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86930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42.91KB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B.
加水稀释盐酸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2.如图表所示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足量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
镁在空气中加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
可知,足量的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酸能完全反应,因此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应该等于生成物质量,因此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当增加,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
,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一开始呈碱性,pH>7,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也不会呈酸性,故A错误;
B.金属活动顺序中,Al比Zn活泼,与酸反应速率Al比Zn快,在图像中表现应为Al的斜线倾斜率大于Zn的斜线倾斜率,故B错误;
C.H2SO4+Ba(NO3)2=2HNO3+BaSO4↓,二者完全反应后,Ba(NO3)2溶液过量后,就不会产生BaSO4沉淀,故C正确;
D.在恒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
C。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A。
6.有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单质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盐酸均反应完,金属均有剩余
B.有一种金属反应完,与此金属反应的盐酸有剩余
C.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或镁、铝的反应情况
D.若两种金属是铁和铝,盐酸均反应完,铁也恰好完全反应,铝有剩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等,金属均可能有剩余,故正确;
B、如果有一种金属反应完,与此金属反应的盐酸有剩余,等质量的两种与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C、根据反应情况曲线图,a曲线为活动性较大的金属,应表示金属锌与酸反应,b曲线则表示铁与酸的反应;镁在铝前,即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所以图线a、b分别表示镁、铝的反应情况,故正确;
D、盐酸均反应完,因为稀盐酸相等,铁恰好完全反应,铝有剩余,所以生成的氢气相等,故正确。
故选B。
7.图示所表示的各实验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高温煅烧石灰石
(杂质不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加稀盐酸
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
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
放入足量的铁片和铝片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碳酸钙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故固体质量一开始不变,然后逐渐减小至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稀盐酸中本身也含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继续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变小,不符合题意;
C、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硫酸铜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逐渐增加,待达到饱和后,硫酸铜虽然不能继续溶解,但是硫酸铜能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消耗了溶液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足量的铁片和铝片,铁与稀盐酸反应:
,
,铁片、铝片过量,故根据稀盐酸的质量计算生成溶液的质量,最后铁生成溶液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故选D。
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
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
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
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
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
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
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
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
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等到稀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稀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质量比为1:
8,故C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某合金主要成分为Zn、Fe、Cu,还含有少量这三种金属的氧化物。
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Zn(OH)2溶于NaOH等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回答相关问题:
(1)滤渣I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
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去含铜化合物的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除杂"环节中,先将Fe2+转化为Fe3+,再加入NaOH溶液除去含铁化合物,写出除去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图示中“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这一过程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或铜)避免反应产生的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复分解反应过量的NaOH会使Zn(OH)2溶解在表面皿上放一小段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等显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
【解析】
【分析】
【详解】
(1)Cu与稀硫酸不反应,滤渣I中一定有Cu(或铜)。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有易燃性气体氢气生成,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避免反应产生的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去含铜化合物的作用,铜化合物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示“除杂"环节中,先将Fe2+转化为Fe3+,再加入NaOH溶液除去含铁化合物,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Zn(OH)2溶于NaOH等强碱形成可溶性盐,图示中“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过量的NaOH会使Zn(OH)2溶解,若这一过程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为:
在表面皿上放一小段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等显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4.氧化锌(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C2O4
过滤
【解析】
【分析】
【详解】
(1)草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2C2O4,铵根离子通常为+1价,设草酸根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0,x=-2,氢通常为+1价,故草酸的化学式为:
H2C2O4;
(2)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氯化锌与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锌和氯化铵,操作A将草酸锌和溶液分开,操作A应为过滤,说明草酸锌是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A是过滤;
(4)由图可知,“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气体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草酸锌中含Zn、C、O三种元素,故生成物中也应含有Zn、C、O三种元素,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氧化锌,故气体混合物为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点睛】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15.下图是工业上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含FeCO3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二氧化锰的简易工艺流程,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反应①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②处操作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
(3)加入生石灰将溶液pH调至4,此时溶液呈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反应②是氯化亚铁与过氧化氢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铁和稀盐酸的过程,则该过程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复分解反应过滤漏斗酸性2FeCl2+H2O2+4H2O=2Fe(OH)3↓+4HCl。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碳酸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二氧化碳,氯化亚铁与过氧化氢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铁和稀盐酸。
【详解】
(1)菱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加入稀盐酸和碳酸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故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2)②处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加入生石灰将溶液pH调至4,溶液呈酸性。
(4)反应②是氯化亚铁与过氧化氢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铁和稀盐酸的过程,则该过程化学方程式为2FeCl2+H2O2+4H2O=2Fe(OH)3↓+4HCl。
16.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溶于酸,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
以下是制备过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是________。
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B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C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3)过氧化钙是氧化物吗?
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由物质A反应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a(OH)2+CO2=CaCO3↓+H2O引流C是CaO+H2O2+7H2O=CaO2·8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所以气体X是CO2。
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
CO2;Ca(OH)2+CO2=CaCO3↓+H2O。
(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流,从而防止液体外洒;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
A.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容易导致液体外洒,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故A不符合题意;
B.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容易导致液体沿滤纸外洒。
故B不符合题意;
C.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这样可以避免液体飞溅,甚至溅出容器(承接过滤液的烧杯)。
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导致液体浑浊,减慢了速度而非加快,甚至导致滤纸破损。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填:
引流;C。
(3)过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是氧化物;物质A(氧化钙)反应生成CaO2·8H2O,是氧化钙和水以及过氧化氢反应生成CaO2·8H2O的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8H2O。
故填:
是;CaO+H2O2+7H2O=CaO2·8H2O。
【点睛】
本题关键是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17.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D、E、F均有两种元素组成,C可用作干燥剂,其中G、H、I均为单质;H在E、G存在的情况下生成铁锈。
图中“﹣”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C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I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CaCl2FeH2+Cl2
2HCl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
C有两种元素组成,可用作干燥剂,则C可能是氯化钙;H在E、G存在的情况下生成铁锈,且G为单质,则H是铁,G是氧气,E是水;铁能产生单质I,则I是氢气,氢气在氯气中点燃产生氯化氢,则F是氯化氢,水溶液为稀盐酸;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则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则物质C是氯化钙;
【详解】
(1)C的化学式:
CaCl2,H的化学式:
Fe;
(2)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专题 题库 金属 反应 图像 综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