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作物育种学第6章杂种优势利用.docx
- 文档编号:383049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63KB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作物育种学第6章杂种优势利用.docx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作物育种学第6章杂种优势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作物育种学第6章杂种优势利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作物育种学第6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六章杂种优势利用
本章重点:
作物杂种优势的概念、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特别是CMS和GMS的利用,包括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优势杂交种的配置等。
授课内容:
一、杂种优势现象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三、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四、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五、优势杂交组合的选配*
六、杂交种种子的生产
一、杂种优势现象
(一)基本概念
1、杂种优势(heterosis):
指杂合体在一个或多个性状上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即F1>P1、P2
如:
不同的品种间、自交系间、甚至不同的种、亚种间杂交,其杂交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性状优于其亲本。
2、杂种优势利用:
利用杂合体的超亲现象,配制和种植杂种,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增强适应性,改进品质等。
3、杂种优势育种:
选育优良亲本,配制优势组合,并大量经济地生产杂交种子,供生产利用的育种技术。
4、自交系:
异交作物连续自交和选择,获得的近似于纯系的品系。
5、测验系:
用来测定其它亲本配合力的品种或品系。
6、单交与单交种:
两个自交系杂交称为单交。
单交产生的杂种称为单交种。
AⅹB
7、双交与双交种:
两个单交种的杂交称为双交,双交产生的杂种称为双交种(doublecrosshybrid)。
(AⅹB)ⅹ(CⅹD)
8、顶交与顶交种:
品种与自交系的杂交称为顶交,如品种甲ⅹ自交系A。
顶交产生的杂种称为顶交种(top-crossvariety)。
9、三交种(threewaycrosshybrid):
自交系与单交种的杂交产生的杂种。
AⅹBⅹC
(二)杂种优势表现
1、杂种优势表现的多方面性
杂种优势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
从人们所关心的经济性状上分析,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体方面:
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块根、块茎也增大增重。
(2)生殖体方面:
结实器官增大,大穗、大粒,产量构成因素普遍提高,导致产量大幅度提高。
杂交种比常规品种一般可增产10%以上。
(3)品质与抗性方面:
杂交种的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熟期一致、产品外观品质和整齐度提高;抗病虫性、抗逆性、适应性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等。
2、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动物、植物、微生物
●高等生物、低等生物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但表现非常复杂,优势的大小(强弱)除与亲本性状的差异、纯合度等密切相关外,而且:
(1)并非所有组合均有杂种优势。
(需要组合筛选)
(2)同一组合,并非所有性状同时有杂种优势。
(优势性状有侧重)
(3)杂种优势的大小因环境而异。
(需多点试验)(板书,图)
(4)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衰退。
(生产上只利用F1)
从F2开始则发生性状分离,F2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很大,生长不整齐,在生长势、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均比F1显著下降,从而出现优势逐代衰退现象。
其F2优势降低的程度可用下式进行估算:
F2优势降低率(%)=[(F1-F2)/F1]ⅹ100
一般地,双亲遗传差异越大,亲本纯合度越高,F1的优势越大,F2的衰退现象也越明显。
(三)杂种优势的度量
1、中亲优势:
(F1-MP)/MP×100%。
MP=1/2(P1+P2)
2、超亲优势:
(F1-HP)/HP×100%
负向超亲优势:
(F1-LP)/LP×100%
因此有正向杂种优势与负向杂种优势之分。
二者在生产上均可加以利用。
HP:
高值亲本;LP:
低值亲本。
3、超标优势,也称为对照优势:
(F1-CK)/CK×100%
4、杂种优势指数:
F1/MP×100%
(四)杂种优势利用简史
1、利用简史
动物杂种优势的发现与利用早于植物。
Ø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
马×驴→骡。
Ø1637年《天工开物》:
杂种蚕利用。
ØKolreuter(1763):
烟草杂种优势现象,育成了早熟、优质的烟草种间杂种。
ØMendel(1865):
杂交豌豆的株高杂种优势现象,提出了杂种活力(hybridvigor)术语。
ØDarwin(1877):
发现玉米等作物的杂种优势,提出了异花授粉有利和自花授粉有害的观点。
之后,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了玉米品种间杂交种的优势。
ØShull(1908)提出了“杂种优势,Heterosis”这一术语和选育单交种的基本程序,建议进行商业化生产玉米单交种。
他从遗传理论上和育种实践上为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但因当时的自交系产量低,生产商品杂交种子成本高,致使玉米单交种未能投入生产。
