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79056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258.77KB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
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
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
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
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
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
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
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
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
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
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变 →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教学反思:
2.《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
(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
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冰雹)
2、师:
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今天,老师还请。
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
瞧!
我是什么呢?
),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
“我是什么?
”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
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
要求学生思考:
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
(我是水)
三、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
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
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
四、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如:
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
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
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汽云雨雹雪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学习字词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一些植物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植物图片,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
1、 欣赏
2、 设疑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吗?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给我们讲了几个植物妈妈的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读一读,要求
(1)划出本课生字,同桌互相听一听,认一认,帮一帮。
(2)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
哪些还不够理解需要帮忙,请在旁边打个问号。
(3)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
它们是怎么样送别自己的孩子的?
请填写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蒲公英妈妈是()
()是(),()是()
我还知道()是()。
2、 自己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交流填空。
2、 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理解词语和指导朗读。
3、 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应该有什么的语气来读?
4、议一议,想一想: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这话是什么意思?
怎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第二课时
一、熟读背诵,合作表演
1、 自由反复朗读,想想自己喜欢哪个角色,做好表演准备。
2、 引读课文,引导学生背诵,并用各种方式进行背诵。
3、 课文表演:
教师和学生可以示范表演,然后小组内可以合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看看哪个小组的表演优秀就请哪个小组上台自由发挥。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
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
(板书合作学习方法:
读、说、问、评。
)
2、(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
(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
三、巩固字词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用各种形式认读,交流识字的方法。
2、 做猜字游戏:
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猜字并找到相应的字,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四、写字
1、 指导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 示范指导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随时进行蝎写字姿势的教育。
)
五、拓展练习
1、 出示诗歌,学生试读(生字注音)
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
等到成熟了,它们就去旅行——
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
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
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啊漂啊,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又坚又硬,波浪把它冲上海岛,岸边又会张出新的椰林。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杂人的衣服上旅行;有的种子根据湿度一张一缩,像动物向前缓缓爬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能够传播的本领,一代又一代呵,繁衍它们的生命。
2、组内互读,听一听
3、指名朗读
4、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听的?
教学反思: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
(大意:
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
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
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
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
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
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
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第3自然段,思考: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第4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
谁的办法好?
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
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
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学生理解:
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
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教学反思: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
一封信。
大家看,这是一封什么?
对。
当亲友不在身边时,我们可以把想告诉他的事写成一封信,送给他。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写信的课文。
2,谁来读一读课题?
(评价,后鼻音读得很准确)
齐读课题。
看着课题,你能提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吗?
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并穿插学习文中部分生字及词语。
随机提问:
露茜写了几次信?
2,自己轻声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露茜每次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次写的内容用直线划下,第二次写的内容用波浪线划下。
3,想一想,这两份信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学习第3节
(1)请一生读第3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封信里写了什么?
“亲爱的爸爸!
”评价:
对,写信的时候,要先写称呼,说清楚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注意到了吗?
一般的书信格式里,称呼后面是冒号。
这里用了什么?
感叹号表达了什么呀?
对,找找第一小节,爸爸什么时候才回家?
现在“只有”露茜和妈妈在一起了。
露茜要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烧饭,家里静悄悄的,要开收音机才能有点声音陪伴露茜。
假如爸爸在家,多好啊!
可是,要那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爸爸。
所以她心里对爸爸是多么地——?
想念。
谁能把对爸爸的想念读出来?
生范读。
指导朗读。
(2)我们一句一句找好吗?
信里写了什么?
A,信的内容里,第一句就告诉爸爸,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B,还写了什么?
以前能每天看到爸爸,现在呢?
C,妈妈为什么哭?
你猜猜。
同桌交流。
对啊,我们猜想了那么多可能发生的事,
爸爸也可能会胡思乱想。
D,还写了什么?
是呀,负责修理东西的爸爸不在家,我们真拿坏的台灯没办法。
真令人伤心啊。
而且,我们发明的新的游戏,就是“扮鬼脸”。
请生做动作。
是呀。
你觉得他扮得怎么样?
可是这样的乐趣,却没办法和爸爸分享,你觉得露茜心里怎么样?
生交流。
E以前还经常可以和爸爸玩游戏。
现在呢?
谁来读读后面的句子?
老师听出来你语气里的失落了,你觉得哪个词语写出她的伤心?
指导朗读。
男女生读。
这封信越写越让人——伤心。
谁来做伤心的露茜?
一生读整封信。
齐读。
(3)总结:
露茜写的好像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这样写也可以。
我们平时写作,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
但是,爸爸看到这么多让露茜伤心的事情。
可能会怎么样?
(4)是啊,露茜看到妈妈过来,也觉得自己的这封信写得——不好。
2,所以妈妈让她——重新写。
(1)理解“重新”。
(2)这次写信,注意到了吗?
是露茜一个人的话吗?
(不是,是妈妈和露茜的对话。
)
露茜说:
“亲爱的爸爸!
”
妈妈说:
“我们过得挺好。
”
妈妈的话就是想让露茜告诉爸爸,接下来的信,可以写生活里让人——高兴的事情。
(3)出示:
12“太阳闪闪发光。
有一条小狗,名字叫希比。
阳光下,小狗又蹦又跳。
”
这里没写出来是谁说的,你能猜猜吗?
为什么?
生交流。
对,当我们根据上下文完全清楚是哪个人说的话,就可以省略引导语。
这样更能表达露茜急切的心情。
露茜为什么急切?
她想告诉爸爸什么?
整个句子让你感觉怎么样?
指导朗读。
(4)刚才说,台灯坏了,修不好,很让人伤心。
现在妈妈找爸爸要什么?
(出示:
螺丝起子)
爸爸不在家,我们可以——自己修。
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5)出示:
“现在我们吃炒鸡蛋。
”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句话看起来普普通通,可是爸爸看到了肯定会笑起来。
你觉得为什么?
同桌交流。
(爸爸好像可以闻到香味。
爸爸想起了炒鸡蛋的味道。
)是啊,普通的一句话,可以让爸爸知道妻子和女儿过得很好。
还是和自己在身边一样。
可以免去爸爸对家人的担忧。
露茜是怎么样地说这句话?
(开心地,得意地,深吸了一口气?
?
)指导朗读
(6)妈妈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谁来读?
露茜的反应是?
学习“噢”,指导字形。
谁来演露茜?
生表演。
(7)总结:
现在你对比出来了吗?
两封信内容不同,收信人的感受也有什么变化?
(8)小组交流。
(9)是啊,露茜的第二封信虽然内容很平常,但是这些令人高兴的小事,告诉了爸爸,她和妈妈过得很好,让爸爸不用担忧。
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来读读露茜和妈妈写的信,把快乐传递给爸爸。
男女生分读。
(10)信的最后,露茜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念,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表达了对爸爸深深的——祝福。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写信》这篇课文,从两封完全不同的信里,感受到了露茜对爸爸深深的爱。
2,回家后,请和同伴们一起讨论,说说怎么样写信。
教学反思:
7.《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4、过渡
师:
谁关注过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师:
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看着妈妈,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讲讲?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
妈妈睡了
2、指导读题目,读出情感。
(二)配乐范读
(三)交流感受
让学生谈谈听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四)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
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交流感受
三、自读课文
有感情地读课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交流、分享家庭照。
从指导读课文题目,到教师范读,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写字
四、学后总结
课后延展师:
仔细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1、自读
2、班内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教学反思: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
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
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
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