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docx
- 文档编号:379915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6.10KB
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docx
《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
2020-2021年中考化学酸和碱训练
一、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
C.
读液体体积D.
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B。
2.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
选A。
3.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X>Y、Z>YD.Y>X、Y>Z
【答案】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在b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AB正确;
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值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值为7,故C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盐酸B.
酚酞
C.
石蕊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能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别,选项A不正确;
B、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红,无法区别,选项B不正确;
C、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蓝,无法区别,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两个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选项D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7.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HClNa2SO4B.NaNO3NaClCuSO4
C.CaCl2Na2SO4Na2CO3D.NaOHBaCl2NaSO4
【答案】A
【解析】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C、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BaCl2、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逐渐较少,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刚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
B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向周围环境散热,及后加入的盐酸对溶液由冷却作用,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
C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刚好完全反应氯化钠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立即生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钠的量不再改变。
选D
9.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Fe3+Na+OH-B.K+SO42-Na+NO3-
C.Cl-K+SO42-Ba2+D.Ca2+Cl-CO3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Fe3+和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
故选B.
考点:
离子的共存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检验氧气
D.称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保证带火星部分与气体完全接触),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易潮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
放在烧杯内再称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
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解:
由第二步烧杯中液体变为红色可知,①中试剂为碱NaOH溶液,②中为酚酞;加上试剂③后溶液变为无色,证明了碱被消化掉,故可判断③是稀盐酸,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熟记内容即可解决
12.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碱溶液中都有H+B.碱溶液中都有OH-
C.碱溶液中都有金属离子D.碱溶液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这是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所在。
【详解】
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有OH-,故选B。
1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Fe(NO3)2和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同时得到以下结论:
①图中纵坐标表示Cu(NO3)2的质量
②a点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b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③c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④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呈浅绿色
⑤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个B.3个C.2个D.1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向一定质量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所以析出铁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根据反应图像,ab段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可推出此段锌只于Cu(NO3)2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NO3)2、Cu(NO3)2、Fe(NO3)2;bc段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少,可知此段锌与Fe(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Fe,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NO3)2、Fe(NO3)2;所以b点时溶液中有Zn(NO3)2、Fe(NO3)2;c点含有的金属是Cu、Fe;d点溶液质量不在改变,说明Zn过量,此时含有的金属是Zn、Cu、Fe;加入盐酸后,会与Zn、Fe反应生成氢气,此时溶液中只有Zn(NO3)2,溶液为无色;由以上可知,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减少,综上所述,只有②③⑤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1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
15.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A.NaCl固体B.NaOH溶液C.蔗糖溶液D.酒精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
【详解】
A、NaCl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错误;
B、NaOH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故B正确;
C、蔗糖溶液中无带电的离子,不能导电,故C错误;
D、酒精溶液中无带电的离子,不能导电,故C错误。
故选B。
16.盐酸先生闯迷宫(见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锌、铁都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不与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C、碳酸钙、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是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是碱,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变质且质量变大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②⑤D.只有③⑤
【答案】D
【解析】
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④质量基本无变化,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
故选D
18.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
故选D。
19.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故A错误。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B错误。
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
故C错误。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D正确。
考点∶考查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图像。
20.某同学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pH测定,结果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食醋可以除去皮蛋的涩味B.牙膏是中性物质
C.酱油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色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答案】A
【解析】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皮蛋的PH大于7,显碱性,食醋和皮蛋能够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把皮蛋的涩味除去.故选项正确;
B、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酱油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D、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葡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