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课题结题鉴定书.docx
- 文档编号:384221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14KB
XXX市课题结题鉴定书.docx
《XXX市课题结题鉴定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市课题结题鉴定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市课题结题鉴定书
XX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立项编号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生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XXX
工作单位XXX市XXX镇初级中学
研究起止时间:
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
鉴定方式:
填表日期2013年9月9日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成果鉴定须知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XX市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课题组申请结题鉴定时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5套。
每套材料包括:
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专著或研究总报告)、成果附件(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
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四、鉴定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
鉴定组专家一般为5—9人。
专家人选由课题负责人与市规划办共同商定,原则上每个鉴定组应包括3名以上(含3名)相关的学科成员。
五、鉴定组专家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审意见,并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
六、鉴定所需费用由课题组从研究经费中开支。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
成果主件
校本课程《XXX镇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成果附件
课题负责人
姓名
XXX
职称
中教二级
申请鉴定方式
原计划成果形式
原计划完成时间
2012年7月2日
课题负责人
姓名
XXX
职称
中教二级
通讯地址
XXX市XXX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XXXX
电子信箱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XXX
XXX镇初级中学
政教主任中一
审查材料,组织协调成员合作
XXX
XXX镇初级中学
政教主任中一
初二级部课题实验
XXX
XXX镇初级中学
教导处主任中一
初一级部课题实验
XXX
XXX镇初级中学
中高
初三级部课题实验
XXX
XXX镇初级中学
中一
初一级部课题实验
王海燕
XXX镇初级中学
中一
组织整理材料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等。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座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存在的一系列不文明习惯,并依此分析存在原因,在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组采取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按照分工制定了实施计划,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在学校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文明礼仪伴我行课外实践等各种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同时对课题研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5-7月)
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文明礼仪教育基本理论》、山东省德育理论与中学生行为标准和习惯养成以及《山东省“十二五”课题阅读与成长开题资料》。
制订专题研究方案;建立专题研究课题组;完成“新时期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9月)
完成“新时期家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现状、存在的误区与形成原因的调查”和“新时期家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和家庭培养有效经验的典型事例”的研究。
(三)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1、初期研究(2011年10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政教主任XXX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内容见《课题初期研究安排表》。
(附表一)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2011年11月-2012年6月)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制度规范、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
课题组编写《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分级选择实验班授课,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氛围。
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适合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并确立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可行性框架。
完成“‘新时期初中生家庭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指导’的方案”和“‘新时期初中生家庭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指导’的方案”的实施效果测试。
最后,改进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的建构方法、进一步完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的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体系。
3、终期工作(2012年9月-2013年6月)
课题组在学校的支持下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并对学校内各班级的“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研究,激发类似学生的自尊和主体意识,改变和感化他们,使“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变成自主、自理、自立、自强的行为,找到“问题”学生的自我教育方法。
对前一段研究工作阶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德育体系的建构规律及德育体系的建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德育效果。
(四)总结整理阶段(2012年7月-8月)
形成、修改全部成果;组织成果鉴定和课题验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法,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三、阶段成果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
字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
1
四、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内容提示:
成果是否达到鉴定要求;课题管理和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同意鉴定(或同意免于鉴定),鉴定所需经费是否有保证。
公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
五、专家鉴定意见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鉴定小组,于年月日,对主持的XX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在听取课题组汇报、阅读课题研究材料、质询答辩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意见:
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完成预期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达到水平,同意结题。
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六、XX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鉴定专家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专业
职责
七、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审批意见
公章
年月日
附件一
初中生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2013年8月
序言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长期以来文明礼仪也被人们视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
由于当今社会孩子已逐渐成为家庭的中心,也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初中阶段不仅是一个人生理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时刻,更是其行为意识、道德观念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此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影响,来改变其存在的负面因素,是本课题研究实验的方向。
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摘要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座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存在的一系列不文明习惯,并依此分析存在原因,在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组采取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按照分工制定了实施计划,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在学校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文明礼仪伴我行课外实践等各种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同时对课题研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中不良习惯,形成了讲文明,践行文明礼仪新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等文明大环境中成长进步。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课堂当中。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学校以往德育工作中冷冰冰说教的做法和印象,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中形成文明的好习惯。
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课题组认为在初中生处于认知能力和行为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和意识行为干预来实现好习惯的养成和文明行为的塑造,从而全面提高其素养。
完全可以建立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3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3
(一)研究目的3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3
(三)课题研究假设问题及解决策略3
二、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4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5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5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提出的背景5
三、相关研究成果8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程序9
一、研究目标9
二、研究的对象9
三、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9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的原则9
四、课题研究过程10
(一)准备阶段10
(二)调查研究阶段10
(三)实验研究阶段10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发现12
第五部分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12