ØJones(1918)提出了利用双交种的建议,使玉米杂种优势商业化利用成为可能。
Ø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美国开始创建了一批以生产玉米商品杂交种子为主的科技行业—种子公司,使玉米杂交种得以迅速推广。
Ø1934年美国玉米杂交种只占玉米种植面积的0.40%。
1944年玉米杂交种面积已占56%。
1956年后全美已普及了玉米杂交种。
1963年,由于自交系水平的提高,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单交种,目前,生产上种植的主要是单交种,小部分为三交种和品种群体。
在中国:
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因连年内战外患,获得有限的育种成果也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直到50年代,才推广品种间杂交种,60年代推广双交种,70年代推广单交种。
目前全国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已占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
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实现水稻三系配套,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目前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0%左右,产量占全国水稻产量的60%左右。
从1976年到2002年,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40多亿亩,增产粮食4亿多吨。
中国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开创了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植物杂种优势普遍利用
v大田作物:
玉米、水稻、高梁、黑麦、向日葵、棉花、烟草、小麦、大麦、燕麦、谷子、珍珠粟、大豆、油菜、甜菜以及苜蓿等牧草。
v蔬菜作物:
甜玉米、番茄、洋葱、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瓜、笋瓜、南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石刁柏、莴苣、辣椒、葱、芹菜、食荚菜豆、菜豆、豌豆、马铃薯。
v其它植物(作物):
椰子等果树植物,桉树等林木植物以及秋海棠等观赏植物。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现代作物育种研究的热点,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受到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进展非常快。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杂种优势是一种复杂的遗传现象。
不同的原因可能导致同一种现象的产生,杂种优势不是唯一的(并非所有杂种都有优势,有的还不如其亲本)。
自作物杂种优势的发现和利用以来,科学家已提出了多种假说来解释其遗传机理,如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核质互作假说、遗传平衡假说等,但没有一个假说可以解释所有杂种优势现象。
目前比较被接受的两个假说是:
1、显性假说(dominancehypothesis)
该假说由Davenport(1908)提出,经Bruce(1910)和Jones(1917)发展。
●假说要点:
杂种F1集中了双亲中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而产生杂种优势。
如:
AABBccdd×aabbCCDD
↓
F1,AaBbCcDd
假设对某一数量性状的贡献:
A=12,B=10,C=8,D=6,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贡献分别为6、5、4、3,则亲本AABBccdd的该性状值为12+10+4+3=29,另一亲本aabbCCDD的值为6+5+8+6=25。
F1该性状的表现:
(1)无显性时,则F1中Aa、Bb、Cc、Dd的贡献值都等于相应的等位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平均值,即F1:
AaBbCcDd=1/2(12+6+10+5+8+4+6+3)=27,恰是中亲值,没有杂种优势。
(2)部分显性时,则F1性状的值大于中亲值,有部分杂种优势,即F1:
AaBbCcDd>1/2(12+6+10+5+8+4+6+3)>27。
(3)完全显性时,则Aa=AA=12,Bb=BB=10,Cc=CC=8,Dd=DD=6,因此,F1:
AaBbCcDd=12+10+8+6=36。
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而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
2、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hypothesis)
该假说由Shull(1908、1910)提出,经East(1936)发展而来,也称为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hypothesisofallelicheterozygosity)。
●假说要点:
F1的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导致杂种优势。
即Aa>AA或aa,Bb>BB或bb
◆假说认为:
杂种优势不是简单的显、隐性关系,而是由于F1的异质性、以及基因之间复杂互作引起的。
这种复杂的互作效应导致杂合基因型效应超过纯合基因型效应。
即由于等位基因各有本身的功能,分别控制不同的酶和不同的代谢过程,产生不同的产物,从而使杂合体同时产生双亲的功能。
以上两个假说都有实验结果的支持,但都不能解释所有杂种优势现象。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超亲遗传?
三、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问题:
自交、异交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有何特点?
