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 10页.docx
- 文档编号:386850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75KB
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 10页.docx
《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 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 10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质性研究设计范例
篇一:
质性研究设计读书笔记
质性研究设计读书笔记
一、本书内容简介
拿到这本书,怀着迫切的心情在几天之内“废寝忘食”的读完,如果用几句话描述这本书,可以是这样的:
它是一本超薄的减缩本、它是初次接触质性研究外行们的“圣经”、它是一本在国外研究性大学的走俏货、它是有着较高指导价值的实用指南。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感慨,是因为在论文备战初期,我尚不清楚文献综述如何撰写,这本书恰恰似一盏明灯,给了我指引,所以,我还要补充上一句:
是撰写文献综述参考书籍的不二之选。
这本书主要分七章来阐述它的主题内容:
质性研究设计的模型;研究目标: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概念框架:
你研究的是什么;研究问题:
你想知道什么;研究方法:
你实际应该怎么做;效度:
你可能会犯怎样的错误;研究申请:
呈现和论证一项质性研究。
二、细化的导读
第一章,关于质性研究设计的模型有这样一句评论:
研究设计是一个自身反复的过程,而这种反复体现与研究的每个过程(p3)。
因此它有别于量化研究的清晰、明确的线性模型,数据收集和分析、理论的产生和修正、研究问题的细化和重新界定以及确定和强调效度问题,这几个步骤在质性研究中几乎是并行的、相互作用的。
这几个步骤的顺序或者是相互关系可参加其图:
图1:
研究设计的交互模型
这个模型里面,首先是关于虚线部分,表达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关系。
比如,研究目标是获知人们在自动取款机前的“回视行为”与文化的关联,你就不太可能采用一个严密的、只有单一几个变量的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同时,深入的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行为表现以及访谈调查等方法,将更好的帮助你实现研究目标。
图形存在一个上三角,一个下三角,代表几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比如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均有明确的联系,而哪些理论与你的研究相关又取决与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这个关系将在第三部分以我自己的研究展开说明。
第二章本章探讨的是研究目标,通读玻利维亚大学Isabel的博士论文题目选择,促进我不断考虑两个问题:
清晰自己的研究目标受到哪些因素所左右、清晰明白自己的经历如何对研究内容产生正向、负向的影响。
这要考虑到个人价值观、个人身份以及经历对研究目标的导向性,虽然依据当时我的资源选取导师的研究领域内的题目,对我来说比较有把握,但是我更想知道,究竟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怎样的,在这些评价中是不是有一个内核性的东西,左右着他们的价值感、行为表现,为什么平等的灵魂会活的如此卑微?
!
带着这些疑问以及对人性极大的探索兴趣,我毅然决定研究一个不曾熟悉的领域。
同时,我自己的内心也经历了自我评价不断转变的过程,所以,我的理解与感悟可能会更贴近研究目标的需要。
这章节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即如何撰写读书笔记:
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开始研究笔记,即记下所有想到的和研究相关的内容,尽力组织和理清思路;然后,慢慢确立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思考其意义,理清自己的想法(p36)。
第三章其实围绕了两个方面展开,如何对待概念框架,即我们文章中演化的文献综述;哪些方法可以得到自己的概念框架。
作者不断强调:
没有目的性的文献综述只会造成对文献的堆砌,缺乏明晰的脉络和论证,构建概念框架的目的不只是描述,同样要有批判性:
你需要理解前人研究都存在什么问题(包括伦理学的问题)、已有的研究中又有怎样的矛盾对立以及你对这个问题可以做出什么独立的贡献。
不应该把文献当做权威来服从,而应该看做是有用但却问题的知识,并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p44)。
在构建概念框架时,有四个主要的资源模块:
自身的经验知识、已有的理论和研究、预实验和探索性研究、思想实验(p47-80)。
掩卷深思,确实有很多综述,看完之后依然是对该领域的发展一头雾水,材料的堆砌并不能对现实研究有明确的启示意义,而一些“思想霸权”的存在,以
一种潜隐的方式,禁锢了我们的思维,造成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只是不断的机械复制前人研究的局面。
我的概念框架也随着阅读在调整:
工业领域的评价理论(Packer)、绩效领域的核心自我评价理论(Judge,1997)、国内相关的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甘怡群,201X)、教育者的理论设想(效能感、自我意识等)、我的理论构念(见后),几个部分。
第四章首先明确的是研究问题的功能,除了清楚地说明你的研究尝试了解和回答的问题外,还具有的功能:
帮你聚焦你的研究(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以及概念框架之间的关系)和指引你如何去完成研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效度的关系)。
此外还澄清了几种问题的关系:
研究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问题、概化问题和具化问题、工具主义问题和现实主义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这让我发现质性研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它的问题源于生活,并且可以在完全生活化的场景中找到答案,人不不在是“预想”中的人,而是立体的、多元的。
第五章内容涵盖了质性研究方法的四个方面:
与被研究群体建立的研究关系、研究地点和群体的选择(更接近取样方法)、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分析。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是研究的工具,而研究关系是研究得以进行的途径(p105)。
