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docx
- 文档编号:3832371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87.64KB
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docx
《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
2022年高三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小题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答案】
【1】B
【2】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读图该省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死亡率基本不变,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仍为正,说明人口总数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放慢。
【2】读乙图资料,1990年的老年人比重为5.59%,未达到老龄化;但2000年的老年人口比重为7.47,已经超过老龄化指标,说明在此期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选择题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丁国B.丙国C.乙国D.甲国
【2】以上四国中
A.丁国现阶段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B.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C.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
D.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3】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年轻化B.城市化率低C.生育意愿弱D.婚育年龄小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因此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该国的平均年龄,图中甲国在2015~2050年人口中位数增长较快,而且中位数较大,说明甲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老龄化程度最显著,故答案选D项。
【2】读图分析可知,2015年丁国的人口中位数为40岁左右的,而且之后人口的中位数还在逐渐增加,说明该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逐渐减小,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人口人口增长速度缓慢,A对;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说明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原因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没有控制人口增长,B错误;与甲国相比,乙国老龄化问题较轻,可通过人口政策,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不用接纳海外移民,C错。
四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定是甲国,不能表示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甲国,D错。
故答案选A。
【3】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所以年龄中位数越大,表示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老龄化越明显。
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导致生育意愿弱,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因此答案选C项。
选择题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2】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答案】
【1】C
【2】B
【解析】
【1】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入率的和。
根据图示曲线,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③,和值最大,C对。
其它时期和值较小,人口增长率较小,A、B、D错。
【2】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该地需要的劳动力减少,B对。
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房价增长快不是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A、C错。
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经济水平不可能持续下降,D错。
选择题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图为1980—2016年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GDP、20-39岁常住人口及该年龄段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
A.GDP所占比例始终较低B.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幅度更小
C.20-39岁户籍人口总量减少D.经济总量增长慢且经济竞争力减弱
【2】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城郊农业发展B.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
【答案】
【1】B
【2】D
【解析】
【1】根据图中数值,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GDP所占比例始终较高,A错。
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幅度更小,但所比重比广东大,B对。
20-39岁户籍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不表示总量减少,C错。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长三角经济竞争力稳定,有增长,D错。
【2】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D对。
城郊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兴起的,限制城郊农业发展,会导致城市供应不足,A错。
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产业升级,B错。
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不利于城市环境改善,C错。
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读表回答下面各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
C.8亿~9亿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
【1】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到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到9亿。
【2】影响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
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
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
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
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或:
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小,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年型人口。
(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解析】
(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2000-2001年,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说明老龄化加剧,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本题主要分析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南通老年人口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
(4)本题可以迁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来解答,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
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
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掘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了劳动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册 地理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