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docx
- 文档编号:380815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7.33KB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docx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⑵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教学重点
⑴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半球的划分。
⑶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以上三点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故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主要有:
⑴东西半球的划分。
⑶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材处理
⑴充分利用程资。
充分利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座位、经纬网模型,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中所拍摄的地球录像等,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顺序。
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探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观察、游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表格法:
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便于知识的梳理,增强学生的记忆。
3游戏法:
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问题解决式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大师等软制作地理,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读地球仪,运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
4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
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录像,然后老师讲述:
杨利伟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而我们却“不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展示地球仪。
设计意图:
引入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新
1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
其作用是什么?
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为什么?
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和160°E?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高纬、低纬、中纬各两个)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利用交互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经纬网
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纬网的概念,展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使学生知道可用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
⑴教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
⑵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
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
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⑶分别请位于低、中、高纬度的同学站起。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跃的堂氛围中突破学习难点。
游戏后,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9度)发生了87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
这次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
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帮助灾区人民抗灾自救,中国政府决定向印度等受灾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截至200年4月1日,我国内地民间援助印度洋灾区捐款累计达28亿元。
请学习小组查找小地球仪,合作完成:
找出此次地震的位置,读出印度洋海啸中影响较为严重的城市科伦坡、班达亚齐的经纬度。
设计意图:
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总结:
利用毛线、作物的秸杆制作经纬网模型,同桌同学利用自制的经纬网模型,一人报经纬度,一人指出其位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小制作中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深化。
纬线和经线填充表格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数量特征
班级座位表及相应的经纬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 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