质性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取样方法有:
概率取样、方便取样、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以及作者特别说明的目的性取样,在质性研究中,选择能够提供你回答研究问题信息的时间、场景以及人群等是最为重要的问题(p112)。
数据搜集部分,访谈提纲的设计、数据收集方法的三角校正法,都为我当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比如,预访谈的采纳,可以让我的访谈问题更切入研究主旨,而三角校正法启示我,永远都不要迷信独立的数据代表的结果。
除了分类技术(如编码和主题分析)、连结技术(如叙述分析)几种经典的数据分析策略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了阅读思考访谈笔录和观察记录、写研究笔记等方法的使用价值(p122),我想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不仅对质性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样,在量化研究过程中,如果妥善使用研究笔记、观察记录等方法,也将在不同程度上带给我们更多的结果,比如在团体辅导中使用观察记录表,在数据分析中撰写假设问题解决说明。
第六章在最初作者就试图说明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在处理效度问题上的不同:
质性研究在某种观点形成之后才应对具体的效度威胁,而不是通过事先
的研究设计特点来消除效度威胁(p136),量化研究会使用设置控制组、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取样的分配、限于数据收集的理论假设、统计显著性检验。
虽然之花研究强调考虑具体的效度威胁(如偏向和反应性)以及如何解决他们的具体方法,作者还是相应的剔除了一些方法:
高度的、长期的投入、丰富的数据、考试者核准、干预、三角校正法、准统计分析、比较,尤其是“寻找不一致的证据和反面的案例”对我的启发明显,我必须设想可能遇到的不同想法与解释:
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设想,集体自尊与自尊的取舍,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在其形成中是否存在影响等。
第七章差不多是整本书的总结,或者可以看做质性研究的一份开题报告,在我看来,简直如获至宝—可以看做硕士论文撰写的体例。
在研究设计和方案的论证逻辑中,Locke等(201X)的研究认为作者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或者做了什么研究?
这些具体的问题和我们已有的相关研究及知识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选择这种研究的方法?
三、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制图思想的突破: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属于文科生的思维,缺乏逻辑以及推理的能力,在学业上就比较畏首畏尾,有种掣肘的感觉。
但是本书简约、通俗的风格彻底打破了我的“自我设限”,人人都可以做研究,只要你的研究禁得起论证。
我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论文蓝图(见图2):
实际上我的论文属于量化研究范围,但是却综合融入了质性研究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比如初期获取资料、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开放式访谈、调查问卷的使用,以及后期阐释内部过程的个案追踪等。
虽然图形在整个研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但是却让我明白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现实研究的指导意义,这使得各个研究部分的关系形象化、系统化,再也没有更像样的材料能比一张图来的明确了!
(注:
此图为探索尝试,不是最终的方案。
)
其次关于撰写文献综述的启发。
在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正苦于自己的开题报告无从下手,虽然查找了一些文献综述,但是却无法得到直接的启发和指导,不仅体系凌乱,思维逻辑也无法彰显。
但是本书的第二章、第七章就直接给出了范例,我先后比较、确定了几个理论框架作为立论的基础,并明确了一个好的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所具备的要素。
这也给了我另一个启发——换一种视角看问
题,也就是读书方法的不同。
此时我更愿意把选择此书的读者分为三个类型:
追求现实功效型,它对当前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有理论可以依循;追求近利性功效,着似乎是一种工具主义的倾向,最好这本小书里面可以对质性数据分析法、精密的质性设计也囊括进来;追求长效性功效,可能它的意义难以对有立竿见影的知道效果,但在不断地分析、咀嚼后能够发现一些思想的精髓。
篇二: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性的分析。
由于质性研究聚焦于意义和解释,其弹性的、解释性的方法是必要的。
不像流行性疾病的测量或临床测试结果,质性研究的意义和解释不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试和处理。
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意义和解释要求更加灵活,但不乏严谨。
例如,心理学研究显示失业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易发生抑郁症。
统计学以最好的方法证明了失业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找出为什么失业者产生抑郁时,除了发现失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更多电视外,则无更多发现。
只有用质性研究方法,才能描述看电视能强化年轻失业者与社会隔离和抑郁的过程的解释。
然而,质性研究不能被认为是所有情况都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恰当地讲,质性研究要依赖于多种理论观点和实用技术,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
己的观点对这些经历的解释。
近年来,由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
