平行。
四轮以上汽车要在转弯处寻找车轮印数来确定车轮数量。
如四轮四轴汽车转弯时形成四条车轮印。
从弯内开始,第一条是内侧后轮印,第二条是内侧前轮印,第三条是外侧后轮印,第四条是外侧前轮印。
根据车轮印宽度可推定车辆种类。
a.自行车印宽度2.5~3.5cm;
b.手推车轮印宽4.5~5.5cm;
c.摩托车轮印宽8~10cm;
d.汽车大型轮胎印宽25cm左右;中型轮胎宽度15~20cm,小型轮胎10~12cm。
2.汽车的轮胎痕迹的鉴定和利用
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由于用途、载重量的不同,汽车的轮距、轴距、安装的轮胎数目和规格以及胎面花纹也不尽相同。
因此若在肇事现场发现作案车辆的轮胎痕迹,就可以推断出轮胎的规格、花纹和磨损情况,从而鉴别出轮胎的新旧程度及制造厂家,进一步再查寻装配这种轮胎的汽车种类。
例如,根据肇事现场左右轮的制动拖印,经过测量得出前轮轮距为1.7m,后轮轮距为1.65m,则可以推断肇事车辆有可能是解放CA1091型载货汽车;又如经测量得前轮轮距为1.589m,后轮轮距为1.65m,则可以推断肇事车辆可能是跃进牌NJ1046型载货汽车。
轮胎胎面的痕迹宽度是鉴别车辆型号的另一主要线索,各种型号的汽车所使用的轮胎规格也不尽相同。
例如,解放1091型和东风1090型载货汽车,都装配的是9.00—20型轮胎,前面的数字代表轮胎的断面宽度,B=9in;后面的数字代表车轮轮辋的直径。
遗留在肇事现场的轮胎痕迹,不是轮胎的断面宽度,而是胎面的宽度A,对于9.00—20型的轮胎,断面宽度月为9in(近似等于22.86cm)而胎面宽度A为18cm。
正常情况下,轮胎的断面宽度大约为胎面宽度的1.27倍。
例如,在现场测得前轮的痕迹宽度为1.8(相当于胎面宽度),则轮胎的断面宽度为:
B=(A1×1.27)/2.54:
A×0.5=18×0.5=9(in)
(1in=2.54cm)
由此可以估计轮胎的规格为9.00—20。
当汽车在紧急制动时,前轮的痕迹宽度近似等于胎面的宽度,这样就能很容易推断出轮胎的规格。
另外,还可以根据轮胎的外径判断轮胎的规格。
首先在车轮痕迹中寻找一个稳定的细部特征,如裂口、破损等,从这个特征出发沿车轮痕迹方向向前或向后寻找到特征重复出现的位置,测量这一段长度,所得的数据就是车轮的周长,除以圆周率即为车轮的外径。
但是要注意车轮如果出现滑移的现象则数据不可靠。
然后与各种汽车的轮胎外径、轮径的理论数据相对照,从而确定车辆的种类。
根据车轮痕迹还可判断车辆行驶方向。
车辆在快速行驶时,因空气的压力差作用,常使路面的尘土形成扇形痕迹,扇形底端是车行方向。
车辆经过潮湿、污秽地段时,车轮上粘上一些泥土、污物,在驶人洁净、干燥路面时,形成颜色由深入浅痕迹,浅色一端为车行方向。
汽车驶过水洼,使水向前喷溅,其喷溅的扇形展开面指向前进的方向。
车辆经过松软泥土地面时,形成立体痕迹,痕型上圆弧形擦痕凸面方向为车辆行驶方向。
此外,在现场路面上经常遗有各种轮胎印迹,有时与事故现场偶合在一起,如果在现场勘查中不仔细观察加以区别,盲目采取,就会给事故分析增加困难。
因此,现场上的印迹要以车辆运动力学的观点,分析印迹的形成条件加以鉴别。
例如B车东行、A车北行在路口相撞。
在南路口有两条由窄变宽的制动印,其方向与A车最终位置延伸出来十分相似,认为是A车的制动印是很自然的。
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则可肯定此制动印与该事故没有关系。
因为从两车接触状况可以判断该事故是属于侧面正碰撞,撞击力量通过两车重心,A车在碰撞后被移动,所以制动印在未碰撞前的距离应与后轮距一致,在碰撞时发生突变。
然而汽车在柏油、混凝土路面上行驶时,轮胎滚动所产生的气
流,使路面尘土受到前进反方的牵拉,而形成弧状或垂柳的枝条状,如图4-8所示。
图4-8成弧状或垂柳枝条状的轮胎制动印