【参考文献】13
附录:
13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初中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构建我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4、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我校校风建设工作,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促进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实践意义:
促进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培养目标。
(三)课题研究假设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课题总体研究假设及解决策略:
1、过准备阶段的调研,结合实际,编写校本课程,在学校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形成文明礼仪教育长效机制。
礼仪教育课的开设不是一次两次的讲座,应成为学生课程表中的常态课,结合我校实际,自助开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每周1-2节的固定模式。
授课形式不能仅仅是说教,如这样,教育效果差。
如可进行个人形体着装方面的礼仪教育,利用班级学生正反两例对照,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让学自身生成为活教材,这样的教育才深刻有效。
学校礼仪教育方面,选用学校礼仪方面不良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大加批评指责,起到伸张正义,抑制邪气。
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可引用新闻报道、图片、视频,先展示不良方面,让学生讨论,再展示正确的利益交往。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认知加强,教师的简单说教已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育组织形式上只有应用典型案例来震动学生。
2、在学校开展各种文明礼仪综合活动。
树立学文明树礼仪的浓厚校园、家庭环境。
如每学期以学校为一个大单位,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竞赛、课外实践以及有奖征文和文明礼仪在校外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和大环境。
3、树立学生身边学习的典型榜样。
针对社会共性的榜样缺失,导致中学生榜样迷失。
在礼仪教育方面,树立身边典型的榜样,如开展优秀升旗手、尊师标兵、礼仪之星、文明班级、礼仪示范班等评选。
评选要讲求时效性,真实性,深入学生之心。
评选活动不能只集中在开学或学期末,应该贯穿整个学期,如文明班级在春秋季运动会中各评一次,对于偶发的学生在校外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件,学校知道后,可利用晨会、班会予以表彰。
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中建立更多的激励机制,如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学生的成长报告,可采用学分制,规定学生到初三毕业最低要达到的学分,进行量化操作,然后在毕业鉴定中进行定性描述。
这种学分是从学生自身典型的品德行为、文明礼仪表现、社会实践事件中取得的。
二、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基本要求如何实践。
2、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现状分析。
3、影响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因素分析。
4、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
1、“文明”,广义地讲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发展的反映。
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动力,政治文明是制度保障,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
“文明”,狭义地讲就是你的行为不会伤害妨碍他人和社会,不会引别人不快的心理感觉。
2、“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法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语言以及行为规范。
礼仪起源于祭祀鬼神,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尊敬之心,礼也。
礼仪的本质在于谦恭、尊重,它能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素养、学识、风度和魅力。
“文明”与“礼仪”两者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
3、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学科课程文化、活动课程文化、环境课程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影视文化中的礼仪教育资源,并以它们为载体,发挥其文化引发、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礼仪文化走进初中学生的心灵,走进初中学生的精神,走进初中学生的生命。
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上,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提出的背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长期以来文明礼仪也被人们视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急速运转,我们在注重经济效益、信息化的同时,社会负面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譬如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文明礼仪教育,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从而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呈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与此同时,学校教育还带有较深的应试教育烙印,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也显然不够重视,这些都是重要的现实背景。
因此,如何加强新时期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明礼仪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强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只有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这是教育实践、教育规律的背景。
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教育对学生进行干预,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对初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良好的礼仪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不断增多,文明的礼仪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和国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初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今天的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将为明天成长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
“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和谐德育论》中有关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论述。
2、“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作为广义的“礼”,泛指一切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作为狭义的“礼”,则指礼节,礼仪。
守礼,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养成教育理论。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
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5、主体性教育理论。
孙喜亭认为:
强调教育主体功能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对待,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变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工具的教育,以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以主体身份出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
王道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
黄崴认为教育是人的主体发展的过程,同时认为“主体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三、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广大青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为此我们各级教育机构都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年-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经过长达五年的深入研究和在全国400余所中小学的实验,取得并推出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该研究结果的主要结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孙云晓教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对广大少年儿童发自肺腑的深切关怀。
本书适合广大父母阅读,也是广大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各教育机构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教程的理想选择。
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但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实施有效地教育策略仍然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程序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2、通过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的对象: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
三、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调查法,含问卷调查、座谈调查、跟踪调查;体验法;案例研究法;讨论法。
(二)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
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
在要求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示范性原则:
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
3、渗透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4、实践性原则:
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5-7月)
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文明礼仪教育基本理论》、山东省德育理论与中学生行为标准和习惯养成以及《山东省“十二五”课题阅读与成长开题资料》。
制订专题研究方案;建立专题研究课题组;完成“新时期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9月)
完成“新时期家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现状、存在的误区与形成原因的调查”和“新时期家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和家庭培养有效经验的典型事例”的研究。
(三)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1、初期研究(2011年10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政教主任XXX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内容见《课题初期研究安排表》。
(附表一)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2011年11月-2012年6月)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制度规范、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课题 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