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379056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9.62KB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docx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路设计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0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
乡镇
路线名称
路线长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宽(m)
改造后路基宽(m)
1
共和镇
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
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
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
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5
6.5
5
万集镇
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
朱共线
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
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
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
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
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
临堆线
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
35.55
1.1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
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
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
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余刘线K0+000~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
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布设,并分别对7个镇依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
项目组收集了洪泽县的镇村公交规划等资料,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15年12月上旬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项目自然状况
2.1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2.2.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洪泽县境内,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西依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清浦接壤。
2、地形、地貌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属黄泛冲积平原。
3、地震
根据《江苏省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中规定,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系数为0.05,拟建公路抗震设防烈为6度。
4、地层
路线区位于华南地台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域地质资料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所覆盖,基底为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泥岩、砂岩。
线路经过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物和上更新统冲湖积物,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粘性土为主,局部夹亚砂土。
5、地质构造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公路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阳山字形东翼反射弧外带相复合的部位。
近场区的构造形态大致以淮阴——响水断裂为界,北西侧为鲁苏隆起带,南东侧为苏北断拗。
苏北断拗在近场区进一步分为涟阜凹陷、洪泽凹陷、建湖隆起等次级构造。
涟阜凹陷内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将凹陷切割成几个不对称的次一级宽缓褶皱,自北向南分别为涟北凹陷、大东镇凸起、涟南凹陷、苏家咀突起、阜宁凹陷。
近场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以NE向及NEE向为主,并被较新的NW向平移断层所切割。
断裂主要有:
郯庐断裂带、淮阴——响水断裂(F1)和陈集——宝应断裂(F2)等。
6、地质构造
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根据揭露土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结合力学性质指标可将该拟建道路沿线勘探深度内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一工程地质层又可分为2个亚层。
第①层:
耕土,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疏松多孔,表层含有植物根系。
分布不稳定,沿线沟塘、道路和民房附近缺失,厚度0.5~1.2米,平均0.7米,层底标高11.12~14.19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60KPa。
第①-1层:
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具腥臭味,具触变性,含大量的腐蚀质成分。
分布于沿线沟塘内,厚度0.3~2.2米,平均1.2米,层底标高9.9~13.0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40KPa。
第②层:
亚砂土,灰色~灰黄色,稍湿~湿,下部很湿,中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夹薄层粉质粘土,层顶标高10.8~13.3米,埋深0.3~2.7米,平均1.4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20KPa。
第③层:
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最大揭露厚度为8.3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30KPa。
第④层:
亚粘土,灰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本次堪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1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240KPa。
7、气候
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亚热带湿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
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5℃。
降水:
年总降水量为916.3mm
日照:
年日照总时数为2012.5小时,比历年平均少75.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6%。
3.0路线设计
3.1主要控制点
本次设计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道路平面线形布设时均应顺应现有道路的线形走向,尽量拟合老路的平面线形。
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包括:
沿线交叉口、桥涵。
3.2平面线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改造方案对老路线形进行拟合。
3.3纵断面线形设计
设计高程均按老路面高程进行拟合。
4.0路基设计
4.1路基横断面