汽车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尤其速度快时更明显,这时在路面上将形成一些平行的斜线花纹,斜线向着前进方向的外侧,如图4-9所示。
若能辨认前后轮的印迹,也能判断出行驶方向。
高速转弯时由于侧滑的作用,后轮在外,前轮在内;低速时是后轮印迹在内,前轮印迹在外,如图4-10所示。
图4-9汽车转弯时轮胎印迹
图4-10汽车转弯轮胎印迹
通过轮胎花纹的浓淡判断汽车的运动方向;横向花纹的轮胎是靠胎面的突出部分与路面的强大摩擦使车轮前进的,在硬性路面上花纹淡的一边是车辆的前进方向。
看龟裂。
轮胎在柔软路面上留下的立体花纹,凹陷深而有龟裂的一侧是前进方向,如图4-11所示。
图4-11根据龟裂来判断汽车前进方向
看泥土侧壁纹的倾斜。
轮胎陷人泥土时,侧壁纹成摆线的一部分,轮胎切入泥土部分的摆线向前进方向凸起。
看停车印迹。
如果汽车在路面上急停车,其制动印迹重的一侧为前进方向,且有时有不少土堆集在印迹前方。
3.通过印迹判断肇事过程
事故现场轮胎印迹,不仅为寻找肇事车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而且也是分析肇事过程的客观事实记录。
1)轮胎回转滑移的印迹特点
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形状,近似为椭圆形,因而纵向滑移的印迹比横向滑移窄,如图4-12所示。
图4-12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形状
当遗留在肇事现场的轮胎印既有宽窄变化时,则说肇事车有回转运动,如图4-13所示。
气压过低或轮胎超载时,胎面向底弯曲,即产生所谓的桥式效应,大部分荷重加在胎面的两侧,形成两条粗而重的印迹,如图4-14a)所示。
图4-13遗留在肇事现场的轮胎
气压过高或轮胎载荷较小时,胎面向外弯曲,只有中间部分轮沟着地,印迹变窄,从而沟槽数减少,如图4-14b)所示。
当汽车转弯受横向力作用时,载荷转移到外侧轮胎,特别呈在轮胎气压不足时,变形更为明显,如图4-14c)所示。
而内侧轮胎载荷变轻,变形如图4-14d)所示。
图4-14轮胎气压与变形
所以在汽车转弯时,外侧轮胎印迹重而宽,内侧轮胎印迹轻而窄,如图4-15所示。
图4-15汽车转弯时内外轮胎印迹
另外,在汽车紧急制动时,汽车的荷重由后轮向前轮转移,使前轮的印迹两边重中间轻,后轮印迹变窄而轻,如图4-16所示。
图4-16汽车紧急制动图前后轮胎印迹
2)制动拖印开始点和终止点的确定
制动拖印的长度是推算肇事车碰撞速度最常用的参数,但是制动拖印的开始点和终止点通常是不清晰的,实际在出现明显拖印以前轮胎已抱死,如图4-17所示。
图4-17制动拖印的长度
为了准确地判断制动拖印的开始点,观察人员可离开拖印一小段距离,并与拖印成一条线;请一名助手站在拖印的起点外。
然后,观察人员放低上身观察路面上颜色的变化,助手在观察人员的指挥下,在路面突然变暗处,用粉笔做出记号,这样反复多次,即可找出制动拖印的开始点。
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刮痕标记判断,因滑动车轮经常将小石块等剥落,并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指示标记。
拖印终止点一般容易识别,车辆没有离开时,可用停止位置确定,如离开暗斑尾端就是终止点,或者在滑移结束时,聚集在轮胎花纹中的泥灰、胎屑留在终端也可识别。
3)拖印中的间隙处理
引起拖印制动中存在不连续的断续间隙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后轴轻载和道路不平,使车辆跳跃而造成的,这种断续间隙很短,数量较多。
