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810899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93.72KB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docx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通分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准备:
垃圾处理场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创设情境
师:
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请看情境图。
师: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堆放处理的垃圾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师:
怎样比较哪类多?
生:
比较一下
和
的大小。
师:
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师:
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试看。
师:
同学们很会研究问题,你们的策略其实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经常用到的方法。
我们来看这种方法。
(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
你是依据什么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将
的分子和分母都乘5,
的分子和分母都乘7,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了35。
师: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三、自主探索
绿点你会把
和
通分吗?
师:
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自己试一下
四、实践应用
自主练习第1、2、3、4、自己完成,老师巡视。
交流答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五、小结。
板书设计:
修正栏
比较
和
的大小
≈0.43
=
=
=0.4
=
=
>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做题的熟练技巧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
师:
观察表格:
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
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
怎样列式?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数对的含义及用数对表示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教学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教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修正栏
1、教师提出问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思考回顾。
3、学生交流。
二、教师强调点拔
1、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三、巩固练习
P102我学会了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单元整理复习
数对的含义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教后小记:
二、自主探索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
生:
化成小数,通分
+
=
+
=
师;你能说说:
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师:
绿点问题能不能自己列式试一下
学生独立操作
师总结:
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自主练习1、2、4、6、8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修正栏
+
=
+
=
教后小记:
第三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关于交通噪音污染的有关资料,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师:
交通噪音污染极大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的噪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汽车鸣笛。
(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
影响城市环境的噪音主要由生活噪音和交通噪音。
其中生活噪音占
,交通噪音
占
。
影响城市环境的其他噪音占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算法。
3、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自主练习
做“自主练习”第1、2、3题
四、总结
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
+
=
修正栏
1-
-
=
-
-
=
教后小记:
单元综合复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复习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教学重点
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2、再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从而完成对通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检测与评价。
二、自主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生比较的方法。
第5题,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通过交流发现: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6题,利用适当的运算律进行简算。
交流时说清简算的依据。
第7、8、10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第9题是解方程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解方程,然后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的方法。
教后小记:
二包装盒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特点。
修正栏
2、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棱的认识及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的鞋盒、药盒、化品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大家翻开课本的第14页,请你们看。
你们看到了什么?
然后学生从中进行观察、比较,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
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相对的棱长短怎样?
(3)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
长方体有几个面?
你是怎样数的?
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
(2)正方体的特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面(包括:
个数、形状、面积大小)、棱(包括:
条数、长短)、顶点(个数),归纳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归纳特征后,老师小结并板书其特征。
板书:
正方体面6个,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棱12条,长度都相等;顶点8个
(3)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通过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知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并不是每个长方体都具有。
如果把长方体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完成课本第15页表格。
三、自主练习
1.(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修正栏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5厘米。
2.课本自主练习1。
3.说出下面各图形的长、宽、高(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4.下面是一个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的部分图,说出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并试说哪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结合板书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
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完全相等的棱8个顶点
教后小记:
教学内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表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修正栏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信息窗,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解决问题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并按照要求操作:
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让学生分别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
(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在黑板上。
)
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那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并按要求操作:
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然后回答问题:
正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正方体有几组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平。
(教师将正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在黑板上。
)
(3)教师指着两个展开图说明: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教学例1,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说明: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和图。
(2)指定学生读题,复述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然后提问:
要求“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什么?
(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3)让学生将刚才展开的长方体再折回原状,并按照例题的数据在自己的长方体上注明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
提问:
长方体的表面积中有哪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4)边观察长方体边思考,然后在课本上填写。
(5)订正计算结果。
先依次订正上下、前后、左右每个面的长、宽及面积是多少,再订正长方体的表面积。
着重提问:
每一步连乘表示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
修正栏
(6)提问: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自己做做看。
独立解答后,集体讨论进行订正。
着重讨论为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引导学生比较后提问:
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前后面的面积和,以及左右面的面积和,然后加起来。
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
提问: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
第二个式子更简便些。
(8)小结:
从上面的计算中看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最关键的是找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就容易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
(9)完成19页的绿点问题。
先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共同订正,提问:
“先找哪组面?
再找哪一组面?
