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docx
- 文档编号:381120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2.03KB
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docx
《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
——浅谈高考小说阅读题的解读技巧
【考情分析】
高考中现代文大阅读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主,小说是重要的文学作品样式,在新教材中占有重要比例,《考试说明》中小说与散文的地位同等重要,在新课改下的高考中,小说作为文学类阅读的命题材料,在高考中不容忽视。
小说阅读取材多以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考察的侧重点:
分析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
阅读时要注意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另外内容要点、小说构思、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语句作用、语言理解之类的题也是围绕这三要素来设计的,除一般性阅读题外,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赏析性小评论也可能会出现。
【阅读指导】
考场上对小说文段进行阅读解答,一般要分四步走:
首先进入状态,调整心境进入阅读作答状态和文章体裁状态,时刻关注人物、环境、情节及主题。
其次要有全局观念,从全局出发,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按照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划分层次,具体到某一个题也要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再次是抓问题要害,考场阅读中注意抓文章中最主要的问题,如标题、注释、线索句、观点句、议论句、抒情句、情节主题、细节刻画、场景描写等。
细读题干抓住试题的命题意图来进行思考,扣准要求结合语境按图索骥,筛选有用信息,简洁整合答案,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最后思考时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做题时不孤立的看问题,要结合题目注释、上下文及全篇,结合文章后面的几个题干及同一题干的前后内容细加分析,这样能为自己提供阅读分析的广阔空间,有助于深入的把握文章精髓,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找准做题思路。
【命题规律及答题对策】
小说的命题与散文一样具有整体性,文章局部中挖出的题目都涉及到整体,涉及到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表达。
命题一般从七方面入手:
理情节,析人物,看环境,谈构思,讲方法,品语言,明主题。
(1)“理情节”题型: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②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答题对策:
理清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概括时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局。
(2)“析人物”题型:
①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
②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对策:
分析人物要结合写作背景具体语境及小说的主旨,重视作者的分析评价,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特征。
(3)“看环境”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的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分析具体场景的作用。
答题对策:
写景是为了写人,写景是为了抒情,写景是为了说理,首先从大的方面明确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表现情感、表现主旨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环境描写展现故事发生的环境,交待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特点,能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还能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并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4)“谈构思”题型:
①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
②分析文章结尾的特色。
答题对策:
首先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5)“讲方法”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对塑造形象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答题对策:
首先明确表现手法包括对比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还包括衬托象征、伏笔照应、寓庄于谐、误会巧合、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表达技巧;还要明确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各自包含的内容,记叙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写景多是为了写人,叙事多是为了说理。
(6)“品语言”题型: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答题对策: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7)“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答题对策: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从情节和人物入手,结合作品的构思及艺术手法,把握住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由于受篇幅限制,小说考试一般都选小小说作命题材料,小小说名家把写小小说的技巧概括为以下几点:
选材沙里淘金,立意一叶知秋,结构巧夺天工,情节出奇制胜,人物画龙点睛,语言惜墨如金。
这些方面可能会成为命题者高度关注的热点,我们进行阅读训练时也要对这几方面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18套试题中宁夏海南、江苏、广东、浙江4套换用了小说文本,估计将来会有更多的试卷采用这一样式。
对所有试题进行分类解析,并联系2007年的两套题目,探索归纳小说阅读的命题角度,建构小说阅读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小说阅读的常用命题角度主要有人物、情节、环境和探究等,下面结合试题加以具体解说:
人物
1.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
【思路点拨】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通过什么事件,表现了怎样的特征。
2.概括性格特征
【示例】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思路点拨】依托相关情节,多用形容词或形容性词组表述,力求准确、全面。
3.理解人物情感
【示例】江苏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4分)
【思路点拨】借助上下文和生活情理,将含蓄深刻的语句说清楚说明白。
4.分析人物作用
【示例】浙江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
【思路点拨】主人公以外的人物多为线索人物或陪衬人物。
作用有相对固定的套话,如突出主要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等,借助这些知识积累,结合文段具体分析。
5.分析人物写法
【示例】2007年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思路点拨】人物描写手法主要包括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等,基本作用都是突出人物性格。
答题时应首先明确是什么,再结合语段内容作具体分析。
情节
1.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示例】江苏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4分)
【思路点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引起下文”“为……作铺垫”“承上启下”“呼应上文”等作用。
2.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示例】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思路点拨】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全部情节的整体把握
【示例】广东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4分)
【思路点拨】小说的情节通常不止一个,阅读时既要学会概括每一个情节,又要有整体观念,借助生活经验,将它们连贯起来,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轻重主次。
4.情节设置手法
【示例】2007年湖北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
【思路点拨】常用情节设置手法有倒叙插叙、伏笔照应、详写略写、抑扬结合、变换人称等。
界定何种手法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是这一手法及有何作用,可以借助一些套话,如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增加波澜;点明题意,突出人物性格等。
环境
通常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示例】浙江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思路点拨】景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寄情于景、色形声多侧面展开、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适用小说的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有时候可能考查与景相关的物,其实是景物描写的简化,可以参照基础思路作答。
【示例】宁夏海南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6分)
还可能要求概括所写景物的特征,要依据文段分析得出,通常可用四字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来表述。
还可能考查社会环境及其作用,基本思路相似,只不过套话要适当变通为“暗示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探究
通常单设一题。
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
文学类文本阅读又细分为三个小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示例1】宁夏海南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示例2】广东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思路点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对文本作深入的思考分析,从中引述论据,阐明自己的见解,有时可适当联系社会人生、民族心理等内容。
表述时努力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尽可能将探究过程表述清楚。
小说基本知识