(一)人工去雄杂交制种
1、人工去雄,人工授粉
(1)适用范围:
用种量少,花器大、去雄容易,繁殖系数高的作物,如烟草、番茄等(花器虽不大,但繁殖系数高,且用种量少),棉花(花器大、去雄容易,用种量少)。
(2)特点:
配组容易、自由
2、人工去雄,自然授粉
(1)适用范围:
异交作物,如玉米(雌雄同株异花)、菠菜(雌雄异株)、人工诱导的雌雄异株的黄瓜(短日高温多雌株,GA3处理雌株雄性化)等。
(2)特点:
配组容易、自由
(3)方法:
设置制种隔离区,将父、母本(最好父母本均为自交系)调好播期,按比例种植,当母本授粉之前,把母本株上的雄花序全部拔除,母本雌花自然接受父本花粉受精结实,获得杂交种子。
(二)化学杀雄制种
1、方法
利用花粉与柱头对某些化学药剂敏感性差异,在花粉发育前的适当时期,选用一些内吸性的化学药剂和适当的浓度喷洒植株,可抑制花粉的正常发育,使花粉败育,达到杀雄的目的。
乙烯利、232和二氯异丁酸钠、稻脚青和杀雄剂一号,分别对小麦、棉花、水稻和油菜有较高的杀雄效果。
2、特点
配组容易、自由
3、问题
◆杀雄不彻底
●群体植株间、个体主穗与分蘖间以及不同部位的花朵间发育不同步性
●无专效的杀雄剂
◆杀雄剂残毒
◆法律障碍
在上述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化学杀雄只能作为一种补助手段,难以广泛采用。
▪(三)利用自交不亲和性
1、自交不亲和性与自交不亲和系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
指雌、雄性器官和配子发育正常,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自交或系内姐妹交不能结实的特性。
●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株系或品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受单一位点(Slocus)(复等位基因S1-Sn)或多基因控制。
☐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茄科等植物,在十字花科中尤为普遍。
▪2、两类自交不亲和性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gametophyticSI):
受配子体(n)基因型控制。
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
花粉能正常发芽并进入柱头,但花粉管遇到卵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后发生相互抑制。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porophyticSI):
受孢子体(亲本,2n)基因型控制。
表现在花粉粒及花粉壁成分与雌蕊柱头毛或乳突细胞之间,即雌雄二倍体细胞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因而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
◆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的SI属于sporophyticSI,在开花前1~4d,柱头表面形成一层由特异蛋白质构成的隔离层,它能阻止自花花粉管进入柱头而表现不亲和。
▪3、自交不亲和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十字花科作物,如油菜、甘蓝、花椰菜等作物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大量套袋自交:
在原始群体(杂交种或品种)中,大量选择单株并在开花前套袋。
当袋内花朵开花时,取其花粉对同株其它花朵进行人工授粉。
种子成熟后,把所有单株套袋自交的种子分株收下,按下式计算自交亲和指数:
收获种子数
自交亲和指数=
辅助自交花朵数
凡亲和指数小于1.0的,就是自交不亲和株,可当选。
●定向选择:
当选的单株种成株系,继续人工授粉,定向选择3~5代,使性状稳定,即为自交不亲和系。
⏹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
方法很多,效果好的有2种:
●蕾期授粉:
开花前1~3d,用镊子剥开花蕾,人工授粉。
此时雌蕊柱头表面尚未形成特异蛋白质隔离层,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交种子。
此法费工费时,成本高,技术要求严,只适于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和选育自交不亲和系。
●花期盐水喷雾:
在花期用5%~8%浓度的盐水喷雾,可以提高自交结实率,效果与蕾期授粉相当,方法简便,成本低,可普遍采用。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交种
主要有两类杂交种:
●单交种:
自交不亲和系×自交亲和系(或品种)
●三交种:
(A×B)×C
自交不亲和系A与B的s基因不等位,互为保持系。
A×B的F1为自交不亲和杂种种子,C具有显性自交亲和基因,组配成可以正常自交结实的三交种,作为商品杂交种利用。
利用三交种,杂交种子产量提高,种子成本降低。
▪(四)利用雄性不育性
1、利用CMS
利用各种CMS不育系为母本,用相应的恢复系为父本,组配优势组合。
即A×R→F1,“三系法”。
2、利用GMS
棉花利用标记法生产隐性核雄性不育杂种,大麦上利用平衡三级三体法生产隐性核雄性不育杂种。
应用最成功的是光温敏核不育的利用,即S×R→F1,“两系法”。
如,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小麦、油菜、谷子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
上述4种途径中,利用植物雄性不育性是最主要的方法。
专门一节讲授。
▪四、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分类
1、定义:
指植物的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导致不育的特性。
植物界普遍存在,40多个科600多个种。
2、分类及其遗传
(1)胞质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