4.1.1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
(1)路基宽7.0m,路面宽6.0m,横断面组成为:
0.5m土路肩+6.0m行车道+0.5m土路肩。
图4.1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宽6.5m,路面宽5.5m,横断面组成为:
0.5m土路肩+5.5m行车道+0.5m土路肩。
图4.2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图4.3挖除新建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4.1.2路拱横坡
拓宽道路的横坡度为1%,土路肩为横坡4%;挖除新建段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具体新建路段横坡根据现场老路横坡确定),土路肩横坡均为4%。
4.1.3路基超高及加宽
道路全线未设超高及加宽。
4.1.4路基边坡
本项目填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
1.5,挖方路基边坡坡度为反向1:
1.0。
4.2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在填筑前应先清除地表杂土及耕植土,厚度按15cm计列。
(1)拓宽段:
将拓宽部分下挖至路面结构底以下30cm,向下翻松20cm掺6%石灰土,压实度≥90%,其上回填两层各15cm掺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92%、≥94%。
其上铺筑路面结构。
(2)挖除新建段(山岔线西段):
将原老路路面向下开挖至路面结构底,新建路面结构底部20cm,其上填筑一层20cm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3%。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临时积水路段,可在路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积水,以方便施工。
4.2.1路基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1)原材料试验
①石灰:
质量需满足III级以上块灰技术指标,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石灰进场后须对石灰进行技术指标检测,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②土:
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塑性指数5~20较为适宜,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物。
③水:
采用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
(2)配合比试验
采用检验合格的块灰与素土混合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按重量比(石灰:
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根据石灰剂量配制灰剂量曲线图,用于指导施工。
(3)机械准备
为保证拓宽路段路基提高压实度满足要求,施工必须配制适合的压实机械。
施工段必须配置:
平地机、路拌机、压路机(根据拓宽路段的宽度选择型号)。
碾压机械组合一览表
碾压组合
压路机类型
压路机宽度(m)
碾压遍数
备注
I
XD130双钢轮13T振动压路机
8T二轮压路机
2.1/1.3
碾压2遍
碾压4遍
II
XD41小型4T振动压路机
8T二轮压路机
1.3/1.3
碾压2遍
碾压4遍
碾压6遍
2、石灰土施工
拓宽路段石灰土施工时,建议超宽碾压。
根据拓宽宽度,能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的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无小型压实机械操作空间的使用夯实设备夯实,降低分层压实层厚,多层填筑,层层夯实。
3、石灰土施工注意事项
(1)含水量控制为最佳含水量±1%,压实厚度为20cm;
(2)石灰消解必须按规范实施,消石灰必须过筛,筛孔不大于2cm。
严格控制未消解的颗粒掺入灰土中,以免引起爆裂而影响路基压实度;
(3)灰剂量和相应压实度是影响灰土填筑的关键,需通过多组击实试验确定灰剂量和标准击实关系曲线,控制施工压实度;
(4)石灰土表层长期暴晒后,会开裂松散。
雨后未完全消解的石灰微粒水化后膨胀,易导致灰土表层松散,因此进行下层施工前要求检查表层松散情况,采取洒水复压或雨后复压的措施。
若松散较严重,应铲除表层松散部分,确保灰土无软弱夹层。
4.2.2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路堤基底为耕植土或腐殖质土时,必须清除表土,并做填前压实处理,具体压实度依据路基填筑设计原则中的不同填土高度的要求标准执行。
(2)位于路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树根、芦苇根、杂草等必须挖除。
(3)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掺灰剂量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及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前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内,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横断面,分层填筑、薄层压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至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5)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为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8)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压实度。
(9)未尽事宜,详见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4.3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对拓宽部分占用老路两侧边沟的情况,在拓宽后路基外侧恢复原有排水沟排水。
4.3.1路面排水
全线路面雨水经路拱横坡漫流至两侧排水沟。
其中山岔线西段,通过路侧“U”型集水槽排水,集水槽采用宽度为10cm,深5cm的弧形边沟,采用5cm厚的水泥砂浆浇筑。
5.0路面设计
5.1设计标准
1、本项目位于II5区
2、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3、设计年限:
10年。
4、设计弯拉强度为:
4.0MPa、4.5MPa。
5.2路面设计
双侧拓宽路段路面结构:
18cm水泥砼+16cmC20水泥砼
新建路段(山岔线西段)路面结构:
20cm水泥砼+18cm水稳碎石+20cm12%石灰土
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4.0Mpa、4.5Mpa,土基回弹模量要求≥30Mpa、40Mpa。
在浇筑拓宽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对老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边缘进行磨平、清理处理,待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结束后,对新老板块搭接处采用沥青灌缝胶进行灌缝处理。
鉴于以上调查分析,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5.3.2条: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全路段修复或改善措施,包括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破碎和碾压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加铺层以及修建纵向边缘排水设施等。
本项目水泥砼板块病害主要分布构造物附近,其他车道板块病害相对较少,本次设计考虑对黄仁线水泥砼板块以修复方案(即对老路换板处理)为主,对余刘线及共新线南北走向的路段考虑挖除新建。
同时,为了使路面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建议在修整后仍要加强路面的养护工作,特别应加强日常的巡视与检查以及日常保养与小修,发现病害及时修补。
5.5路面材料要求
5.5.1水泥混凝土面层
1、面层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3、水泥砼
水泥砼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4.0Mpa、4.5Mpa。
4、对于路面结构内,二灰碎石顶面沥青封层,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5~8m3/1000m2,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1等,用量在1.0kg/m2。
