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
- 文档编号:386597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25KB
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
《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之欧阳化创编
鸡的罕见疾病及综合防治
时间:
2021.02.12
创作人:
欧阳化
一、概述
鸡罕见的疾病主要包含病毒性的沾染病,细菌性的沾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病毒性的沾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禽流行性感冒、鸡沾染性法氏囊病、沾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鸡沾染性喉气管炎及鸡痘等;细菌性的沾染病主要有鸡白痢、鸡年夜肠杆菌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有:
鸡球虫病、鸡蛔虫病及鸡羽虱等;普通病主要有啄食癖等。
二、病毒性沾染病
(一)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NDV),又名亚洲鸡瘟,是一种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沾染病,主要表示为呼吸困难、发热、神经紊乱、扭颈、严重下痢、粘膜和浆膜出血等症状。
该病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规模广,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民间俗称“鸡瘟”。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沾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的粪便及口腔粘液。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灰尘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沾染易感鸡是主要的传播方法。
空气和饮水传播,人、器械、车辆、饲料、垫料(稻壳等)、种蛋、幼雏、昆虫、鼠类的机械携带,以及带毒的鸽、麻雀的传播对本病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产生,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
不合年龄、品种和性另外鸡均能感染,但幼雏的病发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年夜龄鸡。
纯种鸡比杂交鸡易感,死亡率也高。
某些土种鸡和观赏鸟(如虎皮鹦鹉)对本病有相当抵当力,常呈隐性或慢性感染,成为重要的病毒携带者和散播者。
另外,人员、野禽、乱屠宰病鸡、死鸡带毒鸡或未经消毒处理的禽产品往往是造本钱病产生的重要因素。
2、临床症状
(1)最急性 最急性型常于流行早期病发,病程极短,往往无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表示废食,衰竭,不立,冠髯呈紫色,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鸡呼吸困难,过剩数日内死亡。
(2)急性 体温升高,可达43~44℃;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紧闭目呈昏睡状,翅尾下垂,头下垂或伸入翅下,;鸡冠、肉髯紫红色或紫黑色;呼吸困难,时常张口呼吸,常有“咯咯”喘鸣声;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年夜量淡黄色酸臭黏性液体;嗉囊内布满气体或液体;下痢,呈黄绿或黄白色蛋清样稀粪,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味恶臭;产蛋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并见软蛋增多。
病程为3~5天,死亡率高。
(3)亚急性或慢性 又称非典范或温和型鸡新城疫。
病初与急性相同,微症状较轻,不久就减退,呈现神经症状,一肢或四肢麻痹,瘸腿或不克不及站立,同党麻痹下垂。
有的运动失调,常伏地转圈。
病程可长达1~2个月,除极少数可康复外,极年夜大都因采食困难等原因终究死亡。
3、剖解变更
病鸡的主要病变成广泛性出血。
腺胃乳头或乳头间点状出血,或腺胃与肌胃间,食道与腺胃间有出血斑或出血带,有时形成小的凹陷溃疡;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或溃疡;十二指肠和整个小肠粘膜呈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出血,病程稍久的常呈现溃疡,如枣核状;盲肠、扁桃体肿年夜,出血、坏死;直肠黏膜出血;心冠脂肪点状出血;腹腔脂肪出血。
4、防治办法
(1)建立并贯彻各项预防制度,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按期消毒,严格检疫。
(2)鸡群一旦产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燃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亦应深埋或烧毁。
封闭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完全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Ⅰ系苗加倍剂量的紧急接种;鸡场内如有雏鸡,则应严格隔离,避免Ⅰ系苗感染雏鸡。
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两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闭,重新进鸡。
产生本病时应按《植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处理。
扑杀病禽和同群禽,深埋或燃烧尸体;污染物要无害化处理;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环境要完全消毒。
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鸡立即紧急接种疫苗。
(二)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沾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沾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合,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年夜类。
