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83098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36.55KB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六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司南指示方向B.高温烧制陶瓷
C.侯氏制碱D.黑火药爆炸
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3.近年来,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PM2.5D.二氧化氮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白烟出现
B.碘酒滴到刚切开的马铃薯截面上,出现红色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硝酸铵溶入水中后,感觉容器壁发烫
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体积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氢气燃烧生成水——原子总数减少
D.不抽烟的人也会吸“二手烟”——分子在不断运动
6.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纯碱除去发酵面团中的酸味
B.用亚硝酸钠腌制腊肉保鲜
C.草木灰(含K2CO3)可作为一种农业钾肥
D.食用钠盐以保持体液电解质平衡
7.下图是工业上一重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H4属于无机化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与氢分子结构不同决定其化学性质的差异
8.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
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A.金B.银C.铜D.锌
9.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
B.硒属于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
C.硒原子易失去6个电子
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0.汞,俗名“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重质金属,易蒸发,吸入人体后,可导致中毒症状。
体温计、血压计中,已逐渐禁止使用含汞物质。
下列属于汞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B.不溶于酸不溶于碱
C.可蒸发D.液态汞密度较大
11.根据下表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NaCl/g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g
20.9
31.6
45.8
63.9
85.5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NaC1可得到15g溶液
D.要将混有少量NaCl的KNO3提纯可用蒸发结晶
1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
13.人们出行时,常随身购买一盒“自热式方便饭”。
发热包主要利用生石灰与水作用放热,该反应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内、外盒利用聚丙烯塑料制成,随意丢弃,会带来___________问题。
14.如图是某同学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
(1)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该反应中CO_____(填“得到”或“失去”)氧。
(2)尾气中还有剩余的CO,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6.房屋装修后,常用草酸(化学式为H2C2O4)溶液清洗地上的水泥块(含有碳酸钙),浸泡时,有气泡产生。
已知一个草酸分子可离解出2个H+和一个C2O
,草酸根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CO3=_____+CO2↑+H2O。
17.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一般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03)。
如图是市售的某品牌加碘盐标签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物质分类属于(填“酸”、“碱”或“盐”)。
(2)碘酸钾由中元素组成。
(3)碘酸钾中钾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
(4)碘酸钾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三、实验题
18.下图是初中化学气体制取实验中用到的常用仪器和装置。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加热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其水溶液呈碱性。
如果采用装置H收集氨气,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集满后放置的方法是____(填“F”或“G”)。
(4)实验制得的氨气混有少量水蒸气,要进行干燥,可选用_____(填“生石灰”或“浓硫酸”)做干燥剂,不选另一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稀氨水曾经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四、流程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矿石样品制备氢氧化镁。
该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其中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制备的简易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溶液A中的阳离子除了Mg2+、Fe3+、Cu2+外,还含有_____,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色;氧化铁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在溶液A中加入廉价的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使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
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4.2
8.6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为使Fe3+与Cu2+沉淀完全,而不至使Mg2+沉淀,所得溶液B的pH的范围是_______。
(3)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后,溶液中明显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0.化学实验课上,甲同学向适量Na2CO3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充分震荡,无明显变化,乙同学向适量稀盐酸中滴加几滴Na2CO3溶液,立即有气泡溢出。
同样的反应试剂,却出现不同的现象,就此疑惑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
反应Ⅰ:
Na2CO3+HCl=NaCl+NaHCO3(先)
反应Ⅱ:
NaHCO3+HCl=NaCl+H2O+CO2↑(后)
②含HCO3-的盐易溶于水,NaHCO3与CaCl2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猜想】甲同学实验盐酸很少,可能只发生了“反应Ⅰ”,没有气泡产生?
