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2.docx
- 文档编号:378259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5
- 大小:148.98KB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2.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2.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语文第十二册
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二
册》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
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
彩的语
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
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
略读、选读三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
此次
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
在32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
材的14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
时代感强的课文。
如《向往奥运》抒发了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世纪
宝鼎》《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名碑荟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
、灿烂辉煌;《三克镭》展示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鲁滨孙漂流记》体现了鲁滨孙挑战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选课文还注意了
体裁的多样性,有散文、诗、词,有简单的说明文,还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和文言文。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
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
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
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
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4—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
本册的预习要求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
要求学生自
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课文后有“思考•练习
”。
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
增设选
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略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
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
在第二、四组的课文之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
安排训练项目的两
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
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
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
每组课文之后有“积累•运用”。
由原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
运用”,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
“积累•运用”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注重在
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
“积累•运用”一般
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实践活动”。
“读读背背”,侧重引
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
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了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
在第一个“
积累•运用”中安排了“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第四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我们与周
围环境”的调查。
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
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
组教
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100个字。
要求学
会的生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
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
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
“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
注音,由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
这
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
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
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
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
惯。
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
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
练习从内容、
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
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学本册的精读课文,仍要十分重
视词、句训练。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
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
彩语段。
课后“思考•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
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从当前阅读教学的状况看,
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
高。
克服这种弊端,坚持多读少讲,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
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
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
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
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
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
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
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
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
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
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
果。
(三)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6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
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
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
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四)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
读写例话属于独
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了解
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并联系本组课文的学习实际,想想从例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
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把学
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五)“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读读背背”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等内容。
“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
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成诵就行,在理解上不要提过高的要
求。
练习时,教师不要作具体的讲解。
学生如果提出问题,可作适当的指点。
“阅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要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
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可酌情进行检查。
“口语交际”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
辩论,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
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的6次习作训练,有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还有写信、写建议
书等应用文体的练习。
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
笔的积极性。
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
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编作文选和开展环境问题的调查。
语文实践活动要充
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来完
成任务。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
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十二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
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
目录
1卜算子•咏梅2
2十六年前的回忆5
3*〖〗灯光9
4为人民服务12
5*〖〗延安,我把你追寻16
积累•运用一19
6向往奥运23
7詹天佑29
8*〖〗宋庆龄和她的保姆34
9*〖〗走向生活38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41
积累•运用二43
10古诗三首49
11草船借箭53
12将相和57
13*〖〗景阳冈61
14*〖〗猴王出世65
积累•运用三68
15古诗两首72
16匆匆76
17*〖〗难忘的启蒙80
18*〖〗三克镭8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85
积累•运用四86
19卖火柴的小女孩91
20穷人96
21*〖〗鲁滨孙漂流记101
22*〖〗奴隶英雄104
积累•运用五108
23世纪宝鼎113
24*〖〗清明上河图118
25古代寓言两则121
26*〖〗关尹子教射126
积累•运用六129
选读课文使用说明及课文
简介
132
附
1《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138
2以读悟情以情激情
——《向往奥运》
教学设计
140
3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142
4《匆匆》教学设计145
5《世纪宝鼎》教学设计146
6《古代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149
7“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151
8“积累•运用三”习作
教学设计154
第一组
本组共有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五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
读课文。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录、讲演稿、现代诗,还有毛泽东主席填的词。
教学
时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
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要注意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在重点、难点上
给以必要的点拨。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3课时,其中《卜算子•咏梅》1—2课时,另两篇精读课文可各安排2课时
;略读课文可各安排1课时;“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和“阅读”合用1课时;“习
作”可用3课时(包括讲评);“实践活动”可用1课时。
1卜算子•咏梅
一、教材说明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
词的大意是:
风雨刚刚把春
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
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
等
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
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
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
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
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
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
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
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
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三、教学建议
1.预习中关于“词牌”的介绍,仅要求学生对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不要求知之过深,也
不必加以发挥,只要知道“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即可。
教学可以由学生读读背背其他的词
导入。
2.高年级诗词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
根据这一要求,可先让学生自读,做到能正确朗读。
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把课文读熟,大体了解词意。
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
补充修正。
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
感的基础上进行。
指导的基本方式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
——再试读。
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
读。
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
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
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
感的酝酿与抒发。
4.在读、悟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毛泽东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
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
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文中附了陆游的词,可让学生对比读一读,体会两首词同样写梅,但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两首词各赋予梅花不同的思想内涵,不必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5.“思考•练习”中第二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
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
可在学生基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讲讲自己
的看法。
必要时教师可参考“教材说明”和“参考资料”作一些指点。
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词句中“悬崖”“百丈冰”“花枝俏”展开想象,从而加深对
梅花品格的理解。
学生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画简笔画,教师对学生基本合理的想象要
予以肯定。
如有必要,教师可搜集一些著名画家为这首词所配的画,但不要以此为标准答案
来限制学生。
选做题的主要目的是积累。
一是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毛泽东诗词的图文音像资料,做好准备,组织一次毛
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二是将陆游的咏梅词背诵下来。
6.对词语的理解,要放入这首词中,联系句子体会。
以下解释仅供参考。
百丈冰:
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开无主:
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
更加受到。
四、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梅花中国的传统文人视梅花为花中“清客”,并把它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
在大自然千
姿百态的花卉中,毛泽东最喜爱梅花,他用过的地毯、笔筒、茶杯、烟灰缸、饭碗上均见花
枝摇曳的梅花图案。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梅花地毯就是毛泽东所赠。
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
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
这种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
生的追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亦工词。
曾任镇江、夔州通判等职。
他坚决主张抗击金朝统治者
的侵扰,因此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他一生勤于创作,留下诗词文章很多,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逸稿》《老学庵笔记》等。
2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回忆录。
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
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
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
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收集资
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同时也为下一组“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一些准备。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
、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
陶感染。
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
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
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
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如,“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
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
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看到了他那乱
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李大钊同志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
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
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
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
的哭喊而伤痛。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以表情、语调表
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
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
处。
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
如,前面讲
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
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这样前后照
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3.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
描写父亲神态、
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
痛心情,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
4.课后的“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李大钊崇高
的革命精神。
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然后再将自己
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第四题的目的,一是通过找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通过读和抄
写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找出后,可让他们互相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抄下来。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使学有余力和有条件的学生学习收集资料,并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人物
精神的认识。
虽不作统一要求,但理解本课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
渠道,去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5.大多数生词,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
个别词语
,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后,稍作指导。
下面的词语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
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四、参考资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
人。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
四运动。
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
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
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
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
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打印 小学语文 教案 人教版新