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呈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呈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病发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经常“全军覆没”。
1、流行特点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年夜利被首次确认。
1960年1000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第一次发明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
在家禽中鸭、鹅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较高之余,病发后的生存机会也很高。
然而,鸡只对流感病毒很是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话,不单止传播得快,并且染病的鸡很快就会死亡。
农民过去一般称这种现象为“发鸡瘟”,并未有特别留意面前的原因或病发的机制,直到呈现禽流感经植物向人传播并至死的病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禽流感。
在和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体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鸟类并传播至饲养场,进而传给人类。
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2、临床症状
潜伏期由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一般为4~5天,病症多种多样,取决于鸡的种类、年龄、性别、并发感染情况和病毒性肿胀,眼鼻有较多排泄物,呈现咳嗽、喷嚏、啰音、呼吸困难,有时有怪叫声,严重者窒息死亡。
另外,部分病例呈现神经症状和下痢,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急性重症死亡率高达75%以上,有的甚至达99.99%。
3、剖解变更
消化道病变明显,口腔黏膜、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腿部、胸部、腹部脂肪有出血点。
头颈及胸部皮下水肿,腹腔内有纤维性渗出物。
卵巢及输卵管充血或充血,卵泡颜色变淡,破裂的卵泡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4、防治办法
首先,要加强卫生管理,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避免引入病原。
在雏鸡25~30日龄和110~120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
一旦产生可疑病鸡,就应及时采纳封闭、隔离、消毒和严格处理病、死禽等办法。
当呈现高致病力禽流感时,要划定疫区,严格封闭与隔离,焚毁病死禽,对疫区内可能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场合进行完全的消毒,以防疫情扩散,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规模内。
(三)、鸡沾染性法氏囊病
鸡沾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是由沾染性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沾染病。
以突然病发、病程短、病发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鸡沾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鸡,2周龄以下的雏鸡很少病发。
本病除造成一些雏鸡死亡外,还常引起康复鸡免疫抑制,招致免疫接种失败,增加雏鸡对鸡新城疫等许多疾病的易感性。
1、流行特点 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年夜量病毒,病鸡是主要沾染源。
鸡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了(IBD)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老鼠和甲虫等也可间接传播。
媒介昆虫可能介入本病的传播。
本病毒不但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污染了病毒的蛋壳传播,但未有证据标明经卵传播。
另外,经眼结膜也可传播。
本病一般病发率高(可达100%)而死亡率不高(多为5%左右,也可达20%~30%),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升至40%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2、临床症状
(1)患鸡精神萎糜、食欲不振、缩颈,颈部毛竖起、下痢、虚脱而死。
(2)产生後第1~2天有鸡死亡,第4~7天死之率达最高峰,之後鸡慢慢恢复正常。
(3)产生率可达100%,死亡率约20%~30%,但也有达50%~60%。
本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病发突然,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范病发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
病发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随即病鸡呈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
随着病程的成长,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此时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死亡。
急性病鸡可在呈现症状1~2d后死亡,鸡群3~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在初度病发的鸡场多呈显性感染,症状典范,死亡率高。
以后病发多转入亚临诊型。
近年来发明部分Ⅰ型变异株所致的病型多为亚临诊型,死亡率低,但其造成的免疫抑制严重。
潜伏期1~3天,《陆生植物卫生法典》规定为7天。
(4)病发突然,病鸡萎顿、嗜眠,病发期排白色水样粪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
3、剖解变更