5.5.2水泥混凝土基层
在单侧拓宽、双侧拓宽及挖除新建路段道路基层采用C20砼。
1、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3、水泥砼
水泥砼的标号采用C20。
3.4.2沥青封层
水稳基层养生期结束后进行下封层的施工,封层施工采用优质乳化沥青单层表处形式,封层沥青采用PC-1型乳化沥青,用量在为1.0kg/m2,其技术指标见表3-2;封层用集料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5~8m3/1000m2,集料规格见表3-3。
封层沥青技术要求表3-2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号
阳离子
喷洒用
PC-1
破乳速度
快裂
粒子电荷
阳离子(+)
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
2~10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10~25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
50
溶解度,不小于
%
97.5
针入度(25℃)
0.1mm
50~200
延度(15℃),不小于
cm
4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5d不大于
%
1
5
注:
⑴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⑵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⑶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⑷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⑸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封层集料材料规格表3-3
规格名称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3.2
9.5
4.75
2.36
0.6
S14
3~5
/
100
90~100
0~15
0~3
3.4.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各项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应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h,终凝时间宜不小于6h,宜采用42.5级及以上缓凝水泥,快硬、早强水泥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
散装水泥入罐时,安全性合格后方能使用,温度不能高于50℃,温度较高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2、碎石
碎石表面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
碎石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宜将粒径0~4.75mm分为2.36~4.75mm、0~2.36mm两档,应按以下四种或四种以上规格备料:
粒径9.5~31.5mm、4.75~9.5mm、2.36~4.75mm、0~2.36mm或19.0~31.5mm、4.75~19.0mm、2.36~4.75mm、0~2.36mm,条件不具备时也可按19.0~31.5mm、9.5~19.0mm、4.75~9.5mm、0~4.75mm四种规格备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9。
集料的技术要求拟见表6-5。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5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6
粒径大于9.5mm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18(宜不大于15)
粒径小于9.5mm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18(宜不大于15)
细集料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20(宜不大于15)
液限
小于(%)
28
塑性指数
小于
6
砂当量
不小于(%)
55(宜不小于60)
3、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4、混合料配合比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
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宜符合规定,关键筛孔的控制范围宜符合表6-6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6-6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0MPa~4.0MPa,不应超过4.0MPa,设计中以3.80MPa控制,180天劈裂强度应不小于0.55MPa。
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0%,压实度(重型击实法)不小于98%。
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宜不大于7%,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2%。
3.4.412%石灰土底基层
1、压实度
石灰应符合质量要求,石灰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0.8MPa,压实度不小于93%,石灰与土的设计推荐配合比为12:
100。
2、石灰
石灰采用III级或III级以上灰,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4.2.2之规定。
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精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石灰在使用前应测定其钙,镁含量,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
3、土
尽量选用塑性指数≥12的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
4、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5.6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路面施工及质量检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各条文,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的规定。
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路基表面平整坚实,路拱适合,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6.1石灰土底基层施工
1、施工程序
石灰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其程序如下:
测量放样→布土→检查布土厚度及含水量→布消石灰→路拌机拌和→检查拌和深度、松铺厚度、含水量和石灰剂量→粗平→稳压→精平→碾压成型→质量检查→洒水养生。
2、布料
a、根据用土比例和每车土量将素土或改性土按指定位置堆放,均匀卸在路床顶面,并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粗平,用轻型压路机稳压一遍,检查布土厚度和含水量。
b、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用布灰机或打方格人工布灰,均匀摊平。
为确保石灰土抗压强度,布灰量应稍高于设计剂量。
3、拌和
a、采用路拌机反复拌和,拌和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拌和深度,必须拌至路基表面,宜侵入路基表面5~10mm,不得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带;土块应打碎,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b、检查松铺厚度和混合料含水量、石灰、剂量,并按规定取样制备抗压试件。
根据天气情况,夏天混合料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出1~2个百分点。
c、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得过夜,要尽快碾压成型。
d、底基层表面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公路 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