1、小说常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2、小小说常见技巧
小小说既为“小说”,自然也具有小说的一般特点,又因其“小”,故必须做到“选题沙里淘金;立意一叶知秋;结构巧夺天工;情节出奇制胜;人物画龙点睛;语言惜墨如金”。
在选材上,要选准角度,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在立意上,要做到新颖、深刻、辛辣。
在结构上,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或设置悬念或开门见山或曲径通幽),主体部分要么曲折生致(或一波三折或双线交叉或反复回环或前后对比或巧用抑扬),要么重旨复意(象征、双关、比喻、省略等),结尾或画龙点睛、前后呼应,或戛然而止、含蓄隽永,或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在情节设计上,要善于运用反转、曲转,误会、巧合,在“单一情节”上制造曲折和丰富。
在人物刻画上,要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通过若干精粹材料和细节描写加以表现。
小小说语言的精美来源于“大容量、快节奏的叙述语言”“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包含潜台词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
(五)高考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理清情节线索
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想讨一本书》就是通过“讨书”“买书”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读书又强装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征的,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这个矛盾也是在“讨书→买书→碰壁”这个情节中得以展现的。
要分析情节,先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想讨一本书》这篇文章就是以“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有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
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
所以,小说的世界,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阅读中钻牛角尖。
评价人物,只有从事件本身来评价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切忌带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也要避免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的泛泛而谈。
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
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
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
细节描写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
细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这“细”包括两层意思:
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其二,对它的描写必须是细致入微的。
另外,细节应当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现人物性格。
如《变色龙》里写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语气、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
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
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读书人的鲜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
多种描写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现出来的作品还要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的那段场面描写。
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语言描写,“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周围人物的肃整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的对比描写,先哭后笑、转悲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泪等综合运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三、了解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
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
如《药》中对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描写,正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环境现状的反映。
《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四、把握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实际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
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奋人、激励人、愉悦人,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于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
在心理印象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环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
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对特定社会环境客观认识的普遍价值,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所以,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彻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五、品味作品的语言
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
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
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
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地说,叙述要简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
品味语言要做到:
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六、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技巧”指文学技巧。
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解答小说鉴赏题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1.引述。
指题目的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
2.整合。
就是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意信息实施重组。
3.概括。
是指学生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能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4.推断。
就是在答题时,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入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
二、解题示范
例1: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原文和试题略。
19小题:
A项错误在于选择项的表述“狗娃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与原文的表述“你总算出来,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相矛盾。
D项错误在于原文中驼爷的提醒是在狗娃醒悟之后,而选择项颠倒了时序。
E项的错误在于小说的主题主要是为了表现人性,而选择项说成是“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显系理解错误。
20小题:
考查的是对形象(性格)的理解把握,依据就是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具体描写。
“五年前倒下的松树,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忠于职守
“眯起眼,驮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不怕威胁
“驮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坦荡自信
“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关心他人
“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
”“说罢,驮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尊重、相信过错人
21小题:
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既涉及到标题的象征意义,又关涉到主题和情节结构。
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可以由浅入深,先考察“雁阵”的出现在整个情节结构中的作用,再推敲其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旨的作用,进而体会其象征意义。
作答如下:
“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22小题:
考查对小说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把握,应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情感来做具体分析。
答: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①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②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例2:
2004年辽宁高考题,原文和试题略
18小题:
本题着眼于全文的题目“认识自我”,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
考生要牢牢抓住“认识自我”这个核心概念,并懂得将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转化。
“这样我就摆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 不自信→ 怀疑自我
↓
“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决心重新认识自我
↓
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说 阅读 解读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