由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
其实质是质核互作不育(cytoplasmic-nucleicmalesterility)。
只有S(rr)基因型是不育的,其它基因型均为可育,包括:
N(RR)、N(Rr)、N(rr)、S(RR)和S(Rr)。
S:
质不育基因,N:
质可育基因;R:
核可育基因,r:
核不育基因。
●S(rr)个体或品系的花粉(雄配子体)是不育的,因此,这样的品系称为不育系(雄性不育系),用A代表。
S(rr)×N(rr)→S(rr),F1表现不育,说明:
●N(rr)具有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的能力。
具有N(rr)基因型的品系称为保持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用B代表。
◆保持系可分为同型保持系和异型保持系
●S(rr)×N(RR),或S(rr)×S(RR),F1的基因型S(Rr),表现可育,说明该两种基因型都可以使不育性恢复正常。
具有N(RR)或S(RR)基因型的品系或品种称为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用R代表。
◆按照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可以把CMS分为两类:
●孢子体不育(sporophytesterility):
花粉育性由孢子体(母体植株)基因型决定,与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无关。
其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Ø当母体植株不育[S(rr)]时,其花粉全部不育
Ø当母体植株可育[N(RR)、N(Rr)、N(rr)、S(RR)和S(Rr)]时,其花粉全部可育。
ØA×R→F1基因型S(Rr)正常可育。
F2群体因不育基因分离,出现不育株。
玉米的T型胞质不育、水稻的野败型、印泥水田谷胞质不育、冈比亚卡型胞质不育、红莲型胞质不育等。
●配子体不育(gametophytesterility):
花粉育性由花粉本身的基因型决定。
其花粉败育发生在配子体阶段:
Ø花粉携带可育基因时可育,携带不育基因时不育。
Ø当母体植株不育[S(rr)]时,花粉全部不育
Ø当母体植株纯合可育[N(RR)、S(RR)]或为N(Rr)时,花粉全部可育。
Ø当母体植株为S(Rr)时,即,S(rr)×N(RR)或S(RR),F1基因型S(Rr)的花粉可育和不育各占一半,但结实正常。
由于F1中的不育花粉不能参与受精,因此F2不会出现不育株。
如水稻的包台型不育,玉米的M型不育等。
(2)核不育(genicmalesterility,GMS):
由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的不育类型,不育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GMS一般是隐性的,也发现有显性GMS。
由于没有相应的保持系,不能实现三系配套,长期以来无法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应用。
服从孟德尔遗传。
如果GMS与其它因素结合,育种上也加以利用。
如大麦的平衡三级三体法等。
最成功的是光温敏核不育,特别是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发现和利用,实现了杂交水稻从三系到二系的发展。
光温敏核不育(photoperiod-temperaturesensitivegenicmalesterility,PGMS),是由光、温等环境因子诱导雄性不育的特殊不育类型。
具有光温敏核不育特性的品系称为光温敏核不育系(PGMSline),以s代表。
它可以一系两用(无需保持系)。
光温敏核不育表现:
●诱导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和(或)温度,长光和(或)高温诱导不育,在短光和(或)常温下可育
●敏感时期是二次枝梗原基分化至减数分裂前后
●受1-2对隐性基因控制
●花粉败育为孢子体不育
▪
(二)CMS的利用
1、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
(1)远缘杂交核置换
亲缘关系较远的种或类型之间,如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遗传差异大,质核发生分化,杂交后代常出现不育株,将此不育株为母本与原父本或类似品种多代回交(或测交),在回交群体中选择不育性好的个体与原父本连续多代回交,可育成不育系,其回交父本就是其保持系(下图)。
在某种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初期的不育系选育常采用此法。
P1×P2→F1×P2
↓
BC1×P2
↓
↓Ⓧ
BC6-8
(不育系)(保持系)
◆问题:
不育系的细胞质必须是不育的(S),那么P1和P2哪个为母本、哪个为父本至关重要。
一般以进化程度低的野生型为母本,成功的机会大。
详见P174图11-3。
▪
(2)回交转育(回交核置换)
◆对现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是不育系选育的重要方法。
◆以现有不育系为母本,以优良品种(品系)为父本进行连续回交转育。
◆主要问题:
要求父本的基因型必须是N(rr)。
在许多情况下,不育性难彻底。
分两步进行:
测交+回交
●测交:
选择一批优良品种(品系)为父本与不育系进行杂交(广泛测交),测定对不育性的保持能力。
●回交:
根据测交群体的育性表现,选择不育度高的组合,其父本与该不育系进行成对回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新不育系,其回交父本就是其保持系。
⏹注意:
在每次回交中均要对育性和其它性状进行选择。
不育系S(rr)×P1、P2、P3、…Pn→F1(P1、P2、P3、…Pn)。
比如:
F1×P4
↓
BC1×P4
↓
↓Ⓧ
BC6-8
(不育系)(保持系)
▪(3)人工制保、回交转育
◆是不育系(保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
◆分三步:
●互补杂交:
B1×B2;B×P(品种);P1(品种1)×P2(品种2)等单交组合,或复交。
⏹思考:
P1的胞质必须是N,P或P2的核基因型必须是rr。
为什么?