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社会科学家们已对应用质性方法解读各种卫生相关领域资料的价值进行过辩论。
鲍姆在谈到质性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时说,质性方法“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共卫生研究。
因为它注重描述和理
解人们,质性研究方法特别贴切于新的公共卫生。
质性方法对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不容易做到。
在促进研究成果推广方面,质性方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杜尔和汉考克呼吁,在城市卫生研究领域使用质性故事,因为″只有数据变成故事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否则,这些数据无论对政治或者行政当局的改革都是没有效果的”。
在公共卫生领域,鲍姆认为质性信息能够用在以下3方面:
解释那些影响到健康和疾病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理解团体和个人如何自我解读健康和疾病;研究与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不同参与者间的互动作用。
质性研究资料也可以用来解释量化研究的结果,当人们在量表上填上数据时,其意义是很难被解释的,而质性研究就能够解读统计数据的意思。
比如说,戴利和她的同事在诊断心脏病的常规检查中就提出,在医学领域存在很多无法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解决的问题。
质性研究方法以及通过其解读所得到的资料是极其宝贵的,质性资料为科学理解的进步带来巨大利益,正如霍尔曼所说,揭示和调整个体生活秩序是良好的健康照顾所必需的。
当质性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清楚地建立起来时,医学知识将会得到极大的加速发展。
(摘自郑显兰等译《质性研究方法:
健康及相关专业研究指南》第2版)
篇三: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第二章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
抽样方法;极端或偏离标准的个案抽样;最大变异抽样;同质性群体抽样;典型案例抽样;关键个案抽样;标准抽样;分层目的性抽样;滚雪球抽样或链式抽样;机会抽样;方便抽样;志愿者抽样;三角交叉捡视抽样
第四章:
焦点团体焦点团体访谈定义:
以描述和理解一组选定人群的观点和信念为预定目的,从小组参与者的观点中获得对特殊事件的理解。
焦点团体访谈的参与者(一般为6至10个)都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有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关注。
焦点群体访谈具有的特征:
能进行深入交流;交流重点在感兴趣的某一特定领域;互动是焦点团体访谈独特的性质;协调员在应用焦点团体方法中获得良好而准确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参与者通常拥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经历。
焦点团体适用的情形:
焦点团体是用于研究的;研究是集中的;参与者在团体中作为团体被访谈。
为什么使用焦点团体:
1、当研究者对参与者的了解不深时2、当研究者希望探求人们的知识和经历时
3、适合于检测“敏感”问题或研究中涉及的“敏感”人群4、被应用于反应边缘群体的呼声。
焦点团体的使用领域:
?
健康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
检测对新项目的接受度和相关想法?
解决特别项目的问题?
评估健康方案。
焦点团体不应使用在以下情况:
?
不适合小组讨论的议题?
参与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很困难?
要求统计数据。
焦点团体作为方法
1、作为一种“自我包涵”的方式使用,主要用于原始资料的收集。
2、焦点团体作为资料源的“补充”方式使用。
第五章非干预性研究方法定义:
是一种无干预和反应的研究方法。
它从现存的资料,如文字记录、视听材料、自然痕迹或人们的行为中提取社会和文化意义。
,它不需要其他参与者的主动参与,被研究者的社会环境不受到打扰。
包括行为踪迹研究、档案研究、伪装监视和自然实验等。
为什么要运用非干预性研究法1.由于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或政治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可能言行不一致。
2.可用于其他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补充方法。
3.
作为一种自控性的方法,可以凭借惊人的洞察力来获取信息
非干预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非干预性研究法比人们的报告更能精确地反映人们的行为
第八章民族志
定义:
用于发现和描述个人或群体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团体或文化进行科学和艺术的描述,其核心是以本地人的观点来理解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3、焦点团体被用于“多种方式”研究中。
怎样招募参与者:
随机电话筛选;滚雪球式;现存的清单;现场招募;推荐式成功的焦点团体的决定因素:
?
范围:
成功的焦点团体应覆盖最多的相关事件?
特征:
焦点团体访谈尽可能提供参与者的经历和观点。
?
深度:
焦点团体访谈应鼓励互动,以便提高对参与者更深层次的探索。
?
个体背景:
考虑参与者反应产生的背景。
?
合适的环境:
自然环境与社会政治环境。
合适的会议场所,双方没有在
胁迫冲突下进行。
?
充足的资源?
合适的参与者?
熟练的协调员?
有效的问题
焦点团体访谈优点与局限性
?
可以让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参与者中探求更有深度的信息?
获得对敏感对象的深度了解,如卫生服务,社区健康干预?
收集边缘群体资料
?
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以产生信息。
局限:
?
焦点团体获得的信息仅代表了参与者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
?
定性的角度,不能从焦点团体中收集统计学资料。
?
受团体的互动与时间限制,不能探索个人复杂的信念与习惯。
?
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准确。
?
研究者驱动,反映了研究者兴趣,存在偏倚。
?
非干预性研究法是非反应性和非干预性的。
?