(1)死鸡呈严重脱水现象,腿肌及胸肌,可见年夜片出血点或出血块。
(2)法氏囊肿年夜、化脓,有时出血。
(3)肾脏肿年夜、尿酸冷静。
(4)腺胃及肌胃交接处粘膜有时出血。
(5)由於病发很快,经3~4天高死亡後迅速恢正常。
法氏囊肿年夜化脓、出血,至萎缩,以上之症状可诊断为本病。
健康鸡群突然病发,病势严重,两三天内可使6090%的鸡病发,精神高度萎靡,缩头、闭眼、伏地昏睡,颈部羽毛竖起,全群采食量年夜减,饮水增多,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有粪便,有少数病鸡失落头啄自己的肛门,少数病鸡头、颈、身躯有震颤现象。
一般病发后的第三天开始死亡,78天停止死亡,并且症状迅速消失。
4、防治办法
本病尚无有效防治药物,预防接种、主动免疫是控制本病的主要办法,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及防疫消毒卫生工作。
种鸡在40~42周龄时用油佐剂灭活苗免疫1次;雏鸡在12~14日龄弱毒苗饮水,24~26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另外对来源庞杂或情况不明的雏鸡免疫可适当提前;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的疫苗。
受严重威胁的感染鸡群或病发鸡群注射高免蛋黄或高免血清。
(四)沾染性支气管炎
鸡沾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沾染病。
其特征是病鸡咳嗽、流鼻液、打喷嚏和气管收回啰音;感染鸡生长受阻,耗料增加、产蛋和蛋质下降,死淘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巨年夜的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本病是由鸡沾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
该病毒具有多个血清型,各血清型均感染鸡而不感染其他家禽。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病发,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沾染,病毒从呼吸道排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给易感鸡;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产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缺乏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产生。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7天,平均3天。
不合的血清型感染后呈现不合的症状。
(1)呼吸型:
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病发,呈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
幼雏表示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清楚。
随着病情的成长,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拥挤在一起。
两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罕见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
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同时产软壳蛋、畸型蛋或砂壳蛋。
(2)肾型:
感染肾型支气管炎病毒后其典范症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病鸡表示轻微呼吸道症状,鸡被感染后24~48h开始气管收回啰音,打喷嚏及咳嗽,并继续1~4天,这些呼吸道症状一般很轻微,有时只有在晚上宁静的时候才听得比较清楚,因此常被忽视。
第二阶段是病鸡概略康复,呼吸道症状消失,鸡群没有可见的异常表示。
第三阶段是受感染鸡群突然病发,并于2~3天内逐渐加剧。
病鸡沉郁、挤堆、厌食,排白色或水样下痢,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
雏鸡死亡率为10%~30%,6周龄以上鸡死亡率在0.5%~1%。
(3)腺胃型:
近年来,在临床上也罕见腺胃型沾染性支气管炎,其主要表示为病鸡流泪、眼肿、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并拌有呼吸道症状,病发率可达100%,死亡率为3%~5%。
3、剖解变更
(1)呼吸型:
主要病变见于气管、支气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
表示为气囊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气管环出血,管腔中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
幼雏鼻腔、鼻窦粘膜充血,鼻腔中有粘稠排泄物,肺脏水肿或出血。
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
产蛋鸡的卵泡变形,甚至破裂。
(2)肾型:
肾脏肿年夜,呈惨白色,肾小管布满尿酸盐结晶,扩张,外形呈白线网状,俗称“花斑肾”。
严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脏器概略均可见白色的尿酸盐冷静。
有时还可见法氏囊粘膜充血、出血,囊腔内积有黄色胶冻状物;肠粘膜呈卡他性炎变更,全身皮肤和肌肉发绀,肌肉失水。
(3)腺胃型:
病初腺胃乳头水肿,周围出血,呈环状;后期腺胃肿胀,增生,似乒乓球状。
胰腺肿年夜,出血。
病鸡胸肌严重萎缩,几乎消失。
4、防治办法
(1)严格执行引种和检疫隔离办法。
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引进鸡只和种鸡种蛋时,要按规定进行检疫和引种审批,鸡只合适规定并引入后,应按规定隔离饲养,隔离期满确认健康后方可投入饲养栏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更,避免过冷、过热。
加强鸡舍通风换气,避免有害气体安慰呼吸道。
合理配比饲料,避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当力。
(3)适时接种疫苗。
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是接种疫苗。
实践中,可根据鸡沾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季节、处所性流行情况和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等,合理选择疫苗,在适当日龄进行免疫,提高防疫水平(推荐免疫法度见下表,疫苗应是正规厂家生产,使用办法和剂量按疫苗说明书),同时应建立免疫档案,完善免疫记录。
