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安全教育教案9703.docx
- 文档编号:3849775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152.38KB
初三安全教育教案9703.docx
《初三安全教育教案97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安全教育教案9703.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安全教育教案9703
初三安全教育
杨虎堂
南墅镇中心中学
第一课:
远离校园暴力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
2.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校园暴力案例(尽量是本校或周边的典型),尽量制作一个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自己收集部分案例,并提前作相关分析。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
师:
从这些案例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远离校园暴力,正确处理暴力事件)
二.掌握方法,反思自我
1.展示“校园暴力”定义,阅读、理解: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2.问题:
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1)刘强拿着足球在操场上完,由高年级大同学要抢他的球。
刘强灵机一动,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讨好的说教室里还有一个新买的足球,要把那个新的送给他们,大同学就放他走了。
(2)放学时,李刚在校园一角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要零花钱,李刚说钱放在教室里,并劝他们不要这么做,然后趁他们不注意,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里。
(3)课间,王园高兴地踢着毽子,高年级的同学向他要,她装出要跟她们一起玩的样子,然后用眼神暗示旁边的同伴同学,让同学赶快去告诉老师。
结果,老师及时赶到解决了问题。
问:
这几位同学的处理方法得当吗?
谈谈自己的看法!
3.怎样避免打架斗殴?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并板书:
(1)不要帮同学出气打架;
(2)不要“以牙还牙”;
(3)懂得谦让。
4.什么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会给人带来哪些伤害?
(1)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或者使用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语言,使他人的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
(2)讨论:
语言暴力的危害
师总结:
丧失生活的勇气、厌学、逃学、犯罪、自杀等
师:
请同学们自我反思,有没有发生过语言暴力的情况?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一)读读下面两个案例,想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将你的看法和对策写出来。
1.杨岳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家庭条件也很好,学习成绩始终是年级前几名,唯一让他头疼的是自己个子很矮,班里的同学总是以此取消他“小不点儿”。
为此,他很生气。
2.张小力将同学王天刚新买的MP3借去一个多星期,王天刚要求张小力还。
张小力说:
让我再听一周吧。
王天刚不同意。
无奈之下张小力只好归还了MP3,心理却很不痛快。
放学后,张小力叫来几个人,强行扭住王天刚,把他推进了女厕所。
王天刚急了,同张小力打起来
(二)小组合作,制定一个“从我做起,远离校园暴力”的活动方案,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教学资料:
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
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时。
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
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
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
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
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
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
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
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
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
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
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
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
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
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
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
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
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
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
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
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
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
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
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
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
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
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
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
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
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
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
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三)暴力文化误导是产生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有报道显示:
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作案前有预谋,整个过程之周全、手段之残忍,让成年人都叹为观止。
他们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
答案出乎意料又不出所料:
正是一些小说和影视剧甚至是新闻报道教会了青少年如何犯罪!
