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背诵条文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379208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44.50KB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_精品文档.doc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背诵条文_精品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匱要略》背诵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1)问曰:
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发病与预防
(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三条发病途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问诊(4)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病邪特性13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表里同病治则(14)问曰:
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
师曰:
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痼疾加卒病(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刚痉和柔痉的鉴别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主要脉象(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寒湿在表(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风湿在表(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兼气虚(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百合病脉证、病机与预后
(1)
论曰: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救治法
(2)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病正治法(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狐惑病临床表现及内服主方(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外治法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病成因与辩证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风湿历节(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重证证治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脉象总纲(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虚劳里急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腰痛(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虚劳不寐(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虚热肺痿(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寒饮郁肺(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热饮迫肺(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肺寒饮挟热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成因与主症
(1)师曰: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肝郁化热
(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主症(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重症(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虚实异治(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虚寒证辩证
(1)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
(2)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实热证(3)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里实兼表寒证(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里实胀重于积(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里实兼少阳证(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里实积胀俱重(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脾虚寒盛(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寒实内结(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肝着(7)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肾着(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四饮与主症
(1)问曰:
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
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2)问曰:
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治疗原则(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饮停心下(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饮及脾肾(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留饮欲去(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悬饮(21)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2)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溢饮(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肠间饮聚成实(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
随证施治(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肾气亏虚(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上燥下寒水停(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四水与黄汗
(1)师曰:
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利小便、发汗(18)师曰: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风水表虚(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腹痛者加芍药。
气虚阳郁(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谷疸(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酒疸(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湿重于热(1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淤血证(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虚寒吐血(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虚寒便血(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湿热便血(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热盛吐衄(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肝胃虚寒(8)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9)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虚寒胃反(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胃肠实热(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阳虚饮停(20)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寒饮搏结于肠胃(21)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湿滞气利治法(31)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虚寒下利脓血(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热利下重(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虚寒肠滑气利(47)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肠痈脓成证治(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肠痈脓未成证治(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
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胎与癥的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2)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
当下其症,桂枝获苓丸主之。
胞阻(4)师曰: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肝脾失调(5)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产后三病·成因
(1)问曰: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
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气血郁滞(5)产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瘀血内结(6)
师曰: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梅核气(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luán),半夏厚朴汤主之。
藏躁(6)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崩漏虚热夹瘀(9)问曰: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
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瘀血内阻(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风血相搏(16)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肝脾失调(17)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匮要略 背诵 条文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