(4)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明病鸡最好及时淘汰,并对同群鸡进行净化处理。
病发后可选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进行治疗,配合使用泰乐菌素或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同时,可使用复方口服补液盐(含有柠檬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复合制剂)弥补机体内钠、钾损失和消除肾脏炎症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复合多维等,提高禽只抵当力。
(五)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产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根据抗原性不合,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
血清1型包含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而血清2型包含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含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1、流行特点
沾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年夜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沾染源。
另外,病鸡和带毒鸡的排泄物、排泄物也具沾染性。
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合品系的鸡均可感染。
火鸡、野鸡、鹌鹑、鹧鸪可自然感染,但病发极少。
本病具有高度接触沾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
本病产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病发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
我国处所品种鸡较易感。
2、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范)、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产生。
(1)神经型:
主要表示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俗称劈叉),同党麻痹下垂(俗称穿年夜褂)。
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扩年夜(俗称年夜嗉子)。
(2)内脏型:
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
罕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3)眼型:
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病发,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或银眼)。
瞳孔收缩,边沿不整呈锯齿状。
(4)皮肤型:
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
3、剖解变更
(1)神经型: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产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2)内脏型: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3)皮肤型:
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广泛全身皮肤肿瘤。
4、防治办法
根据本病感染的原因,应将孵化场或孵化室远离鸡舍,按期严格消毒,避免出壳时早期感染。
育雏期间的早期感染也是迸发本病的重要原因,育雏室也应远离鸡舍,放人雏鸡前应完全清扫和消毒。
肉鸡群应采纳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空舍7~10天,进行完全清洗消毒,然后再饲养下一批鸡。
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法度预防接种马立克疫苗,避免疫病产生。
产生本病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防疫法》规定,采纳严格控制、扑灭办法,避免扩散。
病鸡和同群鸡应全部扑杀并没有害化处理。
污染的场地、鸡舍、用具、粪便等严格消毒。
(六)鸡痘
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沾染病,夏秋季节多发。
主要通过皮肤损伤沾染,其中蚊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因素。
目前,蚊虫逐渐增多,鸡痘的防治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沾染病。
1、流行特点
病症的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产生痘疹及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坏死性假膜。
这种病在年夜型鸡场极易造成流行,对雏鸡危害更年夜。
鸡痘在鸡群中一年四季都能产生,尤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
一般在秋季和冬初产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在夏季则以白喉型鸡痘为多。
在肉用仔鸡群中,夏季也常流行鸡痘。
鸡群感染鸡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但雏鸡和中年鸡最易感染,雏鸡患鸡痘后死亡率高。
鸡痘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创伤感染,但不克不及经健康皮肤感染,亦不克不及经口感染。
蚊子等吸血昆虫在沾染鸡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蚊虫吸吮过病鸡的血液之后,它的带毒时间可长达10~30天,其间遇有易感性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刺吮后而沾染。