非干预性研究法具有可重复性。
?
非干预性研究法获得资料更简便。
?
非干预性研究法花钱不多。
?
非干预性研究法特别适合需要长期追踪人们行为的纵向调查。
局限?
非干预性研究法减少了研究双方表达个人主见的可能。
?
记录人员的偏见,原始的记录可能被歪曲或不全面。
?
非干预性研究法中的信息有可能因为干涉变量存在而被曲解?
非干预性研究法倾向于一种单纯的方法。
主要特征:
?
主要集中于探索特殊社会现象的本质;
?
倾向于收集原始的非结构式资料
?
研究一小部分人,也许只详细地描述一个人
?
分析资料,包括对人类行为的意义和功能的外在解释;按优先顺序对这些事件进行描述和解释。
民族志的价值:
?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人们的行为,从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多元文化下的复杂社会。
?
它能为发现社会科学的扎根理论提供很好的战略。
?
它能帮助我们发现人们的需要,从而帮助他们找到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
对民族志学者的要求:
写作;对研究的人们和文化保持开放性的观念;不仅是研究而是试图向人们学习。
民族志收集资料的方式:
田野调查法:
进入一个社会环境,了解人们的生活,并以系统的方法记录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学到的事情。
参与性观察:
接近并参与他们所要学习的人们的日常活动经历和活动。
田野观察笔记;记录经历。
关键信息者特征:
讲本地语;提供信息时说或她自己的语言或方言;提供民族志学者模仿的范例;是信息的第九章参与行动研究方法
定义:
将研究和行动联系起来的研究方式,以更好的计划,实施和检测变化,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成为参与者,并帮助被调查者进行自我研究,和被调查者共同成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它致力于检验这种政治结构:
被边缘化、受剥削和压迫的人群,并找到能改变这种结构的方法。
为什么采用参与行动研究:
?
这有助于使被边缘化、受剥削的人获得自信。
?
它允许专业群体对人们拥有的知识、洞察力和所面临问题的尊重和同情心。
?
它有助于避免错误,建立项目。
参与行动研究与行动研究
相同点:
相似的理论基础,都集中在“解放、合作、获权”方面
异:
参与行动研究的发起者可能来自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且比其他参与者有更高的文化程度和更多资源。
参与行动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
?
从被边缘化的群体和阶级中产生知识,重点是改变社会事实以提高这些人的生活。
?
PAR努力将研究、教育和行动结合为一体。
第十三章质性研究计划书的撰写研
究计划五个重要的功能:
一、让他人了解该研究计划和目的二、从研究基金获得资金需要研究计划书三、是说服工具,使研究项目合法化
四、给基金的许诺,以保证研究计划定期完成和研究经费合法化五、研究计划书是行动计划,作为项目组织和执行的指南。
研究计划书的组成?
大纲和概述
来源,换句话是民族志学者的老师。
关键信息者从以下方面帮助民族志学者:
?
回答那些民族志学者问普通参与者时感到愚蠢的问题。
?
介绍民族志学者给其他关键信息者。
?
提供环境和民族志学者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
帮助民族志学者对田野观察资料的意义进行解释。
民族志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
?
民族志要求研究者参与他们的生活中。
?
它能预防其他不能深入理解人们的方式容易造成对社区研究的错误解释。
?
民族志研究获得的信息有助于以本地语言形成敏感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质性研究。
?
不仅关注于理解被研究人们的世界,还把研究结果应用于改变现状。
局限性:
?
可能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冲突?
花费时间太长。
?
较难获得允许进入社区。
?
结果不能概括更广泛的人们
?
PAR努力将理论或知与行联系起来,因此,它有潜力改变社会现实。
?
PAR为“被压迫”或被忽视的人们提供说出他们的问题的途径。
?
PAR强调参与的不同群体间权利的平衡。
?
PAR活动内容广泛,丰富了调查研究,也提供了方法?
PAR可用于世界上任何地区。
局限性:
?
经常采用自由问答的形式收集资料,无法控制对问题的回答?
资料或知识的所有权问题是重要的。
?
可能出现一些与PAR研究者和投资方或学术机构的意愿不同的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
常被指责其方法不科学。
?
时间和资金的限制,可能使项目达不到目标。
?
对研究者要求过高,超出能力所及。
?
项目的意义?
背景的合理性?
研究的问题?
假设?
目的
?
理论或概念框架?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的推广
?
?
?
?
时间框架预算及其合理性组织结构和资源研究者的个人简历
撰写过程:
?
?
?
?
?
?
?
确定问题
将研究计划或兴趣领域定位于某一理论或知识群体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记录资料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和做出结论
提出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报告,撰写新的计划书。
一份成功研究计划的决定因素:
篇四:
示例
××市××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1
2
3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推荐质性研究设计范例word版本 10页 最新 推荐 研究 设计 范例 word 版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