【实验探究】要验证只发生了“反应Ⅰ”,即证明所得溶液中NaHCO3的存在,还可能有未反应的Na2CO3。
实验一:
取适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慢慢滴入C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所得溶液含有______;继续加入CaCl2稀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加入过量CaCl2稀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实验二:
取实验一的清液,滴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解释】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不用其他任何试剂,鉴别稀盐酸与Na2CO3溶液两种无色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1.实验室用25g过氧化氢溶液和0.6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原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司南指示方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高温烧制陶瓷跟燃烧有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侯氏制碱,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黑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为有毒品标志,选项不符合题意;
B、B为国家节水标志,选项符合题意;
C、C为可回收物标志,选项不符合题意;
D、D为禁止吸烟标志,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PM2.5能导致雾霾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能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不是白烟,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B、碘酒滴到刚切开的马铃薯截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硝酸铵溶入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感觉容器壁变冷,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实质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但原子的总数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D、不抽烟的人也会吸“二手烟”,是因为香烟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吸“二手烟”,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纯碱是碱性物质,用纯碱可以除去发酵面团中的酸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属于致癌物质,腌制的腊肉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草木灰中含有K2CO3,可作为一种农业钾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钠盐是电解质必不可少的主要成分,食用钠盐以保持体液电解质平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B、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与氢分子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为了防止铁在海水中被锈蚀,应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锌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在所给出的金属中锌比铁活泼,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锌。
故选:
D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的原子序数为34,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34,所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选项说法正确;
B、硒属于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银白色是汞的颜色,颜色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不溶于酸不溶于碱指的是汞既不与酸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与碱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C、蒸发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了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
氯化钠>硝酸钾,30℃时,溶解度:
硝酸钾>氯化钠,说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符合题意;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该温度下,1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只能溶解3.6g,可得到3.6g+10g=13.6g溶液,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要将混有少量NaCl的KNO3提纯可用降温结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解析】
【详解】
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13.
白色污染
【解析】
【分析】
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以及环保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
,白色污染。
【点睛】
本题考查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以及环境保护,牢记即可。
14. 得到 将尾气点燃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中CO得到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变成了CO2,故填:
得到;
(2)CO具有可燃性,而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故填:
将尾气点燃。
15.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OH-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现象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
16. +3 CaC2O4
【解析】
【详解】
草酸根中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故2x+(-2)×4=-2,x=+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H、C、O的个数分别是1、2、3、7,生成物中含Ca、H、C、O的个数分别是0、2、1、3,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a、2个C、4个O,还应补充CaC2O4。
17.
(1)盐
(2)三(3)39:
127(4)热稳定性差
【解析】
【详解】
(1)碘酸钾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碘酸钾由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
(3)碘酸钾中钾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39:
127;
(4)标签中“勿长时间加热”说明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为热稳定性差。
【点睛】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18. 长颈漏斗 A、C、D
b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a导管口,若试纸变为蓝色,说明已集满 G 生石灰 氨气要与浓硫酸反应 氮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加热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CD;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如果采用装置H收集氨气,应从导管口b端进入;
氨气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氨气验满: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a导管口,若试纸变为蓝色,说明已集满;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满后,应倒放在桌面上,故填:
G;
(4)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应选用生石灰;
(5)稀氨水含氮元素,可作氮肥。
19. H+ 红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 6.7—8.6 Mg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溶液A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则加入的稀盐酸过量,稀盐酸在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溶液中还含有H+,故填H+;
溶液A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2O3+6HCl=2FeCl3+3H2O;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
(2)由图可知,当溶液的pH=8.6时,Mg2+才开始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当溶液的pH为6.7时,Fe3+与Cu2+完全转化为沉淀,所以为使Fe3+与Cu2+沉淀完全,而不至使Mg2+沉淀,所得溶液B的pH的范围是6.7—8.6,故填6.7—8.6。
(3)由图可知,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后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所以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后,溶液中明显减少的离子是Mg2+,故填Mg2+。
20. Na2CO3 完全除去所得溶液中的Na2CO3 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可发生不同的反应 取适量一种溶液,逐渐滴加另一种溶液,若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Na2CO3溶液,若没有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盐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适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慢慢滴入C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所得溶液含有碳酸钠;继续加入CaCl2稀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加入过量CaCl2稀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所得溶液中的Na2CO3,排除对碳酸氢钠检验的干扰,故填:
Na2CO3;完全除去所得溶液中的Na2CO3;
实验二: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实验一的清液,滴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故填:
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结论与解释: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可发生不同的反应,故填:
可发生不同的反应;
反思与拓展:
取适量一种溶液,逐渐滴加另一种溶液,若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Na2CO3溶液,若没有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盐酸,故填:
取适量一种溶液,逐渐滴加另一种溶液,若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Na2CO3溶液,若没有立即出现气泡,则滴加液为盐酸。
21.
(1)催化作用
(2)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可知,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0.8g;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x=1.7g
则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解析】
【详解】
(1)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2)详解见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内江市 中区 内江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