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834751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8.92KB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读材料,审题目,所答所问。
一、依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
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原因、背景、条件、目的、实质、性质等。
三、分析影响、意义、评价等。
四、比较题
1.由……到……
2.A:
……
B:
……
五、分析、理解、说明观点题。
探究题、评述观点题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步骤:
第一步指出观点,并做解释(解释观点的含义)。
(观点明确)
第二步说明理由:
①理论解释②史实论证(史论结合)
六、运用***观点,评价***事件等。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革命史观等
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阶段评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等等
山东高考2009--27、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种。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带子,记亭言。
~.
孟干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尢学,乃曹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霄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赦。
号百经,自讲求,-——《三宇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7(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
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唧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雏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自尼所著《无倬运行之道路》。
——粟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罐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莉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2)思想领域的变化:
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利学领域的变化:
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米,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据材料结何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分)
(3)积极影响:
促进丁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
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5分)
(4)①科学知识重要:
科技是笫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如蒸汽机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牛顿的力学发现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②人文知识重要: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利技发展。
如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③两者同等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山东高考2010——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
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亚洲),结果却到了美洲。
(3分)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
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5分)
(若能概括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2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2分)
理由: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3分)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3分)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题最多得6分。
)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
(2)立场: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3分)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得分)
合理性: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4分)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3)(10分)
评分标准:
主题观点
(4分)
史论结合
(4分)
逻辑表达
(3分)
一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4分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4分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3分
二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3~2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3~2分
条理比较清晰
基本符合逻辑
1分
三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1分
史实不够准确
1分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0分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可见,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可见,不交流有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山东高考2011——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君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君之与臣,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材料二。
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分)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8分)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作者认为,无论传统的还是交流进来的思想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由此可见,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山东高考2012--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
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
据。
(6分)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一些人”观点的看法。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2012山东——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2011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西方崛起是自身发展的结果。
古希腊时期就创造了出现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著名的具有人文理念的思想家,并且产生了民主政治,古罗马则以其罗马法而闻名于世,到十四世纪后,西方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启蒙运动等等事件,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西方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
西方崛起要归功于以东方文明为主的其它文明成就。
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方文明在古代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传入欧洲后,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新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则为开辟新大陆做出了贡献,火药则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旧贵族,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利益于中华文明的传入,所以说,西方的崛起应归功于以东方文明为主的其它文明成就。
西方崛起既是自身发展的结果,又是其它文明传入的结果。
2013年1月济南市模拟—24.(14分)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特征”。
(6分)
材料二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
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工业革命》
(2)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
(6分)
(1)工业组织学派:
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大企业时代;
技术学派:
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能源学派:
煤的广泛运用及石油、电力作为新能源的应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
(6分)
(2)观点:
全面的观点。
(2分)
现象:
社会上,人们应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生活日渐现代化;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等;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6分)
2013年3月济南市模拟—28.(23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
(6分)
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
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
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
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
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8分)
(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6分)
(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
(6分)
(2)14世纪后的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
17世纪后的欧洲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18世纪后的欧洲通过工业革命,采用机器大生产,逐渐实现了近代工业化;
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
(8分)
(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
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中国近代化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
(6分)
2013年5月济南市模拟—28.(20分)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
……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
材料二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
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
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顿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
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4分)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
(4分)
材料三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今天》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6分)
(1)贡献:
关注社会和人生,追求美德。
(2分)
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对后世人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分)
(2)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天主教信仰危机;资本主义发展。
(4分)
说明:
必须答出代表人物及作品、作品怎么体现人文主义的。
(4分)
(3)观点:
人文主义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
(2分,只要答出“联系密切”即可)
论证;18世纪,启蒙思想达到高潮,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规划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它推动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或:
法国先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
(4分)
2013年5月济南市模拟—29.(16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建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1895年后至清末的十几年间,中外官商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出现了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
到1911年全国已有铁路近万公里。
——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
(6分)
材料二甲午战后,兴修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成为清政府的国策要政。
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下……借洋债成为卢汉铁路的主要用款来源。
……尽管该合同在路权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卢汉铁路的兴建利大于弊。
——白寿彝:
《中国交通史》,p181-18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借洋债”修建卢汉铁路“利”与“弊”(6分)。
材料三学界对铁路是商办、还是官办的问题,过去一向批判官办,肯定商办,这就造成一个思维误区,以至于对商办铁路的经营弊端,管理的混乱、腐败,资金筹措艰难等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百般解释。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
(3)过去史学界在对待中国铁路的修建方式问题上,一向是批判官办,肯定商办。
请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分)
(1)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大举修建铁路;帝国主义为方便对中国的侵略,抢夺中国路权,修建铁路;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推动了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
(6分)
(2)利:
提供了修路资金,加快了铁路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分)。
弊:
造成列强控制了中国路权的状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3分)。
(3)官办铁路的承办者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政府,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因而予以否定。
(2分)商办铁路代表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近代民主革命中也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
因而予以肯定。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选择题 答题 方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