最后找哪一组面?
”然后再让学生解答出来。
学生完成书上“做一做”的题目后,还可以测量自带的火柴盒的长、宽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
(10)完成自主练习1、2、3
三、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18-19页。
2.在练习本上做自主练习第4题和第5题。
、6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后小记: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与换算
教学目标:
!
、认识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
修正栏
正确换算。
2、学习容积的意义,认识容积单位,了解其进率,能与体积单位进行换算。
教学重难点:
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水槽沙子玻璃杯长(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二个盒子。
请你们看。
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盒子的表面,相互介绍自己看到的内容。
教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二、实验探究,建立体积概念。
1、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体积?
(1)教师将一石块放入一盛有水的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位的变化。
然后再放入其它的物品,让学生继续观察水位的变化。
(2)教师把满满一杯沙子倒入另一放有木块的杯子,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教师指出,石块和木块分别占据了水和沙子的空间,并且占据的空间的大小不同,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解决第二个问题:
怎么比较体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说说怎么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学生猜测如何比较体积:
用小正方体木块来计算。
(3)引导学生回忆,为什么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引出体积也有它的计量单位。
(4)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5)学生利用摆小正方体的方法动手操作和计算出: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教师出示两个牛奶盒,问:
哪个奶盒装的牛奶多一些?
(1)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牛奶盒里的牛奶会多一些。
修正栏
(2)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
(3)学习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
(4)小结:
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
三、自主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2题,巩固体积概念。
2、3题,巩固对体积单位及容积单位的表象。
3、学生独立完成4、5、6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第7、8题。
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教后小记: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具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计算容器的容积。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看28页的信息窗。
请你们看。
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
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每个盒子上给出的数据。
教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修正栏
二、学习新课,解决问题
1、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
(1)学生用学具分小组探求如何用摆小木块的方法来求体积,推导公式.
小组合作,把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各自拼摆情况:
体积 长 宽 高
教师将各小组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3)讨论:
通过拼摆,再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
长宽高的积就是体积
生:
体积不和形状有关,体积只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有关;
生: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4)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5)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认识什么是底面积,知道还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体积。
(6)学生独立用公式计算出饮料箱的体积。
2、解决第二个问题:
苹果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
(1)师提出问题,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2)教师提示:
计算容器容积的方法和计算体积的方法相同,但测量时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容积的容积。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6题,如果学生直接列算式比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解答。
3、7题,先引导学生想象出从泄洪子中流出的水是一个长方体水柱。
它的高和高分别是泄洪口的宽和高,它的长是通过泄洪孔的水的流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修正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后小记: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能求物体的容积。
4、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重点: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与体积的推导过程
教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提出问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思考回顾。
3、学生交流。
二、教师强调点拔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3、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能求物体的容积。
4、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非曲直2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体积扩大()。
2、实践应用
一间教室长9米、宽松米、高3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及屋顶(扣除门窗的面积是25.5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涂料0.8千克,粉刷这间教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修正栏
板书:
单元整理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体积单位:
进率:
容积单位:
进率:
教后小记:
课题: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
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
倒数)
三、新课教学
(一)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那么我们就说
是
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
的倒数,也就是说
和
互为倒数.
和
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2和
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互为倒数?
修正栏
2.怎样理解这句话?
(举例说明)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不能说
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3.0有倒数吗?
为什么?
1有倒数吗?
为什么?
(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
,
,……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
,1与
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学生试做讨论后,
总结: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
(学生试做)
三、训练、深化
教后小记:
课题:
分数乘法用应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
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列式计算
20的1/2是多少?
6的3/2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修正栏
2.谈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
题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
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学习信息窗,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15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3/5。
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
你能提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
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问题二:
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二)根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探究。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
重点分析哪句话呢?
“男生做了总数的3/5。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全班15件作品平均分成5份,男生做了3份).
3.画图.(演示课件:
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
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15÷5×3
解法二:
15×3/5
5.小结:
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
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解答第二个问号。
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
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学生解答。
三、归纳、总结
修正栏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哪里入手分
析?
共同点:
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学生练习,布置作业。
教后小记:
课题:
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
要求深长分别用加法、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年级 学期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