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83358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9.10KB
拙政园实习报告.docx
《拙政园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实习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
篇一:
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
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
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
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
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
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拙政园造园手法
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
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
绿色是自然的
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
静,充满希望和活力。
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
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
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
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
木繁花。
”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
点有很多,如“绿绮亭”、“晚丹晓翠”、
“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
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
在那么单调乏味。
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
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
色彩却非常简单。
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
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
这简单的色彩,
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
风光无限。
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
高低错落,图片1
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个园林分割开来,
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
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
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
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
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拙政园的建筑内容
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
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
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
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
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
忘返。
园林的空间形态图片2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但不失美感。
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
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
粉墙、黛瓦、栗色的窗
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
这简单的色彩,看
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
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
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
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
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
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图片3
与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
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
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山的布置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
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图片4
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
无定形,山有定法。
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
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
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
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
进门见山这种处
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
既是屏障,
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
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
就好象“犹抱
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
见识“庐山真面目”了。
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
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
魅力”吧。
图片5
水的布置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
山贵有脉,水
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
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
水为底,堪称佳构。
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圆润的
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
心旷之觉。
图片6
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
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
不同的植物,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
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
经霜丹风,雪中梅朵。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
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图片
7
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
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
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
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
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
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
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
置亦是如此。
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
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开来,诸多地方都给
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图片8
4拙政园交通设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
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
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
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
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
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
非机动车则
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
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
一东部景区:
图片9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
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
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
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篇二:
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
姓名:
李济清
学号:
1351218
班级:
13级园林
(2)班
在结束了上海的实习任务后,我们转站来到了淡雅秀丽的苏州,畅游了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留园、狮子林以及拙政园。
下面就从拙政园的园林建筑上谈谈我之所见。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其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
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今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即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的格局。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
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涵青亭,放眼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放眼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西园面积约为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
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
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
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
咸丰至光绪年间。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亩,其中水面占1/3。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
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
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
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
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
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
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漪亭”。
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
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
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
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
“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
同时石坊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荷风四面亭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
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
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在挫政园雪香云蔚亭,位于园中部的一小山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
挫政园中部的荷花池,池南正对园内主要厅堂---远香堂,每当夏季,荷花盛开,阵阵沁香随微风吹拂到厅堂内外,馨人肺腑。
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对比手法。
挫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
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种植桂和竹,营造园
林幽静恬远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得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处于远香堂西南面的小飞虹一带,可谓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这里的空间丰富,步移景异。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
小飞虹不但形态
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分隔了两边的空间,但又隔中有透。
从松风亭可以透过小飞虹看到香洲的一隅,而透过香洲也可以隐约看到松风亭,空间层次比较深远。
站在小飞虹上,更是能饱览周围的水景,廊景,葱郁的植被,隐约见到远处的见山楼,近处又可以见到北面香洲,还有南面小沧浪,可谓是节点位置,利用的极为妥善。
小飞虹西南面的志情高远的空间也值得品味。
这里用一圈回廊圈出了一个极为小的内院,与背面的大院形成对比,互相通过一道走廊形成空间互透。
南面则通过引入湖水,形成一个小的封闭的水景,并在南墙前种植乔木,通用园林山水画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手法,形成一幅怡然的水墨画,环境幽雅恬静,回味无穷。
使用同样的手法的还有西面的玉兰堂南院和东面的海棠春坞和西面的鸳鸯馆。
宜雨亭所处的位置空间也很丰富,往东可望香洲,西面可见鸳鸯馆,北面与远处的倒影楼形成对景,又与西北面的与谁同坐轩遥相呼应,并可隐约见到北山上最高的浮翠阁。
这里的宜雨轩,与谁同坐轩,浮翠阁既是良好的赏景点,又是园中及其重要的景观建筑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
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
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玉兰堂:
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
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小飞虹:
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古典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的三大特色——植物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
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
总结来说,拙政园植物配置有三大特色:
(1)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植物的“比德”思想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以物“比德”的传统,到孔子而树立典型。
中国园林植物的选择受其影响,尤其是文人写意园中注重植物的“比德”思想。
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高贵的品格和淡漠名利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所称颂。
拙政园中沿水面多处布置了与赏莲有关的建筑,称为拙政园的主题景区。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香洲等,有利于人们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
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的欣赏相结合,如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坞,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以枇杷组景的枇杷园等等,形成了以观赏花木为主题的多处景区,并通过对联、匾额等赞颂花木精神,升华了园林意境。
(2)在植物配置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在拙政园的荷池四周,垂柳轻拂,迎春连翘,低垂于水面;更有濒水的芙蓉、碧桃、紫薇、夹竹桃相互掩映,池中则荷叶田田。
山间林地,多植松柏、高槐、杉树、枫树、女贞,间以观花观果的大中乔木如玉兰、木瓜、梨树、橘树等,低灌木如构骨、六月雪、南天竹,地被植物如书带草等,形成了丰富的种植层次。
(3)拙政园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征阳春三月,拙政园里柳枝拂水,桃李争春。
可以看到玉兰堂前玉兰盛开,温润如玉,幽香醉人。
可至海棠春坞赏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照红妆”。
仲夏时节,池畔浅紫、粉红的紫薇花掩映着,池中荷叶阵阵,荷香沁鼻。
驻足荷风四面亭可以领略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情景;山坡浓荫匝地,令人暑气顿消。
秋风起时,园中并无萧瑟景象,春华秋实,正是收获的季节。
待霜亭是赏秋的佳处。
登高望远,秋水长天,山坡上金橘满枝,火红的石榴低垂,枫叶灿若红霞。
园内桂花飘香,真是使人志清意远的佳境。
寒冬腊月,腊梅绽放,暗香浮动,松柏长青。
拙政园花木的成功运用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家们运用花木的成熟和高超技巧,它典型表现在集中以某个花木为主题,赞颂花木精神;重视花木的天然生长状态,花木种植宛若天成。
花草树木有斑斓之色彩,馨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叶雨打芭蕉之声,阳光月光下的树木婆娑之影。
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予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
中国园林植物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其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被认作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
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征。
编篱种菊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象征着简朴淡泊的生活之道。
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
清雅淡逸的兰花具有君子风范,尤为文人韵士所吟诵。
拟人化了的花草树木皆有情,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
这是中国园林植物的独特之处。
因此,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兼顾了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
这是一趟美妙的学习旅程,虽然很累,却真正觉得学到了东西,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了解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并掌握了我国现代城市园林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
形式,规划和特点,从中学到的是实际的手法和形式,是对课本上学习的内容的论证,期待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实习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拙政园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