一些出版物甚至某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将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描写得格外详尽。
什么手段、什么药物、案后现场如何清理……应有尽有,一清二楚。
据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儿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无良的书商,把漫画化了的暴力图书一本本塞给孩子们;一些无知的影视制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装成偶像一个个贩卖给孩子们;一些无耻的游戏开发商,把虚拟了的血腥暴力制成游戏碟一张张推销给孩子们。
现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而当看得太多时,神经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场面也会习以为常。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做出类似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还不以为然。
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
他们对部分影视作品或书籍中所宣扬的江湖义气、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确认识,而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江湖义气是可歌可泣的,黑帮英雄才是社会的强者。
所以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
这样影视作品的影视力就被无限放大了。
如前段时间台湾电视剧《斗鱼》播出后,剧中主人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被广大中学生争相效仿。
一时间,校园暴力行为剧增。
(四)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校园暴力表面看似是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影。
据有关部门调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其中独生子女又占大多数。
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小皇帝,得到太多的宠爱而又缺少管束,刁蛮专横、唯我独尊。
这正是攻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依据。
(五)学校的应试教育也让一些青少年走上了施暴之路。
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形成的培养。
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试图以暴力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
三、校园暴力阻止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
铲除校园暴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关部门争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坚持树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
可针对流行趋势和当前发展现状,融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新颖的形式。
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学生可能会乐于接受。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
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
这一事实很易使他们产生“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以致现在的孩子们不但漠视动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
这既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重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我们还应该教导孩子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
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三)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规在对待老师的“冷暴力”上还显得相当苍白,但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关注校“冷暴力”问题了。
各地学校也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尽力消除校园“冷暴力”。
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清查影视节目和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便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
现阶段,这种状况应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和书报杂志,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
定期彻底清查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未成年人接触带有暴力行为的文化。
(五)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许多案例表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班级,发生的事件越多。
学校暴力事件是一种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
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形成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
所有同学必须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
要举止文明,不要口出脏话;要自尊自爱,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伤人;要团结互助,不要欺弱怕强;要礼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殴;要强身健体,不要吸烟喝酒;要友谊为重,不要早恋误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围观起哄;要开卷有益,不要盲目阅读;要学习法纪,不要我行我素。
另一方面,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校园暴力这颗毒瘤就一定会被铲除,我们的校园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土!
第2课: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判断、选择能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准备:
教室准备:
收集骗术种类资料,最好有视频并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曾遇到或听说过的骗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会上的骗子常常把魔爪伸向少年儿童,他们利用物质引诱,谎言欺骗等办法使涉世不深的少年儿童信以为真,从而上当受骗.我们要警惕那些披着人皮的狼,警惕那些伪装和狡猾的狐狸.今天,我们就来学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二)学文明理
1,学生阅读一遍课文案例,并思考分析.
A,短信为什么能骗到钱?
学生财物为什么被盗?
B,从两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
通过案例,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陌生短信、陌生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告诉他家里的情况.
接着,导入教材后面边内容,引导阅读分析讨论。
师:
遇到陌生人,我们怎么才能不上当受骗呢
(三)活动明理
1、演一演
请各小组个分角色扮演教材案例或自己搜集的骗术,其他同学分析应对
2、说一说:
认准道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
拓展延伸:
1、讨论各种骗术及应对。
2、教给亲朋防骗秘笈。
第2课:
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课时:
1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了解坏人欺骗惯用的一些手段。
2.了解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目标:
提高分辨善恶好坏能力、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目标: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教育重点:
1.了解坏人欺骗惯用的一些手段。
2.掌握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面对骗子如何识别其真实嘴脸和意图,并有效自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赵,22岁,今年7月刚从某网络信息学院毕业,看着周遭的同学都已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自己几个月来却一直还是处于失业的状态,心中十分着急。
应聘了多家单位,单位均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而婉拒他。
他总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常有“矮人一截”的感觉。
上个月,他看到了某网络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并在介绍中说明“无经验也可”,小赵不假思索就到这家公司填写了登记表,并对招聘公司的背景一概不问,面试人员跟他说什么他都答应,面试人员在面试过程中便提出要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小赵由于急于想得到这份工作,便交了钱,也没留下任何票据,听从面试人员的话语,回家等消息。
但等了一个月该公司仍然没有给他任何回音,他来到公司要求退钱,但由于拿不出任何凭据,只能无奈走人,工作没找到,连钱也被骗去了不少。
二、讨论
1、为什么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学生列举]:
列举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上当的原因
[教师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并提醒学生防范:
(1)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
当今的学生大多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进入学校后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容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2)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判别能力
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
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3)疏于防范是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在校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
事实上,很多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4)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当前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
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2、针对学生有哪些常见骗术?