因车辆每次跳跃前后的制动力很大,这样可抵偿车辆的离地时间,故可看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拖印的长度。
另外一种是由于制动的释放和再制动引起的断续间隙,这种间隙少而长,应单独计算。
4)根据制动的转折判断碰撞点
汽车的正面碰撞、迎头侧面碰撞和斜碰撞多数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这与追尾碰撞中的被撞车不同。
碰撞后车辆均要改变原来的行使方向而出现横向滑移,而在路面上留下明显的印迹转折,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清楚地确定碰撞点,如图4-18所示。
图4-18印迹转折
显然,碰撞点应在前轮印迹转折点D之前的前悬距处。
转折后的印迹,由于有横向滑移,故较转折前略为宽一些。
此外,碰撞车辆受到极大的冲击力,挡风玻璃碎片等抛到碰撞点前方。
5)前后轮印迹重叠的特点
在施加制动后,若汽车直线运动,则前后轮的印迹发生重叠。
由于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荷重将从后轮向前轮转移,这样前轮的印迹变得窄而轻,如图4-19所示。
图4-19前后轮印迹重叠的特点
由此图可知,前后轮印迹重叠,且无法分辨哪是前轮,哪是后轮遗留下的印迹时,拖印的长度,实际应等于印迹的全长减去轴距。
6)根据两个车轮的印迹形状判断碰撞姿势
同类车碰撞时,车辆受到向上的回转力作用,使车体的后部都抬起,前部压向路面,如图4-20所示。
图4-20同类车碰撞时作用力示意图
因此碰撞后的前轮印迹变浓而中、后轮印迹变浅,甚至全无。
车身低的轿车和车身高的货车碰撞时,轿车要钻到货车的下部。
这样,轿车的前轮受压印迹变浓,后轮悬起印迹消失,而货车这一方,受轿车的上抬作用,使靠近碰撞部位的轮胎印迹变浅或消失,而使其远离碰撞部位的轮胎印迹变浓。
7)制动跑偏和侧滑印迹
有的汽车肇事并非由于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不及时,而是由汽车本身的侧滑或制动跑偏,使其失去控制,从而冲人对方车辆行使的车道,冲人人行道或慢行道而发生碰撞事故。
有的甚至冲出路基乃至边沟,或撞击路缘石等而造成翻车事故。
所谓制动跑偏是指制动时,原来期望汽车先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但汽车却自动地向左或向右跑偏。
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车辆的技术状况不正常,制动力不均而造成的。
制动跑偏时,轮胎遗留在路面的印迹,如图4-21所示。
图4-21制动跑偏轮胎印迹
其特点是各个车轮的印迹均是一条比较圆滑的弧线,没有曲率发生突变的区段。
汽车侧滑是制动时。
其某一轴的车轮抱死而发生横向滑移的现象。
这时汽车常发生急剧的回转运动,这时制动系统状况正常的汽车,在较高的车速或滑溜的路面上,也可能发生后轴侧滑。
制动跑偏和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常会引起后轴的侧滑,而易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汽车跑偏的倾向。
如图4-22所示是汽车制动跑偏引起后轴轻微侧滑时,轮胎留在路面的印迹。
图4-22侧滑轮胎印迹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前轮印迹仍属于制动跑偏,而后轴作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轮胎 痕迹 提取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