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86003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66KB
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docx
《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
【专题突破】关于汉水谷地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
地理位置
汉江谷地即汉水谷地,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历史悠久的农耕区,气候和食物条件优越,栖息的鸟类比较繁盛。
秦岭山地一向被认为是我国大陆动物区划的重要分界线,汉江各地则成为各种地理分布类型鸟类向南北方扩展的通道,该地的鸟类资源较多。
汉水谷地位于秦巴山区,北依秦岭,南临巴山。
包括汉中、洋县、城固、石泉、汉阴、恒口、安康、紫阳等河谷地区,以及旬阳、白河等狭窄谷地。
地形特点
南北以山地为主,中部为河谷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背部为秦岭,南部为大巴山脉。
汉江
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发源于中国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干流自西向东经陕西流入湖北省在汉口注入长江。
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km;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km;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
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水文特征
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气候特点
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一东南向敞开的喇叭形,使东南季风可长驱直入本流域,加之北界的秦岭山脉,它不仅有抬升气流的作用,而且阻滞北方冷空气侵入,因而这里成为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地带,流域内气候较温和。
汉水谷地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4摄氏度以上,年降水在800毫米左右,无霜期210-270天。
农作物为稻麦一年两熟,农田灌溉历史十分悠久。
自然环境
汉水谷地的自然景观,恰似陕西的一只脚伸到了南方,一扫西北的荒凉贫瘠,满目是青山绿水。
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从西向东缓缓流过,似一条玉带镶嵌在陕南大地。
作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谷地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聚集了陕西全省60%的水资源,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000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2685立方米的水资源拥有量,成为秦巴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具有显著的南北过渡色彩,且以南方特色为主。
盛产亚热带农林产品如茶叶、柑橘、油茶、桑蚕、生漆等。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秦岭南坡,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ˊ~33°35ˊ,东经107°17ˊ~107°44ˊ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
保护区总面积37549hm2。
人文历史
汉水谷地是汉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几十万年前的远古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碰撞和交融带,汉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江南的秀美和灵气,百姓性格虽不及北方汉子的粗犷豁达,却透出南方人的精细睿智。
这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温度适宜,降水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集中,生活劳作习俗具有显著的南方色彩,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精耕细作,成为陕南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素有“鱼米之乡”、“小江南”,秦巴山区的“明珠”之称。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汉水谷地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甲地位于汉水谷地,乙地位于黄淮海平原,C对。
关中平原、汾河谷地在秦岭以北,A、D错。
浙闽丘陵在长江以南,30°N以南,山东丘陵在35°N以北,松嫩平原在东北地区,B错。
2.下图是“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A、B、C、D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水谷地
B.内蒙古高原、黄河谷地、秦岭、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大别山、皖南地区
D.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大巴山、四川盆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该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判断,C为秦岭;B为渭河谷地;A为黄土高原;D为汉水谷地。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定位。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能结合经纬度位置和地形起伏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读“我国陕西省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4.下列地理现象中,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共有的是
A.冬季河流结冰 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
C.季风气候显著 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5.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水利工程量大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水源不足
6.图中M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D.水体污染
【答案】
3.B
4.C
5.A
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结合我国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的地理特征。
3.形成渭河平原是上游流水侵蚀,泥沙经搬运后沉积形成渭河平原,汉水谷地位于河流的上游,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二者共同外力作用是水蚀作用,二者较为湿润风蚀作用较弱, 风化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汉水谷地沉积作用较弱,选择B。
4.汉水谷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河流不结冰,A错;汉水谷地种植玉米少和渭河平原水稻少,B错;两者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C对;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错。
5.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要进行水利建设,防止旱涝灾害,即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水利工程量大,选择A。
6.图中M地区为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选择B。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又称汉水,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省汉中市境内,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水上游(图甲)。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图乙)。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咸新区将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
(1)说明秦岭对汉水上游河流特征的影响。
(2)分析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
(3)与汉水谷地相比,简述渭河谷地聚落规模大、数量多的自然条件。
【答案】
(1)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渭河穿过,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高速化的交通发达、便捷;土地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
【分析】
考点:
河流水文特征;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聚落布局条件
【详解】
(1)水文特征从河流径流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流速等方面分析;汉水流经秦岭,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大;一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2)西咸新区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区位优势要有便利交通,高速化交通发达;城内有渭河流经,自然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符合优美小镇要求;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3)早期聚落选择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渭河谷地因渭河冲积形成平原,渭河谷地地势较汉水谷地平坦,土壤肥沃。
因此农业发展较好,由于历史发展悠久,工业发展条件好,人口稠密,因此聚落规模大、数量多。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水上游(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如图乙所示)。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将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
(1)与汉水谷地相比,简述渭河谷地聚落规模大、数量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
【答案】
(1)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2)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
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3)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渭河穿过,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高速化的交通发达、便捷;土地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整体分析:
该题以陕西南部汉水谷地、渭河平原以及西咸新区为背景,考查聚落的影响因素、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
把握地理问题的分析思路,准确的获取材料信息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聚落的规模、数量受到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汉水谷地相比,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工农业发展条件好,人口稠密,因此聚落规模大、数量多。
(2)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的存在对汉水的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水流速度等均存在较大影响,可分别从上述方面加以分析。
(3)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可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土地资源、政策等方面分析。
读陕西省年平均地温和气温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9.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年均地温的比较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地温较高是因为海拔最高
B.乙处是汉水谷地,其地温高于山区
C.丙处是渭河谷地,地温较高
D.丁处地温最高,其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10.下列关于该省年平均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甲处所在的地区相比,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大
B.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C
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北侧弯凸
D.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答案】
9.D
10.C
【解析】试题分析:
9.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海拔最高,A错误;乙处为渭河谷地,B错误;丙处为秦岭,海拔高,地温低,C错误;丁处纬度最低,且为谷地地形,地温最高,D正确。
10.等温线甲处稀疏、丙处密集,说明丙处气温差异大;从图中可以读出,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渭河谷地和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均向西侧凸起。
考点:
等值线图的判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1.【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下表为2000~2010年汉水流域湿地景观时序分布统计表。
(1)试描述汉水流域湿地的变化特征。
(2)为保护汉水流域湿地,请指出当地林业部门应做的主要工作。
【答案】
(1)2000~2010年湿地总面积减小;运河水渠面积与沼泽湿地面积总体增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坑塘地以及水田湿地面积总体减小
(2)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汉水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管理工作,合理开发湿地。
(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湿地的变化与保护措施。
第
(1)题,2000~2010年,汉水流域湿地面积约减少406.02km2。
2000~2010年,运河水渠和沼泽湿地面积总体增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坑塘地以及水田湿地面积总体减小。
第
(2)题,从实施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管理等方面来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突破 关于 汉水 谷地 考点 整理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