另外,鸡打斗、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鸡舍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湿润,有体外寄生虫,缺乏维生素等,均可促使本病产生和加剧病情。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更
鸡痘通常有两种类型:
(一)干燥型(皮肤型):
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
(二)湿润型:
感染口腔和喉头粘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
皮肤型鸡痘较普遍,湿润型鸡痘之死亡率较高(可达50%,但通常不会这样高)。
两类型可能同时产生,也可能单独呈现;任何鸡龄都可受到鸡痘的侵袭,但它通常于夏秋两季袭侵成鸡及育成鸡。
本病可继续2~4星期。
通常死亡率其实不高,但患病后产卵率会降低达数星期。
病鸡病发早期在在患部形成灰色小硬结节,突出于皮肤概略,1~2天后形成痂皮,一般7天后痂皮脱落,可见到明显的遗留痕迹。
患病雏鸡和幼鸡精神萎顿,食欲年夜减,体重减轻,甚至死亡。
若痘长在眼上,则眼流泪,怕光,眼睑粘连甚至失明。
白喉型鸡痘无明显的外观症状,只表示呼吸困难,往往因口腔和咽喉部位梗塞而窒息死亡,危害较年夜。
3、诊断要点
根据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可诊断皮肤型鸡痘,白喉型确诊可从病变部位收集病料,在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有无包涵体。
4、防治办法
(1)预防。
鸡痘的预防办法,除采纳加强鸡群的卫生管理等一般预防办法之外,最可靠的办法是接种疫苗,目前使用的是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按用50%甘油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100~200倍液后应用,当天用完。
具体办法是:
用消过毒的钢笔尖蘸取稀释好的疫苗液,在鸡翅下无血管处皮下刺种,6日龄以上的雏鸡,用200倍稀释液刺种一次;超出20日龄的雏鸡,用100倍稀释液刺种一次;1月龄以上的鸡,可用100倍稀释疫苗刺种两次。
接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2~3周痂块脱落,暗示刺种胜利。
(2)防治。
采取对症疗法,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避免并发症。
对皮肤上的痘痂,可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
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粘膜的假膜剥失落,用l%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用碘甘油、氯霉素软膏、鱼肝油等涂抹患部。
病鸡眼部如果产生肿胀,眼球尚未损坏,可将眼部积蓄的干酪样物质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l%高锰酸钾冲刷干净,再滴入5%卵白银溶液。
在治疗鸡痘时应注意,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质,都应烧失落或深埋,严禁乱丢,以避免扩散沾染。
(3)搞好灭蚊办法,注意鸡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细菌性沾染病
(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一种细菌性沾染病。
主要侵害雏鸡,以白痢为特征,雏鸡患病后多在两周内年夜量死亡。
本病在世界各地常广泛流行,对养鸡业的成长形成严重威胁。
属于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无荚膜和芽胞,也无鞭毛,不克不及运动。
1、流行特点
不合品种的禽都具有感染性,易感水平与年龄、品种有关,雏鸡流行最为广泛,2周龄以内的鸡病发率和死亡率都高。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当力也随之增强。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沾染源,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阳性鸡所产的蛋—部分可保有本菌,年夜部分保菌蛋的胚胎在孵化中途死亡或停止发育,少部分可呈保菌状态孵出。
但大都在出壳不久病发。
病雏的排泄物及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可使同群雏受感染,感染雏大都死亡,但有一部分呈保菌状态,到产蛋时又产出保菌蛋,形成频频感染,循环病发,使疫病代代相传下来。
雄鸡交配时,也可将病菌沾染给母鸡。
另外,苍蝇、麻雀也是沾染媒介。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良、温度忽高忽低,饲养营养不全、长途运输等。
都可促使本病产生流行和死亡率增高。
2、临床症状
(1)雏鸡:
由保菌蛋孵出的雏。
年夜部分在7日内死亡。
同群感染的雏,则在23周内死亡。
病雏怕冷,经常成堆拥挤在一起。
同党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粪便。
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时阻塞肛门,排便困难,甚至排不出便。
排便时常收回尖叫,腹部膨年夜。
肺部感染时,则表示呼吸困难。
还会引起关节肿年夜、呈现跛行。
幸存的雏鸡多为僵鸡。
(2)成鸡:
通常不表示急性沾染病的特征,多无症状而耐过,然而卵巢病发时,可引起产蛋降低,所产的带菌蛋可降低孵化率。
或孵出感染雏,雏鸡的成活率降低,被感染的鸡有的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费绝、缩脖、同党下垂、羽毛逆立。
肉垂呈暗紫色,排稀便,一部分鸡15日龄内呈败血症死亡,其他病鸡可渐渐耐过。
3、剖解变更
早期死亡的雏鸡,肝脏肿年夜、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年夜,含有年夜量胆汁。
肺充血或出血。
病程长的卵黄吸收不良,呈油脂样或干酪样。
在肝、肺、心脏、肠及肌胃上,有黄色坏死点或结节,心肌上的结节增年夜时能使心脏显著变形。
盲肠部膨年夜,其内容物有干酪样阻塞。
肾脏的色泽暗红色或惨白,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布满尿酸盐。
成年母鸡罕见卵巢皱缩、变形、变色,呈囊肿状。
急性或慢性心包炎。
受侵害的卵泡有的落入腹腔,招致泛发性腹膜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疾病 综合防治 欧阳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