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80490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51.60KB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docx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17
第四章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华条约》的签订;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吞并朝鲜;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二)能力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帝国主义特征的讲述,培养学生结合史实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网络
二、核心知识点拨
1、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1)美国
原因:
①幅员辽阔、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②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③欧亚移民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
④政治相对稳定和大量欧洲资本的涌入。
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
①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已经超过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一位;
②重工业迅速发展,工农业的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帝国主义特征:
“托拉斯帝国主义”,原因是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
(2)德国:
原因:
①国家统一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法国50亿法郎的战败赔款增加了资金;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了资源;
④重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
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第三位。
但是,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帝国主义特征: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原因是容克地主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密切联系,普鲁土的军国主义精神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相结合。
2、英法经济的缓慢发展
(1)英国
原因:
①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即使技术水平较低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②工业设备陈旧;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重视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经济缓慢发展的情况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缓慢下来。
在工业生产上,英国虽然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已被美德这两个发展较晚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赶上和超过,从而失去了它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帝国主义特征:
“殖民帝国主义”,原因是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意义。
(2)法国:
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国内市场狭窄;
②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妨碍了经济发展;
④大量资本报在信贷而非生产领域,投资国外多于国内。
经济缓慢发展的情况: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后面,到19世纪末,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
帝国主义特征:
“高利贷帝国主义”,原因是每年从信贷和国外投资中获取巨额利息,成为欧洲的高利贷者。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网络
二、核心知识点拨
1、俄日经济的发展。
(1)俄国
原因:
①国内资金缺乏,严重依赖外国资本;
②贵族地主把持着中央到地方的政权和沙皇专制。
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特征: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原因是改革后封建势力仍很强大,沙皇政府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
有利因素:
①明治维新客观上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明治政府起了重要作用,在政府保护下产生了垄断组织。
制约因素:
①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
帝国主义特征: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主要依靠军事手段而非经济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日本侵略朝鲜。
①日本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征服朝鲜是其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②1876年以武力强迫朝签订《江华条约》,变朝鲜为半殖民地;
③1895年甲午中日战后增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势力;
④1905年日俄战争后把朝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
⑤1910年,日本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亚洲国家遭受了更加深重的民族灾难,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②19世纪晚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欧洲殖民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③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后,英美等殖民势力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渗透,19世纪后半期到一战前夕,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几乎都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美国则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极力排挤英国,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多次派兵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侵犯它们的主权。
德、法等列强也把拉丁美洲当成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①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②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同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特点决定的。
这种开放性扩张性要求以全世界作为活动舞台,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在垄断阶段来临后,帝国主义国家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加快了资本输出的步伐,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
三、重点难点问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主要国家
经济发展及其成因
帝国主义特征
特点
成因
美国
飞速发展
①幅员辽阔,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②西部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市场。
③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
④奴隶制的废除。
⑤政治稳定,欧洲资本的涌入。
⑥科技发展,垄断组织发达。
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
迅速发展
①国家统一完成,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普法战争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③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了资源。
④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⑤科技发明多,垄断组织程度高
容克帝国主义
法国
相对缓慢
①农民贫困,农业技术滞后,国内市场狭窄。
②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后割地赔款,损失巨大。
④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工业缺乏资金。
⑤在科技革命中处于落后的境地。
高利贷帝国主义
英国
相对缓慢
①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
②资金大量输往国外。
③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缺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动力。
殖民帝国主义
俄国
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国家。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②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
迅速发展
①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制度,结束了分裂割据。
②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巨额的战争赔款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③日本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个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发达,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
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
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封建主义制度、传统的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了顺利发展的条件,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
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的稳定。
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
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
国家政权掌握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极富军事封建性。
日本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
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
垄断的方式也很特殊;在政府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专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神圣不可侵犯;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主要手段是日本的国策,对外侵略表现得十分疯狂。
4.概述英国资产阶级对待近代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及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2)因为18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的需要,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获得巨额利润。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表现了极强的进取精神。
(3)由于广泛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英国工业部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到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量超过美、德、法三国的总合。
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资产阶级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榨取垄断利润。
(2)因为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同时,资产阶级这时表现出极大的腐朽性和寄生性。
(3)结果导致英国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19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被后起的美德赴上和超过,退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广泛吸收并采用新技术,才能发展经济,富民强国。
5.19世纪晚期,美英两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从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6.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德日两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其对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概述19世纪最后30年日本的发展趋势和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分析由此带来的对亚洲国家的影响。
(1)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二个趋势是对外扩张。
(2)原因:
①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19世纪70年代起,由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加紧对外扩张。
(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日本自身进行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建立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基础之上。
)②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极力推行军国主义。
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狭窄、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手段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是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原料产地和市场,因此,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对外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影响:
日本兴起后就将侵略矛头对准朝鲜、中国,先后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国家造成深重灾难。
8、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
(1)侵略朝鲜:
①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迫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打开朝鲜的门户。
②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③1905年日本乘日俄战争获胜之机,在美国的支持下,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
④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侵略中国:
①19世纪7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吞并中国的琉球,改名冲绳县。
②1894年挑起日中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日本于1895年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向中国强索白银2亿两,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由于俄法德反对日本对辽东半岛的割占,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又索去白银3000万两。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1900年日本在八国联军侵华兵力中占了2/3,与列强共同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④在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中,沙皇政府同意将中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日本还得到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
日本将中国东北的南部划为其势力范围。
⑤1915年日本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1)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组成;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列强对其它国家的掠夺和控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经济侵略而建立起来的全世界有机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17、18世纪,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大肆侵略和掠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雏形。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各国对全世界展开扩张和争夺,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2)评价:
首先要认识到,这一体系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落后的地区逐渐扩展,并激发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意识,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一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些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和奴役之上,它的直接后果,是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加贫穷和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四、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二,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
第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本节的重点是:
美、德、英、法、俄、日等国向帝国主义过渡。
本节的难点是:
美、德、英、法、俄、日等国的帝国主义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19世纪最后30年代中,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将近两倍。
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同的。
美、德、日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迅速,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俄国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显著地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产量比重中地位的变化。
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居第一位,占32%,美国占23%,德国占13%,法国占10%。
19世纪8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英国下降为18%,德国上升为16%,法国则降为7%。
20世纪最初10年,德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其他大国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俄国和日本发展的速度虽然较快,但它们工业产量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2.“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目,着重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美国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教材主要写了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
幅员辽阔,天然资源丰富,煤、铁等矿藏和石油、黄金的蕴藏量都相当丰富;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欧亚两洲的移民源源而来,不仅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其中许多熟练工人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美国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第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教材着重指出两点:
一是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已经超过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一位;二是重工业迅速发展,工农业的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教材小字作了介绍。
第三,帝国主义特征。
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
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控制国家政权。
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国国民财富。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国这样的程度。
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列宁指出:
“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
(2)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教材主要写了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
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从法国割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储藏的丰富矿藏,为发展工业补充了重要的资源;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
在这方面,教材小字作了一些具体介绍。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
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第三位。
但是,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帝国主义特征。
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德国成为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这是因为:
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
容克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
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
这种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
3.“英法经济的缓慢发展”一目,教材着重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教材主要写了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传统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赚取超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第二,经济缓慢发展的情况。
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煤、铁、纺织品的产量都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缓慢下来。
在工业生产上,英国虽然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已被美德这两个发展较晚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赶上和超过,从而失去了它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上表说明了19世纪最后30年英国煤、铁、钢产量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美德两国的情况。
第三,帝国主义特征。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
英国是最凶恶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各大洲强占了广大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劫掠各种原料,向其倾销商品、输出资本。
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同它疯狂掠夺殖民地紧密相联的,它的垄断组织首先就是从剥削殖民地的企业中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英国因此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2)法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9世纪最后30年,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教材主要写了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
法国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普法战争使法国损失200亿法郎(包括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又割走了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都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法国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方面,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投在国外的又远远多于投在国内的,极大地延缓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二,经济缓慢发展的情况。
19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生产仅次于英国,占世界第二位。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法国的工业生产虽然仍有一定的发展,但其速度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
第三,帝国主义特征。
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虽然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它的工业生产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相比之下,在法国经济中起重大作用的不是工业,而是银行信贷业。
法国银行资本比工业资本发展和集中的速度更为迅速。
法国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与英国主要把资本投到它的殖民地工业中相比,不同的是,法国主要采取高利贷形式,把资本借给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首先是俄国等欧洲国家。
法国因此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4.“俄日经济的发展”一目,着重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俄国经济的发展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近现代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