[学生列举]:
列举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上当方式
[教师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并提醒学生防范:
(1)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2)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
(3)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
(4)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5)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
(6)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轻易诈骗得手。
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进行的收费、帮助联系入党和推荐做学生干部等事情,遇事要先和辅导员联系或报告,待弄清情况后再做也不迟。
目前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相当普遍,短信业务也成了手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不法之徒乘机大量地往别人手机里发送代办文凭、证照及中奖之类的短信息,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同学便轻易相信,一步一步地走到犯罪分子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
俗语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会有那样好事发生,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千万不要相信,也不要去理会这类短信息。
3、学生打工防骗
每年寒、暑假,许多同学会加入打工的行列,在这里,特提醒广大同学:
打工切忌赚钱心切,上当受骗。
观察眼下的市场情况,上当受骗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白忙一场型。
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佣,讲好的是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找个借口拖延一下,拖到学生开学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先付押金型。
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求职者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
但往往是学生付钱以后,招聘单位又推说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等候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
(3)临时工型。
一些小公司特别是个体建筑承包者看准暑假大学生挣钱心切,故意将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交给他们,而又不与他们签订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
(4)直销、传销型。
学生本来以销售人员名义来应聘,但到公司应聘后却被连哄带骗的先买下一些货品,然后公司再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并用高回扣作诱饵,一旦上当,往往是学生白搭一笔钱。
(5)模特、特种行业型。
这类招工通常称招模特或歌星、影星培训班,然后要学生花大价钱照艺术照,艺术照参加遴选,最后再找借口说应聘者条件欠缺予以拒绝。
也有的是以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的高薪来吸引求职者,有的甚至逼她们做色情交易。
同学们到这些场所打工,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课末总结:
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找工作是需要耐心、细心的,应聘每一个岗位都要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相应企业的情况及背景,看看企业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企业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投诉、不良记录等。
了解企业情况的方法有很多,在网上搜索查询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如在工商局等网站或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应聘企业名称搜索查看企业有关信息。
另外,劳动保障部2000年颁布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等行为。
板书设计:
提高警惕不上当受骗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 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老师 报警
第3课:
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怎么办
第一课时:
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3.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冷静、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点:
1.一个人人单势弱,遇到坏人该怎么办?
2.了解遇到坏人自我保护的几种办法和所应采取的措施.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板书(小黑板或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现在社会上比较复杂,坏人坏事也屡见不鲜.作为一位小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伸张正义,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们遇到坏人,该怎么办?
听故事:
二、.明理导行: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行动在线:
1.若遇到抢劫、绑架、敲诈勒索地坏人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与自救地办法呢?
(1)周旋。
遇事时要尽快镇静下来,佯装服从,拖延时间,寻机脱身逃走,迅速报警。
(2)呼喊。
突然大声呼救,引来旁人关注,令对方惊恐不安,乘机脱身。
(3)耍赖。
倒在地上耍赖打滚,叫喊哭嚎,引来旁人围观;歹徒大惊失措时,可乘机呼救报警。
(4)“认亲”。
当不远处有大人时可佯装惊喜万分,跑过去直呼叔叔或大哥,把歹徒吓跑。
(5)“调包”佯装乖巧,或突然装肚子疼、;昏倒,或突然提出上厕所,或找别人借钱,趁机呼救报警。
(6)“放线”。
佯装害怕,暂时答应对方条件,约定时间地点交钱物,待对方离开后,马上报警。
(7)抛物。
将书包或身上的值钱的物品抛向远处,并佯装生气、害怕状,当歹徒忙于捡钱、抢物时,快速脱身报警。
(8)吓唬。
佯装若无其事,理直气壮地指出一个亲友的名字吓唬对方。
(9)如果已经无法逃走,应采取的办法是:
先与其讲道理,晓以法律,迫使其放弃违法行为。
(10)我们一定要记住,反击罪犯时一定要先对双方实力进行冷静比较,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必要时可以舍弃财物,千万不能逞能而与罪犯硬拼。
3.天天提醒:
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危害人群。
:
人少的地方是歹徒抢劫的重要地点,如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室内等。
妇女老人小孩往往是抢劫者的主要目标,因为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安全教育 教案 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