●系普法、混合法或借助回交(包括MAS)技术,选育新保持系
●回交转育:
以不育系为母本,以新保持系为父本,连续回交6-8次,转育成新不育系。
同样地,在每次回交中均要对育性和其它性状进行选择。
例1、金山A-1的选育
●1996年早季,万利香(优质、香味,异交不好)与矮B(花1B/D297B的F5,高异交率,但农艺性状不佳)杂交
●混合选择:
F1-F3混收混种
●1997年晚季:
F4群体抽穗时选柱头外露率高、具香味且株叶形态好的单株与珍汕97A测交。
测交F1抽穗时每小区随机取5株混合花粉镜检,淘汰花粉黑染率超过1%的小区。
●从上选小区中选花粉黑染率低于1%的单株作为回交母本成对回交。
并对交父回本进行米质鉴定,淘汰米质差的,留下米质好且杂种不育度高的成对材料
●重复上述过程,回交至BC6,于2001年育成群体整齐,性状稳定的不育系金山-1A和金山B-1。
图示如下:
●不育率100%,不育度99.99%
●米质优:
9项部颁1级(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均为0),3项2级
据查新,除金山-1外,未见有垩白率和垩白度同时为0%,且12项指标均达到部颁2级优质米以上不育系
●异交率好:
柱头外露率70.94%,其双边外露率36.10%.
▪2、优良不育系的标准
不育系的选育难度大,且要求高
◆不育性稳定彻底:
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5%以上
●不育株率:
不育系群体中,彻底不育株的比例
●不育度:
败育花粉或自交不结实的比例
◆花时集中、午前花多。
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
◆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形态好
◆不育稳定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配合力高
◆品质好、抗性强
◆细胞质无不良效应
▪3、恢复系的选育
◆CMS的育性恢复需要恢复基因。
恢复基因是与不育系的细胞核不育基因等位的显性基因
◆育性恢复程度以杂种一代的花粉育性或结实率来衡量。
●主要选育方法:
▪
(1)测交筛选
◆广泛选择优良品种(系)与不育系测交,根据杂种后代的表现(结实率、农艺性状、优势强度等),从中选出恢复系。
●不育系S(rr)×P1、P2、P3、…Pn→F1(P1、P2、P3、…Pn)。
假如不育系S(rr)×P3的杂种一代符合育种目标要求,那么P3就是该不育系的一个恢复系。
◆该方法简便易行,是各种作物选育恢复系的初期方法。
●高粱3197A的恢复系三尺三,玉米T型胞质不育恢复系武105A,水稻野败型不育(如V41A)的恢复系IR24,泰引一号,IR30等。
▪
(2)杂交选育
◆是恢复系选育的主要方法
◆选育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相同。
不同的是,选育恢复系要在适当的世代(F4,或F3)进行恢复力和配合力测定。
◆杂交方式通常采用如下2种,也可选用复交方式:
●R×B:
主要用来改良恢复系的农艺性状。
●R1×R2:
是主要方法,可使恢复基因累加,恢复力提高。
如,IR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农林 大学研究生 复试 作物 育种 杂种优势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